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影院-高潮真紧好爽我视频-高黄H文各种姿势PLAY道具1V1-高考陪读妇乱子伦小说长篇-高辣H文短篇啪啪小说男男-高辣H文黄暴糙汉文H

  • 深圳自考網為學考網旗下網站,為考生提供深圳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試院www.eeagd.edu.cn為主。

自考熱線:  0755-2322 4485

距2022年10月待定

距離2022年4月延期待定

廣東省自考11751企業成本管理會計押題復習資料

2021-06-23 14:52:45   來源:深圳自考網    點擊:   
   
    【導讀】廣東自學網為眾多莘莘學子精心整理出了復習資料,祝大家取得好成績,如需要文件版的考生可加入考生交流群。

企業成本管理會計

考試-知識點押題資料

知識點1 成本管理會計概述

  戰略、戰術與運營信息

  (選擇)戰略信息是指企業的高層管理者用來制定公司目標并評價這些目標是否已經達到的信息。典型的戰略信息包括企業整體以及各部門獲利能力的詳細情況,未來的資金需求等。(簡答)戰略信息的特征:

  ①可以通過外部或內部渠道獲得.

  ②對信息使用者的知識水平要求較高。

  ③與進行長期決策相關。

  ④所涉及的問題與企業整體相關。

  ⑤通常基于特定情況。

  ⑥既有定量信息,也有定性信息。

  (選擇)戰術信息是指與中層管理者做出可用資源應該如何進行分配,以及如何有效使用這些資源等決策相關的信息。如勞動力與設備生產率、預算控制、差異分析以及現金流預測等信息都是戰術信息。

  (簡答)戰術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大多來源于企業內部。

  ②對信息使用者的知識水平要求較低。

  ③與中短期決策相關。

  ④通常描述和分析個別部門或區域的活動。

  ⑤通常基于常規情況.

  ⑥只有定量信息.

  (選擇)運營信息是指基層管理者或監管入員完成其工作所必需的信息.這些信息使他們能夠監督企業各個部門的運營效率。運營信息包括生產工入與設備的產量報告,每個工入的入工工時,每個工入完成任務所花費的時間等信息。

  (簡答)運營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完全來自于企業內部。

  ②非常詳細.通常是沒有經過加工匯總的原始數據.

  ③與中期目標相關.

  ④與具體任務相關.

  ⑤應連續編制和提供.

  ⑥本質上屬于定量信息.

  決策過程

  (選擇)決策過程開始于對活動的計劃,結束于對這些活動的控制。計劃可能由高層或中層管理人員實施,而控制職能則更可能由基層或監管入員實施。

  財務會計與成本管理會計的區別

  (簡答)財務會計與成本管理會計的區別:

  (表)財務會計與成本管理會計

  ┌─────────────┬──────────────┐

  │財務會計 │成本管理會計 │

  ├─────────────┼──────────────┤

  │財務會計提供企業一定期間 │成本管理會計是管理人員計劃 │

  │的經營業績以及期末財務 │和控制企業活動,并采取有效決│

  │狀況 │策的工具 │

  ├─────────────┼──────────────┤

  │根據法律要求,法入組織必須│法律沒有要求企業必須提供成 │

  │提供財務會計信息 │本管理會計信息 │

  ├─────────────┼──────────────┤

  │法律和會計監管機構規定了 │成本管理會計信息的格式由各 │

  │會計信息的格式,從而有助于│企業自主決定 │

  │不同企業間的比較 │ │

  └─────────────┴──────────────┘

  │財務會計采取整體原則,將企│成本管理會計關注企業特定領 │

  │業看作一個整體.其關注總 │域或活動。所收集的信息用于 │

  │體數量,如生產總成本.其最 │幫助決策而不是作為最終結果 │

  │終結果體現為財務報表 │ │

  ├─────────────┼──────────────┤

  │大多數財務會計信息是以貨 │成本管理會計通常包括非貨幣 │

  │幣表示的.事實上。年末財務 │性信息。例如,管理者可能想知│

  │報表是根據貨幣計量原則編 │道銷售入員在某個月走了多少 │

  │制的.也就是說只包括那些可 │路.有多少客戶拜訪活動沒有成 │

  │以用貨幣計量的項目 │功。這樣的信息將作為決策過 │

  │ │程的一部分 │

  ├─────────────┼──────────────┤

  │財務會計在事件發生后,進行│成本管理會計既包括歷史數據,│

  │歸納整理.主要資料根據相 │也包括涉及未來的預測數據. │

  │關的歷史數據進行計量 │兩種信息均用于計劃和決策 │

  │ │過程 │

  └─────────────┴──────────────┘

  成本管理會計的性質

  (名詞解釋)成本會計:收集組織內部關于成本活動的信息,根據預算、產品成本等信息編制報表,將相關成本歸集到產品、服務和存貨中去。

  (選擇I管理會計是利用各種財務數據為使用者提供相關信息的會計.使用者可以利用這些信息做出決策、制訂計劃,并控制企業的活動。

  (簡答)成本會計最常見的要素包括以下內容:

  ①生產、銷售產品和服務的成本。

  ②與某個特定部門或地區的活動有關的成本.

  ③企業整體、某個部門或地區獲得的收入。

  ④企業整體、某個部門或地區取得的利潤。

  ⑤企業提供的每一產品或服務的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之間的關系。

  ⑥企業在會計期末持有的存貨的價值,包括全部原材料、在產品(即部分完工的產品)以及產成品.每一項目應單獨計價以便準確反映企業資產的構成情況。

  ⑦對企業未來成本的預測.

  ⑧實際生產成本與計劃生產成本之間的關系。

  知識點2 成本分類

  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

  (簡答)產品或服務的總成本主要由三個要素構成:

  ①原材料成本,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材料。

  ②入工成本,指與生產過程中雇用的勞動力相關的費用。

  ③其他費用,指與生產相關的其他費用。例如電費、設備的折舊費、廠房的租金與稅費等。

  (簡答)簡述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

  (l)直接成本是指能夠采取追溯方式整體計入相關產品、服務或部門的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

  ①直接材料,指那些已經確知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材料。

  ②直接入工,指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必須支付報酬的勞動力成本。

  ③直接費用,指都些制造產品必須整體滿足的費用.

  (2)間接成本或間接費用是指與生產過程相關,但是不可能采取追溯方式整體計入特定產品的成本.間接成本包括:監管入員的工資、維修成本、保險費等。它們不能采取追溯方式整體計入某個特定對象,因此必須采用特別方法對其進行分配.

