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影院-高潮真紧好爽我视频-高黄H文各种姿势PLAY道具1V1-高考陪读妇乱子伦小说长篇-高辣H文短篇啪啪小说男男-高辣H文黄暴糙汉文H

  • 深圳自考網為學考網旗下網站,為考生提供深圳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試院www.eeagd.edu.cn為主。

自考熱線:  0755-2322 4485

距2022年10月待定

距離2022年4月延期待定

所在位置:深圳自考網 > 金融學(本) > 正文

廣東自考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押題復習資料

2021-06-23 14:50:17   來源:深圳自考網    點擊:   
   
  【導讀】提升咨詢服務在工作中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以下是廣東省自考網為您帶來的押題資料匯總。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考試-知識點押題資料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單選題精選

  1.1、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

  1.2、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

  1.3、社會生產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生產力。

  1.4、生產力自身內在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構成生產力系統的諸要素之間的矛盾

  和矛盾的不斷解決。

  1.5、生產資料是: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的總和。

  1.6、社會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生產資料所有制以及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的結合方

  式。

  1.7、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有機結合和統一構成:社會生產方式。

  1.8、經濟規律產生和發生作用的客觀經濟條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與

  社會生產關系的狀況。

  2.1、商品生產是:以交換為目的而進行的生產。

  2.2、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稱是:商品經濟。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們勞動的產品。

  2.4、商品價值是:抽象勞動的凝結。

  2.5、決定商品價值量的勞動是以:簡單勞動為尺度的。

  2.6、商品生產者實現私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必須通過:商品的銷售。

  2.7、商品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2.8、商品經濟的基本經濟規律是:價值規律。2.9、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

  2.10.市場競爭產生的經濟條件是:商品經濟。

  3.1、資本總公式是: G-W-G'.

  3.2、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是:勞動力成為商品。

  3.3、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

  3.4、準確反映資本主義剝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價值率。

  3.5、超額剩余價值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

  3.6、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是: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

  3.7、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或剩余價值的資本化是:資本積累。

  3.8、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是:單個資本增大的兩條途徑。

  3.9、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

  有制的矛盾。

  3.10、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過程中實現的。

  4.1、產業資本的循環過程是:生產過程與流通過程的統一。

  4.2、產業資本循環中的決定性階段是:生產階段。

  4.3、按照生產資本不同部分在資本運動中的價值周轉方式不同可將生產資本劃

  分為: 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

  4.4、生產資料中既屬于不變資本又屬于固定資本的是:勞動資料。

  4.5、考察社會資本運動的出發點是:社會總產品。

  4.6、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

  4.7、在技術進步的擴大再生產條件下,生產資料生產必然:優先增長。

  4.8、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4.9、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5.1、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之和構成:資本主義的生產成

  本。

  5.2、資本家計算其生產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費的資本來計算的。

  5.3、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商品生產成本低于商品價值的差額是:剩余價值。

  5.4、剩余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是:利潤率。

  5.5、部門之間的競爭所導致的結果是:部門之間利潤的平均化。

  5.6、平均利潤的形成過程是全社會剩余價值:在各部門資本家之間的重新分配

  過程。

  5.7、平均利潤率是:社會剩余價值總量與社會預付總資本的比率。

  5.8、形成生產價格的前提是:平均利潤的形成。

  5.9、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差額是:超額利潤。

  6.1、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獨立執行產業資本循環中商品資本職能的資本是:商

  業資本。

  6.2、商業資本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主要條件是:商業資本的數量不超過

  社會必要的比例限度。

  6.3、商業利潤的來源是:產業部門的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6.4、借貸資本是:從職能資本運動中分離出來的獨立資本形式。

  6.5、資本主義銀行的信用業務包括:負債業務和資產業務。

  6.6、股票價格是:股息收入的資本化。

  6.7、資本主義級差地租產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

  6.8、資本主義農業中農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低于價值的超額利潤構成:絕對地租。

  6.9、土地的私有權壟斷是:資本主義絕對地租產生的原因。

  7.1、自由競爭必然會引起生產和資本的集中,而生產和資本集中發展到一定程

  度會自然地:走向壟斷。

  7.2、壟斷利潤是壟斷統治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

  7.3、壟斷利潤主要是通過:壟斷價格實現的。

  7.4、在壟斷階段壟斷銀行資本的新作用是:由普通的中介人變成萬能的壟斷者。

  7.5、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中社會經濟生活的實際統治者是: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

  7.6、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私人壟斷資本同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的結合。

  7.7、二次大戰以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迅速和廣泛發展。

  7.8、資本主義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與調節的總任務是:促進市場總供給和總需求

  的平衡。

  7.9、資本主義國家對國民經濟調控的主要方式是:間接調控。

  8.1、壟斷資本國際化和各種形式的國際壟斷組織的實質是: 謀求私人壟斷資本或國家壟斷資本的共同利益。

 

 

  8.2、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源配置的國際化。

  8.3、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組織形式上的體現。

  8.4、資本國際化的發展進程是:從商業資本國際化到借貸資本國際化再到產業

  資本國際化。

  8.5、新殖民主義的主要特征是:打著援助旗號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和控制。

  8.6、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是:有利益一致之處,又有矛盾和爭奪。

  8.7、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關系的實質是:控制與反控制,剝削與反剝削8.8、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爭取和平與發展。

  9.1、壟斷資本主義存在經濟迅速發展和經濟停滯兩種趨勢的根本原因是:壟斷。

  9.2、壟斷資本依靠其壟斷地位和實力使技術進步的:動力減弱了。

  9.3、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允許范圍內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可以在

  一定時期內延緩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沖突。

  9.4、食利國是指:依靠資本輸出進行剝削和掠奪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

  9.5、私人壟斷特別是國家壟斷和國際壟斷的出現: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

  私有制的本質。

  9.6、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持有壟斷企業的小額股票表明:工人的雇傭勞動

  地位并未改變。

  9.7、壟斷資產階級加強和維持政治統治的手段是:暴力鎮壓群眾和推行改良主

  義。

  9.8、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壟斷資產階級: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

  表。

  10.1、一定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是: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

  10.2、資本主義既創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又產生了運用這種武器的人,這

  是指:社會化的生產力和現代工人階級。

  10.3、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是指: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

  10.4、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

  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10.5、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分配

