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自考網為學考網旗下網站,為考生提供深圳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試院www.eeagd.edu.cn為主。
廣東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學押題復習資料
1.要取得教育的成效,關于在于(管理)
2.教育管理的核心是(處理人與人的關系)
3.一研究教育管理活動中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為對象的學科是(教育管理心理學)
4.在自然條件下,研究者對教育管理過程中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是(觀察法)
5.搜集教育管理活動中人的各種心理活動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各種客觀事實和研究材料的基本途徑是(觀察法)
6.觀察法的特點有二:一是所得材料比較全面、系統、完整,二是(所得結論真實可靠)
7.實驗法中,在有目的地嚴格控制一定的條件或創設一定的情境下,使一定的心理現象發生的方式是(自然地)
8.研究者可以主動地引起其所需要研究的心理現象,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某種心理現象的出現。這一優越性屬于(實驗法)
9.關于實驗法的不正確說法是:研究者(可以不考慮心理現象是典型性還是偶然性)
10.下列不屬于調查法的是(觀察)
11.訪問、座談、談話、問卷、工作成果分析、情報信息的收集等方法都是(調查法)
12.談話法分為兩種,即(有組織的談話和無組織的談話)
13.采用標準化測驗工具,要考慮測驗法的兩個基本要求,(信度與效度)
14.教育管理心理學基本理論的核心和出發點是(人性觀問題)
15.“治物者不于物,于人。治人者不于事,于君。”說明我國古代思想家早以認識到管理事物的核心在于(掌握人)
16.“社會人”假設認為人類行為的基本激勵因素是人的(社交需要)
17.根據“社會人”假設在管理過程中應特別重視(人的因素)
18.“根據不同人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的措施”這種管理思想提出所依據的人性假設是(“復雜人”的假設)
19.“自我實現的人”假設認為管理者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工作環境和條件)
20.在現實生活中,對知覺對象進行“先入為主”的判斷屬于哪一種認知偏見(第一現象)
21.中國有一句成語“愛屋及烏”是哪種認知偏見的反映(情感效應)
22.所謂“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屬于哪種認知偏見(光環效應)
23.認知偏見中系列位置效應指的是以下哪一種(近因效應)
24.“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是屬于人的哪類認知偏見(社會刻板印象)
25.所謂“無關不貪。不上不奸”屬于人的哪一種認知偏見(社會刻板印象)
26.我們談到山東人,一般總會認為他們魁偉豪爽。這是什么效應(社會刻板印象
27.人們在學習一個系列事物時,位于系列開始部分的項目學習效果最好,而位于中間部分的學習項目學習效果最差。這是什么現象(近因效應)
28.人們一般對于感情上討厭的人容易往壞出想;而對于感情上喜歡的人容易往好處想。這是什么認知偏見(情感效應)
29.以下哪一方面是興趣形成的必要條件(實踐活動)
30.社會生活條件是興趣產生、鞏固和發展的什么因素(決定)
31.在管理工作中,自我教育是興趣形成和發展的什么條件(基本)
32.“今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句話說明,在管理工作中,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被管理者(揚長避短)
33.大多數領導上任開始都希望做“清官”,但是有的經不住誘惑,從而出現了腐敗現象。說明他們哪一方面存在問題(意志)
34.我們談到浙江人時,一般認為他們比較秀氣能干。這是什么認知偏見(社會刻板印象)
35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往往把不喜歡的學生估計過低,把比較喜歡的學生估計過高。這是什么原因(近因效應)
36.過去在學校表現比較差的學生,如果近期內表現非常好,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是什么原因(近因印象)
37當我們談到大學教授時,總會認為他們文質彬彬,博學多才。這是屬于哪一類認知偏見(社會刻板印象)
38群體成員在認識和評價上同群體保持行為一致的心理傾向指的是(認同)
39有仿效別人的言行舉止而引起的與之類似的行為活動指什么(模仿)
40個體在群體壓力的影響下,放棄個人意見而與群體中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社會心理行為是什么現象(從眾)
41在他人的命令或影響下,作出同他人、社會的要求一致的社會心理行為。這是什么心理效應(服從)
42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居于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需要)
43榜樣是一面旗幟,使人學有方向,趕有目標,起作用是通過(模仿來實現)
44“以牙還牙”是個體受挫后一種行為反應,這種挫折反應稱為(攻擊)
45個體把自己的行為失當,工作失誤,推委于別人身上,以減輕自身的不安,從而維護自尊的方式是(投射作用)
46個體受挫后內心沖突無法解決使其出現返童行為,這種挫折反應稱為(攻擊)
47對挫折情境漠不關心、無動與衷的挫折行為反應是(冷漠)
