高潮影院-高潮真紧好爽我视频-高黄H文各种姿势PLAY道具1V1-高考陪读妇乱子伦小说长篇-高辣H文短篇啪啪小说男男-高辣H文黄暴糙汉文H

  • 深圳自考網為學考網旗下網站,為考生提供深圳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試院www.eeagd.edu.cn為主。

自考熱線:  0755-2322 4485

距2022年10月待定

距離2022年4月延期待定

所在位置:深圳自考網 > 工商企業管理專科 > 正文

廣東自考00065國民經濟統計概論押題復習資料

2021-06-23 14:21:23   來源:深圳自考網    點擊:   
   
  【導讀】10月廣東省自考考試已經臨近,想必很多考生都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科目而找資料,以下是廣東省自考網為您帶來的押題資料匯總。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一、名詞解釋

  1、統計總體:是指根據統計任務的要求,由客觀存在的、在同一性質基礎上結合起來的許多個別事物的集合。

  2、標志:是指總體單位的特征或屬性的名稱,它有數量標志與品質標志之分。

  3、時點指標:是反映總體特征在某一時點上的數量表現,常用的是期末數字。

  4、統計指標:是表明總體特征的概念及其數量表現。二、簡答題

  1、如何理解統計的涵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答:“統計”一詞的三種涵義:統計工作、統計資料和統計學。統計資料是統計工作的成

  果,統計學和統計工作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可見,統計工作是基礎,若沒有統計活動, 統計資料就無從談起,統計學也就不能形成和發展。

  2、簡述統計的作用。

  答:因為統計具有認識事物數量性的特點,并且能夠從大量的現象中發現其存在的規律性,所以,統計不論是從宏觀管理上還是微觀分析決策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具體來看, 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宏觀上看,統計是國家宏觀調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從微觀上看,統計是企業管理與決策的依據;第三,日常生活中,統計可以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第四,統計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3、簡述統計總體的特點。

  答:統計總體是根據統計任務的要求,由客觀存在的,在同一性質基礎上結合起來的許多個別事物的集合。它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統計總體是根據統計任務的要求確定的

  ;第二,統計總體是客觀存在的;第三,統計總體中的所有個別事物具有某種同一性質。

  4、簡述統計指標的分類。

  答:統計指標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土要分為以下幾種:第一,指標按其反映的時間特點不同,分為時點指標和時期指標兩類;第二,指標按其反映總體特征的性質不同

  ,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兩類;第三,指標按其數據的依據不同,可分為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兩類;第四,指標按其計量單位的特點,主要有實物指標和價值指標。

  5、簡述統計指標體系的分類。

  答:為了對統計指標體系有進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標體系包括的范圍、內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類:第一,按指標體系反映內容的范圍不同,可分為宏觀指標體系和微觀指標體系兩類;第二,按指標體系內容的不同,可分為國民經濟指標體系、社會指標體系及科學技術指標體系三類;

  第三,按指標體系作用的不同,可分為基本指標體系和專題指標體系兩類。三、論述題

  1、簡述流量與存量的概念及其聯系。

  答:流量是指某一時期發生的量,是按一定時期核算出來的數量。存量是指某一時點的量,是一定時點核算出來的。二者之間的聯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有些經濟現象, 流量和存量是相對應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第二,有些經濟現象只有流量,而沒有相對應的存量;第三,在流量與存量并存的經濟現象中,二者是相互影響的;第四, 兩個存量或兩個流量之比,或一個存量與一個流量之比,其結果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

  2、如何區別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

  答: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的區別,其一是其所反映的總體特征的性質不同。數量指標反映總體某一特征的絕對數量,這類指標主要說明總體的規模、工作總量和水平;而質量指標反映總體的強度、密度、效果、工作質量等。其二是數值表現不同,數量指標一般用絕對數表示,而質量指標則一般用平均數、相對數表示。

  知識點二:統計數據資料的搜集與整理一、名詞解釋

  1、抽樣調查: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按照隨機原則從總體中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觀察研究,以抽樣樣本的指標去推算總體指標的一種調查。

  2、統計報表: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調查要求與文件(指標、表格形式、計算方法等) 自下而上地提供統計資料的一種調查方式。國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會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情況的基本統計資料,是國家取得調查資料的方法之一。

  3、空間遙感統計調查法:也是一種觀察調查法。也稱衛星遙感統汁調查,它是現代高科技用于統計調查的一種方法。具體地說,它是依靠現代測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為基礎,再根據不同的調查對象,加載不同的衛星遙感信息,最后經過計算機處理,得到所需要的圖形及調查數據的一種調查方法。

  4、統計調查:是根據統計任務的要求,運用科學的調查方法,有計劃、有組織地向社會搜集統計資料的過程。

  5、普查:是專門組織的一次性的全面調查,用來調查屬于—定時點上或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現象總量。

  6、頻率和變量分布:將各組的單位數(頻數)與單體單位數對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

  的相對數稱為頻率,也稱比重。按順序列出各組標志變量(或用各組組中值代表)和相應的頻率,即成為變量分布,也稱統計分布。

  7、統計標準化:是指在統計實踐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發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實現統計的最佳效益。

  二、簡答題

  1、簡述統計數據資料的來源渠道。

  答:從使用者的角度看,社會經濟統計數據資料的來源主要有兩種渠道:一種是通過直接的調查獲得的原始數據,這是統計數據的直接來源,一般稱之為第一手或直接的統計數據;另一種是別人調查的數據,并將這些數據進行加工和匯總后公布的數據,通常稱之為第二手或間接的統計數據。一切間接的統計數據都是從直接的、第一手數據過渡而來的。

  2、簡述統計數據資料的間接來源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項。

  答:統計數據資料的間接來源主要來自于國內外公開出版的或公開報道的各種出版物。社會經濟統計數據主要是由國家和地方的統計部門以及各種報刊媒介加以報道。例如, 公開的出版物有《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摘要》和各種專業統計年鑒,以及各省、市、地區的統計年鑒等。提供世界各國社會和經濟數據的出版物也有許多,如《世界經濟年鑒》、《國外經濟統計資料》、世界銀行各年度的《世界發展報告》等。除了上述公開出版的統計數據外,還可以獲取廣泛分布在各種報刊、圖書、廣播、電視傳媒中的各種數據資料,同時也可以在網上獲取所需的各種數據資料。利用第二手數據對使用者來說既經濟又方便,但使用時應注意統計數據的涵義、計算口徑和計算方法,以避免誤用或濫用。

  3、簡述各類統計調查方法的特點。

  4、簡述統計調查方案設計的必要性。

  答:統計調查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科學性與群眾性。一項全面性的統計調查,往往需要組織成千上萬的人員參加制定詳細的調查工作方案與實施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開展起來。因此,沒有科學的、嚴密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措施,要取得預期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組織調查之前以及調查過程中,必須周密地設計調查方案及實施計劃,以保證統計凋查任務的完成。

  5、簡述統計數據資料整理的必要性。

  答:統計調查取得的原始數據是分散的、雜亂的、不系統的,只能表明各個被調查單位的具體情況,反映事物的表面現象或某個側面,不能說明事物的全貌、總體情況。因此,只有對這些數據進行加工整理,才能認識事物的總體及其內部聯系。統計數據資料整理,是統計調查的繼續,也是統計分析的前提,承前啟后,在整個統計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統計數據資料整理得好,會使綜合的資料十分豐富,說明更多的問題。否則,會使資料內容貧乏,使調查得來的大量原始數據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用。

  6、典型調查有何作用?