  方式。10.6、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方式是:按勞分配。

  10.7、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發展。

  10.8、有計劃按比例分配社會勞動于不同部門實際上就是:合理配置社會資源。

  10.9、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多選題精選

  1.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ABCDE)

  A.即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

  B.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的

  C.批判地繼承丁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科學因素

  D.是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

  E.是不斷發展的經濟科學

  1.2.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與科學性的關系是:( DE)

  A.任何階級的政治經濟學都有階級性和科學性

  B.任何階級的政治經濟學都有階級性,沒有科學性

  C.任何階級的政治經濟學都有科學性,沒有階級性

  D.任何階級的政治經濟學都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E.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1.3.生產工具:(BCD)

  A.是社會生產中最活躍的因素

  B.在生產資料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狀況的主要標志

  D.是劃分經濟發展時期的主要標志E.在生產中起著最根本的作用

  1.4.生產力:(ABCDE)

  A.是人們生產物質資料的能力

  B.表示人們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關系

  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會生產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

  1.5.社會生產總過程中所包含的生產關系體系是( ABCD)

  A.生產(直接生產過程)關系

  B.分配關系

  C.交換關系

  D.消費關系

  E.借貸關系

  1.6.生產資料所有制是:( BCDE)

  A.人們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結果

  B.人們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前提

  C.社會生產關系的基礎

  D.社會生產關系性質的首要標志

  E.通過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關系得到實現的

  1.7.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關系中:( ADE)

  A.最根本的方面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最根本的方面是生產關系決定生產力C.生產力對生產關系有重大反作用

  D.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重大反作用

  E.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

  1.8.經濟規律的客觀性表明:( ABCD)

  A.任何經濟規律都是在一定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和發生作用

  B.任何經濟規律都隨著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C.人們不能消滅、廢除和改造經濟規律

  D.人們不能創造和制定經濟規律

  E.人們不能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

  2.1.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條件是( BE)

  A.私有制的出現

  B.社會分工

  C.勞動生產率提高到剩余產品的出現

  D.通過市場配置社會資源

  E.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

  2.2.商品經濟成為占統治地位經濟形式的社會有( DE)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E.社會主義社會

  2.3.商品和勞動產品的相互聯系是( BD)A.商品和勞動產品都具有價值屬性

  B.商品和勞動產品都具有使用價值屬性

  C.凡是勞動產品都是商品

  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勞動產品

  E.商品和勞動產品都是用于交換的物品

  2.4.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相互關系是( BC)

  A.交換價值是價值的基礎

  B.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

  C.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D.價值是交換價值的表現形式

  E.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2.5.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是( CE)

  A.私人勞動

  B.簡單勞動

  C.具體勞動

  D.社會勞動

  E.抽象勞動

  2.6.生產商品的抽象勞動是( ADE)

  A.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

  B.具有特定性質、目的和形式的勞動

  C.形成商品使用價值的勞動

  D.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E.生產商品勞動的社會屬性

  2.7.商品的價值量與( BC)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成反比

  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成正比

  C.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D.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E.生產該商品的個別勞動耗費成正比

  2.8.商品流通與貨幣流通的相互關系是( ABDE)

  A.貨幣流通是貨幣作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斷運動

  B.貨幣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C.商品流通是由貨幣流通引起的

  D.貨幣流通為商品流通服務

  E.商品流通是貨幣流通的基礎

  2.9.市場經濟是 (ACDE)

  A.配置社會資源的一種方式

  B.生產者之間勞動交換的一種形式

  C.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商品經濟

  D.從微觀方面優化資源配置

  E.在商品經濟發展到普遍化階段出現的

  2.10.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各自配置社會資源的領域是( AD)

  A.市場經濟從微觀方面配置社會資源

  B.市場經濟從宏觀方面配置社會資源C.計劃經濟從微觀方面配置社會資源

  D.計劃經濟從宏觀方面配置社會資源

  E.計劃經濟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配置社會資源

  2.11.統一的市場機制主要包括( ABC)

  A.價格機制

  B.供求機制

  C.競爭機制

  D.保障機制

  E.就業機制

  3.1.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是( ABD)

  A.自行增殖的價值

  B.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

  C.一定的物品

  D.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一種剝削關系

  E.一定數量的貨幣

  3.2.剩余價值(ABE)

  A.是由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時間所創造的

  B.是雇傭工人創造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

  C.是由雇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所創造的

  D.體現著商品經濟的一般經濟關系

  E.體現著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

  3.3.按照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將資本劃分為( BD)

  A.固定資本

  B.不變資本

  C.流動資本

  D.可變資本

  E.流通資本

  3.4.資本家提高對工人剝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 BD)

  A.超額剩余價值生產

  B.絕對剩余價值生產

  C.降低雇傭工人工資

  D.相對剩余價值生產

  E.提高工人勞動強度

  3.5.資本家獲取絕對剩余價值的方法是( BD)

  A.提高勞動生產率

  B.延長工作日

  C.改進生產技術

  D.提高勞動強度

  E.縮短必要勞動時間

  3.6.決定資本家不斷進行資本積累的原因是( CE)

  A.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B.增加供給以滿足消費需求

  C.追求剩余價值的內在動力D.為了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E.資本主義競爭規律的強制壓力

  3.7.相對過剩人口( BCD)

  A.產生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長超過生產的增長

  B.產生的原因是資本積累過程中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

  C.是勞動力的供給超過了資本對它的需要

  D.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E.是相對于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而出現的過剩

  3.8.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所決定的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是:( ABC)

  A.單個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有計劃性與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的矛盾

  B.生產無限擴大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

  C.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D.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的矛盾

  E.各個資本家集團之間爭奪剩余價值的矛盾

  4.1.產業資本循環經歷的階段是( BCD)

  A.分配階段 B.購買階段 C.生產階段 D.銷售階段 E.流通階段

  4.2.流通資本包括產業資本循環過程中的( BD)

  A.生產資本 B.貨幣資本 C.商業資本 D.商品資本 E.流動資本

  4.3.資本周轉時間包括( DE)

  A.個別勞動時間 B.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C.剩余勞動時間

  D.生產時間 E.流通時間

  4.4.對預付資本總周轉發生影響的生產資本構成是指(

  AC)

  A.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之間的比例B.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劃分的依據