  (名詞解釋)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生產產品所耗用的全部材料成本.如果耗用的材料數量很少或者其成本可忽略不計.可以不計入直接材料成本。

  (名詞解釋)直接入工成本:是指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必須支付給生產工入的全部工資。

  (名詞解釋)直接費用:是指那些與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相關的、且不能計入直接材料或直接入工的費用。直接費用通常指可列支費用。

  間接費用

  (選擇、名詞解釋)制造費用:包括所有的間接材料成本、所有的間接人工成本以及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時所發生的全部間接費用

  (選擇、名詞解釋)間接費用:是指所有那些不能直接計入產品或勞務中的費用.制造費用也稱為間接生產費用。

  (選擇、名詞解釋)管理費用:是指企業管理活動所發生的所有間接材料成本、間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間接費用. 包括辦公設備的折舊費、管理人員的工資、租金、稅金、電話費以及清潔費等。

  (選擇、名詞解釋)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或吸引顧客而發生的所有間接材料成本、間接人工成本與其他間接費用。包括打印費和產品目錄、報價單等辦公費用、支付給銷售團隊的工資和傭金、支付的廣告費以及銷售處與產品展覽室的租金、稅金和保險費等。

  (名詞解釋)配送費用:是指為確保將產品或服務發出或送達顧客而發生的所有間接材料成本、間接人工成本與其他間接費用. 包括包裝成本、包裝人員、司機及送貨人員的工資,以及與倉庫設施相關的租金、稅金和保險費用。

  (名詞解釋)研究費用:是指為鞏固企業的市場份額而開發新產品或改良現有產品而發生的所有間接材料成本、間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間接費用。包括研究人員的工資以及與研究設施相關的租金、稅 金和保險費。

  (名詞解釋)開發費用:是指為建立確保研制出的新產品可以有效投產并獲利的系統而發生的所有間接材料成本、間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間接費用。包括參與開發活動人員的工資以及與開發設施相關的租金、稅金和保險費。

  (名詞解釋)財務費用:是指確保企業有足夠資金進行持續的生產而發生的所有間接材料成本、間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間接費用。包括財務人員的工資以及與財務活動相關的辦公費、與財務辦公場所相關的租金、稅金和保險費。

  (案例分析)完全生產成本=主要成本+制造費用;完全銷售成本=全部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及配送費用+一般間接費用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

  (名詞解釋)固定成本:是指一定期間內發生的、在一定的相關范圍之內不會受業務量高低影響的成本。

  (名詞解釋)變動成本:是隨著業務量的變化而變動的成本。

  (選擇)同時包含固定成本成分和變動成本成分的成本稱為半變動成本.

  成本中心、成本單位、利潤中心、收入中心和投資中心

  (名詞解釋)成本中心:能夠歸集成本的企業的一部分。它可以是一個部門,一臺機器,一個特定項目,產品系列中的某一產品或需要分配的間接成本的集合。

  (選擇)將成本按生產數量計算而得到單位成本。成本單位包括:火車上的座椅、醫院里的床位以及葡萄園里的酒瓶。

  (選擇)利潤中心與成本中心非常相似,但是它不但考慮成本,也考慮銷售所取得的收入。多數情況下,利潤中心由許多成本中心構成。

  (選擇)收入中心只對與產品銷售相關的收入負責.

  (選擇)一般通過對比投資的實際回報與預期回報來評價一個投資中心成功與否。

  (選擇)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都稱為責任中心.

  總成本、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

  (名詞解釋)平均成本:是指用總成本除以生產量得到的生產或銷售全部產品的實際成本。 公式:平均成本=總成本/總產量

  (名詞解釋)邊際成本:每增加一個單位產品的生產所帶來的總成本的增加額。

  公式:邊際成本=生產(x+1)單位的產品的總成本一生產x單位產品的總成本

  知識點3 成本性態

  成本性態的重要性

  (簡答)成本性態可以定義為,當業務里水平變化時成本變化的方式。業務量水平可能與企業的不同方面聯系起來,包括下面的部分或全部:

  ①生產產品的數量。

  ②銷售產品的數量.

  ③接受訂單的數量。

  ④生產過程中耗用燃料的數量。

  成本性態的表現形式

  (名詞解釋)固定成本:通常可以被定義為不受業務量水平影響的一種成本。

  (簡答)作圖說明固定成本。

  在圖3-1中,固定成本起始于成本軸上,并且不隨業務量的增加而變化。這意味著,即使產量為零,企業也會發生固定成本。因此,其表現為一條水平直線。

  固定成本包括以下內容:

  ①支付給高層管理入員的工資。

  ②為現有廠房支付的租金或稅金。

  ③機器設備的購置成本以及企業提取的相關折舊費

  (簡答)解析階梯成本并作圖說明。

  階梯成本是那些看上去固定但會受限于一定業務量水平的成本。

  圖3-2說明了階梯成本如何受業務量水平變動影響。

  圖3-2表示了不同業務量水平下的固定成本.一旦達到一定的業務量水平,就有必要通過增加更多的設備或擴大廠房來提高生產能力。從而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固定成本也隨之上升。

  (簡答)解析變動成本,并作圖說明。變動成本是指直接隨著業務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成本,會計師通常會假設對于任何業務量,單位變動成本都保持不變。因此,不論產量規模如何,單位變動成本都是一樣的。這種關系可以通過圖3-3加以說明。圖3-3中的變動成本線起始于原點,表示如果產量為零,則變動成本也為零。當業務量上升時,變動成本以固定的速度上升,表現為一條直線.

  如果將圖3-3與原材料成本聯系起來,穩定的變動成本是以穩定的原材料價格和穩定的材料用量為基礎的。如果企業能夠獲得批量購買的折扣,則不屬于這種情況,因為此時材料成本會下降,變動成本也會隨之下降。然而,這種穩定的關系仍然成立,可以通過圖3-4加以說明。圖3-4同時給出了獲得折扣前后的變動成本。

  半變動成本

  (簡答)簡述半變動成本。

  半變動成本是既有固定成本特性又有變動成本特性的成本,因此它在某種程度上受業務量水平的影響。

  其主要內容包括:

  (1)收取固定服務費的同時也按耗用的數量支付變動費用的物業費等。

  (2)包括公路稅、保險費等固定費用,以及燃料、維修費及服務費等變動費用。

  可以用高低點法來確認半變動成本中的固定成分和變動成分。這種方法通過考察業務量最高點與最低點處的總成本,來確定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為了應用這種方法,必須獲得下面的信息:

  (l)企業最高點業務量對應的總成本。

  (2)企業最低點業務量對應的總成本.

  (3)最高點業務量。

  (4)最低點業務量。

  通過下面的公式,利用上述信息可以計算出單位變動成本:

  單位變動成本=(最高點業務量的總成本一最低點業務量的總成本)/(最高點業務量一最低點業務量)

  然后就可以計算固定成本,公式如下:固定成本=最高點業務量的總成本一(最高點業務量X單位變動成本)

  高低點法可以用圖3-5表示。

  圖3-5高低點

  圖3-5表示了最高點和最低點業務量的總成本.距離a代表最高點與最低點業務魚之潤變動成本的增加值.這個數字就是計算單位變動成本公式當中的分子,也是計算單位變動成本的第一步。通常我們假設單位變動成本是不變的,因此我們可以計算出各種業務量下的變動成本。

  成本性態的其他類型

  (案例分析)平均或單位變動成本可以用下列公式

  計算得出:總變動成本/總業務量=平均變動成本平均或單位固定成本可以用下列公式得到:

  總固定成本/總業務量=平均固定成本

  相應的關系可以用圖3-6表示。

  圖3-6平均固定成本

  圖3-6中的平均固定成本持續下降.最初成本快速下降,但是隨著業務量的上升,平均固定成本下降的速度開始放慢,并且最終這種下降變得越來越不明顯。

  平均或單位總成本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總成本/總產量=平均總成本

  相應的關系可以用圖3-7表示:

  可以看到,圖3-7中的總成本最初下降得非常快,說明產量較低時平均固定成本下降較快。當業務量上升后.平均總成本下降速度開始放慢.最終平均總成本的下降幅度幾乎可以忽略。

  (簡答)畫圖說明什么是規模報酬遞增,什么是規模報酬遞減。

  圖3-8中,變動成本的最初變化很大,但是當業務量上升后,成本的變化越來越小。這與制造過程中的成本節約有關,有時候叫做規模報酬遞增成本

  圖3-8隨著業務且的上升.變動成本的變動幅度越來越小

  圖3-9中,變動成本的最初變化很小,但是隨著業務量的上升,成本的變化越來越大。這可能與制造過程中的成本增加有關,有時候叫做規模報酬遞減。

  圖3-9隨業務量的上升.變動成本的變動幅度越來越大

  影響業務量與成本高低的因素

  (簡答)業務里變化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可能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①企業在多大程度上作為勞動密集型制造商進行運營。

  ②管理方式會影響成本增加的程度。

  ③企業在多大程度上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地運營。

  ④一些外部因素,如經濟狀況產生的影響。

  ⑤員工的素質及態度是企業成本的主要影響因素。

  知識點4 成本要素

  材料成本

  (選擇)企業所持有的存貨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內容:原材料、在產品、閑置的零部件或消耗的材料、完工產品

  (簡答)存貨控制系統的內容包括:

  ①預訂存貨。

  ②購買存貨。

  ③收取存貨。

  ④儲存存貨.

  ⑤將存貨發送給銷貨商并保持合適的存貨水平。

  (簡答)必須對存貨持有量進行控制,主要原因在于:

  ①持有大量的存貨.成本昂貴且浪費,因為企業本

  來可以將這些存貨占用的資金用于其他方面。

  ②如果企業存貨耗盡,生產將受到干擾,會造成潛

  在的利潤損失。

  ③儲存存貨會增加企業額外的成本

  ④長時間持有的存貨可能會變質或報廢,從而導

  致大量浪費。

  (簡答)持有存貨的主要原因有:

  ①確保有足夠的存貨滿足完工產品的意外需求.

  ②在各個生產步驟之間提供一個緩沖。

  ③能夠獲得可能的批量采購折扣。

  ④能夠應對材料供應方面的季節性波動.

  ⑤能夠解決原材料使用量或生產需求量方面的差異。

  ⑥有利于保證生產過程的平穩。

  ⑦作為生產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例如,葡萄酒需要儲藏一段時間才能發酵。

  ⑧在通貨膨脹時期,可以作為對未來價格上漲的一個對沖。

  (簡答)與購買和持有存貨相關的成本包括:

  (1)持有成本包括下列要素:

  ①儲存存貨的成本以及監測存貨水平的成本.

  ②用于購買存貨的借入資金產生的利息費用。

  ③為保護存貨而發生的保險費用。

  ④如果存貨報廢而發生的成本.

  ⑤如果存貨變質毀損而發生的成本,包括浪費成本和處置成本。

  (2)訂貨(獲得)成本包括:

  ①與訂貨或接收訂單有關的管理與辦公費用。

  ②運輸貨物發生的運輸費。

  ③企業自己生產存貨的成本,而不是從外部供應商

  那里采購。

  (3)缺貨成本是指當企業存貨耗盡而發生的相關成本。缺貨成本包括:

  ①企業銷售量受到損失而發生的成本。

  ②不得不緊急訂貨以補充存貨的成本。

  ③生產停工損失.例如機器不得不進行額外維護的

  成本。

  ④工入停工帶來的成本。

  ⑤企業聲譽和形象受損所帶來的成本。

  (案例分析)最常用的存貨量控制包括:

  ①再訂貨點(ROL):是指決定再次訂貨時現有存貨的持有水平。

  公式:再訂貨點=今存貨的最高耗用量X收到訂貨的最大間隔時間

  最大間隔時間是指從發出訂單至收到訂貨之間的時間間隔。

  ②最低(緩沖)持有量:是指為避免缺貨允許存貨持有的最低水平。

  公式: 最低持有量=再訂貨點-(平均耗用量X平均間隔時間)

  ③最高持有量:是指存貨持有量達到了造成企業資源潛在浪費的水平.它與企業儲備能力的增加有關,會導致額外成本的增加。

  最高持有量=再訂貨點+再訂貨量-(最低耗用量X最低間隔時間)

  ④再訂貨量:是指企業達到再訂貨點時需要采購的存貨量。在一個簡單的存貨控制系統中,它是最高持有量與最低持有量之間的差.

  公式:再訂貨量=最高持有量-最低持有量

  ⑤平均存貨量:是指企業在多數時間內持有的存貨量.

  公式:平均存貨量=緩沖持有量+1/2再訂貨量

  (案例分析)經常使用的一種固定再訂貨量的方法是計算經濟訂貨量。這種機制假設平均存貨量總是等于再訂貨量的一半,那些持有安全儲備存貨的企業不適用于這種機制。這種機制通過考查存貨持有成本與訂貨成本之間的關系來確定最低存貨總成本。如果訂貨量較小且訂貨頻繁,則訂貨成本會增加,但存貨持有成本較低。如果訂貨量較大而訂貨次數較少,則訂貨成本較低,但儲存成本會上升。

  上圖中,存貨持有成本單調上升,而訂貨成本是下降的.在兩條線的交點處,存貨持有成本等于訂貨成本,此時.存貨總成本達到最低,因此這一點就是經濟訂貨量.經濟訂貨量可以通過下列公式加以推導:

  EOQ=根號下(2CD/H)

  其中:C=單次訂貨成本;D=一定時間內的存貨需求量;H=一定時間內單位存貨的持有成本

  (簡答)可使用的其他存貨控制系統包括:

  ①對存貨的訂貨周期進行定期評估.

  ②兩箱系統. 是指將采購的存貨放人兩個箱子,當其中一個箱子中的存貨耗盡時再開始訂貨。

  ③ABC分類法。是指根據存貨的單價將存貨進行分類。A類存貨較為昂貴,因此對其進行較嚴格的控制,以降低存貨成本。C類存貨較為廉價,企業以較低的成本持有大量的這類存貨,因此對其使用嚴格控制且管理費用較高的存貨控制方法是不恰當的。

  ④帕累托(80/20)分類法. 基于對存貨價值與存貨數量之間關系的統計分析發現,多數情況下,80%的存貨價值其數量只占20%,因此企業應該將精力集中于高價值存貨的有效控制。

  (名詞解釋、簡答、案例分析)會計師可以選擇多種方法計算發出材料的成本,但是最常用的有先進先出法(FIFO)、后進先出法(LIFO)以及加權平均法。

  (1)先進先出法。假設所有發出的存貨都是按照最先購買的存貨最先發出的原則進行計價.

  先進先出法的優點包括:

  ①先發出舊存貨符合邏輯,這樣可以避免其變質或

  報廢。

  ②容易理解。

  ③剩余存貨的計價將更接近于可能的重置成本.