  答:典型調查的作用有如下兩點: 其一,補充全面調查的不足;

  其二,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驗證全面調查數據的真實性。

  7、什么是統計分類標準化?

  答:統計標準化是指在統計實踐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發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實現統計的最佳效益。統計標準化的內容很多,有指標體系的標準化、分類標準化、、基本術語標準化、編碼標準化等等。統計分類標準化是這些標準化中的一種。

  8、為什么要進行統計分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社會現象是復雜的,現象之間既存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同時又存在質與量方面的差異。統計分組的目的,就是闡明現象內部各部分之間存在的差異,認識它們之間的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作用:(1)將零星分散的統計數據,經過統計分組整理后,可發現其特點與規律,同時也可以分析總體中各個組成部分的結構情況。

  (2)可以揭示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

  9、簡述公有經濟和非公有經濟。

  答:公有經濟是指資產歸國家或公民集體所有的經濟成分,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國有經濟是指資產歸國家所有的經濟成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是指資產歸公民集體所有的經濟成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非公有經濟是指資產歸我國內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外商、港澳臺商所有的經濟成分,包括私有經濟、港澳臺經濟和外商經濟。私有經濟是指資產歸我國內地公民私人所有的經濟成分。港澳臺經濟是指資產歸港澳臺商所有的經濟成分。外商經濟是指資產歸外商所有的經濟成分。

  10、簡述機構部門分類。

  答:機構部門分類是根據機構單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進行的分類。按機構部門分類是將國民經濟中所有的常住機構單位劃分為四大部門,它們是:

  (1) 非金融企業與非金融企業部門。

  (2) 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部門。

  (3) 政府單位與政府部門。

  (4) 住戶與住戶部門。三、論述題

  1、試述數據資料的搜集方法。

  答:數據資料搜集方法可以分為詢問法、報告法和觀察實驗三大類。第一,詢問法。詢問法是調查者與被調查者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以獲得數據的一種方法。具體包括訪問調查、郵寄調查、電話調查、座談會等。第二,報告法。報告法是基層單位根據上級的要求,以各種原始記錄與核算資料為基礎,搜集各種資料,逐級上報給有關部門。現行的統計報表制度就是采用這種方法搜集資料的。第三,觀察與實驗。觀察與實驗是調查者通過直接的觀察或實驗獲得數據的一種方法。直接觀察法是指就調查對象的行動和意識,調查人員邊觀察邊記錄以收集信息的方法。空間遙感統計調查法也是一種觀察調查法,也稱衛星遙感統計調查,它是現代高科技用于統計調查的一種方法。具體地說,它是依靠現代測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為基礎,再根據不同的調查對象,加載不同的衛星遙感信息,最后經過計算機處理,得到所需要的圖形及調查數據的一種調查方法。

  2、設計統計調查方案有何意義?作為一個完整的統計調查方案,其主要內容一般應包括哪些方面?

  答:設計統計調查方案,是因為統計調查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作。一項全面性的統計調查,往往需要組織成千上萬的人協同工作。如果沒有科學、嚴密的工作計劃,是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的。所以,必須在組織統計調查之前,周密地設計統計調查方案及實施計劃。一個完整的統計調查方案一般應包括以下主要

  內容:(1)確定調查的任務與目的。(2)確定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和報告單位。(3) 確定調查項目與調查表。(4)確定調查時間。

  3、如何對原始數據資料進行審核檢查與整理?

  答:統計資料整理的主要內容有:(1)對原始資料進行審核檢查,包括邏輯性審查、比較審查法、設置疑問框審查等。(2)對各項原始資料進行綜合匯總。(3)將匯總的結果編制成統計表與分析表,以備進行統計分析時使用。(4)對統計資料的系統積累。

  4、試述行業分類以及產業活動單位。

  答:行業分類又稱產業部門分類,它是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部門分類的一種。產業部門分類是按照所從事的經濟活動的同質性以產業活動單位進行的部門分類。產業活動單位,是指位于一個地點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類型的生產活動并具有收入和支出會計核算資料的生產單位。我國統計制度規定,產業活動單位應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 地點的惟一性。如果一個單位在不同的地點從事生產活動,哪怕是同一種類型的生產活動,也要劃分為不同的產業活動單位。

  (2) 生產活動的單一性。一個產業活動單位,要么只從事一種類型的生產活動,要么雖然允許有一種以上的生產活動,但主要活動在單位的增加值中占有絕對大的比重, 也就是說,所有次要活動的總體規模與主要活動相比是很小的。

  (3) 具有收入和支出會計核算資料。產業活動單位是為生產核算而設立的,其目的在于比較準確地反映各種類型產業活動的生產規模、結構等。

  5、試述統計表的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答:為了使統計表的設計合理、科學、實用、簡明、美觀,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 設計表之前,要對列入表中的統計資料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對如何分組,如何設置指標,哪些指標放在主欄,哪些指標放在賓欄,等等。要有一個全面的考慮與安排, 務必使表的設計主次分明,簡明醒目,科學合理。第二,統計表的形式應長寬比例適中,一般為長方形,既不要太長,也不能太粗短,也不能為正方形。第三,統計表的

  左右兩端習慣上均不畫線,采用開口式。第四,表中的橫行“合計”一般列在最后一行

  (或最前一行),表的縱欄的“合計”一般列在最前一欄。第五,表的縱欄較多時,為

  便于閱讀與核對指標之間的關系,可以按欄的順序編號。第六,表中的總標題要簡明扼要,并能確切說明表中的內容。標題內或在標題下面說明統計資料所屬時間、空間。第七,表中的指標數字應有計算單位。第八,表內上下各欄數字的位數要對整齊,同類數字要保持有效的統一位數。第九,表內各主詞之間、各賓詞之間的排列順序,應按時間先后、數量的大小、空間的位置等自然順序合理編排。一般是按從小到大、從過去到現在、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第十,對某些資料必須進行說明時,應在表的下面注明。

  知識點三:綜合指標一、名詞解釋

  1、總量指標:是指說明社會經濟現象總規模、總水平的統計指標,是將總體單位數相加或總體單位標志值相加而得到的。總量指標是用絕對數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稱為絕對數指標。

  2、相對指標:將兩個有聯系的統計指標進行對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內部或事物間數量關系的指標即為相對指標。

