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自考網為學考網旗下網站,為考生提供深圳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試院www.eeagd.edu.cn為主。
廣東自考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押題資料
《中國古代史(二)》
考試-知識點押題資料
名詞解釋
1.白體:
(1)指宋初詩壇流行的學白居易的詩。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稱等先后學習白居易平易曉暢的閑適唱和詩和關心民生疾苦的諷喻詩,由此而形成的詩風就叫“白體”。
(3)其特征是“順熟”“容易”“淺切”。
2.西昆體:
(1)這是北宋初期影響極大的詩歌流派。
(2)有廣狹二義,狹義單指其近體律詩,廣義兼指其四六文。
(3)西昆之名,因創始諸人在秘閣唱和的詩集稱《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冊府之意。西昆指玉山。
3.晚唐體:
(1)指宋初模仿唐代賈島、姚合的詩風的詩作。
(2)以清逸隱幽為旨趣,以錘煉字句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東坡體:
(1)即指蘇軾的詩在宋代的一種風格范式,
(2)其詩各體兼備,風格多樣。他的七絕清麗精美,七古雄健豪放。
(3)其基本風格有二:一是剛健中含婀娜的清麗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曠閑逸。
(4)他的詩體對宋詩能于唐詩之后別開生面起了關鍵性作用。
5.王荊公體:
(1)這是王安石的詩歌風格特征。
(2)他在表現形式上盡力打破常規,語意求新,詩句求工。
(3)“廋勁剛健”是其顯著特征。
6.半山詩:
(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寧居住的地方。
(2)他這個時期的詩歌被編訂為《半山集》,亦稱為“半山詩”。
(3)主要體裁是絕句。
7.山谷體:
(1)這是黃庭堅的詩歌風格特征。
(2)提倡學韓杜,要以學問為詩。落實于詩歌創作,就是以故為新,變俗為雅。
(3)他作詩造語好奇尚硬,洗凈鉛華,風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視句法,發展拗句、拗律體制,工于煉字用典,講究語意老重。
(5)他的詩于蘇詩外獨樹一幟,自成一家。
8.后山體:
(1)這是陳師道的詩歌風格特征。
(2)作詩學黃庭堅,學力專精,講苦吟,求奇拙。
(3)他標舉“寧拙勿巧,寧樸勿華”,力求簡省字句。
(4)其詩均為嘔心瀝血之作,其錘煉辛苦處與黃庭堅無異。
9.簡齋體:
(1)即指陳與義的詩歌特征。
(2)陳與義先后學習黃庭堅、陳師道及杜甫的詩歌,自創以直致、淺語入詩。
(3)其創作風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渾沉郁的獨特詩風。
10.誠齋體:
(1)這是楊萬里的詩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為題材,采用白描手法寫詩。
(3)具有想象新奇風趣,語言通俗明快,風格流轉圓活的特點。
(4)一改宋詩瘦硬生澀的舊格,成為南宋詩風轉變的一個關鍵。
11.易安體:
(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宋詞婉約派大家。
(2)其詞與蘇豪、柳俗、周律之外別樹一幟,語言通俗易懂,明白流暢,音調優美。
(3)既融入家國興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約詞的本色。
(4)其作詞有倜儻的丈夫氣,柔中有剛。
(5)她的藝術成就很高,在當時就廣為流傳,被稱為“易安體”。
12.稼軒體:
(1)這是辛棄疾創立的詞體。
(2)他很有才情,無論是婉約詞還是豪放詞,都是剛柔相濟。
(3)喜議論好用典,是其顯著特征。
(4)他的詞是典型的英雄詞,有報國豪情,也有壯志難酬的悲憤。
13.樵歌體:
(1)又叫“朱希真體”,是宋代詞人朱敦儒的詩歌特征。
(2)其詞語言淺白如話,形象單純、明凈,風格飄逸自然。
(3)在當時詞壇能自成一家,開南宋隱逸詞派之先河。
14.詞源:
(1)是宋代詞人張炎的作品。
(2)他精通音律,于詞學頗有心得。
(3)他在書中精研詞的音律、作法,評論諸家得失,多有勝解,堪稱宋代詞論第一力作。
15.諸宮調:
(1)是宋金元時期流行的一種說唱藝術。
(2)歌唱部分是用多種宮調的若干不同曲調組成,雜以說白,表演長篇故事。
(3)它的語言通俗生動,在藝術上超越了以往的各種說唱藝術,獲得了人們的喜愛。
(4)它的出現對元雜劇的音樂有直接影響。
16.元曲四大家
(1)指前期元雜劇作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以及后期元雜劇作家鄭光祖。
(2)因為他們在元代雜劇創作中成就高、影響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韻》一書中將他們并列,稱為“關、鄭、白、馬”,后又稱之為“元曲四大家”。
17.元曲四大悲?。?/p>
指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梧桐雨》,馬致遠的《漢宮秋》,還有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18.元曲四大愛情?。?/p>
指關漢卿的《拜月庭》,白樸的《墻頭馬上》,王實甫的《西廂記》,還有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19.四大南戲:
(1)也叫“四大傳奇”,是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
(2)包括“荊、劉、拜、殺”,即:《荊釵記》、《白兔記》、《拜月庭》(不是關漢卿寫的)和《殺狗記》。
20.南戲:
(1)又稱南曲戲文。
(2)它原是宋代以來南方浙、閩一帶的民間小戲,在其形成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大曲、諸宮調、滑稽戲等民間說唱技藝,以及宋雜劇表演故事的形式,故開始稱“永嘉雜劇”或“溫州雜劇”。
(3)元滅宋統一中國后,逐漸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戲劇形式。
21.散曲:
(1)又叫清曲,在元代一般稱為今樂府。
(2)基本形式有小令和套數兩種,有的還有帶過曲。
(3)它是繼詞之后興起的一種新的詩體。
(4)它與傳統的詩詞一樣屬于抒情文學,但詩詞屬于雅文學,散曲屬于俗文學。
22.宋末元初四大家:
(1)張炎、王沂孫、周密和蔣捷,都是由南宋入元代的詞人。
(2)由于他們詞風有相近之處,故清人稱他們為“宋末元初四大家”。
23.傳奇:
(1)傳奇原指唐代文人創作的文言小說,后來被借用作戲劇的名稱。(2)至明代,傳奇成為由南戲發展而成的南方諸聲腔戲曲的通稱。(3)因此說,傳奇作為戲曲文學形式,是從元代南戲開始形成。
24.話本
(1)是宋代興起的白話小說,用通俗文字寫成。
(2)多以歷史故事和當時社會生活為題材。
(3)是宋元民間藝人說唱的底本,今存《清平山堂話本》、《全相平話五種》等。
25.《董西廂》
(1)是《西廂記諸宮調》的簡稱。
(2)是金代作家董解元根據唐傳奇小說《鴛鴦傳》進行的再創作。
(3)其最大特色是把原來張生對崔鶯鶯的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變為崔張二人私奔團聚的喜劇故事。
(4)這為后來雜劇《西廂記》的誕生奠定了直接基礎。
26.《王西廂》
(1)王實甫的《西廂記》源于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鴛鴦傳》。
(2)他在《董西廂》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最后也是以“大團圓”結局。
(3)其題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更鮮明,藝術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成為我國古典戲劇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
27.鐵崖體:
(1)這是元代后期著名詩人楊維楨所作宮詞、竹枝詞和古樂府的總體特征。
(2)他在詩中善用古韻古語,著意學習李白、李賀,追求新奇。
(3)他的詩自成一體,在當時極為流行,世稱“鐵崖體”或“鐵體”。
28.臺閣體:
(1)是明代前期出現的一個文學派別。
(2)代表作家是“三楊”:楊士奇、楊溥和楊榮,他們都是臺閣重臣。
(3)他們的創作內容以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為主旨,風格雍容華貴,典雅工麗。