  先進先出法的缺點包括:

  ①應用該方法比較耗費時間,尤其是當企業多批次按不同價格購入存貨時。

  ②管理入員發現按不同價格計算同類材料的成本,

  決策變得困難起來。

  ③如果存在較高通貨膨脹,發出存貨的價值將與當

  前市場價值相差甚遠。

  (2)后進先出法.假設所有發出的存貨都是按照最后收到的存貨最先發出的原則進行計價.

  后進先出法的優點包括:

  ①發出存貨將按照更接近于當前市場價值的價格

  進行計價。

  ②管理者會對當前價格更加了解,因為發出存貨的

  成本更接近于當前價格。這可能會更有利于進行有效

  決策。

  后進先出法的缺點包括:

  ①對這種方法理解起來略有困難,因為可能會發出

  多批存貨以滿足總需求。

  ②決策可能會更加困難,因為存貨價格的不同以及

  存貨物理上的轉移,即最舊的存貨會先發出的事實與成

  本計價方法不同。

  (3)加權平均法。該方法要求對企業持有的所有存貨計算平均成本。每當收到新的存貨時,就需要重新計算一次平均成本.發出的存貨與剩余存貨的單位成本相同。

  計算平均成本的公式如下:

  存貨的平均成本=收到的存貨總成本/收到的存貨總數量

  加權平均法的優點包括:

  ①材料價格的任何波動都會被平滑掉,從而簡化

  決策。

  ③比先進先出法和后進先出法更簡單,因為不需要

  確認存貨的不同批次。

  加權平均法的缺點包括:

  ①計算出的價格與實際成本不符,并且當價格波動

  較大時會變得更加復雜。

  ②如果存在通貨膨脹,平均成本的計算滯后于實際

  價格波動,不利于核算的及時性。

  入工成本

  (選擇)生產率,可以將其定義為對生產預期產量水平的勞動力效率的一種衡量。

  (案例分析)衡量勞動力效率的指標:

  生產率(或效率)=生產實際產量的預計工時/生產實際產量的實際工時

  生產能力比率=實際工時/預算工時

  生產量比率=生產實際產量的預計工時/預算工時

  這三個指標有如下聯系:生產量比率=生產率(或效率)X生產能力比率

  (簡答)用于計算員工工作報酬的薪酬計劃包括:

  (l)計時工資:用于支付按工作時間計算的員工工資。

  優點:在于使用簡便,員工也更愿意接受,因為這會令他們的收入穩定。在執行復雜或困難的工作時,雇主也愿意使用這種薪酬計劃,因為員工不會匆忙完成工作,從而能保證工作的高質量。

  (2)計件工資:在這種工資核算方法下,員工按其生產的每件產品約定的工資率獲取報酬。有時候按照生產的數量支付工資是一種簡單的激勵計劃,因為員工生產的數量越多,獲得的報酬越高。問題.①它可能不受員工的歡迎,因為如果機器出現故障而員工無法工作時,們也將得不到基本工資。同時員工可能加快工作速度,可能導致產品質量降低.②這種機制在員工中會引發嫉妒,因為最能干的員工將比其他入賺取更多錢。貿易聯合會一直對計件工資機制表示懷疑,因為如果工資率設置得太低可能會給員工帶來低標準的生活。

  (3)傭金:這種計酬方法通常用來支付銷售入員的工資,與計件工資非常相似,將按銷售額的一定比例支付傭金.

  (4)費用:這是一種為完成約定的工作而支付的一次性報酬。費用金額在工作開始時就約定好,取決于工作耗用的時間及工作的難度. 典型的費用是付給職業工作者的報酬,例如建筑設計師、律師等。

  (5)額外福利:額外福利是工資或薪金之外的福利,包括個人醫療保險、公司轎車、抵押或貸款工具。在高管人員的薪酬中,額外福利顯得特別重要,通常是聘用過程中談判的重要議題。通常認為,為員工提供額外福利而不是高工資,對雇主來說會獲得更高的成本效率,員工則更喜歡它們,因為這么做意味著他們在企業中達到了某種地位。然而,提供額外福利可能會在員工中引發嫉妒,在某些情況下額外福利會帶來納稅義務。

  (簡答)激勵計劃可以分為三類:

  (1)個入激勵計劃為達到所設置的個人目標的員工提供獎勵。

  (2)集體激勵計劃為達到目標的團隊提供獎勵。引入了新的工作方式或雇用了新的員工,可能會給企業帶來一定問題,因為這時集體活力將發生變化,這個集體可能完不成目標.“好”員工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得到公平對待,因為他們不得不與生產率低的員工一起分享獎金。

  (3)全廠范圍的激勵計劃為達到目標的整個工廠提供獎勵.管理層有時喜歡這種計劃,因為它降低了部門間引發嫉妒的可能性,并且員工更可能認同公司及公司目標。然而,這種計劃也可能存在問題,因為一些認為個人努力沒有被認可的員工會有意見,他們可能會變得消極。

  (簡答)用來激勵員工的一些典型的激勵計劃有:

  ①計件工資計劃。產量超過目標時提供獎勵。獎勵與超過目標的額外產量有關,并為超過目標的每件產品支付獎勵。

  ②高工資率計劃. 按高工資率為高生產率的員工支付工資,這種高工資率超過該行業正常標準。

  ③日工作量法。是計酬的另一種方法,它解決了計件工資的某些問題。該計劃以一個工作班次所能達到的標準水平為基準。如果員工達到了這一基準就會賺取約定的固定工資。這意味著其收人是穩定的,并能更好地計劃未來生活。管理層可以更好地做薪酬預算,而更加穩定的產出水平令協調工作變得更加容易。

  ④利潤共享。指將企業所賺取的一部分利潤付給員工。

  ⑤業績相關支付計劃。直接將員工的年薪與他們的工作業績聯系起來。這一計劃包括對員工個人工作業績的評價,然后將員工歸人不同等級的業績類別中。只要員工生產的產量達到業績類別要求水平,他們就會得到該類別所對應的獎勵。

  ⑥時間節約計劃:為成功地在低于標準的時間內完成工作的員工提供獎勵。這是激勵個人并提高生產率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但它會誘使員工倉促完成工作而生產出低質量的產品。

  ⑦遞延股票信托計劃:在這種計劃下,公司將利潤的一部分付給一個企業內部用于購買股票的信托基金。然后這些股票按約定的比例被分配給員工。

  (選擇)閑暇時間:對損失的生產時間的計量,因為在這段時間里沒有生產。既可能是由材料短缺等可控因素引起,也可能因電力供應問題等不可控因素造成。

  閑暇時間比率=閑暇小時數/總的生產小時數 X 100%

  勞動力周轉可以定義為離開企業或加入企業的員工數量,以總勞動力的百分比表示

  勞動力周轉率=員工更換的數量/這段時間的的平均員工數量 X 100%

  發生勞動力周轉的原因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如退休、生病、移民,也可能是可控的,如低工資引起低的工作積極性,復雜的激勵計劃被員工所誤解.