  3、結構相對指標:是將總體按某一標志分組,然后將各組指標數值與總體指標數值對比求得的結果,通常稱為比重。

  4、比例相對指標:是同一總體內不同組成部分的指標數值對比的結果,它可以表明總體內部的比例關系。

  5、強度相對指標:是兩個性質不同而有聯系的總量指標對比的結果,它是以名數表示或由分子分母的計量單位組成,可以反映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6、平均指標:是表明同類社會經濟現象一般水平的統計指標。一般是平均數形式表示, 因此也稱作平均數。

  9、標志變異指標:又稱為標志變動指標,它是綜合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各單位標志值及其分布差異程度的指標。

  10、標準差:是總體所有各單位標志值與其算術平均數離差平方的算術平均數的正平方根。

  二、簡答題

  1、總量指標有什么作用?答: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總規模、總水平的統計指標,稱為總量指標。總量指標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其一,是認識社會的起點;其二,是實行社會管理的基本依據之一;其三,是計算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的基礎。

  2、簡述時期指標的特點。答:第一,不同時期的時期指標數值具有可加性,相加后表示較長時期現象總的發展水平。例如,將一年內 12 個月的鋼產量相加就得到全年的鋼產量。第二,時期指標數值大小與包含的時期長短有直接關系。一般情況下,包含時期越長,指標數值越大。時期越短,指標數值越小,但這并不是絕對的。第三,時期指標數值是連續登記、累計的結果。

  3、簡述平均指標及其作用。答:平均指標是表明同類社會經濟現象一般水平的統計指標。一般用平均數形式表示,因此也稱作平均數。平均指標是同質總體各單位某一數量標志值在具體時間、地點、條件下達到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標在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總體數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1)平均指標可以反映現象總體的綜合特征。(2) 平均指標可以反映分布數列中變量值分布的集中趨勢。(3)平均指標經常用來進行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不同時間條件下的對比分析,從而反映現象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揭示現象在一定時期內。的發展趨勢。

  4、簡述標準差的意義。答:標準差也稱均方差,是總體所有各單位標志值與其算術平均數離差平方的算術平均數的正平方根。它的涵義與平均差基本相同,也表示各標志值對算術平均數的平均距離,所不同的只是在數學處理上有所區別。平均差是用絕對值消除各標志值與算術平均數離差的正負問題,而標準差是用平方的方法消除各標志值與平均離差的正負值。計算結果標準差稍大于平均差,這對于進行抽樣估計、提高保證程度具有一定意義,并且在數學上標準差的計算過程比平均差簡便,具有優良的數學性質。因此,標準差的應用較為廣泛。

  5、計算和應用平均指標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答:計算和運用平均指標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必須注意現象總體的同質性。第二,注意用組平均數補充說明總平均數。第三,注意平均指標與分配數列的結合應用。第四,注意把一般與個別、平均與典型事例相結合。

  6、簡述計算標準差的幾個步驟。答:計算標準差大體分以下幾步:第一步,計算總體平均數;第二步,求出各單位標志值與算術平均數的離差;第三步,求各單位標志值與算術平均數的離差平方和;第四步,計算離差平方的算術平均數;第五步,將第四步計算結果開平方,得標準差。

  三、論述題

  1、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各有什么特點?答: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的不同特點主要表現在可加性、指標數值大小與時間的關系和數據的取得方法等三個方面。具體表現:第一,不同時期的時期指標數值具有可加性,而時點指標的不同時期的指標數值不具有可加性,即相加后不具有實際意義;第二,時期指標數值的大小與其所包含的時期長短有直接關系,而時點指標數值的大小與其時間間隔的長短無直接關系;第三,時期指標的數值是連續登記、累計的結果,而時點指標數值是間斷計數的。

  2、論述平均指標在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總體數量特征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平均指標在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總體數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得到廣泛應用。

  (1) 平均指標可以反映現象總體的綜合特征。總體各單位的數量大小受許多因素影響,有些是必然影響因素,起決定作用;有些是偶然因素,使各單位在數量上存在差異。通過平均,可以消除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差異,顯示出由于必然影響因素達到的一般水平。

  (2) 平均指標可以反映分布數列中變量值分布的集中趨勢。社會經濟現象總體中各 單位某一標志表現不同,但有一定規律,一般很小或很大的數值出現次數較少,而靠近平均數的次數較多,圍繞平均數兩邊的標志值出現次數最多,這說明總體分布是從兩邊向中間集中,中心是平均數。因此,平均數可以說明總體的集中趨勢。

  (3) 平均指標經常用來進行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不同時間條件下的對比分析,從而反映現象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揭示現象在一定時期內的發展趨勢。平均指標在抽樣推斷中是一個重要指標,根據樣本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進而可以估計總體總量。知識點四:時間數列

  一、名詞解釋

  1、時間數列:又稱動態數列,是指某社會經濟現象在不同時間上的一系列統計指標值按時間先后順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數列。

  2、發展水平:又稱發展量,反映客觀現象發展變化在各個不同時間上所達到的狀態、規模或水平。

  3、平均發展水平:將不同時間的發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數叫做平均發展水平, 在統計上將這種平均數叫做序時平均數或動態平均數。

  4、增長量:是以絕對數形式表示的動態分析指標,又稱增長水平,它是兩個不同時期發展水平相減的差額,用以反映現象在這段時期內發展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絕對量。

  5、累計增長量:是報告期水平與某一固定時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差,說明本期比某一固定時期增長或降低的絕對量,反映某一段較長時期內的增長量。

  6、定基發展速度:是報告期水平與某一固定期水平的對比,說明現象在一較長時間內的變動程度,因此又叫某一時間內的發展總速度。

  7、環比發展速度;是各期水平與前一期水平的對比,表明報告期水平對比前一期水平的逐期發展變動的情況。

  8、最小平方法:也叫最小二乘法,它是使各實際值與趨勢值之間的距離平方和為最小, 以此去配合趨勢線的方法。

  二、簡答題

  1、構成時間數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研究時間數列有何作用?

  答:時間數列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反映時間順序變化的數列,一部分是反映各個指標值變化的數列。研究時間數列的作用:

  (1) 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和特點;

  (2) 研究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和未來趨勢;

  (3) 不同地區、國家發展狀況的比較評價和預測。

  2、簡述時期數列及其特點。

  答:所謂時期數列是指由時期指標構成的數列,即時期數列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一段時間內發展過程的總量。時期數列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數列具有連續統計的特點。時期數列中的觀察值,是對其所屬時期內發生的情況進行連續不斷統計的結果;

  第二,數列中各個指標數值可以相加。相鄰觀察值相加后的結果能表明現象在更長時間段上發展變化的規模和水平;

  第三,數列中各個指標值的大小與所包括的時期長短有直接關系。

  3、簡述序時平均數與一般平均數的區別與聯系。

  答:序時平均數與一般平均數既有區別又有共同之處。其區別是:序時平均數平均的是現象總體在不同時期上的數量表現,是從動態上說明其在某一時期發展的一般水平; 而一般平均數所平均的是研究對象在同一時間上的數量表現,是從靜態上將總體各單位的數量差異抽象化,用以反映總體在具體歷史條件下的一般水平。二者的共同點是: 它們都是將各個變量值的差異抽象化。