  C.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各自的周轉速度

  D.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總量

  E.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各自的消耗程度

  4.5.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的兩個基本原理是( CD)

  A.考察社會資本運動的出發點是社會總產品

  B.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

  C.社會總產品的實物構成及社會生產分為兩大部類

  D.社會總產品的價值由 c、v、m三部分構成

  E.生產資料生產必須優先增長

  4.6.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即社會總產品的補償包括( DE)

  A.資本補償 B.勞務補償 C.貨幣補償 D.價值補償 E.物質補償

  4.7.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是( ABC)

  A.I(v+m)=IIc

  B.I (c+v+m)=Ic+IIc

  C.Ⅱ(c+v+m)=I(v+m)+Ⅱ(v+m)

  D.I (c+v+m)=I (c+△c) +Ⅱ(c+△c)

  E.I(v+m)>Iic

  4.8.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是( BDE)

  A.I(v+m)=IIc

  B.I (v+△v+m/x) =Ⅱ(c+△c)

  C.I(c+v+m)=Ic+IIcD.I (c+v+m)=I (c+△c) +Ⅱ(c+△c)

  E.Ⅱ(c+v+m)二I(v+△v+m/x)+Ⅱ(v+△v+m/x)

  5.1.生產成本對資本家的影響是( ABCD)

  A.它是資本家經營的盈虧標志

  B.它的補償是資本家繼續進行生產的條件

  C.它是商品銷售價格的最低界限

  D.降低生產成本有利于資本家在競爭中占優勢

  E.有利于表明價值形成和價值增殖過程

  5.2.構成資本主義生產成本的因素是( AB)

  A.不變資本 B.可變資本 C.固定資本 D.流動資本 E.流通資本

  5.3.利潤率與剩余價值率所表示的經濟關系的差別在于( BCE)

  A.利潤率表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B.剩余價值率表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C.利潤率表示預付資本的增殖程度

  D.剩余價值率表示預付資本的增殖程度

  E.利潤率模糊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

  5.4.利潤率同資本有機構成的關系是( BCD)

  A.二者按相同的方向發生變化

  B.二者按相反的方向發生變化

  C.資本有機構成越低利潤率越高

  D.資本有機構成越高利潤率越低

  E.資本有機構成越高利潤率越高5.5.影響平均利潤率的因素是( BE)

  A.各部門的商品價格水平

  B.各部門的利潤水平

  C.社會總資本額的大小

  D.社會總資本的有機構成

  E.社會總資本在不同部門中所占比重大小

  5.6.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BCDE)

  A.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總額與剩余價值總額不相等

  B.有些部門獲得的利潤高于本部門生產的剩余價值

  C.有些部門獲得的利潤低于本部門生產的剩余價值

  D.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E.商品價值與生產價格經常不

  5.7.平均利潤形成以后( ABC)

  A.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實來源

  B.利潤表現為社會預付總資本的產物

  C.剩余價值與利潤在數量上存在差別

  D.明顯表現出資本對雇傭勞動的剝削關系

  E.模糊了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實質

  5.8.生產價格之所以是價值的轉化形式是因為( BCD)

  A.價值是以生產價格為基礎

  B.生產價格是在價值基礎上形成的

  C.生產價格的變動以價值的變動為基礎D.全社會的商品生產價格總額與價值總額相等

  E.每個商品的生產價格與價值是相等的

  6.1.商業資本是(ABC)

  A.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職能資本

  B.獨立地在流通領域中發生作用的資本

  C.從產業資本職能中分離出來的資本形式

  D.既在生產領域又在流通領域發生作用的資本

  E.產業資本循環過程中的一種資本形式

  6.2.商品資本的職能轉化為商業資本職能的條件是( AD)

  A.產業資本家和商人之間形成特殊分工

  B.商人和銀行資本家之間形成特殊分工

  C.商人有可能從銀行取得貸款

  D.商人必須有自己獨立的投資

  E.產業資本家必須生產出適銷的商品

  6.3.商業資本家從事的純粹商品買賣活動不創造剩余價值,但要參加剩余價值的

  分配,因而( BE)

  A.提高了社會總資本的平均利潤率

  B.降低了社會總資本的平均利潤率

  C.不利于產業資本利潤的增長

  D.不利于社會總資本的平均利潤保持在較高水平

  E.使產業工人創造的一部分剩余價值轉歸商業資本家所有

  6.4.商業流通費用包括( BC)A.生產商品所用生產資料的費用

  B.生產性流通費用

  C.純粹流通費用

  D.商品的成本費用

  E.更新生產設備的費用

  6.5.資本主義的職能資本是指( AB)

  A.產業資本 B.商業資本 C.借貸資本

  D.銀行資本 E.貨幣資本

  6.6.股份公司的組織結構一般包括(

  ABC)

  A.權力機構 B.經營管理機構 C.監督機構 D.財務機構 E.股票發行機構

  6.7.資本主義地租的特點是( BCE)

  A.表現勞動者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

  B.建立在剝削具有人身自由的農業雇傭工人基礎之上

  C.剩余價值由土地所有者和農業資本家共同瓜分

  D.農業資本家獲得超額剩余價值

  E.體現土地所有者、農業資本家、農業工人三個階級的關系

  6.8.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租種土地既要繳納級差地租又要繳納絕對地租的土地是:

  ( CD)

  A.地理位置最差的土地

  B.土地肥沃程度最差的土地

  C.優等土地

  D.中等土地

  E.劣等土地7.1.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是( BCE)

  A.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變革

  B.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和部分質變

  C.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和結果

  D.不涉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一種變化

  E.從個體資本占統治地位發展到壟斷資本占統治地位

  7.2.壟斷資本主義本身發展所經歷的階段是( BE)

  A.企業壟斷階段

  B.一般壟斷或私人壟斷階段

  C.行業壟斷階段

  D.部門壟斷階段

  E.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7.3.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存在的競爭形式有( ABCD)

  A.壟斷組織之間的競爭

  B.壟斷與非壟斷企業之間的競爭

  C.壟斷組織內部的競爭

  D.非壟斷企業之間的自由競爭

  E.為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的競爭

  7.4.壟斷價格的形成表明( ADE)

  A.并未否定價值規律的作用

  B.否定了價值規律的作用

  C價值規律作用的范圍大為縮小D.它是價值規律在壟斷階段發生作用的體現

  E.并未否定剩余價值規律的作用

  7.5.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形成金融資本的資本是( BD)