(4)所用文體以詩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詔令奏議外,多屬應酬、題贈或應制、頌圣之作。
29.公安派:
(1)指明代后期出現的一個文學派別。
(2)代表人物是“三袁”:以袁宏道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
(3)因他們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稱“公安派”。
(4)他們以李贄的“童心說”為指導,提出了“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主張。
(5)主張創新,在詩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30.竟陵派:
(1)晚明時期出現的又一個詩歌流派。
(2)代表人物是鐘惺和譚元春。
(3)因為他們都是湖北竟陵人,文學主張又相近而得名。
(4)他們繼承了公安派關于“獨抒性靈”的文學主張,更倡導用詩文表現自己超離塵俗的“幽獨情思”。
31.清雅詞派:
(1)指南宋中后期詞壇崛起的一個詞派。
(2)此詞派的開山大師是姜夔。風格特色是“清空”、“騷雅”。
(3)在遣辭和音律上追求清麗工整,重詠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詞由共賞變為純粹的文人吟唱。
32.蘇辛詞派:
(1)北宋詞中的豪放詞派。
(2)南宋偉大愛國詞人辛棄疾,其稼軒詞充分表現了他的英雄抱負。
(3)與南渡初期的張元幹、穎孝祥諸家的詞風相翕合,又有陳亮、劉過等詞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氣勢磅礴、悲涼感憤的蘇、辛詞派。
33.江西詩派:
(1)是宋代影響最大的一個詩歌流派。
(2)有一祖三宗之說:一祖為杜甫,三宗是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
(3)江西詩派的特色有三:
一是詩派為觀念性的社集;
二是以風格和師承為判斷的根據,非地域之劃分;
三是江西詩派是作為政治的對立物而發展起來的,其盛衰與政局有密切的聯系。
34.江湖詩派:
(1)南宋后期興起的一個詩派。
(2)其成員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由于功名上不得意,進退無據,只得流轉江湖,靠獻詩賣藝維生,或游走公卿權貴之門,或結友招群于市井鄉間,在相互唱和酬詠中消磨歲月,形成一種彼此相近的作詩習氣。
(3)當時有書商陳起與江湖詩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詩集》,因而得名“江湖詩派”。
35.茶陵詩派:
(1)是李東陽創立的詩派。
(2)詩風仍屬臺閣體余波,但李不滿于臺閣體的無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纖弱文風,主張以杜甫的詩風來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詩歌語言的藝術。
(3)具有脫離臺閣體公式形式的意義,成為從臺閣體向前七子之間的過渡人物。
36.“活法”說
(1)這是呂本中后期所提出的作詩主張。
(2)提倡“好詩流轉圓美如彈丸”,有意識“以蘇濟黃”,消除江西詩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
(3)此說較全面反映了以蘇黃為代表的宋代詩學精神。
37.一祖三宗:
(1)是指宋代江西詩派的淵源和宗師而言的。
(2)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黃庭堅在藝術上以學杜甫詩為宗旨,故其一祖為杜甫。
(3)除黃庭堅外,陳師道、陳與義亦是江西詩派的中堅人物,故江西詩派的三宗是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
(4)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說由江西詩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38.元詩四家:
(1)指的是虞集、楊載、范槨和揭傒。
(2)他們均因有文才而被選入翰林院,并以較為出色的詩文創作成為京師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譽詩壇。
(3)其中尤以虞集名聲最大,是元代中期文壇的領袖人物。
39.國朝文派:
(1)指在金朝領土上成長起來的作家:蔡珪、黨懷英、王庭筠等。
(2)他們的創作風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屬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學的發展進入了自具風格的新時期。
(3)元好問在其所編的《中州集》中將他們歸為“國朝文派”。
40.唐宋派:
(1)是出現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間,以反駁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的前七子的復古理論為主要目標的文學流派。
(2)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和歸有光。
(3)其基本觀點是主張恢復唐宋時的散文傳統,倡導文道統一。
41.富貴詞人:
(1)即指北宋初期著名詞人晏殊。
(2)其詞多祝壽、詠物和歌頌升平,這類詞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
(3)總體而論,尚未擺脫五代綺艷詞風的窠臼,故晏殊有“富貴詞人”之稱。
42.南渡詞人:
(1)即指北宋滅亡后,由北宋逃到南宋的詞人。
(2)其代表人物是李清照、朱敦儒。
(3)國破家亡,漂泊流落,使他們頗多家國之感和身世之悲,發而為詞,多有凄苦的哀嘆和深沉的感傷,詞風發生明顯的變化。
43.辛派詞人:
(1)指的是南渡前后詞風與辛棄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
(2)代表詞人包括張元幹、穎孝祥、陳亮、劉過等人。
(3)他們的詞充滿濃郁的愛國激情和慷慨悲壯的情懷。
(4)他們為宋詞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44.永嘉四靈:
(1)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詩人:徐璣、徐照、翁卷、趙師秀。
(2)他們都是永嘉人,字號中又都有一個“靈”字,詩風又極為相近,故謂之“永嘉四靈”。
(3)他們都是由葉適的鼓吹而聞名于世,視為同一詩派,謂之四靈詩派。
45.遺民作家:
(1)指南宋滅亡后生活在元初的原南宋末年的作家。
(2)著名的有汪元量、劉辰翁、鄭思肖等。
(3)他們由宋入元之后,用詩、詞、文不同的文字形式,感懷時事,傷悼故國,抒寫興亡感慨,表現了堅守氣節的遺民心態,表達了亡國遺民的悲憤之情。
46.吳中四才子
(1)即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時生活在江蘇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
(2)一般認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47.《趙氏孤兒》
(1)《趙氏孤兒》為元代前期雜劇家紀君祥所作的著名雜劇。
(2)屬歷史劇,全名《趙氏孤兒冤報冤》.
(3)劇演春秋晉靈公時,趙盾與屠岸賈兩個家族的矛盾,突出忠奸斗爭的主題。
48.前后七子:
(1)從明朝中期開始,詩歌掀起了一場以復古面目出現的革新活動。
(2)以李夢陽、何景明為核心的“前七子提出了“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目的是掃蕩臺閣體的無聊文風。
(3)后期出現了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的“后七子”,他們一方面繼承了前七子關于重視文學自身價值的觀點,另一方面,他們在復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遠。他們成員間的文學主張和創作風格差異較大,它并不是一個主張和創作實踐完全統一的文學流派。
49.說鐵騎兒:
(1)宋代說話中的一家。
(2)講說士馬金鼓故事,尤其是宋代北方民族戰爭中的英雄傳奇故事,是英雄傳奇小說的來源。
50.二拍:
(1)是凌濛初編撰的擬話本小說集《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
(2)各收擬話本小說四十篇,除一篇重復,一篇為雜劇外,實有七十八篇。
(3)它在內容上更有時代氣息和作家個人特色,在藝術上也更具有統一的劇作個性.