  勞動力周轉會產生成本,可將其分為更換成本和預防成本

  間接費用與完全成本法

  更換成本:包括招聘成本、培訓成本以及在招聘過程中產生的損失成本。

  預防成本:企業為確保人員不離開而負擔的成本,包括提高福利服務成本,如幼兒園設施以及非捐贈性退休金計劃。

  (簡答)簡述完全成本法的目的及含義。

  完全成本法的目的是將企業全部間接成本恰當地分配給某一產品、服務或部門.這樣能夠將成本中心對企業盈利能力的貢獻描繪得更加準確。從而正確計算出每個產品的實際成本,然后與其銷售收入相配比。

  (選擇)出于完全成本法的目的,通常將要分攤的間接費用劃分為三類,即制造費用、管理費用及銷售費用與配送費用、

  如果公司采用完全成本法,應該將制造費用計入主要成本。

  邊際成本

  (選擇)邊際成本可以定義為每增加一件產品所帶來的總成本的增加額.

  (案例分析)邊際成本法在計算銷售成本時只計算變動成本。該產品的銷售收入扣除變動成本后,得到這件產品的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可以定義為銷售收入減去變動成本的余額。邊際貢獻減去固定成本后,可據以判斷企業是否賺取了利潤。因此損益可以通過下式計算:

  損益=總邊際貢獻-固定成本

  如果總邊際貢獻大于固定成本,企業將賺取利潤;如果總邊際貢獻小于固定成本,企業則產生虧損。邊際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對賬面存貨計價的處理不同。使用邊際成本法時,賬面存貨按照生產的邊際(變動)成本計價,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以及變動制造費用。邊際銷售成本包括邊際生產成本以及任何變動銷售與配送費用,如傭金。

  (簡答)偏好完全成本法的理由包括:

  (1)固定成本是生產過程的一個必要要素,因此,將其作為成本分配給完工產品更加公允。

  (2)用這種方法得到的存貨價值與財務會計師編制的財務會計報表中的相關數據更接近。

  (3)如果企業生產多種產品,個別邊際貢獻率不能清楚地說明是否全部彌補了固定成本。

  (簡答)偏好邊際成本法的依據包括:

  (1)它比完全成本法更容易操作.

  (2)不存在按主觀的標準分攤固定成本的問題.

  (3)變動生產成本對于存貨的計價更加真實。

  (4)是一種更有用的決策工具,因為對銷售量的不同估計使未來損益的計算更加準確。

  (5)邊際成本法更關注銷售尹生產的增加所帶來的利潤。

  90-60-30技術:是指當存貨量下降到60單位時,將訂購30單位的存貨,因此存貨水平恢復到90單位的最高水平。

  重置成本法:對發出材料按重置成本計價的方法。這樣保證了發出存貨的價值與市場價格更加一致,但是對管理層來說比較困難,并且不符合國內稅務局的有關規定。

  高進先出:對當前存貨按最高價格進行計價的方法。

  次進先出:是指按企業將購買的下一批材料的價格設置發出存貨的價格。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使存貨價值更新快的話,但是管理起來非常復雜。

  預計分配率:用于按照持續的原則分配間接費用的指標。

  制造費用彌補率:是預計分配率的另一稱謂。

  邊際銷售成本:包括生產邊際成本以及任何變動銷售與配送費用,如傭金。

  知識點5成本核算系統

  工作成本法、分批法與合同成本法

  (名詞解釋)工作成本法:是計量完成一個特定訂單或合同的成本的核算系統.通常該工作工序短,并且在完成產品的過程中,可以清楚地分辨其從一個工序到另一個工序。

  (選擇)有時候生產的產品不符合標準,企業需要花費額外的成本修復產品.這些成本叫做糾正成本。

  (選擇)成本加成法將目標利潤以加成百分比的方式加到預計的成本上。

  (簡答)成本加成法的優點包括:

  ①企業清楚地知道銷售每一單位的產品帶來的利潤.

  ②設置的利潤水平確保銷售價格具有競爭力,從而能夠使銷售量達到合理的水平。

  (簡答)成本加成法的缺點包括:

  ①企業沒有動力控制成本水平,因為利潤水平由成本決定,只要完成了銷售,利潤水平就有保障。

  ②數字是估計出來的,如果業務量水平存在重大差異,制造費用將會被過高或過低地分攤。

  ③可能存在無效率和浪費。

  ④價格可能會固定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從而導致銷售量的下滑。

  (簡答)合同成本法的特點有:

  ①需要在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簽署正式的合同,包括將要完成的工作的詳細情況、時間跨度、工作的全部報價和中期付款的細節以及違約罰款等.

  ②合同載明的工作要完全按客戶的特殊要求來完成。

  ③相關工作可能持續很長時間,因此可能會跨越幾個會計期間。

  ④多數合同與建筑項目有關,因此執行的工作需

  在客戶所擁有的場地進行.

  ⑤基于在那里永續工作的原則,成本控制過程主

  要是由供應商方面的入員在工作地點進行的。

  (簡答)合同成本法可能帶來許多潛在的困難,包括:

  ①工作規模要求幾種通常作為制造費用考慮的項目作為直接生產成本計入該項目,包括對場地的安保與監管,特定設備的租金以及廠房的折舊費等。

  ②由于上面提到的分類,工作的間接成本會相對較低。

  ②由于設備可能損壞及材料浪費,會產生成本控制問題。

  ④如果該項工作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會計期間,如何報告利潤是一個問題。

  工序成本法

  (簡答)簡述工序成本法的含義及特點。

  工序成本法是由于生產工序的連續性而不可能計算個別產品成本時采用的一種成本核算方法。

  工序成本法有許多特點,包括:

  ①生產過程的前一個步驟的產出將作為下一個步驟的投入。

  ②由于浪費或損壞,在工序中出現損失是正常的。

  ③由于產品通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因此很難將其與其他產品區別開來,這樣就很難估算完工產品的價值。

  ④生產工序通常能夠創造副產品或聯產品.

  (選擇)正常損失是指預期發生的沒有帶來成本的損失。

  非正常損失是指實際損失超過預期損失并應計算其成本的損失。

  非正常收益是指實際損失低于預期損失,表現為負的成本損失。

  與工序成本法有關的兩個難題是:殘料與處置成本。

  (簡答)分批核算成本法中會有殘料發生,因為在生產工序中會出現損失或損壞。有兩種會計方法可以確認出售殘料的收入:

  ①簡單地將出售收入計入當期的總收入。

  ②將殘料收入從當期生產成本和非正常損失成本中扣除。

  (選擇)聯產品是指單一生產工序導致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品。它們在到達工序的某一階段,即分離點之前彼此之間不能加以區別。

  副產品是指伴隨主產品(目標產品)而生產出來的產品。它們只有極小的銷售價值。

  (簡答)副產品的銷售收入不可能很大,因此實踐中通常不對它們進行單獨的成本核算。可以將取得的收入看作對企業的一種獎勵。

  四種處理這種收入的方法:

  ①在抵減副產品營銷成本之后,將副產品的銷售收入計入主產品收入中去。

  ②將副產品的收入單獨核算,并結轉到當期損益。

  ③將副產品的收入作為主產品銷售成本的扣減項。

  ④將副產品的可變現凈值從主產品的生產成本中扣咸。可變現凈值是副產品的收入與分離后的成本之差。

  服務成本法

  (選擇)服務成本法是確定所提供的服務而不是產品成本的成本核算方法,有時也叫功能成本法。

  (簡答)服務與產品的區別表現在以下方面:

  ①服務是無形的,服務提供者有許多無形的表現方面,如每個入的個性.