  4、簡述計算和應用平均速度指標應注意的問題。

  答:第一,根據目的選擇合適的基期,注意所依據的指標在整個研究時期保持同質性; 第二,要聯系研究時期的中間資料,注意中間各期發展水平波動過大或不同時期發展變化的方向,以避免影響平均發展速度的代表性;第三,當研究現象發展時期過長時, 應注意結合分段平均發展速度,補充總平均發展速度,以便全面了解現象的整個發展變化過程;第四,結合發展水平、經濟效益,研究發展速度,防治高速度低效益現象的發生。

  5、簡述研究現象長期趨勢的重要意義。

  答:第一,長期趨勢是現象運動和發展變化的基本態勢,這種態勢不僅存在于過去, 而且還可能延伸到未來。因此,對時間數列長期趨勢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對現象的前景和將來的狀況進行預測。第二,時間數列之所以存在長期趨勢,是因為現象受到某些基本的、決定性因素的影響。這些起著支配作用的因素,其影響越強烈,時間數列的長期趨勢就越明顯。由此,通過對時間數列長期趨勢的分析,可以掌握現象發展、變化的內在機理,可以評價過去所采取的方針措施的成效;第三,測定長期趨勢,把它從時間數列中分離出來,有助于更好的研究季節變動、循環變動和不規則變動。

  6、簡述時距擴大法操作時的注意事項。

  答:第一,時距擴大的選擇,若原數列發展水平波動有周期性,則擴大的時距與周期相同,若無明顯周期性,按經驗逐步擴大;第二,時距擴大法只適用于時期數列,時點數列不能采用這種方法;第三,時距選擇既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時距過長,會使時間數列修飾過度。時距也不應太短,否則達不到修勻的目的。第四,擴大的時距應前后一致,以使修勻后的時間數列保持可比性。

  三、論述題

  1、論述編制時間數列的原則及其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答:編制時間數列的目的在于分析社會經濟現象的變化過程及其規律性。各項指標是否可以相互比較,即是否具有可比性,是編制時間數列的基本原則。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注意時間單位(年、季、月等)的選擇,時間的長短應一致;第二, 指標的經濟內容應統一;第三,注意空間范圍的變化。空間范圍的變化,會急劇改變觀察值的水平;第四,計量單位要統一;第五,計算方法要相同;第六,缺失資料要盡可能彌補。

  2、試述平均發展速度與平均增長速度的意義及作用。

  答:平均發展速度和平均增長速度統稱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各個時期環比速度的平均數,說明社會經濟現象在較長時期內速度變化的平均程度。平均發展速度表示現象逐期發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長速度則反映了現象逐期遞增的平均速度。平均發展速度在實際統計:工作中應用很廣泛,可以概括反映國民經濟建設的成就,說明各個階段中發展或增長的程度,可用于對不問歷史時期、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社會經濟現象發展情況進行比較。利用平均發展速度可以編制長期計劃和分析其完成情況,并以此作為編制年度計劃的重要依據之一,還可以利用平均發展速度推算未來發展水平。

  知識點五:指數一、名詞解釋

  1、指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凡是表明社會經濟現象總體數量變動的相對數,都是指數。指數作為一種特有的統計指標和方法,主要是研究狹義的指數。從狹義上講,指數是表明社會經濟現象總體數量綜合變動的相對數。

  2、拉氏指數:是德國經濟學家拉斯貝爾于 1864 年首先提出的,稱為拉斯貝爾公式, 他主張不論是數量指標指數還是質量標指數都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權數)的指數。3、指數體系:廣義的指數體系,是指由若干個經濟上具有一定聯系的指數所構成的一個整體。狹義的指數體系:是指不僅經濟上具有一定聯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數量對等關系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指數所構成的一個整體。

  4、平均指數:是計算總指數的另一形式,它是先計算個體指數,然后將個體指數加權平均而計算的總指數。

  5、固定權數:就是用某一時期經過調整后的資料,以比重的形式固定下來作為權數。

  6、指數因素分析法:是利用指數體系對現象的綜合變動,從數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響的一種分析方法。

  7、商品零售物價指數:就是針對零售商品的價格而編制的指數,以反映其價格水平的變動程度。

  8、結構影響指數:是將各部分(組)水平固定在基期條件下計算的總平均指標指數, 用以反映總體結構變動對總體平均指標變動的影響。

  二、簡答題

  1、簡述指數的種類。

  答:第一,指數按其反映對象范圍的不同,分為個體指數和總指數。當指數表明某單一要素構成現象變動的相對數時,稱為個體指數;表明多種要素構成現象的綜合變動的相對數時,稱為總指數;第二,指數按其所表明的經濟指標性質的不同,分為數量指標指數和質量指標指數。數量指標指數是根據數量指標計算的,是表明總體單位數、規模等數量指標變動的相對數;質量指標指數是根據質量指標計算的,是表明總體單位水平、工作質量等質量指標變動的相對數;第三,按編制指數時的對比場合不同, 統計指數可分為動態指數和靜態指數(或稱時間性指數和區域性指數)。所謂動態指數,是反映現象的數量方面在時間上的變動程度。靜態指數反映的是同類現象在相同時間內不同空間(地區、部門和單位等)的差異程度。

  2、綜合指數的概念及編制綜合指數需要注意的問題。

  答:綜合指數是總指數的綜合形式,反映復雜總體的綜合變動情況。編制綜合指數需要注意的兩個要點:第一是引進同度量因素對復雜總體進行綜合;第二是將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變動的影響。

  3、簡述平均指數和綜合指數的關系。

  答:平均指數和綜合指數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從區別看:一是在解決復雜總體不能直接同度量問題時的思路不同;二是在運用資料的條件上不同;三是在經濟分析中的具體作用亦有區別。聯系:主要表現為在一定的權數條件下,兩類指數間有變形關系。

  4、簡述幾種常見的股價指數。

  答:第一,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又稱道氏指數。它采用不加權算術平均法計算;

  第二,標準普爾指數;第三,恒生指數;第四,日經指數;第五,金融時報指數;第六,上證股價指數;第七,深圳股價指數。

  三、論述題

  1、論述指數在經濟分析中的作用。

  答:指數是一種重要的統計方法,在經濟分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基本作用可概括為兩個方面。第一,分析復雜經濟現泵總體的變動方向和程度。在經濟管理與研究中, 無論是從宏觀角度還是從微觀角度,都常常需要了解某些復雜經濟現象的變動情況, 分析其變動的方向和程度。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是如此。復雜經濟現象是由不同類要素組成的,往往在量上不能直接綜合,為了分析其總的變動情況,必須利用指數這一方法才能實現。我國統計實際工作中,經常地向社會提供眾多的經濟指數資料,諸如工業總產值增長指數(工業生產增長速度)、農業總產值增長指數(農業生產增長速度)、國民生產總值增長指數、各種主要的價格指數(包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工資指數等,為國家指導經濟發展、實現宏觀調控以及微觀經濟單位分析市場前景,決定發展的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據。第二,分析經濟發展變化中各種因素影響的大小,社會經濟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一些現象的發展變化是其他一些現象(因素)變化影響的結果。在經濟管理與研究工作中,有必要從數量上具體了解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一任務可通過指數方法完成。這對于分析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挖掘潛力、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試述指數因素分析法的步驟與方法。