(4)它是擬話本小說在體制上定型的標志,也是明代擬話本小說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51.三言:
(1)指馮夢龍編輯的三部擬話本小說集的總稱,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2)每集各40篇,共120篇。
(3)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為主要表現對象,具有雅俗共賞性質的新型通俗小說形態,是明代擬話本小說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52.借才異代:
(1)金初文壇的作家,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由遼入金的文臣,如韓昉等;二是由宋入金的文士,如宇文虛中、吳激、蔡松年等。
(2)因為占據金初文壇的,幾乎全是由宋入金的作家。所以,清人莊仲方在《金文雅序》中稱這種現象為“借才異代”。
(3)此說揭示出了金初文學的起因及性質。
53.臨川四夢:
(1)又叫“玉茗堂四夢”。
(2)包括:《紫釵記》、《牡丹亭還魂記》、《南柯夢記》、《邯鄲夢記》,都是湯顯祖的傳奇。
(3)這四部傳奇代表了他戲劇創作的全貌,因為均與夢相關,而湯顯祖是臨川人,故而合稱為“臨川四夢”。又因湯顯祖的書齋名為玉茗,故又稱“玉茗堂四夢”。
54.六一風神:
(1)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
(2)所謂六一風神,即指歐陽修散文的美學風格。
(3)歐文措辭平易,語言精煉而有變化,親切自然,條達疏暢。
(4)這種偏于陰柔之美,紆余委備而婉曲有致,詩味醇濃而情韻綿邈,含蓄蘊藉而平易自然的風格,標志著歐陽修的散文創作傾心于風神姿態,故稱之為六一風神。
55.蘇州派:
(1)是明末清初的一個重要戲劇流派。
(2)它以李玉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畢巍、葉時章、陳二白、邱園、張大復等。
(3)他們彼此交往密切,經常合作寫作戲劇,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傾向和藝術風格。
(4)他們關注現實,又精通音律,寫了許多適合演出的政治劇和時事劇。
56.常州詞派
(1)清代嘉慶年間出現的文學派別。
(2)“主寄托”,發起者張惠言,集大成者周濟。
(3)援引儒學詩教入詞學,雖然提高了詞的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詞的本色,并未給詞學創作帶來更廣闊的道路。
57.陽羨派:
(1)清初陳維崧的詞師法蘇、辛,尤其接近辛棄疾的豪放蒼涼詞風。
(2)屬于這一詞派的還有曹貞吉、蔣士銓等。
(3)因陳維崧是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地名稱“陽羨”,所以以陳維崧為代表的詞派被稱為“陽羨派”。
58.浙西派:
(1)清初朱彝尊推舉南宋姜夔、張炎一類婉約詞人之作,認為張炎所說“清空”境界為作詞的最高標準。
(2)他的詞論主張和詞作受到許多浙西詞家的認同,一時此風大盛。
(3)后來龔翔麟編選他們的詞作為《浙西六家詞》,遂有“浙西詞派”之名。
59.南洪北孔:
(1)是對清初歷史劇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稱。
(2)洪昇是錢塘人,有著名歷史劇《長生殿》傳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歷史劇《桃花扇》傳世。
(3)這兩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戲劇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傷審美思潮的重要實績。
60.清初三大家:
(1)侯方域、魏禧、汪琬,號稱“清初三大家”。
(2)他們主張恢復唐宋散文的醇厚傳統。
(3)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較為突出。
61.遺民詩人:
(1)清初詩壇,有一批由明入清的詩人,他們保持自己的民族氣節,對時末清初的戰亂和民生疾苦銘刻在心,對清統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態度,拒絕入仕為官。
(2)他們用詩歌揭露清兵暴行,頌揚抗清英烈,堅持民族氣節,寄托故國哀思,詩風慷慨蒼涼、激昂悲壯。
(3)這一類詩人被稱為遺民詩人。其代表人物為顧炎武、吳嘉紀和屈大均。
62.南施北宋:
(1)清初入仕詩人施閏章與宋琬的并稱。
(2)二人一南一北,他們的思想屬于理學復古的保守派,所以在詩歌上俱主張溫柔敦厚的詩風,故稱南施北宋。
63.神韻說:
(1)清初詩派之一,創始人王世禎。
(2)所謂“神韻說”就是力圖擺脫政治等社會因素對詩歌藝術的干擾,更多地關注詩歌本身淡遠清新的意境和含蓄蘊藉的語言,從而加強詩歌排閑解愁的消遣娛樂功能。
(3)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韋、柳一派的詩風,作品也以描寫山水景色和個人情懷為主,但缺乏真情實感是其主要毛病。
64.格調說:
(1)清中葉宗法唐詩的詩歌流派,創始人沈德潛。
(2)所謂“格調說”,就是用唐詩的格調去表現封建政治和倫理道德觀念。
(3)他力主恢復儒家“溫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詩教傳統,提出“詩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倫,感神明”的口號,使詩歌為封建統治服務。
65.肌理說:
(1)這是翁方綱的詩歌特征。
(2)所謂“肌理說”包括以儒家經典為基礎的“義理”和結構辭章方面的“文理”,實際上是要求以學問為根底,以考據來充實詩歌內容,達到義理與文理的統一。
(3)這是宋詩以學問為詩的再版,是以學術代替詩歌創作的一條歧路。
66.性靈說:
(1)袁枚的詩歌主張。
(2)即是上承明公安派獨抒性靈的詩歌主張,認為寫詩要抒發人的直性情。
67.童心說:
(1)童心說是晚明李贄提出的。
(2)李贄把文學作為宣揚其反傳統、肯定個性精神的社會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為文學創作和評價的最高準則。
68.擬話本:
這種在體制上與宋元話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賞性質的白話短篇小說,即是“擬話本”,或稱“擬宋市人小說”。
69.話本小說:
(1)是經過文人編篡整理的小說話本。
(2)所謂“話本”,就是“說話人”說話所依據的底本。
(3)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小說話本,已是經過下層文人加工、可供閱讀的話本小說。
70.小品:
(1)“小品”一詞原為佛教用語,明代后期開始用來指一般文章。
(2)晚明時期,這種文章風格正好適應了當時人們抒張個性、追求自由的社會心理和公安派“獨抒性靈”的文學主張,于是便在社會上普遍流行起來。
(3)公安三袁、陳繼儒、王思任、祁彪佳、張岱等均為著名的小品文作家,其中以袁宏道和張岱成就最高。
71.同光體:
(1)是指稱光緒、宣統以至民國后的宋詩派。
(2)以學宋為主,而不以此自限。
(3)陳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鄭孝胥等為重要員。
72.新文體:
(1)梁啟超倡導文界革命,提出“新文體”一詞。
(2)這種“新文體”是一種介乎文白之間的文體。
(3)是打破各種文體界限,將議論與敘事、抒情相結合。
(4)是打破各派文章家法,形成兼采眾長而又獨具一格的寫作方法。
73.桐城派:
(1)清中葉最重要的散文流派。
(2)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稱為“桐城派”。
(3)方苞是桐城派的創始人,其散文理論的核心是“義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論更加完整和系統化,提出了義理、考證、文章三者兼備的理論,并在自己周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作家隊伍。
74.陽湖派:
(1)嘉慶年間,當桐城派極盛之際,惲敬和張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論影響,對桐城派的理論作了一些修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因他們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隨者都是陽湖人,故被稱為“陽湖派”。
75.宋詩派:
(1)道光、咸豐之際,詩歌在題材上發生了重大變化,同時,詩體、作詩之法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學宋”。
(2)所謂“宗宋”或“學宋”,就是提倡以學問補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詩,同時以宋詩的開拓精神去擴大表現范圍。
76.漢魏六朝詩派:
(1)清道光咸豐時期,湘人王闿運別樹一幟推尊漢魏六朝詩歌,史稱漢魏六朝詩派,亦稱湘湖詩派。
(2)王闿運論詩自尊八代,明言復古,其所作,亦刻意模仿。追隨著者鄧輔綸、高心夔。
(3)但后世論者一致指認其詩墨守古法,這表明擬古之倡在時代巨變中已無出路。
77.湘鄉派:
(1)桐城派中興之主曾國藩為湖南湘鄉人,由于曾對桐城派的承續和改造,既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時代變遷和文風轉換對散文的需求,又為桐城派所講求的身心義理之學培土固基。
(2)曾的散文學識宏通,持論堅勁,入情切理,駢散雜廁,聲采炳煥,為其弟子服膺,故形成并興盛于同治年間的曾氏及其門生弟子被人稱為湘鄉派。
78.二窗:
(1)吳文英號夢窗,其詞集為《夢窗詞》;周密號草窗,其詞集為《草窗詞》。
(2)二人同為南宋中后期清雅詞派的作家。
(3)詞的內容也多為身世之感和離別之情,且往往融入哀時傷世的黍離之悲,藝術上二人均追求清麗工巧,旨趣相近。故時人并稱他們為“二窗”。
79.姚門四杰:
(1)指桐城派創始人之一姚鼐親授弟子中的四位士子,他們是劉開、管同、方東樹、梅曾亮。
(2)其中梅居京師二十年,名重一時。
80.科學小說:
(1)是清末“新小說”的又一重要類型。
(2)其代表作有俞萬春的《蕩寇志》等。
81.譴責小說:
(1)晚清的一個小說流派。
(2)是在1900年以后興盛起來的。
(3)其特點是抨擊時政,揭露官場黑暗及世風的墮落。
(4)代表作有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等。
82.彈詞:
(1)是流行于南方的講唱文學形式。
(2)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詞話,彈詞多用第三人稱敘述,文字淺近,語言上有“國音”和“土音”之分。
83.狹邪小說:
(1)清道光至光緒年間,有一批以妓女為題材的小說出現,魯迅稱之為“狹邪小說”。
(2)其主要代表作有毗陵的《品花寶》、魏秀仁的《花月痕》、俞達的《青樓夢》、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及張春帆的《九尾龜》等。
84.新小說:
(1)是相對于“舊小說”而言的,專門指擁護“小說界革命”的作者創作的小說作品。
(2)其涵義有二:一是“使小說新”,即刷新小說,一新小說之面貌,一;一是指新面貌的、新樣式的新質小。前者是“小說界革命”的任務之一,后者即是小說界革命的直接產物和主要結果。
(3)“新小說”五花八門,品類繁多,風格各異,顯示了一代文人空前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其中以政治小說、譴責小說和科學小說最為引人注目。
85.元雜?。?/p>
(1)又稱北雜劇,是在諸宮調和金院本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熟的戲劇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構成。