  ②提供服務與消費是同時進行的,因此在消費之前無法進行考察,或者在提供服務之后無法要求退服務費。

  ③容易消失而不能儲存,因此不太可能看到進展中的工作。

  ④服務可能會因顧客的需求而出現微小變化,因此容易表現出不同。

  加成百分比:一個可接受的利潤水平,表示為銷售成本的一定百分比。

  一批:全部完成一定數量的產品集合,可以將一批中每件產品構成的總成本歸集起來。

  施工款:是對已經完成的工作的付款。施工款將按照完成工作的價值占全部合同報價的比例作為基準,完成的工作要經過獨立專家的證實并簽署進度報告。

  保留金:是指客戶截留的當項目完成時付給供應商的資金。

  殘料:工序成本法中會有殘料發生,因為在生產工序中會出現損失或損壞。

  處置成本:當不得不處置損失時就會發生處置成本,如可能會有一些有害的廢料。處置成本應該計人工序成本。

  共同成本:是指同時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產品而發生的聯合生產成本。

  可變現凈值:是指副產品的收人減去分離后的成本之差。

  知識點6 決策

  本量利分析

  (選擇)本量力分析是對成本、利潤與業務量各種水平之間相互關系進行研究的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損益平衡點就是總成本等于總收入的業務量水平。

  損益平衡點(BEP)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計算:

  損益平衡點=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

  損益平衡點銷售額也可以用下列公式計算:

  損益平衡點的銷售額=要求的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利量比

  說明了當業務量水平發生變化時利潤水平是如何變化的。利量比=單位邊際貢獻/銷售單價

  (名詞解釋)安全邊際:是指預計的銷售收入與損益平衡點的銷售額之差,可以表示為銷售量、預計銷售量的百分比或預計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簡答)畫出損益平衡圖,并簡要說明。

  損益平衡圖是用圖形來表示不同業務量下的成本與收入之間的關系,如圖6一l所示。可以用它來計算不同業務量水平下企業希望達到的銷售量、成本、收入及利潤或損失水平。

  縱軸表示成本與收入,橫軸表示銷售量。銷售收入線從原點出發,以固定斜率上升直至達到全部產出能力。固定成本線是水平的,因為固定成本不隨業務量的上升而變化。總成本線開始于固定成本線初端,按固定斜率上升,表示變動成本穩定上升直至達到全部產出能力。損益平衡點位于收入線與總成本線的交點。安全邊際表示為預計銷售量與損益平衡點銷售量之差.

  投資評價

  (簡答)有多種方法可用于投資決策。這些方法包括:

  ①回收期法。

  ②平均報酬率法。

  ③折現的現金流量法,包括凈現值法和內部報酬率法。

  (案例分析)回收期法是投資評價方法中最簡單的一種方法,指的是通過計算收回初始投資額所需要的時間來評價投資決策是否可行的方法。決策的原則是,擁有最短投資回收期的項目要優于投資回收期更長的其他投資項目。

  (案例分析)平均報酬率計算的是投資項目的平均期望報酬,表示為投資項目初始成本的一定百分比。

  一個用于計算平均報酬率的簡單公式為:平均報酬率=年凈收益/初始投資額X100%

  如果報酬率高于初始資金的成本率,并高于將該資金進行其他項目的報酬率,那么企業就應該考慮這項投資。

  更復雜的情況要考慮投資固定資產的折舊費以及投資項目的殘值。修正后的平均報酬率的公式為:

  平均報酬率=(平均凈收益(利潤)一年折舊費)/(初始投資成本一殘值)X100%

  上述公式計算的企業實際投資回報更加準確。

  平均報酬率的主要缺點是沒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即未來某階段收到的資金價值并不等于現在收到的等量資金價值.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使用折現的現金流量法得以解決。

  (選擇】折現的現金流量法是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一種投資評價方法,其主要考慮兩個因素:時間的長度和當前的利率。

  (簡答)凈現值法試圖找到按當前價格表示的未來現金流的總價值。這種方法涉及五個步驟:

  ①確定投資的有效壽命。

  ②確定企業相關的現金流入量與現金流出量,如初始投資成本。如果存在通貨膨脹,未來的現金流入量和流出量都需要折現.

  ③確定正確的折現率,通常做法是使用當前的銀行利率.

  ④使用恰當的折現率計算該項目使用壽命期內收到的每筆收入的現值.總的現金流入量的現值抵減初始投資成本即得到凈現值.如果凈現值是正的,應該考慮該投資項目;如果凈現值是負的.就要拒絕該投資項目。

  ⑤比較相互排斥的項目的結果,選擇凈現值最高的項目。

  (選擇)內部報酬率是計算項目獲得的報酬率的一種折現的現金流量法。

  定價決策

  (簡答)不同企業的經營目標不同,主要包括:

  ①盈利能力。

  ②報酬率。

  ③成長性。

  ④競爭。

  ⑤市場份額。

  (名詞解釋)撇脂定價法:這種定價策略通常意味著企業開發了一種需求量很大的創新性和時尚性的產品。在供貨量達到較高水平之前,價格都可以很高。一旦開發這種產品的企業或進入該市場的競爭者提高了商品的供應量,就應調低價格。

  (名詞解釋)滲透定價法:利用低價格擴大市場份額,從而向市場滲透;也可以在市場上推出生命周期長并有增長潛力的新產品.

  (名詞解釋)混合定價法:這種定價法最初使用撇脂定價法,然后當競爭加劇后,降低價格。

  (簡答)用圖形表示出撇脂定價法、滲透定價法與混合定價法的區別。

  圖6一2中,撇脂定價法始于高價,然后加以調整以適應市場的變化。滲透定價法則初始就采用低價策略,并保持不變,直到產品扎根于市場。混合定價法最初用撇脂定價法,當競爭加劇后,降低價格。

  (選擇、名詞解釋)差別定價法:這種方法對于同一種產品在不同地區或細分市場,采用不同的銷售價格. 大客戶通常由于購買量大而獲得折扣,而小客戶則付全價。如果購買者居住在偏遠地區,則需要額外的配送費用,這些成本可能轉嫁到顧客身上。諸如天然氣、電和電話的價格可能會隨著使用時間的不同以及是居民使用還是商業使用而不同。

  (選擇、名詞解釋)促銷定價法:這種方法制定的價格比正常要低.該方法可以在新產品投放市場或提高現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時使用。提供特價商品通常是超市的特征之一。

  (簡答)簡述邊際成本定價法的含義。

  邊際成本定價法是有閑置生產能力的企業通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意味著他們在某一階段沒有用完全部的資源,因此原本可以生產更多產品。無論企業的資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固定成本都會發生。這些成本可以用產品銷售收入來補償。如果企業有額外的業務,在為這些額外業務定價時可以忽略固定成本.只要收入超過其變動成本,那么這些額外的生產就會產生利潤。額外的銷售收入(又稱邊際收入)超過邊際成本(變動成本)產生的利潤可以抵減一些固定成本。

  (選擇)協商(或靈活)定價法,對于行業市場或街頭小販來說,這種方法很常見。價格由潛在的顧客提出.而賣方則計算他自己的報價。由于顧客需求量大,或者特別原因,或者業務的運作模式,價格可能發生變化。潛在的顧客要討價還價,賣方可能降低最初的報價。潛在的顧客可能會去其他地方詢價,然后返回來接著討價還價.價格、質量及送貨時間是這類談判中的重要因素。