  A.一般的工業資本

  B.壟斷的工業資本

  C.一般的銀行資本

  D.壟斷的銀行資本

  E.壟斷的商業資本

  7.6.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是( ACE)

  A.國家直接掌握的壟斷資本

  B.資產階級國家與私人壟斷資本在國際上的結合

  C.國有資本和私人壟斷資本在企業內部的結合

  D.資產階級國家與私人壟斷資本形式上的結合

  E.國家壟斷資本與私人壟斷資本在企業外部的結合

  7.7.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國有經濟的途徑是( AB)

  A.資產階級國家利用財政收入投資建立新企業

  B.通過國有化將私人企業變成國有企業

  C.國家掌握一個企業的控股權

  D.國家與私人資本共同投資建立新企業

  E.國家將一定資本注入私人企業

  7.8.資本主義國家運用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的調節主要是( BE)

  A.對工資收入的調節B.對利息率的調節

  C.對物價水平的調節

  D.對市場商品流通量的調節

  E.對貨幣流通量的調節

  8.1.資本輸出的實質是( ABC)

  A.金融資本掠奪和剝削其他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B.確立和鞏固金融資本對世界統治的重要工具

  C.國際壟斷的基礎

  D.幫助其他國家和人民發展經濟

  E.促使國際經濟的均衡發展

  8.2.二次大戰后資本輸出的特點是( BCDE)

  A.資本輸出的流向主要向經濟落后國家輸出

  B.資本多方向輸出,特別是發達國家間相互投資大增

  C.國家資本輸出快于私人資本輸出的增長

  D.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輸出多采取“援助”方式

  E.資本輸出數量劇增

  8.3.當代國際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是( CD)

  A.國際卡特爾

  B.國際辛迪加

  C.跨國公司

  D.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壟斷同盟

  E.國際貨幣基金組織8.4.經濟全球化的內容包括( BCD)

  A.分工的全球化

  B.生產的全球化

  C.貿易的全球化

  D.資本的全球化

  E.科技的全球化

  8.5.二次大戰后對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秩序有較大影響的國際經濟組織主要有

  ( CDE)

  A.歐洲聯盟

  B.亞太經合組織

  C.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D.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

  E.世界貿易組織

  8.6.地區經濟集團( ABCDE)

  A.是地域上鄰近的一些國家所組成的經濟或貿易集團

  B.是通過簽訂一定協議而組成的

  C.其宗旨是增強和擴大集團的實力和競爭力

  D.是資本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E.其目的是為集團成員國謀取經濟利益

  8.7.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不斷爆發外貿大戰是因為( ABCD)

  A.國際貿易是資本主義國家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

  B.爭奪世界市場的斗爭日益激烈C.資本主義各國的市場問題都十分尖銳

  D.占領海外市場可緩解國內生產過剩壓力和獲取更多利潤

  E.有利于推行新殖民主義政策

  8.8.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方面的矛盾主要體現在( ABC)

  A.貿易方面 B.投資方面 C.金融方面 D.生產方面 E.分配方面

  9.1.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趨勢和停滯趨勢的相互關系是( BDE)

  A.迅速發展趨勢排除了停滯趨勢

  B.迅速發展趨勢不能排除停滯趨勢

  C.停滯趨勢排除了迅速發展趨勢

  D.停滯趨勢不能排除迅速發展趨勢

  E.兩種趨勢同時并存

  9.2.壟斷在一定情況下會人為地阻礙技術進步的原因在于( BCD)

  A.當新技術設備的研制費用較多時

  B.當新技術設備使壟斷價格難以維持時

  C.當新技術設備的使用使原有機器設備發生重大無形損耗時

  D.當新技術設備的使用使壟斷利潤下降時

  E.當新技術設備的使用引起激烈競爭時

  9.3.壟斷資本主義對經濟發展的歷史作用是( BD)

  A.能推動社會經濟長期順利發展

  B.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的發展

  C.不可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D.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消極作用E.對社會經濟發展沒有消極作用

  9.4.食利者階層的特點是( BCE)

  A.從事必要的生產經營活動

  B.完全脫離生產經營活動

  C.專靠吃利息為生

  D.不以利息收入為主

  E.占有剩余價值的剝削者

  9.5.壟斷統治引起多種危機交織并存,這些危機是指( ABCDE)

  A.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

  B.財政危機

  C.貨幣信用危機

  D.能源危機

  E.社會生活方面的危機

  9.6.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 BCDE)

  A.可以根本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B.不能根本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C.可以緩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D.在一定程度上給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危機的破壞性

  9.7.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為社會主義制度的

  建立準備了完備的物質基礎(BDE)

  A.因而資本主義制度將自行消亡B.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制度將自行消亡

  C.因而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易如反掌

  D.但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要經過長期和反復的斗爭

  E.因而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必然的歷史趨勢

  9.8.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是( BCDE)

  A.由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所決定的

  B.由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所決定的

  C.由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所決定的

  D.資本主義積累過程所具有的客觀歷史趨勢

  E.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規律的客觀要求

  10.1.從資本主義社會消亡轉入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時期所包括的大階段是

  ( ABE)

  A.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

  B.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

  C.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

  D.社會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

  E.社會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即共產主義社會

  10.2.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之所以不是一個短暫的歷史階

  段是因為在這個時期要(ABCDE)

  A.根本改造一切社會關系

  B.消滅資本主義經濟基礎和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

  C.改造和消滅剝削階級D.組織分散的農民建立社會主義大農業

  E.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新的社會主義的生產、交換、分配制度和經濟體制

  10.3.沒有或否定社會主義公有制( BCDE)

  A.也可以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B.就不會有社會主義經濟

  C.就不能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D.就否定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E.已經建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就會被破壞

  10.4.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在分配制度上的總體差別是( BC)

  A.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需分配

  B.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

  C.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實行按需分配

  D.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

  E.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實行多種分配方式

  10.5.消滅剝削和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條件是( BD)

  A.商品經濟要有較高程度的發展

  B.生產力要有較高程度的發展

  C.產業結構要進行合理的調整

  D.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

  E.實行現代企業制度

  10.6.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還未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因為( AC)

  A.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尚未高度發展B.人們還受剝削階級好逸惡勞的思想影響

  C.勞動者沒有獲得全面發展

  D.人們的思想覺悟還不夠高

  E.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

  10.7.二次大戰后新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所產生的作用是( ABCD)

  A.推動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

  B.促進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

  C.促使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調整

  D.促使經濟運行機制的調整

  E.形成壟斷資本主義食利國

  10.8.社會主義社會實行計劃調節的原因在于( BD)

  A.商品經濟的發展

  B.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

  C.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存在

  D.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存在

  E.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簡答題精選

  1、政治經濟學為什么具有階級性?