(2)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賓白。
86.章回小說:
(1)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唯一體裁,它是在民間說話藝術中“講史”一家中發展演變而來的。
(2)由于所講歷史事件需要分若干次才能講完,因此,第講一次使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這就相當于后來章回小說的一回。
(3)這種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說發展初起期的范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等作品中已大體形成,如全書分若干卷,卷中分若干節,節前有簡單目錄。
87.子弟書:
(1)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創并流行的講唱文學。
(2)后來,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這種曲調為基礎,參照當時民間鼓詞的形式,創造出一種以七言為體,沒有說白,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書段,演唱時仍以八角鼓擊節,正式稱為子弟書。
88.才子佳人小說:
(1)是明末至清代以青年男女愛情婚姻為題材的小說,但又有特殊的狹義所指。
(2)它在情節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見鐘情,私訂終身,撥亂離散,及第團圓。
(3)創作傾向主張存情去欲,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玉嬌梨》、《平山冷燕》和《好逑傳》。
89.神魔小說:
(1)名稱來源于是魯迅的提法。
(2)是明中后期在通俗小說領域內興起的一類小說。
(2)它以神魔怪異為主要題材,參照現實生活中政治、倫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爭,比附性地編織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將一些零散的、片段故事系統化、完整化。
(4)《西游記》開風氣之先,以后有模仿《西游記》的,如《四游記》、《西游補》等;還有別敘故事講神魔之爭的,如《封神演義》、《三寶太監西洋記》等。
90.域外游記:
(1)明清同治年間,中國人所寫域外游記開始出現。
(2)作者或為出使、旅居、專察,在目睹與中國完全異趣的外國風光人情特產制度等新世界、新事物后,為文以記之。
(3)所寫內容因作者涉足異域后觀念的新變,這些游記中的。作品均呈現出一種新面貌、新文風,自成一種新文體,故統稱之為域外游記。
91.邏輯文:
(1)這種文體實指章士釗的文體。
(2)此類文章嚴格按邏輯行文,論理周密,文法謹嚴,追求為文的邏輯獨至之境,行文主潔,不枝不蔓,恰如其分,張弛有度,措辭力戒模糊,務求鞭笞入里,脈絡分明。
92.俠義公案小說:
(1)清中葉以后,以三俠五義為代表的表現俠客義士的小說大量涌現。
(2)咸豐同治年間既有兒女之情,又有英雄之氣的《兒女英雄傳》出現,這就是近代小說史上的俠義公案小說。
(3)它們是清中葉以后,鄉勇游民從軍作戰獲取功名,引起民眾羨慕,社會推重勇俠粗豪的綠林習氣,又不必違背忠義,甘心為高官大吏奔走的閱讀心理的產物。
93.南社:
(1)這個具有明顯近代性質的文學社團。
(2)成立于1909年11月13日蘇州虎丘,以高旭、陳去病為主要創始人和領導核心。
(3)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一時間,南北愛國詩人、進步文士紛紛加盟,辛亥革命前后主要革命報刊和文學刊物的主持人均在其中。
(4)1917年因為同光體的態度不滿,柳亞子與他人爭執,南社幾乎分裂。此后每況愈下,至五四后解體。
94.詩文革新運動:
(1)北宋中葉,歐陽修登上文壇,學作古文,倡導古文運動,并很快成為文壇領袖。
(2)他不遺余力地褒獎提攜王安石、曾鞏和三蘇,在明確理論指導下積極從事古文創作,形成了浩大的聲勢,確立了古文在散文領域的正宗地位。
(3)古文領域的革新也影響到詩歌創作,作詩也講“氣格”,出現了“以文為詩”的現象,開創了一代詩風。
(4)人們把這場文學變革稱為詩文革新運動。
95.四大奇書:
(1)從清代開始,人們通常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金瓶梅》稱為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奇書”。
(2)這四部小說基本上代表了中國古代小說的四種類型,即歷史演義小說、英雄傳奇小說、神摩小說和世情小說。
(3)實際上,它們又是南宋時期說話藝術中主要四家的延續和發展。96.三體詩:
(1)宋初詩壇詩派林立,主要有三派:
一是白樂天體,代表人物是李昉、姚鉉和王禹偁,他們倡導學習白居易后期的閑適唱和詩。
二是西昆體,代表人物是楊億、錢惟演和劉筠,他們倡導學習李商隱的近體律詩。
三是晚唐體,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們推崇賈島、姚合,多寫閑情逸趣。
(2)宋初“三體”詩,即指三個詩派。
97.小說界革命:
(1)是晚清文學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2)1902年,梁啟超創辦《新小說》雜志,并發表了《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正式提出了小說界革命的口號。
(3)它適應了晚清社會文化與文學求新求變的內在要求,促進了新小說的誕生和興盛,取得了比詩界革命、文界革命更大的成功。
98.義法:
(1)"義法"是方苞的文學見解。
(2)他認為作文要講究義法,"義"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
(3)方苞主張要寫好文章,必須學習古文的法則,必須向古代學習。(4)這既是道統又是文統,是道統和文統相結合的完整的體系。
99.詩界革命:
(1)戊戌維新前后的詩歌改良運動。
(2)提出詩界應以“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三者具備為衡量標準。
(3)其口號是梁啟超提出來的,但是成為“詩界革命”旗幟的是黃遵憲。
(4)“詩界革命”對此后的舊體詩創作有深遠影響,并在觀念上為“五四”的新詩運動作了準備。
簡答題:
1.簡述張炎的詞風及其在詞史上的意義。
(1)張炎創作了詞學理論著作《詞源》,在理論和創作實踐上繼承了姜夔的清空、騷雅乃至疏宕的詞風;
(2)在創作上注重形式技巧和音律,同時將詞的創作引向了興寄一面;
(3)張炎上承白石的清空疏宕,近與夢窗的密麗質相區別,表現了明確的風格意識;
(4)《詞源》總結了南宋騷雅派詞人的藝術追求,也曲折的反映了他們所處的亡國背景。
2.簡述元好問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1)元好問詩歌的思想內容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喪亂詩,寫于金亡后十余年間,深刻而廣泛地反映了國破家亡、社會變動的狀況,是金元之際的詩史性作品;二是他后期返回故鄉之后,詩歌內容轉向山水風景和一般酬唱。此外晚年所寫詠物詩、題畫詩等也有相當高的成就。
(2)在藝術上,元好問諸體兼擅,尤其擅長七律、七絕和七古;
(3)風格上,喪亂詩沉滯悲涼,骨力遒勁,山水詩、詠物詩等清通流暢,詩思雋永。
3.簡述納蘭性德詞的藝術特點。
(1)最擅小令,長調亦有。之作;
(2)情真意切。其愛情詞尤其是悼亡詞格調低徊悠渺,婉麗清凄,寫給友人的詞也深情貫注,懇切動人;
(3)造語自然,少見雕琢;
(4)邊塞詞寥廓蒼遠,繪景如畫。
4.簡述梁啟超“新文體”的特點。
(1)內容以宣傳變法、議論時政以及介紹西方思想文化為主;
(2)帶有強烈的實用性、時效性和鼓動性;
(3)運筆自由,語言平易暢達,雜以俚語、韻語,及通俗易懂,又加強了藝術特性。
(4)綜合了士大夫與市民的閱讀趣味,雅俗共賞。
5.簡述稼軒體的藝術風格特色。
答:辛棄疾,號稼軒。其藝術風格有二:
第一,“稼軒體”的主導風格是豪放悲壯。
第二,“稼軒體”多以豪放格調出之,但又不失溫婉本色。
6.簡述宇文虛中和吳激、蔡松年詩歌的特點。
答:(1)宇文虛中、吳激、蔡松年都是由宋入金的士人,他們是金初詩壇的代表作家。
(2)詩中充滿了眷戀故國的情緒。
7.簡述《封神演義》的內容與藝術。
答:內容
(1)《封神演義》以武王伐紂的歷史事件為題材:一方面假借歷史事件,以對紂王的揭露抨擊和對武王的熱情贊美托古諷今,曲折地反映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進步歷史觀;另一方面通過神魔斗法的描寫,宣揚了宿命論和“三教合一”的思想觀念。
(2)寫出武王愛民如子,繼而在商、周交戰的描寫中,作者寫到佛道助周為闡教,邪惡之神助商為截教,最后周武王伐紂,紂王勢敗自殺,姜子牙封神,武王分封諸侯。
藝術
(1)采用對比寫法,表現出作者對封建暴政的抨擊和對仁君仁政的向往,并揭露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2)它塑造了好幾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狡猾、殘忍的妲己,挑撥離間、倒行逆施的申公豹,蔑視神權、有反抗精神的哪吒等。
(3)不足:多數人物缺乏社會現實內容,有概念化的傾向,有些故事情節雷同,且有些膚淺。語言也比較平板,不夠活潑。
8.簡述清代小說觀念更新的表現。
答:首先,人們更加注重小說揚善懲惡的社會功能。
其次,在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上,人們更注重生活自身的面貌,因而在藝術上更加強調寫實精神。
第三,在人物塑造問題上,清代人從理論到小說創作實踐都對典型人物的獨特性格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人們已經自覺地以典型化的標準要求小說人物塑造。
9.簡述張養浩散曲創作的藝術特點。
(1)以詩入曲,把曲作為一種新的抒情詩體來寫。
(2)具有奔放浩蕩的氣韻。
10.簡述《水滸傳》的語言風格特點。
(1)它以北方口語主要是山東一帶口語為基礎,加工成一種成熟的書面語言。(2)其主要特色是:
a簡潔明快,生動含蓄,表現力強;
b人物語言個性化。書中所寫綠林好漢的語言,都能符合個人身份、個性和神態。
11.簡述明代戲劇的基本特征。
(1)作家、作品數量眾多。
(2)題材多樣。除原有題材外,還有出現了時事劇和諷刺喜劇等。
(3)審美風格的雅化。明代劇作家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社會地位,客觀上提高了戲曲的社會地位和藝術品格,戲劇成為一種高雅的娛樂,甚至出現了只供閱讀的案頭劇。文人及其情趣的大量參與和投入,一方面提高了戲劇的文化層次,同時也將戲劇的發展推向了絕境。
12.簡述蘇曼殊及其詩歌創作的特點。
(1)蘇曼殊的作品多為七言絕句,哀愴低回,情韻宛然,蘊含一種“清新的現代味”。
(2)其現存最早的詩與南社創作同一基調。
(3)寫情愛的詩于禪心與情愛之矛盾反復吟詠,纏綿凄絕。二、簡答題。
13.北宋初期的復古思潮在文壇并未成為主流
(1)復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學發展的一種趨勢。
(2)柳開是北宋復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覺醒的儒者代表,既顯示了“文”“道”之間與生俱來的聯系,同時也預示了兩者本質上的某些對立和最終的必然分裂。
(3)田錫更具文人氣質,代表了五代文氣習染較深的文學之士對改革文風的自覺。
(4)穆修則在搜求??添n、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沒。但復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為主流,僅處于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少數幾個作家先驅自覺的階段。
14.王禹偁在文論上的貢獻?