  答:第一,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要分析的對象及影響因素;第二,根據指標間數量對等關系的基本要求,確定分析所采用的對象指標和因素指標,并列出其關系式; 第三,根據指標關系式建立分析指數體系及相應的絕對增減量關系式;第四,應用實際資料,根據指數體系及絕對量關系式,依次分析每一個因素變動對對象變動影響的相對程度及絕對數量,每一個因素的影響是根據相應的因素指數公式及對應的絕對量關系式計算的。(注意應對每一條展開論述)

  知識點六:抽樣推斷一、名詞解釋

  1、抽樣推斷:是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利用樣本的實際資料計算樣本指標,并據以推斷總體數量特征的一種統計方法。

  2、總體:是指包括調查對象所有單位的全體。它是由許多性質相同的調查單位組成的, 一般用大寫字母 N 代表總體單位數。

  3、總體成數:是指總體中具有某一相同標志表現的單位數占全部總體單位數的比重, 一般用P 表示。

  4、樣本成數:是指樣本中具有某一相同標志表現的單位數占樣本容量的比重。二、簡答題

  1、怎樣理解指數的含義。

  答:指數是一種重要的統計方法,在經濟分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基本作用可概括為兩個方面。第一,分析復雜經濟現泵總體的變動方向和程度。在經濟管理與研究中, 無論是從宏觀角度還是從微觀角度,都常常需要了解某些復雜經濟現象的變動情況, 分析其變動的方向和程度。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是如此。復雜經濟現象是由不同類要素組成的,往往在量上不能直接綜合,為了分析其總的變動情況,必須利用指數這一方法才能實現。我國統計實際工作中,經常地向社會提供眾多的經濟指數資料,諸如工業總產值增長指數(工業生產增長速度)、農業總產值增長指數(農業生產增長速度)、國民生產總值增長指數、各種主要的價格指數(包括居民消費價格指

  數)、工資指數等,為國家指導經濟發展、實現宏觀調控以及微觀經濟單位分析市場前景,決定發展的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據。第二,分析經濟發展變化中各種因素影響的大小,社會經濟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一些現象的發展變化是其他一些現象(因素)變化影響的結果。在經濟管理與研究工作中,有必要從數量上具體了解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一任務可通過指數方法完成。這對于分析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挖掘潛力、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試述指數因素分析法的步驟與方法。

  答:第一,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要分析的對象及影響因素;第二,根據指標間數量對等關系的基本要求,確定分析所采用的對象指標和因素指標,并列出其關系式; 第三,根據指標關系式建立分析指數體系及相應的絕對增減量關系式;第四,應用實際資料,根據指數體系及絕對量關系式,依次分析每一個因素變動對對象變動影響的相對程度及絕對數量,每一個因素的影響是根據相應的因素指數公式及對應的絕對量關系式計算的。(注意應對每一條展開論述)

  知識點七: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一、名詞解釋

  1、表格法:是根據兩個相關變量,即自變量X 和因變量Y 的對應關系的數值編制而成的數據表,一般稱為相關表。

  2、相關系數:是在直線相關條件下,說明兩個現象之間相關關系密切程度的統計分析指標。

  3、回歸分析:是在相關分析的基礎上,考察變量之間的數量變化規律,并通過一定的數學表達式描述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而確定一個或幾個變量的變化對另一個特定變量的影響程度。

  4、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又稱簡單直線回歸模型,它是根據兩個變量的成對數據,配合直線方程式,再根據自變量的變動值,來推算因變量的估計值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5、估計標準誤差:是用來說明回歸方程式代表性大小的統計分析指標。

  二、簡答題

  1、簡要回答相關關系的種類。

  答:根據相關關系的方向劃分,相關關系可以分為正相關和負相關;根據白變量的多少劃分、相關關系可分為單相關和復相關;根據相關的形式不同劃分,相關關系可分為線性相關和非線性相關;根據相關關系的程度劃分,相關關系町劃分為不相關、完全相關和不完全相關。

  2、概括說明為使所擬合的數學模型達到最佳,一般應遵循的條件。

  答:為使所擬合的數學模型達到最佳,一般應遵循下列條件:(1)兩個變量之間確實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要在對兩變量進行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計算它們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看是否達到顯著相關的要求。若兩個變量之間確實具有顯著相關關系時, 這樣擬合的回歸模型才有實際意義;若兩個變量之間沒有相關關系或相關程度較低時。則所擬合的回歸模型就沒有實際意義。(2)兩個變量之間確實存在著直線相關關系。若將兩個變量的成對數據繪成散點圖,當這些散點的分布近似于直線時,才能擬合一元線性回歸模型。(3)應根據最小平方法(又稱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擬合一元線性回歸模型。

  三、論述題

  1、試論述相關分析的主要內容。

  答:相關分析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1)確定現象之間有無關系。這是相關與回歸分析的起點。只有存在相互依存關系,才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2) 確定相關關系的表現形式。只有確定了現象之間相互關系的具體表現形式,才能運用相應的相關分析方法去解決。如果把曲線相關誤認為是直線相關,按直線相關來分析,便會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導致錯誤的結論。

  (3) 測定相關關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現象之間的相關關系是一種不確定的數量關系,因此常常給人的感覺是不明確的。相關分析就是要從這種不確定、不明確的數量關系中,判斷相關變量之間數量上的依存程度和方向。

  2、請論述回歸分析與相關分析的區別與聯系。答:回歸分析與相關分析的區別:

  (1) 相關分析所研究的兩個變量是對等關系,回歸分析所研究的兩個變量不是對等 關系,必須根據研究目的確定其中的自變量、因變量。

  (2) 對于變量 x 與y 來說,相關分析只能計算出一個反映兩個變量間相關密切程度的相關系數,計算中改變 x 和y 的地位不影響相關系數的數值。回歸分析有時可以根據研究目的不同分別建立兩個不同的回歸方程。

  (3) 相關分析對資料的要求是,兩個變量都是隨機的,也可以是一個變量是隨機的, 另一個變量是非隨機的。而回歸分析對資料的要求是,自變量是可以控制的變量(給定的變量),因變量是隨機變量。

  回歸分析與相關分析的聯系:

  (1) 相關分析是回歸分析的基礎和前提。假若對所研究的客觀現象不進行相關分析, 直接作回歸分析,則這樣建立的回歸方程往往沒有實際意義。只有通過相關分析,確定客觀現象之間確實存在數量上的依存關系,而且其關系值又不確定的條件下,再進行回歸分析,在此基礎上建立回歸方程才有實際意義。