  政治經濟學,無論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包括當代西方經濟學還是馬克思主義經濟

  學,都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這是因為,政治經 濟學的研究內容,涉及人們的經

  濟利益關系,而經濟利益關系在存在階級關系的社會中,會表現為階級利益關系。

  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從其整個思想體系來說,是為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服務的。政治經濟學都是有階級性的。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一方面,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已

  經成熟,無產階級作為新生產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臺,并開展了強大的工人運

  動。

  另一方面,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提供了理論來源。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科學因

  素,揭示了資本主義的運動規律。在繼承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創立

  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并以此為基礎,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

  (3)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的政治經濟學,主要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并對社會

  主義經濟制度和體制提出了一些預見性設想。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不斷發展和創新的經濟學科,它在社會主義革命、

  建設、改革、開放中獲得重大發展發。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總體上說,是研究特定社會制度中的

  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利益關系,揭示社會歷史發展中的經濟規律。

  (2)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系,它屬

  于經濟利益關系。

  (3)狹義的生產關系是指直接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人與人的關系,廣義的生產

  關系是指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諸環節、諸方面的關系,既包括直接生產過程中的關

  系,也包括分配關 系、交換關系、消費關系。(4)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時,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現象,而是揭示生產關系

  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性,即研究各種客觀經濟規律。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和

  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同社會主義部分的研究對象有什么異

  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與資本主義部分的研究對象,既相統一,又

  有差異。

  (1)二者有統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利益關系,揭示經濟

  運動規

  (2)二者有差異面。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重在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研究,

  揭示其內在矛盾、階級對抗性和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發展與滅亡的客觀規律,揭

  示資本主義終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則重

  在研究怎樣鞏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實現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

  經濟利益。

  5、學習政治經濟學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我們認識客觀世界和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提供了科學的

  理論與方法,也是我們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理論武器。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社會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武器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認識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堅定社會主義理

  想信念和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的科學依據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提高馬克思主義自覺性和改造世界觀的指導思想6、為什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代表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經濟學說,

  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門提示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具有高度科

  學性和真理性。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實現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因為工人

  階級及其政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其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同社會歷史發

  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確地提示經濟規律,其理論就越具有科學性,便越符合

  工人階級的階級利益。

  7、為什么要加強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之所以要,加強對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研究,這是因為:

  (1)這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需要。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我國加入 WTO、國內經

  濟融入國際經濟的條件下研究我國的改革與發展,需要聯系國際經濟關系,借鑒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與運行方面的經驗和成果。

  (2)資本主義經濟有新的發展變化。二次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一些新

  現象、新變化、新特點,需要加以研究。

  8、如何看待當代西方經濟學?

  (1)當代西方經濟學即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從其掩蓋資本主義矛盾、為資本

  主義制度辯護、為資產階級的統治和利益服務、并反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來

  說,具有庸俗性質。

  (2)當代西方經濟學從其研究管理社會化大生產的方法和制度、認識和闡述市

  場經濟運行及政府調控的規則,以及優化產業結構、利用現代科技成果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來說,又有一定程度的科學成分。

  (3)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科學成分,對于我國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進行經濟體制

  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9、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是無產階級作為新生產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臺,并開展了強大工人運動,

  為自己的命運進行斗爭,需要有自己階級的政治經濟學理論作指導。

  二是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理論和觀點,

  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來源。

  10、為什么物質資料生產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答: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而社會生

  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是在人類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和存在的。離開了人類

  的物質資料生產,也就不存在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更不會產生反映生

  產關系發展變化的客觀經濟規律。因此,要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

  研究對象,需要了解什么是物質資料生產及其對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

  11、社會生產力是如何構成的?

  答:生產力的構成,概括地說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

  產經驗、勞動技能和科學知識,并實現著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者。在生產力中人

  的因素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著最根本的作用,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根本的力

  量。生產力中物的因素是生產資料,即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勞動資料和勞

  動對象的總和。在生產資料中,作為勞動資料重要構成部分的生產工具對于生產

  力的發展有著特殊的作用。生產力的發展,首先是從生產工具的發展變化開始的。

  生產力發展的狀況集中表現在生產工具的發展與變化上,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力性質的最主要的標志,也是劃分經濟發展時期的主要標志。

  12、社會生產總過程的四個環節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社會生產關系內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相互聯系、相

  互制約的關系。首先,生產對分配、交換和消費起決定作用。表現在:( 1)生

  產決定著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對象;( 2)生產決定著分配、交換和消費的水平

  與結構;( 3)生產決定著分配、交換、消費的具體方式;( 4)生產的社會

  性質決定分配、交換、消費的社會性質。其次,分配、交換和消費對生產起反作

  用。具體表現在:( 1)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分配方式,能夠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

  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起阻礙作用。(2)交換的發展能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

  則阻礙生產的發展。 (3)消費使生產出來的產品最終得到實現,消費為生產的

  發展創造出動力,反之則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13、怎樣理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

  答:(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兩者的統一構成社會

  的生產方式。( 2)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

  的發展和變化決定著生產關系的發展和變化。( 3)生產關系對生產力起反作用:

  適應生產力發展時起推動作用,不適應時起阻礙作用。( 4)生產關系一定要適

  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表明:第一,舊的、過時的生產關系必然適應生產力的變化

  而變化;第二,新的生產關系只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而建立。

  14、經濟規律的特點是什么?