(1)于傳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這是他在理論上的貢獻。
(2)所謂明心,是指自己的內心世界臻于高尚,是指立身無愧,以文明心和傳道,實質上是要求文道路合一和文行合一,并偏重在文的方面。
15.楊億的《南朝》詩的借古諷今之意
(1)《南朝》是詠史詩。寫法上仿效李商隱的同題之作,鋪陳南朝三百年間帝王荒淫亡國的史實。
(2)特點是:(1)借古諷今(2)精于用典(3)音節流暢(4)辭采華麗。很能體現西昆體“取材博瞻,煉詞精整”的特色。
(3)作者寫這首詩,是要勸告人們不要忘記荒淫亡國的史實,勸告君主不要重蹈覆轍走南朝的亡國之路。暗含有借古諷今之意。
16.西昆體的創作特色與《西昆酬唱集》
(1)《西昆酬唱集》是楊億、劉筠等人彼此唱和,互相切磋的結集本,是西昆體之所以能夠形成一個詩歌流派的重要標志。
(2)西昆體的創作特色是學李商隱的近體律詩,講究聲律文采,修辭重用典。(3)其長處是文辭密麗,氣象典雅,掃五代之衰颯,創造純宋人之詩歌;短處是太雕琢而無自然態度,太堆砌而少意味。
17.歐陽修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領袖地位的表現?
(1)是北宋中葉文壇的領袖。歐陽修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說不上是一流大家,但作為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對當時及后代的影響卻不容低估,除了經自己杰出的散文創作影響文壇外,歐陽修又在知貢舉時,利用政治手段,極力排抑險惡奇澀的太學體,選拔文章曉暢的二蘇,曾鞏等英才,不但后繼有人,而且更加發揚光大,避免了重蹈中唐古文運動后繼乏人的覆轍。
(2)他提出了創作主張,開一代文風,指出文學創作應其易如有可法,其言易明而知行,以建立流暢自然科易婉約的風格為基本目標,由此開創了一代文風,扭轉了古文復興之后脫離社會現實的傾向,確立了散體文的正宗地位。
(3)杰出的創作實踐,在歐陽修的文學創作中,散文取得的成就最高,影響也最大,他撰寫了大量平易生動的古文,成為人們學習的典范.
(4)歐陽修作詩具有散文化傾向,好議論。變情韻為重氣格,開創了宋詩處具面目而有別于詩的時代。
18.歐陽修詩的散文傾向,及其《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的風格特色
(1)歐陽修詩歌創作的散文化傾向主要表現為:
a用古文的章法寫詩,講究轉折頓挫、虛實正反;
b句子徹底散行,長短句雜出,少用偶句,故意似對非對,造成散文調而非詩調;
c其次是詩中常用語助詞或散文式的介詞;
d再者,其詩不僅用于議論時政、評說歷史、陳情述雅等,還用于歌詠和表現日常生活中習見的事物,開創了取材廣泛、命意新穎、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的一代詩風。
(2)《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的風格特色:用類于散文的語句,寫王昭君流落荒漠的悲傷,以反襯“漢宮”不知邊塞之苦,具有以漢喻宋的現實意義。其間敘事、抒情、議論雜出,筆勢極為矯健,主氣格而賤麗藻。由于多以古文的句法、氣勢入詩,故可稱古文詩體,是宋詩中最富權威的一體。
19.歐陽修散文的藝術風格與六一風神
特點:
(1)內容充實,富有現實意義(政論散文結合時政)。
(2)敘事簡括有法,抒情深情委婉深細,議論紆徐有致。
(3)措辭平易,不用冷弊字,常用語助詞,大量化用駢文語句。
(4)注意語氣的輕重和聲調的和諧,善于運用文句的長短變化,讀起來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氣勢流暢。
六一風神:
(1)這是歐陽修散文的美學風格。他的散文措辭平易,不用古奧文字,使用當時通行語言,但用詞造句精煉而有變化顯得舒暢貼近自然。
(2)自然地敘事、自然地抒懷,使讀者慢慢從尋常的敘說中悟出難以言傳的高遠境界。
(3)他的散文創作從陽剛到陰柔的轉變,其本質是散文的詩化和情感的外顯。著眼于感情的抒發,富有淳厚的詩意。
(4)另外文章結構層次上極吞吐往復、參差離合之致,語言層次上平易自然。總之,六一風神特點:偏于陰柔之美,紆余委備而婉曲有致,詩味醇濃而情韻綿邈,含蓄蘊藉而平易自然。
20.歐陽修《戲答元珍》的特點?
詩中藉寫景抒發了自己謫居山鄉的寂寞愁悶,在構思上能立足人情物理寫景敘事,以思致的寬和通達見長,從而為說理的內容融入詩歌創造了新的表現形式,反映了宋詩注重離去的革新要求。
21.梅堯臣詩歌藝術特點,其《陶者》詩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
(1)詩歌藝術特點:梅堯臣作詩追求“苦硬”、“瘦勁”,喜歡平淡的風格,其實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內核“深遠”,淡而屢深。梅詩的“平淡”具備這樣的特點:構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遠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語句平淡,寓奇峭于樸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2)《陶者》詩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此詩反映農村貧戶的艱難生活,對農民寄寓深切的同情,對官吏的欺詐奴役行徑表示極大的憤慨,具有深刻的批判現實意義。詩歌語言樸素平易,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描寫中,蘊涵著真實深刻的思想感情。
22.蘇舜欽詩歌風格特點,其《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詩的藝術特色
(1)詩歌風格特點:蘇舜欽作詩充滿激情,感情頓挫而發其郁積,語言明快豪邁,故其詩歌作品主要風格特色是豪曠雄放而超邁橫絕。
(2)《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秋風八月天地肅)詩的藝術特色:構思雄奇飛動的藝術境界,采用夸張遒勁的文學語言,從而形成豪曠中滲透著悲壯的詩歌格調,寓含了更大更重的思想感情的容量,但稍顯粗放。
23.王安石的文論主張:
主張為文要“以適用為本”,“務為有補于世”,屬于經世派的政教文學說,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教合一。明確將文章看作“器”,即為政治服務的工具,崇尚自然、簡潔的文風。
24.王安石散文特點?