  (2) 回歸分析是相關分析的深入和繼續。對所研究現象只作相關分析,僅說明現象之間具有密切的相關關系是不夠的,統計上研究現象之間具有相關關系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回歸分析,將具有依存關系的變量間的不確定的數量關系加以確定,然后由已知自變量值推算未知因變量的值,只有這樣,相關分析才具有實際意義。

  3、試論述在回歸分析中應注意的問題。

  答:第一,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定量分析,是保證正確運用回歸分析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在確定哪個變量作自變量,哪個變量作因變量之前,必須對所研究的問題有充分正確的認識。第二,在回、歸方程中,回歸系數的絕對值只能表示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聯系程度,以及兩變量間的變動比例。因為其值大小直接取決于變量所用計算單位的大小。第三,在進行回歸分析時,為了使推算和預測更準確,應將相關系數、回歸方程和估計標準誤差結合使用。第四,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回歸方程是根據資料計算出來的,是一種經驗數據,如條件發生變化,則推算或預測會不準確。因此,不能機械照搬,以免造成失誤。

  知識點八: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一、名詞解釋 1、國民經濟是由各行各業構成的各個部門的總和,包括各個企業、事業和行政單位以及居民住戶。

  2、國民經濟核算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為指導,對一國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各類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及其在特定時點的結果和各重要總量指標及其組成部分進行系統、綜合、全面的測定,用以跟蹤、描述一國國民經濟的聯系和結構的全貌。

  3、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有兩層涵義,一是指國家或國際組織為統一國民經濟核算而制訂的核算標準和規范,二是指全面、系統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的數據體系。

  4、國民賬戶體系SNA 是指以市場經濟條件及西方經濟學理論為基礎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首創于英國,后來由聯合國、世界銀行等五個國際性組織聯合公布施行。

  5、國民經濟賬戶是指以賬戶的形式對國民經濟運行過程和結果進行描述。二、問答題

  1、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第二、是加強經濟管理和制訂政策的重要依據第三、可以用于進行國際比較第四、能夠推動統計學以及其他核算現代化的發展2、我國建立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有何意義?

  第一、符合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要求第二、符合深化改革的需要第三、原有的國民經濟核算制度不能適應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第四、符合對國民經濟運行綜合平衡協調的需要

  3、我國建立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指導思想有哪些?

  第一、必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第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為指導,并吸取現代宏觀經濟學中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理論。第三、在總結我國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吸取國際上科學的核算方法和有益的經驗。

  4、基本核算表與國民經濟帳戶之間有何關系?

  基本核算表與國民殲擊機帳戶都是對國民經濟運行過程及結果的描述,兩者之間既密切聯系,又相對獨立。每一張基本核算表側重于經濟活動某一方面的核算,所有的基本核算表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對國民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的核算。國民經濟帳戶則側重于對經濟循環過程的核算,各個帳戶之間通過平衡項來銜接。

  5、國民經濟統計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主要共同特點有哪些?

  答:國民經濟統計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主要的共同點主要表現在:第一,兩者的研究客體是一致的,都是研究國民經濟的運行全過程,包括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第二,兩者的研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宏觀經濟信息系統制訂一整套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和規范,同時還為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和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第三,兩者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一致的,都是研究社會再生產過程的生產、分配、流通和使用等內容。第四,兩者的研究方法基本相同,均包括了建立有關的指標體系,明確各個指標的科學界定和計算方法。

  知識點九:人口與勞動統計一、名詞解釋

  1、人口數量是指處于某一時點或某一時期內具有某一特定標志的人口總體人數。

  2、人口分布是指人口的地理分布,包括人口的自然地理、經濟地理和政治地理分布。

  3、人口的社會構成是指由社會因素、社會性質、社會發展水平所決定的不同社會屬性的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分布和關系。

  4、總負擔系數是指 14 歲以下人口 65 歲以上的人口總數與 15 到 64 歲人口的總數之比例。

  5、人口自然變動是指人口自身的再生產即人口的出生與死亡。

  6、人口遷移變動是指人們改變常住的地址,從一個地區遷出并遷移到另一個地區所引起的變動。

  7、人口質量是指反映人口總體質的規定性的范疇,亦稱人口素質。包括人口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思想道德素質。

  8、勞動力資源是指一定勞動年齡以上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我國,勞動力資源就是指

  16 歲以上勞動年齡人口的總和。

  9、經濟活動人口是指 16 歲以上、有勞動能力,參加或者要求參加社會經濟活動的人口,包括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

  二、問答題

  1、人口數量統計的特點有哪些? 第一、確定人口數量統計的時間標準第二、確定統計的地理范圍

  第三、確定統計的人口范疇

  2、與自然資源相比,勞動力資源有哪些特點? 第一、勞動力資源是一種能動的資源。

  第二、勞動力資源的再生產周期較長。

  第三、勞動力資源是一種有生命周期的資源。3、如何看待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具有相互影響的關系,

  一方面,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可以起到加速或者延緩的作用,作為生產力的要素之一, 必須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人口,才能保證勞動力的供應,以實現經濟增長。如果人口過多,消耗了更多的資源,也會延緩殲擊機增長。

  另一方面,經濟的增長會促進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從而推動人口的增長。

  知識點十:國民財富統計一、名詞解釋

  1、國民財富是指一個國家在特定時點上所擁有的一切財富的總和,它是衡量一個國家國情國力及反映一國經濟實力的主要指標。

  2、林木蓄積量是指森林面積上存在著的樹木樹干可能出材的材積總量,用立方米表示。

  3、國民財產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特定時點上所擁有的歷年積累的社會產品的總和, 包括實物資產、無形資產和金融資產等。

  4、資產負債表是綜合反映一個國家、地區或機構單位在某一時點上所擁有的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的存量價值及金融資產與負債關系的平衡表。

  二、簡答題

  1、國民財富有哪些規定性?

  第一、是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

  第二、既包括經過人類勞動創造出來的財富,也包括經過人類勞動被發現或掌握的自然資源。

  第三、國民財富中的物質財富是實物資產與金融資產的融合體。第四、國民財富是一個經濟存量。

  2、國民財富統計的意義何在?

  第一、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中介環節的重要手段。

  第二、是制訂經濟、社會發展政策與宏觀調控計劃的重要依據。第三、是進行宏觀經濟分析的重要依據。

  3、資產負債表的作用表現在哪里?

  第一、綜合反映了全社會和各個機構單位國民財產的規模、結構、聯系等重要資料, 是制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進行宏觀管理和科學決策的依據。

  第二、提供了有關經濟存量的分類指標,有從不同的角度對國民經濟和整體狀況進行多方面的經濟分析。

  第三、其編制原理與方法的依據是已經實施多年的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它所提供的資料有利于進行國際對比。

  知識點十一:國民經濟生產統計一、名詞解釋

  1、社會產品是指一定時期內社會生產勞動的有效成果,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這個概念包括以下幾個特性:勞動性、生產性、有用性、社會性、時期性。

  2、國內總產出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常住單位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價值, 既包括新增價值,也包括被消耗的貨物和服務價值以及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

  3、國內生產總值是指按照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4、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即從生產過程中創造的貨物和服務價值入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貨物和服務價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種方法。

  5、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形成收入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

  6、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來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一定時期的最終使用具體包括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以及凈出口三個部分。

  7、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總收入)是指一定時期內國內生產總值與來自國外要素凈收入之和。

  8、國內生產總值表是以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為核心,對國民經濟生活與使用指標進行全面系統的核算,綜合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的規模和結構。

  9、國內生產總值指數是指用來描述國民經濟生產和使用總量的動態變化及其因素影響的綜合指數,具體包括價值量指數、物量指數和物價指數。

  二、簡答題

  1、我國 2002 年的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生產范圍是如何界定的?