  答:經濟規律與自然界物質運動規律相比較,它們的共同點都具有客觀性,但是

  經濟規律又有其自身的特點:( 1)自然界物質運動規律完全離開人們的活動而

  獨立存在和發生作用,而經濟規律總是和人們的經濟活動相聯系。 (2)自然界物質運動規律大多是長久不變的,而經濟規律是隨著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

  (3)在階級社會里,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總是有階級背景的。

  15、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答:(1)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指科學和技術發明在生產過程中應用,變為巨

  大的物質力量,從而轉化為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 2)生產力多包括的人的因

  素和物的因素(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都同一定的科學技術密切聯系。科學技

  術廣泛應用于生產,日益滲透到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之中,引起它們素

  質的變化,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意識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勞動者的生產技

  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經驗日益豐富,生產效率逐步增加;二是科學技術的發展,

  促進勞動對象質量的提高和數量品種的增加;三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引起生產過

  程其他方面,如生產管理、工藝流程等發生變化。( 3)振興我國經濟,首先要

  振興科學技術,事實科教興國戰略,加速科技進步。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是實現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

  16、怎樣理解國民經濟比例關系及其實質?

  答:國民經濟中的各種比例關系,實質上是把社會總勞動(包括物化勞動與活勞

  動),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于國民經濟的各部門、各環節、各地區的反映。在一個

  社會的國民經濟發展中,如果能夠自覺地保持國民經濟比例關系的協調與平衡,

  則社會總勞動就可得到有效利用,充分發揮各種生產要素的功能,取得好的經濟

  效益,促進社會經濟的增長與發展。反之,如果比例關系失調,則會造成社會勞

  動的浪費,經濟效益低下,阻礙社會經濟的增長與發展。

  17、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有何聯系與區別?

  答: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產品(或產值)和勞務總量的產出增長,它反映的是

  國民經濟的量的變化。經濟發展除包含經濟增長的內容外,還包括經濟結構方面

  的變化,如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收入結構、消費結構、人口結構的變化等等。

  此外,經濟發展還包括生態平衡的保持、環境質量的提高、文教衛生事業的發展、

  生活狀況的改善、以及貧困落后狀態的減少和消除等等一系列社會經濟生活方面

  的質的變化。所以,經濟增長是著重反映國民經濟數量變化的概念,而經濟發展

  是既反映國民經濟的數量變化,又反映國民經濟質量變化的概念。經濟增長是經

  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經濟增長,不可能實現經濟的發展。

  18、內涵式擴大再生產與外延式擴大再生產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

  答:擴大再生產從其實現的方式來看,分為外延擴大再生產和內涵擴大再生產兩

  種類型。一般來說,外延擴大再生產是指在生產技術和勞動效率不提高的情況下,

  單純依靠擴大生產場所,增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數量,來擴大生產規模。內涵擴

  大再生產是指依靠生產資料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過生產資料質量的改善,技術

  的進步,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來擴大生產規模。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并不必然排

  斥生產技術和勞動效率的提高。在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資料使用效率較低的條件

  下,擴大再生產一般是以外延擴大再生產為主;而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生產資

  料使用效率不斷提高的條件下,內涵擴大再生產在擴大再生產中所占比重會隨之

  不斷提高,并會逐步過渡到以內涵擴大再生產為主。

  19、產業結構的演進趨勢

  答:各個國家的產業結構,總的來說,呈現出逐步優化升級、由低級向高級逐漸

  演進的趨勢。

  (1)兩大部類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制造消費資料部類所占比重逐漸下降,制造生產資料部類所占比重逐漸上升。

  (2)農輕重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農業比重逐漸下降,工業比重逐漸上升;

  工業中的輕工業比重逐漸下降,重工業比重逐漸上升。

  (3)傳統與新興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傳統產業逐步被新興產業所代替,新

  興產業逐漸成為主導產業。

  (4)生產要素密集型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重逐漸減少,

  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日益發展。

  (5)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質量日益提高,第

  二產業的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的比重逐步提高。

  20、保持一定經濟增長速度的意義

  答:(1)任何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社會

  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礎。如果經濟增長速度為零或負增長,社會就很難取得

  進步。

  (2)經濟增長速度就是一定時期內物質資料生產和勞務發展變化的速率。( 3)

  經濟增長速度的表示,它通常以一定時期內的生產總產值、國民收入、國民生產

  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等經濟總量指標的增長率,以及按人平均的增長率來表示。

  21、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條件是什么?

  答: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條件,是社會分工,即各種社會勞動劃分和

  獨立化為不同的行業或部門。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經濟利益主體是商品經濟產生和

  存在的決定性條件。

  22、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商品二因素與勞動

  二重性是什么關系?答: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是具體勞動和抽象

  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23、商品的價值量是怎樣決定的?

  答: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 由社會必要勞動時

  間所決定的商品價值就是商品的社會價值。 形成商品價值量的勞動是以簡單勞

  動為尺度的。

  復雜程度不同的勞動所生產的不同種類商品的價值量的確定,是通過把一定量的

  復雜勞動化為多倍的簡單勞動來實現的。

  24、為什么私人勞動或局部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答:私人勞動或局部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這是因為:

  第一,私人勞動或局部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內在各種矛盾的根源。第

  二,私人勞動或局部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全過程。

  第三,私人勞動或局部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25、價值規律的內容和作用形式是什么?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起哪些作用?

  答:(1)內容: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普遍的客觀經濟規律。它的基本內容和

  客觀要求是: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依據價

  值來進行。用一句話來表述就是,商品交換按照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

  來進行。

  (2)價值規律的作用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3)作用:第一,自發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的按比例分配。

  通過競爭、價格、供求關系的變動而實現。第二,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這一作用是在追求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過程中實現的。第三,引起和促進小商

  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優勝劣汰,兩極分化。

  26、價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勞動

  答:(1)活勞動與物化勞動。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分為活勞動和物化勞動。

  活勞動實質在生產過程中新加入到勞動對象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是指以生產資

  料形式存在的過去的勞動。( 2)活勞動與創造價值。在商品生產過程中,只有

  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才能創造新價值。物化勞動部創造新價值,智能將其原有的價

  值轉移到新生產的商品中。價值的創造就是指商品生產過程中由活勞動新增加到

  生產的商品中的價值,不是指轉移到商品中的物化勞動的緣由價值。價值的唯一

  源泉是活的抽象勞動。( 3)總體工人創造價值。作為價值唯一源泉的活勞動,

  既包括體力勞動,也包括腦力勞動;既包括生產商品的工人的活勞動,又包括生

  產商品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的活勞動。也就是由“總體工人”或“結合勞動人

  員”的活勞動共同創造價值。

  27、貨幣的產生、本質和智能

  答:(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隨著價值形式的長期發展而產生的,它是商品交

  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發產物,是商品乃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2)貨幣的