(1)王安石的散文以政論文、書札、序跋文、記敘文、小品文最為重要。
(2)議論文識見高超,議論果斷,結構嚴謹,語言樸素簡潔而說理透徹,概括性強。
(3)敘事抒情之作,能隨筆揮灑,曲盡其妙,如意暢達而氣,雄詞峻,表現了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
25.王安石詩歌“王荊公體”的特點
(1)“王荊公體”的特點是重煉意,又重修辭,在用事、造語、煉字等方面煞費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
(2)主要載體是其晚期雅麗精深的絕句。其長處在于下字工、用事切、對偶精,獨處在于作詩主意求工,主意之過流為議論,好求工而傷于巧;故“王荊公體”有深婉不迫處,也有生硬奇崛處。前者乃取法于杜、韓而自成一體,后者實為江西派的先驅,本唐音而帶宋調,對宋詩的發展起了不小的影響。
26.蘇軾詩歌在宋詩發展中的地位
(1)宋詩能于唐詩之后別開生面,蘇軾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2)盡管蘇詩也接受李白、杜甫和其它唐代詩人的影響,但在開拓詩境和詩的表現手法方面卻能與唐人爭勝,其以文為詩、以才學為詩的顯著特色,在宋代即被稱為“東坡體”,成為宋詩的一種風格范式,為宋詩的發展開辟了新園地,造就了宋詩的新生命。
27.蘇軾詞在宋詞發展變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
(1)由五代到柳永,詞為艷科,至蘇軾,詞風突變,他突破了傳統詞作的題材限制,擴大了詞境。
(2)他的以詩為詞,促進了詞體的變革,提高了詞體的地位,使詞擺脫了對音樂的附庸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使宋詞能與唐詩并列而被視為有宋一代文學的代表。這是蘇軾對宋代文學發展的巨大貢獻。
28.蘇軾的以詩為詞
(1)將作詩的本領用于作詞,即“以詩為詞”,是蘇軾對詞體革新的一大貢獻。(2)其主要點在于把詞與詩看成同等地位的文學樣式,有意識地以詩的意境、創作方法入詞,突破音樂對詞體的約束,把依賴于音樂傳播的歌辭變成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促進了詞體的解放,使宋詞能與唐詩并列而被視為有宋一代文學的代表。
29.山谷詩的題材內容分類
(1)用于日常交際應酬的贈答詩、次韻詩和詠物詩。
(2)反映民生疾苦和時事政治的詩。
(3)表現自我人格和襟懷的抒情寫意作品。數量最多,也最有特色。
30.“山谷體”的藝術特點,及以杜甫詩歌為宗
(1)以學杜為宗旨,重視句法,發展了拗句、拗律的體制。
(2)用典以故為新、變俗為雅,強調“無一字無來處”,講“點鐵成金”和“脫胎換骨”,長于點化鑄造,富有思致和機趣。
(3)好奇尚硬,造語洗凈鉛華,獨標雋旨,風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瀏亮芊綿的一面。
31.陳師道后山體的特征
(1)陳師道作詩全憑學力專精,講苦吟,求奇拙,力求簡省字句以摒卻華詞麗藻,其詩錘煉辛苦處與黃庭堅無異,被稱為后山體。
(2)詩至后山體,可以說已走入仄徑窮途,既無意于華采,又不能馳騁才氣,無才無華,就只剩下瘦硬了。
(3)但后山體的五言之佳者,往往以拙為工,簡妙雅淡,瘦而有骨,盡力而無痕,學老杜而得其神髓,達到了至情無文的高妙境界。
32.簡齋體的藝術獨創性和貢獻
(1)后期的詩歌創作比較接近杜甫的七言律詩,取材和詩境都較恢弘,突破了黃、陳瘦硬詩風的局限,形成了雄渾、沉郁的獨特藝術風格。
(2)簡齋體能避免江西詩風流行帶來的弊端,自創新格,給當時籠罩在江西詩派影響之下的整個詩壇吹進了一股清新之風,對宋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33.江西詩派的性質特色
(1)此詩派為觀念性的社集,而非實際之聚會。
(2)以風格和師承為判斷的根據,而非地域之劃分。
(3)江西詩派是元佑學術的一部分,是作為“紹述”政治的對立物而發展起來的,其盛衰與政局有密切的關系。
34.晏殊詞的藝術特色
(1)晏殊是北宋初期詞家的始祖,是詞從晚唐五代過渡到北宋的關鍵人物。他的詞從五代小詞脫胎而來,風格接近南唐詞人,但他抒情的溫文爾雅處,別有一番曼妙含蓄的境界,柔婉而富有詩意,透出作者雍容閑雅的生活態度,開拓了宋詞婉約派的正宗風格。
(2)晏殊詞以明凈雅致的語言、深刻而纖細的內心體驗、曲折精巧的構思、情中有思的平淡意境,表現了對多彩人生的眷戀之情和與之相伴的惆悵感傷。其精美圓熟的藝術表現和雅致含蓄的傾向,展示出宋詞風格的新特色,堪稱典范作品。
35.歐陽修詞藝術風格的多樣化
(1)歐陽修的詞大體呈現兩種風格,一是深婉含蓄,一是清新舒雋。較之晏殊,歐詞在題材、格調、藝術手法上都有更多的拓展和獨創,開宋詞士大夫化的風氣。
(2)綜觀歐陽修詞,既有精制的小令,以纏綿而曠達的筆調,表現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賞愛深情以及對酒當歌時生命無常的悲慨,形成細膩沉著而又豪放曠達的特殊風格,使詞風向清空舒雋方面發展;又有新興的慢詞,寫離別相思、男女戀情,多用慢詞長調,通俗淫艷、潑辣直露。
(3)既有士大夫文學“雅”的一面,把坎坷仕途的人生感受寄寓于詞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宦途風波和地方風情,也有吸收民間文學風味,描寫女子豆蔻相思和艷情的隨“俗”的一面,感情不加掩飾地流露于字里行間,詞風清新,自然真率。藝術風格和表現方式是多樣的。
36.柳永對慢詞發展的開創及貢獻
(1)從宋仁宗天圣年間起,柳永大量填寫慢詞,奠定了長調的形式和體制,是慢詞體制的開創者。
(2)創體和創調是相關連的。柳永的創體之功是基于他的創調。柳永慢詞多用新調,宋詞880多個詞調中,有100多個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詞的體制至柳永始備。柳永在詞體和詞調方面的開創,為宋詞表現功能和藝術風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礎。
37.秦觀婉約詞的藝術特點:
(1)北宋詞自晏殊至歐陽修,因主要承續“詩莊詞媚”的傳統格局,已形成一種婉約的風格,至秦觀則登峰造極,使此種詞風煥發出異彩,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2)秦觀詞的婉約,多于融合情景處而得之,既不像蘇詞那樣豪縱奔放、一瀉千里,又不像柳詞那樣從俗、坦陳胸臆,而是講究儲含蓄、饒有情致,力求維護詞體的本色,或說維護詞體的相對獨立性。
38.晏畿道詞的藝術風格
(1)晏幾道的詞,一洗其父《珠玉詞》的雍容典雅,形成極度凄楚哀怨的感傷情調,但多停留在對以往歌舞愛情的追懷思念之中,是一種情緒性的傷感,且較重修飾之美,風格上典雅清麗。
(2)小山詞善于運用不同的構思方式表現相似的題材,多用情景互襯的手法,造語曲折深婉、淺處皆深,不露雕琢的痕跡。
(3)晏幾道善于吸取慢詞的藝術經驗運用于令詞創作,言情委婉細膩而清新俊逸,有豐富的層次感和清剛頓挫之美。此外,還善于化用前人詩句,營造獨美詞境。
39.周邦彥詞集大成的表現有三方面
(1)從詞調的搜求、審定和考證方面說,他有集成和創制的功勞。
(2)就其寫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體物言情,描繪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詩句,煉字妥帖工穩。
(3)從創作風格方面說,清真詞能集北宋詞自柳永到秦觀、賀鑄等人之成就而獨具特色。他發展了柳永以賦為詞的鋪敘手法,兼取秦詞的柔婉、賀詞的艷麗,綜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裁剪、精巧工麗的典雅作風。
40.李清照“易安體”的藝術特點
(1)用通俗易懂的文學語言和明白流暢的音律聲調作詞。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詞無一字不協律,而且能“化俗為雅”,善用從口語中提煉出來的尋常語創造不尋常意境,清新工巧,明白省凈,富于表現力。
(2)“易安體”融入了家國興亡的深悲巨痛,同時又不失婉約詞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愴的格調。
(3)“易安體”倜儻有丈夫氣。李清照作詞,能把委婉的情思與超脫的襟懷融合在一起,婉約而不綺靡,而是柔中有剛,蘊含著激昂豪邁之氣。
41.“朱希真體”的藝術風格
(1)朱敦儒是南渡前后頗有影響的一位詞人,他晚年被迫隱居,常放浪于煙霞之間,寫下了大量隱逸詞,多歌唱看透塵世后的隨緣自適、消遙行樂,但又深藏憂怨,有不少虛無思想比較濃厚的篇章。
(2)其詞語言淺白如話,形象單純明凈,風格自然飄逸,意境空曠淡靜,情調超然灑脫,在詞中自成一格,被稱為“朱希真體”。
(3)其曠放詞風帶有頹廢色彩,是南宋詞壇上謳歌隱逸生活和出世思想的隱逸詞派代表作家。
42.辛棄疾詞的題材內容及特點
(1)抒寫愛國情懷的英雄詞。英雄詞的特點:他的抒寫愛國情懷的英雄詞的顯著特色是充滿強烈的愛國主文精神和英雄豪氣。
(2)描繪田園風光的農村詞,農村詞的特點,他的農村詞善用白描手法寫農村的田園風光;語調自然平淡,反映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尋覓到的閑適樂趣,知足達規的恬淡心情。
(3)詠春詞和艷情詞,這兩類詞的特點分別是:他的詠春詞疏朗明爽,清麗中見俊俏,具有寓剛于柔的秀美,他的艷情詞纏綿悱側,婉媚纖麗,率真質樸,情致凄切.