  我國 2002 年的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生產者提供或準備提供給其他單位的貨物或服務生產;第二、生產者用于自身最終消費或固定資本形成的所有貨物的自給性生產;第三、自主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務和付酬家庭雇員提供的家庭服務的自給性生產。

  2、國內總產出指標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總產出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是國民經濟核算中的重要綜合指標。第二、總產出反映了各個生產部門之間的經濟技術聯系。第三、總產出指標是基層統計單位計算增加值的基礎指標。

  3、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的作用

  第一、能夠綜合反映國民經濟活動的總量,表明國民經濟發展的全貌。第二、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規模、速度的基本指標

  第三、是分析經濟、產業結構和宏觀經濟效益的基礎數據。

  第四、有利于分析研究社會最終產品的生產、分配和最終使用情況,能夠全面反映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分配關系。

  第五、有利于進行國際比較。

  4、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因素分析中常用的指數體系有哪些?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就業人員數指數×勞動生產率指數第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勞動生產率指數×就業人員數占總人口數比重指數第三,國內生產總值指數=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總人口指數第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國內生產總值指數×1/

  總人口指數第五,國內生產總值指數=資金指數×資金產值率指數知識點十二:國民經濟流通統計

  一、名詞解釋

  1、國民經濟流通是指在生產環節之后出現的社會產品從生產者向使用者的轉移過程, 它反映了社會產品實物形態的運動。從廣義的角度考察,國民經濟流通泛指一切生產成果的流通;從狹義的角度考察,國民經濟流通是指有形實物產品即貨物的流通。

  2、商品流通是指作為商品的物質產品通過買賣行為由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轉移過程。

  3、離岸價格是指賣方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把出口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只以后的價格, 它包括貨價、貨物包裝費、運費、保險費和愛他勞務費用以及出口關稅。

  4、到岸價格是指進口貨物到達進口國國境的價格,包括貨價、運抵進口國起卸前的運費、保險費和其他費用。

  5、直接標價法是指單位外幣折算成本國貨幣的方法。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采用直接標價法。

  6、間接標價法是指單位本幣折算成外幣的反復,是直接標價法的倒數。

  7、商品周轉次數是指一定時期內庫存商品的平均更新次數,計算公式為:商品周轉次數=商品銷售額/平均商品庫存額

  8、商品周轉天數商品周轉天數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庫存商品平均每更新一次所需要的天數。其計算公式為:商品周轉天數=核算期天數/商品周轉次數

  9、社會商品購買力是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在零售市場上用以購買商品的貨幣制支付能力, 它表明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商品的需求量。

  10、進出口比價指數是指出口商品價格指數與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相比的比例。

  11、出口商品換匯成本是指出口某種商品可以換回 1 個單位的外幣所需要的人民幣總成本,即出口多少錢的商品換回一個美元。

  12、國際收支狹義的國際收支,是指國際的商品、服務和資本往來等外匯收支,即一個國家對外的現匯外匯資金的收支。廣義的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之間進行經濟往來而發生的所有收入與支付。

  13、國際收支平衡表它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之間發生的交易。它包括四大項目: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儲備資產和凈誤差與遺漏。

  14、儲備資產是指一個國家中央銀行所擁有的對外資產,包括貨幣黃金、特別提款權、外匯儲備、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其他債權。

  二、簡答題

  1、商品流通必須具備哪些特征? 第一、必須是物質產品的轉移

  第二、必須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第三、必須是改變所有權的商品轉移。 2、對外貿易統計具有哪些特點?

  第一、研究的范圍廣泛,除了研究國內商品流通,還要研究進口和出口等環節。第二、有關問題的統計原則應當明確,如統計國別的原則、統計價格的原則等。第三、是對外貿易經濟活動實行科學管理和對其進行監督檢查的重要工具。

  3、目前國別統計原則有哪幾種?目前,存在三種不同的國別統計原則:

  第一、按產消國原則統計,指進口貨物統計為原產國即生產國、出口貨物統計為消費國。

  第二、按貿易國原則統計,指進口貨物統計為購自國,出口貨物統計為售予國。

  第三、按運輸國原則統計,指進口貨物為起運國,出口貨物為抵達國。我國對外貿易統計是按貿易國原則進行分類,而海關統計則分別按貿易國和產消國分組。

  4、海關進出口統計與對外貿易業務統計有哪些區別? 第一、統計的范圍不同

  第二、統計渠道與匯總方式不同

  第三、統計依據的商品目錄不同第四、記錄的原則不同第五、統計時間確定的標準不同

  5、國際收支統計的特點有哪些?

  第一、它是對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各種國際經濟交易的流動量進行統計, 因此也是全面觀察一國在某一時期國際收支平衡狀況的重要依據。

  第二、它綜合記錄了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包括商品勞務交易與資本往來等第三、采用復式記賬制度,按照有收必有支,收支必相等的原則,構成經濟交易的兩個方面:物的流動與資金的流動。

  6、國際收支統計的內容有哪些? 第一、經常項目收支

  第二、資本往來項目收支第三、外匯黃金儲備資產

  知識點十三:國民經濟分配統計一、名詞解釋

  1、國民經濟分配簡稱國民分配,是社會再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即通過對社會生產成果的分配,形成各個部門、各個單位和居民的最終收入,用以購買貨物和服務,實現國民經濟生產成果的最終使用。

  2、財政收入、財政支出財政收入是指國家財政參與社會產品分配所得的收入,是實現國家職能的重要保障。財政支出是指國家財政將籌集起來的資金進行分配使用,以滿足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

  3、可支配收入表示經過收入分配之后由一國或一個部門擁有的可能用于消費或投資的收入總額,有可支配總收入和可支配凈收入兩個指標。

  4、補償性支出是指用于彌補國有經濟生產資料的消耗。

  5、積累性支出是指增加社會物質財富的支出。

  6、財政收支差率是指財政收支差額與財政收入的比例,它可以用來分析財政收執不平衡的數量界限和程度。

  7、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點上實際存在的貨幣流通量,即存在于流通領域之中為各個經濟單位所持有的貨幣量。它包括 M0(現金),M1(現金+活期存款),M3

  (現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三個層次。

  8、貨幣流通量是指流通中實際存在的現金總量,也就是 M0.