  本質。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一般商品,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經

  濟關系。( 3)貨幣的職能。貨幣的職能是貨幣本質的具體體現。在發達商品經

  濟或市場經濟中,它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

  種職能。五種職能的這一排列順序,大致反映了它們產生的順序及其相互關系。

  其中的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最基本的職能,是貨幣一產生就具有的。

  28、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區別和聯系是怎樣的?答: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區別在于

  兩者的內涵不同。商品經濟是通過商品貨幣關系實行等價交換的經濟形式。市場

  經濟則是社會資源的一種配置方式。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

  礎。表現在:( 1)商品貨幣關系的存在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基礎。( 2)

  商品經濟規律是市場機制的內在根據。( 3)商品經濟的發展高度,決定市場經

  濟的成熟程度。

  29、市場機制包括哪些內容?它對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發展起著什么作用?

  答:市場機制,就是價值規律的作用機制,或者說就是市場的各種要素包括價格、

  供求和競爭等因素之間互為因果、相互制約、各自揮功能、又共同發揮功能的這

  種聯系和作用。各種市場要素的聯系和作用,構成統一的市場機制,其中,價格

  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

  (1)價格機制。價格機制對市場經濟運行和發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價

  格機制調節生產。( 2)價格機制調節消費。( 3)價格機制是宏觀經濟的重

  要調控手段。

  (2)供求機制。供求機制對市場經濟的運行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價格、競

  爭、利率等市場機制的作用都離不開供求機制。其次,供求機制調節生產與消費。

  (3)競爭機制。競爭機制對市場經濟的運行有重要作用:( 1)它是價格機制、

  信貸利率機制等市場機制充分展開并充分發揮功能的保證。( 2)它促進企業開

  展技術革新、改善經營管理、增強企業活力、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 3)它有

  利于打破地區封鎖和部門分割,促進商品流通和生產要素交流。( 4)它有利于

  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經濟效益提高。

  30、為什么必須建立市場秩序和市場規則?答:良好的市場秩序是市場機制發生作用的前提和保證。而最基本的市場秩序是

  公平競爭。圍繞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主要有三個方面: (1)市場準入和退出秩

  序。 (2)市場競爭秩序。( 3)交易行為秩序。市場制度和規則,指維護市

  場公平競爭,保證市場正常運行的各種制度和規則的總和,是國家對市場和市場

  主體行為所制定的強制性的制度和規定,目的在于促使市場主體的行為制度化和

  規范化,保證市場的良好經濟秩序。市場制度和規則的內容十分廣泛,大體可分

  為三類:第一類為市場運行的制度和規則;第二類為企業內部管理和企業經濟行

  為的制度和規則;第三類為國家經濟行為的制度和規則。建立消除不平等競爭、

  實現公平競爭的制度和規則,是市場運行制度規則體系的核心。

  31、社會資源的配置方式

  答:在不同的資源配置機制的作用下,與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即計劃方式和市

  場方式。

  (1)計劃配置資源方式。這種資源配置方式的動力是實現國家整體利益;資源

  配置的信息集中在國家受眾,信息傳遞主要是縱向的上下流動,資源配置的決策

  權集中在國家。

  (2)市場配置資源方式。這種資源配置方式的決策者是基層經濟單位;資源配

  置的動力是追求單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決策的一句是市場信息,主要是價格信

  息,信息主要是橫向的傳遞。

  計劃和市場兩種資源配置方式的區別和聯系。二者的區別在于:一是它們要求有

  不同的管理制度;二是它們在實現資源配置過程中都具有自身特點,前者具有在

  全社會范圍配置資源的作用,但排斥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后者能適應市場的要

  求,及時調節資源的配置,但存在資源配置的一定的盲目性和滯后性。二者的聯系在與,在某種經濟體制中,計劃和市場兩種方式能以不同形式相結合,要加有

  效地配置資源。

  32、市場經濟的一般特點

  答:市場經濟作為一種資源配置和經濟運行方式,不具有獨立的社會性質,它在

  于不同的社會制度中,有其一般性,主要是:( 1)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一切

  經濟活動都離不開市場,企業的經濟活動必然要受市場機制的調節。( 2)企業

  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題,擁有生產經營自主權,能對市場信號及時做出靈敏的反應。

  ( 3)政府不直接干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而是通過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

  段實行宏觀調控。( 4)整個經濟運行有一個比較健全的法制基礎,保證市場有

  序進行。

  33、剩余價值是怎樣生產出來的?為什么說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剩余價值的

  生產?

  答:分析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首先要把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作為價值形成過程來

  考察。在生產過程中,一方面,工人的具體勞動創造新的使用價值,將消耗的生

  產資料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勞動凝結到產品中去,形成

  新價值。兩者的統一就是價值的形成過程。價值增值過程是超過一定點的價值形

  成過程。在生產過程中,資本家通過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使工人新創造的價值

  超過勞動力價值這個一定點以上,從而生產出剩余價值,并被資本家無償占有,

  這時價值形成過程就轉化為價值增值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

  增殖過程的統一。

  34、資本家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資本家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的具體方法多種多樣, 概括起來有兩種基本方法: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 在雇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

  變的條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絕對延長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絕對剩余價值。資

  本家之所以能夠采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方法,是因為工作可以在一定界限內伸

  縮。首先,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須大于必要勞動時間。其次,工作日的最高界限

  取決于兩個因素:生理因素和道德因素。相對剩余價值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

  件下,由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余價值。相對

  于剩余價值生產以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條件。因為,生產相對剩余價值必須

  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必須降低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生活資料

  的價值。為降低生活資料的價值,必須提高生產生活資料生產部門以及與生活資

  料生產有關的生產資料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當上述這些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提

  高時,生活資料價值便會下降,勞動力價值隨之下降,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剩余

  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從而生產出相對剩余價值。可見,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以社

  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條件。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各個資本家追求超剩余價值的

  結果。

  35、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

  答: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以工作日的延長為條件;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以勞動生

  產率的提高為條件。 (1)從資本對雇用勞動的關系來看,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

  的。 (2)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余價值

  生產的起點。( 3)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的物質技術基礎不同,在資本

  主義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上起著不同的作用。

  36、資本積累的實質是什么?分析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怎樣看出資本主義生產

  關系在擴大基礎上的再生產?答:資本積累的實質就是:資本家用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 進行資本積累, 擴