43.辛詞的語言藝術特點
(1)“深雄雅健”的語言風格。辛棄疾博覽群書,馳騁百家,轉益多師,兼又具有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能將許多散亂平淡的語言材料組織到詞中,一變而為極生動、極帶感情的文句,任意驅使而不覺其機械平直。
(2)善于使事用典。詞至辛棄疾,開始運用大量的典故,有辛詞好“掉書袋”之說。
(3)語言風格多樣,雅俗兼備。除用典多而精當,語句精煉警策、雄放雅麗外,稼軒詞還有吸收民間語言而通俗化、口語化的優點。所以有些辛詞寫得極清新明快,似說話,近民謠,淺白樸素。
44.“稼軒體”的藝術風格特色
(1)“稼軒體”多以豪放格調出之,但又不失溫婉本色。由于生性狂傲任俠,作詞又多以抒發英雄失志的悲憤為主,豪放悲壯便成為辛詞的主導風格。
(2)可是就稼軒詞言情的深微而言,卻又同時保持了詞體曲折含蓄的美妙。既以豪放氣質開拓了詞的意境風格,又不失詞的含蓄蘊藉之長。這種相反又相成的現象,是稼軒詞最值得注意的特色,也是宋詞發展過程中完成的過人成就。
(3)因之,稼軒詞有時顯得極豪放,有時又很凄婉,有時顯得桀驁雄奇、浩瀚流轉,有時則空靈蘊藉,或者沉郁幽深,豐富多彩,風格各異,具有長期的價值和魅力。
45.陸游詞的藝術風格
(1)陸游詞與其詩相似,也有激昂慷慨和清淡秀逸兩種風格。
(2)前者主要表現在他的愛國詞里,后者則見于大部分詞作,詞風清婉,造句圓融而富詩意。情詞真摯纏綿,凄婉流麗。
46.陸游散文的特色
(1)南宋散文大家,他的古文和詩作一樣,極見才情。
(2)《渭南文集》中以記敘文成就較為突出,平靜坦適,流露出作者晚年的心情。
(3)《老學庵筆記》所記多是他或親歷、或親見、或親聞之事,內容豐富,趣味盎然。
(4)《入蜀記》是一部旅行日記,也是其自傳的一部分,其中山水描寫有濃重的文化氣息,文字簡潔優美,富有詩情畫意和妙趣。
47.楊萬里“活法”詩的特點
(1)楊萬里的“活法”詩,改變了宋人以人文意象為主的作詩習慣,變成以自然意象為主,重自然機趣,悟天地靈性,詩里充滿奇趣和活勁兒。
(2)創作手法上變活用定法為無待于法,變避熟就生為化生為熟,因此其“活法”詩除具備新奇、靈活、風趣和流轉圓美等特征外,就是層次曲折、變化無窮,追求詩歌語言的淺近和口語化,表現了向唐詩典范的復歸,成為南宋后期四靈詩風和江湖詩風的先導。
48.朱熹的文學創作主張
(1)文學創作:以詩喻理而流溢出情趣、理趣,在詩的感性意象中閃爍著理性的睿智。
(2)文學主張:持“文道一體”的觀點。作為理學家,他重道輕文,作為文學家,他重道也重文,看到并承認“詩緣情”的特點。文與道的合一,即美與善的合一。
49.姜夔詞白石詞的格調與意境
(1)白石詞在題詞內容方面主要承襲周邦彥詞寫戀情和詠物的傳統,但受其性格影響,在詞的音調和意境方面,往往具有清越、高曠的格調。
(2)詞采偏向于淡雅素凈,故詞境以疏朗開闊居多,多用清冷的詞境來寄托他落寞的心緒,發抒幽憤,感慨全在虛處,無跡可尋而疏宕空靈。
50.吳文英詞的題材分類及內容
(1)酬酢贈答之作:吳文英游幕終生,常托足于權貴之門,以詞曳裾侯門。其酬贈之作多達150余首,既是其身為江湖游士謀生的手段,亦似含以詞炫才的不甘寂寞心理。
(2)哀時傷世之作:吳文英中年后入世漸深,混跡于前途無望的吏隱生活,目睹國家偏安茍延的情況,充滿悲傷哀怨的精神苦悶,創作了一些哀時傷世的詞,抒寫對于國家現實的憂慮和哀愁。
(3)憶舊悼亡之作:吳文英的《夢窗詞》里,有大量念舊游、懷人、感逝的篇什,這些憶舊悼亡之作,當與他不幸的愛情遭遇,及其生離死別的情詞本事有關。
51.“永嘉四靈”詩歌的藝術特點
(1)四靈多選擇自然山水為觀照對象,常流露出山人名士的出世情懷,詩歌多沖淡平和、輕靈清寒的境界。
(2)藝術上,他們專攻五律,追求一種平淡簡遠的韻調;七絕數量不多,但新穎靈巧,圓美自然,很有特色。
52.簡述元好問詩歌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
(1)元好問是金代文壇最杰出的大家。他的詩現存一千四百余首,不僅在金代詩人里數量最多,藝術成就也最高。
(2)元好問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寫的喪亂詩,真是字字血,聲聲淚,具有極蒼涼沉郁而悲憤高亢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情調悲涼而骨力蒼勁的獨特風格。
(3)元好問擅長寫各種詩體,而以七律和七絕成就最為突出。在晚年還寫了不少詠物詩、山水詩等,技巧更成熟,且不失其一貫的豪健之氣,但藝術感染力已遠不如喪亂詩了。
53.《梧桐雨》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思想內容:
《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長恨歌》,但基本思想傾向和意境情調,均與原作有很大不同?!堕L恨歌》在涉及李隆基和楊玉環關系時,有意掩蓋了李隆基奪兒媳的丑行,而《梧桐雨》不但一開始就交待了李隆基奪兒媳的過程,而且還揭露了楊貴妃和安祿山之間的私情。故《梧桐雨》劇顯然不是要歌頌李、楊的愛情,而是通過對李、楊故事的描寫,抒寫人世滄桑之感,并借劇中人物李隆基晚年孤獨凄苦的處境和悔恨哀怨的感受,表達作者自己對戰亂不幸生活的切身體驗。
藝術特色:
(1)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作者將李、楊故事放到這一急劇變化的歷史背景上來表現,并將全劇的重心和高潮放在第四折,寫戰亂平息后,失去貴妃和權位的唐明皇的孤寂生活,并著重寫他在秋夜雨聲中回憶往事的心理感受,情景交融,動人心魄。
(2)而作品的更動人之處,還在于劇中處處融進了作者自己對戰亂不幸的切身體驗,借劇中人物表達自己的感
54.簡述《漢宮秋》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思想內容:
著名歷史劇《漢宮秋》元代作家馬致遠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
(1)把“和親”之舉作為國家衰弱的征象,寫歷史興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發了反抗民族壓迫的情緒,并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封建王朝的腐敗無能。
(2)在劇情描寫中,作者把悲劇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壽及滿朝文武身上,有意或無意地對漢元帝做了“美化”的處理,把他寫成一個忠于“愛情”的風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劇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現漢元帝失去王昭君時的悲愁別恨。
藝術上:
劇中許多唱詞寫得聲情并茂,以塞北風光和宮中秋景,襯托離別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優美,音節嘹亮跌宕,極富藝術感染力。
55.王實甫《西廂記》在元雜劇體制上的創新。
(1)《西廂記》對當時的一本四折一楔子的雜劇體制,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嘗試,以多本雜劇連演一個故事,長達五本二十折加五個楔子。
(2)在每一本第四折的末尾,既有“題目正名”,標志著故事情節到了一個轉折性的段落;又有很特別的[絲絡娘煞尾]一曲,起著上聯下啟溝通前后兩本的作用。
(3)劇本也不受一入主唱到底的限制,出現幾個角色分唱的形式,這在當時是一個突破性的壯舉。
(4)體制上的創新,豐富了藝術表現力,為更細膩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完美地安排戲劇沖突。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56.簡述《西廂記》的詞章之美