  (選擇)統一或系列定價法,這種方法向每一位顧客報送統一價格,沒有折扣。

  (簡答)利用圖形描述在市場定價法下,豁求和供給變化對市場價格的影響。

  如果經濟學家不使用實際數據作圖,均衡價格與銷

  售量將用恰當的字母代表其價值—P、Q或氏、Q。.如圖6-3所示。

  建立起來的市場價格及產量不會永遠保持不變.需求量會變化,供應量也會變化。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需要畫新的供求曲線,以建立修正后的均衡點。圖6-4說明了需求量發生變動的情況。

  D0表示最初的需求曲線,與最初的供給曲線相交產生均衡點P0、Q0。如果需求上升,則出現了新的需求曲線D1。這條線與供給線交于不同的點,因此需求變化的結果是價格上升到P1,成交量上升至Q1,.因此,需求的上升導致價格與成交量及銷售的上升.如果需求下降,則會產生相反的影響,如圖6-5所示。

  D0表示最初的需求曲線,它與最初的供給曲線相交產生均衡點P0、Q0.如果需求下降,則出現新的需求曲線D1。這條線與供給線交于不同的點,因此需求變化的結果是價格下降到PI而成交量也下降到Q,。因此,需求的下降導致了價格與成交量及銷售的下降。

  實際中,供給也可能發生變化。圖6-6說明了如果供給下降將會發生什么。

  D1表示最初的需求曲線,它與最初的供給曲線相交產生均衡點P,、Q:。如果供給下降,則出現新的供給曲線S2.這條線與需求曲線相交于不同的點,因此供給的下降導致價格上升到P2而成交量下降到Q2.因此,供給的下降導致了價格的上升與成交量的下降。如果供給上升則產生相反的影響,如圖6-7所示。

  D1表示最初的需求曲線,它與最初的供給曲線相交產生均衡點P1、Q1。如果供給上升.則出現新的供給曲線S2。這條線與需求曲線相交于不同的點,因此供給的上升導致價格下降到P2,而成交量上升到Q2。因此,供給的上升導致了價格的下降與成交量的上升。 市場將會在顧客與生產商之間傳遞信號,使得資源能夠按需求進行分配。價格是產品價值的信號,因此如果顧客增加對某種產品的需求,價格將會上升,而生產商希望按高價格銷售更多產品,這會讓資源向這類產品或服務轉移。然而,當價格下降時,意味著顧客需求下降,因此生產商將通過分配更少的資源給這類產品或服務而進行回應.因此,使資源進行最優配置的努力不斷進行并達到市場均衡。在現實世界里,影響供求的因素是不斷變化的,市場很少能夠達到上述模型中的均衡狀態,供需總是試圖達到均衡。供需也會受到政府等其他因素的影響。

  (案例分析)圖6-8中總收入線持續上升,但是上升的速度并不固定,因為有必要降低單價以獲得更高的銷售量。單價乘以銷售量可以得到總收入。單價也叫做平均收入。

  總成本線持續上升,但是在銷售量水平較高時,其上升速度加快了,因為大批量生產使成本快速增加。用銷售量乘以單位成本可以得到總成本。單位成本也叫做平均成本。

  當平均收入與平均成本的差最大時.企業的利潤最大。即圖.6-8中兩條線距離最大處,即銷售量水平為M的A、B處。同樣的銷售量水平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導出。可以用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進行推導。

  邊際收入可以定義為銷售量每增加一單位時總收入的增加額。在正常情況下,邊際收入會隨著銷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因為為了獲得較高的銷售量,有必要進行降價。

  邊際成本可以定義為生產量每增加一個單位時總成本的增加額。在正常情況下.邊際成本將隨著產量的上升而上升,因為這時企業的資源將趨向滿負荷。

  如果某種產品的邊際收入超過邊際成本,企業的利潤將增加。多制造并銷售一個單位的產品會增加利潤,但最終會到達邊際收入與邊際成本恰好相等的那一點。在這一點,企業的利潤將達到最大.因為再多生產或銷售一個單位的產品帶來的收入將低于其成本,即發生虧損。因此利潤最大化時的銷售量發生在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入的這一點。

  知識點7 預算與業績評價

  預算過程

  (名詞解釋)預算:成本管理會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將預算定義為,給定時期內對計劃收入、費用、資產負債與現金流量等的定量表述。

  (簡答)預算的主要目的是:

  ①協調不同部門的行動.達成統一計劃。

  ②為部門經理提供從總預算分解的具體目標.

  ③通過比較實際結果與預算目標,引入控制系統。

  ④建立可以用于未來預算業務的計劃框架。

  (簡答)完整的預算過程為:

  銷售預算、完工產品存貨預算~生產預算~資源預算(材料、設備、入工)~材料存貨預算、材料采購預算~間接成本預算~總預算(利潤表、資產負債表).

  (選擇)預算控制過程包括公司對未來的展望、公司希望達到的目標以及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預算的類型

  (選擇)差異是預算值與實際值之差。

  (案例分析)如果差異是大于預期的收入或小于預期的成本,就是有利差異.用F表示: 如果差異是小于預期的收入或大于預期的成本,就是不利差異,用A表示。

  總預算:是指預算利潤表與預算資產負債表。

  現金預算:是在獲得預算期內預期收人與預期支出的全部信息的基礎上編制的。

  預算控制過程:包括公司對未來的展望、公司希望達到的目標以及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固定預算:與計劃的銷售量或生產量有關,但它不允許計劃與實際結果之間有任何差異。

  彈性預算:完全按照固定預算編制的方法編制,但其包括與不同的業務量水平對應的預算表,例如業務量水平為1 000單位,同時也按800單位及1 200單位的業務量編制預算。

  有利差異:是指由大于預期的收人或小于預期的成本導致的差異,以字母F表示。

  不利差異:是指由小于預期的收人或大于預期的成本導致的一種差異,以字母A表示。

  零基預算:一種與每個業務活動的必要性都有關系的預算,而不是基于前期的、甚至是考慮了通貨膨脹情況而做出了調整的預算。對每個業務活動都評價其與企業的相關性以及預計取得的資金價值。

  標準成本法與差異分析

  (選擇、名詞解釋)標準成本是將標準成本及收入與實際結果相對比以得到差異的一種控制技術,目的在于對差異進行分析以提高企業的業績。

  標準成本是產品的單位計劃成本。

  差異分析是通過分析差異來評價企業的業績.以便讓管理層采取正確的措施。

  差異是計劃、預算或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可以將差異分為三類:變動成本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差異、銷售量差異

  (案例分析)直接材料總差異是產品實際耗用量與標準耗用量的材料成本之間的差額。由兩部分構成:

  ①直接材料價格差異是生產實際耗用量的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

  ②直接材料數量差異是實際生產的產品標準耗用量與實際耗用量按單位材料標準成本計算的成本之差。

  直接人工總差異:是指產品直接人工成本的實際成本與生產過程中應該支付的成本之間的差額。它由直接人工價格差異和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兩部分構成。

  直接人工價格差異:是指實際耗用工時的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是指生產標準耗用工時與實際耗用工時按標準工資率計算的差額。

  變動制造費用總差異是指產品變動制造費用的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它由兩部分構成:

  ①變動制造費用支出差異是變動制造費用的實際耗用工時按標準費率計算的成本與實際耗用工時的實際成本之差.