  大生產規模,從而進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價值。 通過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分

  析可以看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擴大的基礎上再生產出來,具體表現在:( 1)

  不僅資本家的全部資本是工人創造的,而且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資本一開始就是全

  部資本化了的剩余價值。

  (2)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追加資本不僅是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而且是擴大對剩

  余價值占有的手段。( 3)勞動力買賣的真實內容是,資本家用不等價物占有工

  人勞動的一部分,以換取工人更大量的活勞動。

  5、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生產剩余價值

  答:(1)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的統一,價值增值是它

  的根本目的。

  (2)價值形成過程。要了解價值增值過程,首先,要把資本主義生產作為價值

  形成過程來考察。在生產過程中,一方面,工人的具體勞動創造新的使用價值,

  同時將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勞動凝結到

  產品中,形成新價值。轉移的生產資料價值與新形成的價值,兩者之和構成商品

  的價值,這就是價值形成過程。

  (3)價值增值過程是超過一定點的價值形成過程。在生產過程中,資本家通過

  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使工人新創造的價值超過勞動力價值,工人的勞動時間一

  旦超過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就會生產出剩余價值,并被資本家無

  償占有,這時價值形成過程就轉化為價值增值過程。

  (4)剩余價值的源泉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它直接體現著資本家對雇傭工人

  的剝削關系。37、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是勞動力成為商品

  答:(1)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是勞動者必須有人身自由,

  他有權支配自己的勞動力:第二,是勞動者喪失了一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除

  了自己的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必須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2)勞動力商品的特殊性使資本家受眾的貨幣轉化為資本。勞動力的使用價值

  是進行生產勞動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費就是勞動。雇傭勞動者的勞動不但能創

  造新的價值,而且能創造出大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這個大于部分就是剩余價值,

  正是由于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的這種特性,才使資本家的貨幣得到了增值,帶

  來了剩余價值,這時資本家的貨幣就轉化為資本。所以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

  化為資本的前提。

  38、運用勞動二重性理論說明價值增值過程

  答:(1)運用勞動二重性理論來說明價值增值過程,首先必須看到,具體勞動

  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統一勞動過程的兩個方面。

  (2)雇傭工人通過具體勞動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創造了新的使用價值。從價

  值形成過程來看,具體勞動使生產資料原有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與此同時,

  工人的勞動又是抽象勞動,它凝結到產品中去,形成包含著剩余價值的新價值。

  因此,生產資料的舊價值轉移到商品中去痛雇傭工人創造的新價值凝結到商品中

  去,是在同一個勞動過程中實現的。

  (3)這就說明生產資料的價值不會增值,價值的增值是由于雇傭工人的抽象勞

  動新創造的價值超過了勞動力的價值而實現的。

  39、產業資本循環經歷哪些階段和采取哪些職能形式?

  答:產業資本的循環運動要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相應地產業資本要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

  資本,不是獨立的三種資本形式,而是產業資本在循環過程中分別采取的三種職

  能形式,并分別執行著三種職能:貨幣資本的職能是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為

  生產剩余價值準備條件;生產資本的職能是使勞動力和生產資料以資本主義的方

  式相結合,生產出包含剩余價值的商品;商品資本的職能則是通過商品的銷售,

  實現包含在商品中的價值和剩余價值。

  40、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為什么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

  答: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這里的實現是指社會

  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更新。為什么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是社會資本再生產

  的核心問題?原因有:第一,社會總產品的價值得到補償,是社會資本再生產正

  常進行的基礎。第二,社會總產品的實物得到更新,是保證社會資本再生產正常

  進行的關鍵。

  41、剩余價值率與年剩余價值率的差別是什么?

  答:(1)概念的內涵不同:剩余價值率是一次生產過程中所生產的剩余價值與

  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而年剩余價值率則是年剩余價值總量和預付可變資本的比

  率。 (2)兩者的企業的關系不同:剩余價值率體現的是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

  度;年剩余價值率則表示預付可變資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兩者從不同的方面

  和層次體現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 3)兩者在量上的差別:在一般的情

  況下,年剩余價值率大干剩余價值率。

  42、把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以及把資本劃分為固定資本、流動資

  本的區別是什么?

  答: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劃分,與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是根本不同的。( 1)劃分的根據不同。前者的劃分是根據資本價值周轉方式的不同,后者的劃

  分則是根據資本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劃分的

  內容不同。不變資本包括用于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資本,而固定資本只包括用

  于勞動資料的資本。可變資本只是用于勞動力的資本,而流動資本卻包括用于勞

  動對象和勞動力的資本。( 3)劃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資本與流通資本的劃分,

  是為了揭示生產資本的不同部分對資本周轉速度的影響從而對生產的剩余價值

  數量的不同影響;而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劃分,則是為了揭示可變資本是剩余

  價值的真正源泉,從而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

  43、資本周轉速度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

  答:(1)影響年剩余價值量的多少。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包括可

  變資本的流動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資本周轉速度越快,意味著其中的可變資本

  周轉速度越快。而可變資本是剩余價值的源泉,可變資本周轉越快,一定量預付

  可變資本在一年內轉化為勞動力的數量就越多,能剝削到更多剩余價值,從而增

  加年剩余價值量。反之,年剩余價值量就越少。

  (2)影響年剩余價值率的高低。年剩余價值率即一年內生產的剩余價值總量與

  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在剩余價值率一定的條件系,資本周轉速度越快,意味著

  預付可變資本周轉速度就越快,剝削的勞動力就越多,年剩余價值量就越多,因

  而年剩余價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價值率就越低。

  44、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答: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過程。社會總產品的構成和社會生產兩大部類原

  理指明,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過程,也就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過程,而社

  會總產品的實現即兩大部類的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過程是通過三方面交換而實現的:一是第一部類內部各部門、各企業之

  間的交換;二是第二部類內部各部門、各企業之間的交換;三是兩大部類之間的

  交換。

  社會資本

>> 點擊閱讀全文 <<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回復“押題”獲取余下押題資料

上一篇:廣東自考00040法學概論押題復習資料
下一篇:最后一頁

深圳自考網書籍購買地址

深圳自考交流群

掃碼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討自學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