  9、資金流量統計它主要以收入分配和資金運動為核算對象,反映一定時期內各個機構部門收入的形成、分配、使用,資金的籌集和運用。

  二、簡答題

  1、初次分配形成了哪些收入? 第一、勞動者原始收入

  第二、國家財政原始收入第三、生產單位原始收入

  2、收入再分配主要有哪些內容? 第一、國家財政收支

  第二、銀行信貸收支第三、轉移收支

  3、銀行存款資金統計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第一、存款余額

  第二、存款收支發生額第三、存款平均余額 第四、存款周轉率

  4、金融市場統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第一、利率統計

  第二、債券股票統計第三、匯率統計

  5、資金流量統計的特點有哪些? 第一、核算范圍廣、覆蓋面寬

  第二、它以機構部門為主體,以資金交易為對象,在兩者的統一聯系中,描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間的資金流動。

  第三、因為資金流量核算是描述資金在部門之間的流動,所以它超越了各個部門專業統計的特點,是對宏觀經濟進行全面性的核算。

  第四、它采用復式記賬原則,說明了經濟活動中部門之間此收彼付的交易活動。

  知識點十四:國民經濟使用統計一、名詞解釋

  1、國民經濟使用是指社會再生產過程的最后環節,是對經過分配、流通等中間環節的國民經濟活動成果的使用,包括生產使用和生活使用,從而實現產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2、最終消費是指常住單位為滿足物質、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從本國經濟領土和國外購買的貨物和服務的支出,它分為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3、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消費支出總額中,食品消費支出所站的比重。恩格爾定律是指

  德國統計學家恩斯特·恩格爾發現,人們的收入水平越高,用于食品支出在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小。

  4、資本形成總額是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減去處置的固定資產,加存貨的凈

  變動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

  5、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固定資產減處置的固定資產的價值總額。

  6、投資形成量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因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而形成的工作量以及與之相關費用的總稱。

  二、簡答題

  1、最終消費的統計核算必須遵循哪些原則? 第一、使用與生產范圍相一致的原則

  第二、消費與貨幣支出區別開的原則第三、按購買者價格計算的原則

  第四、耐用消費品的消費,原則上應該分期分攤核算。

  2、為什么不能把貨幣支出與消費支出等同計算最終消費?

  因為,只有和消費性物品及服務相交換的貨幣支出,才屬于最終消費支出,此外的投資性支出以及分配性支出不是最終消費支出。同時,構成消費的并非都具有實際貨幣支出行為,比如各種自產自用的消費,實物分配形成的消費等,應該視為虛擬性貨幣支出。

  3、固定資產投資一般統計分析有哪些指標?

  這些指標之間有何關系?從不同層面反映固定資產投資活動過程的總量指標有以下西個:第一、投資供給量

  第二、投資使用量第三、投資形成量

  第四、投資財產形成量這四個指標之間的關系是:投資供給量≥投資使用量≥投資形成

  量≥投資財產形成量

  知識點十五:國民經濟綜合統計一、名詞解釋

  1、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分析是指在有關經濟學的理論指導下,以國民經濟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科學的統計定量方法,對社會再生產過程或國民經濟體系整體進行的綜合分析。

  2、國民經濟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內部各個因素和各種成分按照一定的序列結合起來的相互關系,它反映國民經濟總體的內部狀況、內在要素和內在聯系。

  3、最終產品率是指社會最終產品產值與國內總產出的比率。

  4、資金產出彈性系數是資金平均增長速度與經濟平均增長速度之比率,它反映資金的產出效率。

  5、主導產業是指那些在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某個特定階段,有快于其他產業的增長勢頭,正在或已經在產業結構中占舉足輕重地位,對影響、帶動整個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起導向和決定作用的產業。它的一般特征是:第一、有較高的經濟增長率;第二、快速的技術進步;第三、對其他產業的發展有較大的帶動作用,其他產業反過來又將刺激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第四、具有較好的動態比較費用,加速出口的增長。

  6、國民經濟增長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國民經濟生產成果的增加。

  7、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8、宏觀景氣指數是反映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綜合統計指數,以增加值為權數對各個行業的景氣指數進行加權計算而得到的綜合指數

  9、國民經濟效益是以全社會或國民經濟活動整體為對象的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它反映一定時期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要素綜合消耗水平,其基本公式為:宏觀經濟效益=產出量/投入量

  10、功效系數法是在已設置的國民經濟效益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給其中每個指標規定兩個數值,一個是滿意值,一個是不允許值;然后計算各個指標的功效系數,再根據這些單項功效系數加權平均,得到的平均數即為國民經濟綜合功效系數。

  11、綜合國力是指對一個主權國家經濟、政治、軍事、科技、文化資源等方面實力的綜合估量,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綜合國力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多面性、綜合性、客觀性、戰略性、可比性。

  12、小康是界于溫飽和富裕之間的一個生活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國家整體經濟實力進入世界中等水平,居民生活質量在溫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生活殷實但還不夠富裕的一種狀況。小康這一概念有以下幾個要點:第一、小康是一個生活階段第二、小康主體包括兩個層次:即宏觀和微觀、國家和居民兩個相互聯系的層次。第三、小康是中等經濟發展水平第四、小康是奮斗目標。

  二、簡答題

  1、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分析具有哪些特點?

  第一、是以有關經濟學理論為指導進行的。第二、是以國民經濟統計數據資料為基礎進行的第三、是國民經濟統計工作的最后階段第四、具有宏觀性第五、具有綜合性 2、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分析有哪些意義?

  第一、為宏觀經濟調控提供科學依據

  第二、為宏觀經濟管理工作及全社會提供信息

  第三、為宏觀經濟理論研究和統計科學的研究提供依據和積累素材

  第四、為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提供咨詢和進行監督。

  3、國民經濟結構統計分析具有哪些意義?

  第一、是國民經濟整體的基礎,是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第二、促進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

  第三、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4、影響國民經濟結構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生產力發展水平,特別是科技發展水平第二、資源狀況

  第三、社會需求

  第四、經濟體制與產業政策第五、國際環境

  5、經濟增長統計分析的意義有哪些? 第一、是國民經濟活動的中心內容

  第二、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統計開展對經濟增長的分析,對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有重要意義。

  第三、經濟增長是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條件,統計加強對經濟增長的分析,對擴大就業、繁榮市場、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6、國民經濟效益具有那些特點?

  第一、是宏觀經濟全局的經濟效益,或者說是從有機聯系的整體上來看的經濟效益。第二、是社會再生產過程的經濟效益。

  第三、是社會產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統一的經濟效益。第四、是滿足長期與短期相結合的經濟效益。

  7、平均差:是總體各單位的標志值同其算術平均數離差絕對值的算術平均數。

  8、眾數和中位數:眾數是總體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標志值,而中位數是將單位的標志值按大小順序排列,處于數列中點位置的標志值。眾數和中位

  數本身不是平均值,而只是總體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 點擊閱讀全文 <<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回復“押題”獲取余下押題資料

上一篇:廣東省自考00144企業管理概論押題復習資料
下一篇:廣東自考00058市場營銷學押題復習資料

深圳自考網書籍購買地址

深圳自考交流群

掃碼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討自學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