  ②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是變動制造費用實際耗用的工時與標準工時按每小時標準制造費用率計算的差額。

  固定制造費用總差異是發生的固定制造費用與分配的固定制造費用之間的差額。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①固定制造費用支出差異是預算的固定制造費用支出與實際固定制造費用支出之間的差額。

  ②固定制造費用數量差異是實際數量與預算數量分別乘以單位標準分配率而計算的數值之間的差異。

  ③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是實際生產量的標準工時與實際工時分別乘以單位標準分配率而計算的差異。

  ④固定制造費用產能差異是預算工時與實際工時分別乘以單位標準分配率而計算的差異。

  銷售價格差異用來衡量不同價格對利潤的影響。它等于實際銷售量按標準價格應該收到的銷售收入與實際銷售收入之間的差異。

  銷售量利潤差異=實際銷售員與預算銷售量分別按單位標準利潤計算出的差異.它是對因實際銷售量與計劃銷售量不相等時而使標準利潤變化的衡量。

  比率分析

  (案例分析)流動性分析

  ①流動(營運資金)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②速動(酸性測試)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③存貨周轉天數=平均存貨(或存貨期末余額)/銷售成本×3“

  平均存貨可以用“(存貨期初余額+期末余額)/2”得到。

  ④應收賬款收賬天數=應收賬款/銷售收入×365

  ⑤應付賬款付款天數=應付賬款/賒購金額×365

  盈利能力分析

  ①股權資本回報率=息稅前利潤/凈資產×100%

  股權資本=發行的普通股與優先股資本+留存收益

  這個指標將利潤表示為投入資本的百分比,并且作為投資回報的一項指標。

  ②總資本回報率=息稅前利潤/總資本x100%

  總資本=股權資本+長期負債

  這個指標將企業經營必須借入的資本考慮進來,而企業管理層會更關注該指標。

  ③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或銷售收入)x100%

  這個指標未考慮銷售和配送費用,反映的是企業生產過程獲得的利潤。

  ④凈利率=息稅前凈利潤/營業收入(或銷售收入)X 100%

  凈利潤=毛利-費用

  這個指標扣除了費用,因此是對企業業績更好地反映。

  效率分析

  ①每股盈余=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利潤/發行的普通股的數量

  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利潤由下面公式計算得到:

  稅后凈利-支付的優先股股利

  這個指標說明為了讓股東獲得回報,企業使用資金的效率。

  ②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余

  這個指標顯示,如果維持目前的盈利必須購買另一種股票的時點。然而,如果企業是成功的,則其股票價值將上升,因此持有該股票的時間可能不會縮短。

  ③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發行在外的普通股

  數量

  這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因為它決定了普通股股東實際收到的每股股利。

  ④股票收益率=每股股利/每股市價X100寫

  這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它以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股票

  回報,可以用它與其他投資項目進行對比,如銀行存款

  的利率。

  ⑤股利保障倍數=每股盈余/每股股利

  這個指標衡量賺取的利潤是企業決定支付的股利

  的倍數。

  ⑥股利支付率=普通股股利/普通股利潤x100%

  這個指標與前面的指標類似,但它是用百分比反

  映的。

  ⑦資本周轉率“銷售收入/動用資本

  這個指標計算企業所使用的資本能夠產生多少銷

  售收入。

  ⑧銷售費用率

  這些指標表示與所獲得的銷售收入有關的費用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多數情況下,這些百分比下降是好的表現,但是有些時候百分比會上升。例如在企業進入一個新市場時銷售費用會上升。還可以構建許多個別費用指標,下面給出了其中的兩個:

  銷售費用/銷售收入琴100%

  總人工費用/銷售收入X100%

  還有一個關鍵的指標需要進行討論,因為它對企業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來說都很重要。這個指標是指企業的資本結構,叫做杠桿比率。

  資本杠桿=借入資金總額(包括債券與借款)/權益資本(包括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與優先股)x100%

  資本杠桿高的企業必須支付大量利息,因此其業務活動會比較保守。低杠桿企業的利息負擔比較低,可能也會決定少發股利而使留存收益比較高,因此其業務活動會采取更冒險的方式。

  標準成本法:是將標準成本及收人與實際結果相對比以得到差異的一種控制技術,然后對差異進行分析以提高企業的業績。

  業績驅動:是一種持續改善機制,包括諸如員工激勵等非財務指標。

  平衡計分卡

  (選擇)平衡計分卡試圖通過將企業長短期戰略目標與業績目標及指標相整合來解決企業業績分析中的問題。平衡計分卡包含4個要素財務、顧客、內部流程與創新、學習與成長。

  (選擇)平衡計分卡每個方面都必須回答的基本問題用下表來表示。

  平衡計分卡的四個方面

  ┌────────┬──────────────┐

  │四個方面 │問題 │

  ├────────┼──────────────┤

  │顧客 │我們應該向顧客展示什么 │

  ├────────┼──────────────┤

  │內部流程 │我們應該在哪些業務中處于領先│

  ├────────┼──────────────┤

  │創新與學習(員工)│我們怎樣取得進步和發展 │

  ├────────┼──────────────┤

  │財務 │我們應該向股東展示什么 │

  └────────┴──────────────┘

  標桿法

  (選擇)標桿法是另一種用于企業之間或企業不同部門之間業績比較的現代技術。標桿法的目的是找出最佳業務實踐。然后將現有的業績與標桿進行比較,以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

  不同類型的標桿包括:

  ①內部標桿法:是指同一行業內一個經營單位或職能部門與另一個單位或部門相比較的方法。

  ②功能標桿法:是指內部功能單位與該功能的最佳外部實踐進行對比,不論其處于哪一行業的方法(也叫經營或一般標桿法)。

  ③競爭標桿法:是指通過逆向工程這樣的技術,收集關于直接競爭者的相關信息,包括競爭者如何完成某項工作的詳細情況,并分析工作中的每個細節,以弄清其是如何實施的。然后按適合企業現有資源的方式構建這項工作。

  ④戰略標桿法:是指目的在于促使戰略或組織變化的一種競爭標桿法。

  ⑤逆向工程:仔細調查競爭者如何完成某項工作以及分析該工作的每一細節以及弄清它是如何被實施的。然后按適合企業現有資源的方式構建這項工作。

  (簡答)標桿法的優缺點:

  標桿法的優點包括:

  ①能夠確定需要改進的流程。

  ②有助于降低成木。

  ③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④使企業按顧客的要求提供產品與服務。

  ⑤有助于企業重視計劃流程。

  ⑥提出企業可實現的目標。

  標桿法的缺點包括:

  ①在每個業務中識別最佳業務實踐者井不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②很難說服外部企業共享信息。

  ③有時候將最佳實踐從一個企業移植到另一個企業會非常困難。

>> 點擊閱讀全文 <<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回復“押題”獲取余下押題資料

上一篇:廣東省自考11752管理數量方法與分析押題復習資料
下一篇:廣東省自考11750國際商務金融押題復習資料

深圳自考網書籍購買地址

深圳自考交流群

掃碼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討自學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