王實甫的《西廂記》在語言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1)人物語言都是充分戲劇化和個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詩般的歌唱語言和潛臺詞豐富的道白語言,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2)劇中的唱詞表現了特定的場景中人物的真情實感,以經過提煉的當時民間口語為主,適當地融化前人的詩詞佳句,形成一中既明白通暢,又清麗華美的語言風格。
(3)劇中的唱詞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濃郁的詩意,能啟發讀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離合悲歡的纏綿之情,了解人物的內心秘密,從而產生強烈的共鳴。
57.關漢卿《救風塵》中趙盼兒的人物形象塑造藝術。
(1)趙盼兒是關漢卿塑造的妓女形象中最具光彩的人物。
(2)富有正義感,勇敢、機智、潑辣,老練而有見識。她雖曾有過從良有念想,但生活中的教訓使她明白自己不可能有更好的命運。
(3)從兩個方面塑造:對自己姐妹的俠骨柔腸,和對付無賴陰惡之徒的大智大勇。
58.關漢卿《竇娥冤》悲劇性
(1)《竇娥冤》是元雜劇中最著名的悲劇作品。劇情與“東海孝婦”頗像。
(2)但劇本所反映的具體故事內容和人物遭遇,是以元代貪官污吏徇私枉法、制造冤假錯案的社會現實為根據的,屬于社會公案劇。
(3)這是一出描寫好人蒙冤受難的苦情戲,所以比寫風月女子的戲更能贏得人們的同情,趴有催人淚下的悲劇效果。
59.宋元話本小說題材內容分為四類:
(1)煙粉類:專講男女戀愛,煙花粉黛。
(2)靈怪類:講神仙妖術,異物顯靈作怪。
(3)傳奇類:講人世間的奇人奇事,以及種種悲歡離合的軼事奇聞。
(4)公案類:講各種斷案故事。
60.《琵琶記》的結構
(1)采用雙線交錯的結構手法,一條是蔡伯喈登第,為官司,入贅,在牛丞相家享榮華富貴。另一條是趙五娘在家苦守,勸慰公婆,糟糠自饜,剪發買葬。(2)兩條線的場景在劇中是交錯出現的。這不僅使劇情發展有起有伏,場面安排有熱有冷,肪絡清晰而富于變化,也在舞臺上濃縮了人間奢華與凄慘。
61.簡述《琵琶記》的主旨和主要人物形象。
(1)就作者的主觀意圖而言,《琵琶記》的主旨在于宣揚封建倫理道德,為朝廷廣教化、美風俗,這從作品力圖把蔡伯喈塑造成“全忠全孝”的人物,把趙五娘塑造成“孝婦賢妻”的人物,即可清楚地看出它是一部有關世教的作品,意在提倡風化,宣揚賢孝。
(2)但就作品所實際表現出的思想來看,卻遠遠超出了作者的主觀意圖,在兩位主要人物的具體形象中體現出了更為豐富和復雜的社會內容。
(3)為塑造蔡伯喈“全忠全孝”的形象,作者精心設計了“三不從”的情節。但由于他所面對是自己無力抗拒的父命、權勢和圣旨,只好違心屈從,陷于不忠不孝,而其不忠不孝又竟是為了“全忠全孝”所造成的。這一方面說明蔡家悲劇的造成不是由于蔡伯喈道德品質惡劣,而在于不可抗拒的社會勢力,確實隱含了作者對現實政治的某種不滿;另一方面充分揭示了蔡伯喈充滿矛盾的性格。他的思想矛盾、精神痛苦、和對求功名的懺悔,以及他的滿腹牢騷和因循茍且,不僅反映了封建書生的軟弱動搖,也反映了士人被各種社會勢力扭曲了的雙重人格,和他們在道德準則與現實政治擠壓下無所適從的兩難境地,既反映出當時士人的悲劇性格和復雜心態,又引發出人們對封建道德本身的合理性的懷疑。
(4)趙五娘是作者竭力贊揚的人物,但這一形象又遠非“孝婦賢妻”所能限定。作者力圖把她塑造成一種道德人格,本意在宣揚封建倫理道德,但在她身上表現出的吃苦耐勞、淳樸善良和孝敬老人、舍己為人,都體現了中國勞動婦女的高尚情操和。品質。
62.李東陽茶陵詩派的主張
(1)李東陽以內閣大臣的身份主持詩壇,追隨者趨之若騖,形成一個以其籍貫命名的“茶陵詩派”。
(2)該派詩風仍屬臺閣體余波,但李東陽不滿于臺閣體無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纖弱文風,主張以杜甫的詩風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詩歌語言的藝術,具有脫離臺閣體公式化形式的意義,成為從臺閣體向前七子之間的一個過渡。
63.簡述李贄“童心說”的具體主張。
(1)李贄是晚明時期思想與文學革新的旗手,他把文學作為宣揚其反傳統、肯定個性精神的社會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為文學創作和評價的最高準則。
(2)他認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即是說,有了“童心”,就會寫出好作品。
(3)從“童心”出發,他強調文學的自然表現,反對刻意求工。他的“童心”說對整個晚明文學的革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64.公安派的文學主張在散文領域的體現?(以袁宏道為代表)
(1)公安派的文學主張是“獨抒性靈,不拘俗套”,這一主張在晚明的詩歌和散文創作中都得到了貫徹,他們以及張岱的小品文的創作體現了這個主張。
(2)公安派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要更加突出,其中以袁宏道最為突出,他的七十多篇游記為柳宗元之后游記文學的新高峰。
(3)他的一些傳記散文則寄托了他對個性抒張的向往和追求,如散文名篇《徐文長傳》,抒發當時進步文士的個性難以抒張的抑郁之情。
65.簡述《三國演義》的主要內容。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184)至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共九十七年的歷史,是當時三國在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斗爭的形象反映,具有極大的認識價值。
首先,作品寫了三國之間尖銳復雜的政治斗爭。三方在制訂戰略決策時,總以政治為先導,力爭政治上的主動權,如曹操牢牢把持住漢獻帝這張底牌,劉備總打“中山靖王之后”的旗號,以皇權自居,孫權也以“保父兄余業”為已任。
其次,作品寫了三國之間的軍事爭奪。政治斗爭的激化則演變為戰爭?!度龂萘x》是一部形象的百年戰爭史,是古代軍事文化的百科全書。它在軍事思想、軍事謀略、軍事技術、軍事文藝等方面,都繼承了史傳文學以來的古代軍事文化,寫出了許多錯綜復雜的輝煌戰例。
>> 點擊閱讀全文 <<
最近更新
- 廣東自考00031心理學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自考00037美學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自考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自考0053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06-23
- 廣東自考00536古代漢語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自考00537中國現代文學史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自考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自考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自考00540外國文學史押題資料 06-23
自考解答
- 深圳自考如何申請學士學位? 08-22
- 深圳自考專科可以轉專業嗎 08-22
- 深圳自考??谱羁於嗑媚墚厴I? 08-22
- 深圳自考大專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怎么學? 08-16
- 深圳自學考試_自考本科專科-深圳自考... 07-22
- 深圳自考可以報考哪些學校呢? 07-22
- 深圳全日制大專在讀,同時可以自考本... 07-22
- 自考大專多久能畢業? 07-12
- 深圳自考生怎么辦理課程免考?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