48“酸葡萄”作用講的是自我防御機制中的(合理化作用)
49明知挫折不可避免,偏按原來的動機重復某種無效動機,這種挫折反應方式是(固執)
50個體有意識地將自己由于受挫而產生的痛苦經驗和煩躁情緒,排除在記憶和意識之外的挫折反應形式是(壓抑作用)
51學生對教師的模仿,歌星對歌星的模仿屬于自我防御機制中的(表同作用)
52挫折是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在環境中遇到一時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致使其動機不能獲得滿足時的(動機缺乏狀態)
53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質強加在他人身上的表現,就是(合理化作用)
54一個學成績不好、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的學生,經常通過和別人角力來獲得自尊沒,這種自我防御機制是(壓抑作用)
55人們在教育工作中對于工作本身、工作環境,以及對自己和其它人的積極或消極的心理傾向或評價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態度)
56教育工作者工作態度的特點是態度的自覺性、明朗性、傾向性和(復雜性)
57人們開始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觀點與行為影響,使自己的態度與他人或群體的要求相一致的過程是(認同)
58把他人的態度完全融化吸收,使之轉化為自己的態度與價值體系,在情感體驗上完全融合一致,并產生堅定不移的行為意向的過程是(內化)
59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霍夫蘭德提出的理論是(態度學習理論)
60海德于1958年首次提出的(平衡理論)
60美國心理學家費斯廷格1957年提出的理論是(認知失調理論)
61群體內聚力或向心力指的是(群體凝聚力)
62群體對其成員的一種無行的影響力,它指的是哪一種影響群體心理的因素(群體壓力)
63群體內多數人對社會生活、群體活動、個人行為等事實,所作出的內容一致的判斷和評價指的是哪種影響群體心理的因素(群體輿論)
填空題
1要取得教育的成效,關鍵在于(管理)
2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就是教育管理活動中人的心理相象極其規律,研究教育系統中人們彼此相互作用情況所產生的(心理現象的規律性)
3觀察法就是在(自然條件下,研究者對教育管理過程中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
6觀察法的特點有二:一是所得材料比較全面、系統、完整。二是(所得結論真實可靠)
7.實驗法就是有目的地嚴格控制一定的條件或(創設一定的情境)人為地使一定的心理相象發生,從而對其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8采用標準測驗工具,要考慮測驗法的兩個基本要求,一個是信度,一個是(效度)
9.1911年,美國的泰勒所著的一書公開發表,是管理獨立成為一門學科的標志,因此他被西方人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10.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研究的核心問題是(調動人的積極性,挖掘人的創造力)
11.行為科學理論的代表人物梅奧在其理論中提出:職工除了有(物質需要)外,還有(心理的需要)
12.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在與(教育管理)
13.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14.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具有(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意識屬性)的產物,人的本質是三種屬性的統一體。
15.馬克思主義認為人作為自然和社會的統一體,其最本質的特點就在于,他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的具有(自覺能動性)
16.在現實生活中,對知覺對象進行先入為主的判斷屬于(第一印象)
17.中國有一句成語愛屋及烏是(光環效應)
18.所謂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屬于(光環效應)認知偏見中系列位置效應指(近因效應)
19.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屬于人的(社會刻板印象)
20.所謂無官不貪,不商不奸屬于人的社會刻板印象)
21.我們談到山東人,一般總會認為他們魁偉豪爽,這是(社會刻板印象)
22.人們在學習一個系列事物時,位于系列開始部分的項目學習效果最好,而位于中間部分的學習項目項目學習效果最差(近因效應)
23.人們一般對于感情上討厭的人容易往壞處想,而對于感情上喜歡的人容易往好處想,這是(情感效應)
24.(實踐活動)是興趣形成的必要條件。
25.社會條件是興趣產生鞏固和發展的(決定)因素。
26.在管理工作中,自我教育是興趣形成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27.今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句話說明,在管理中,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被管理者(揚長避短)
28.大多數領導上任開始都希望做清官,但是有的經不住誘惑,從而出現了腐敗現象。說明他們哪一方面存在問題(意志)
29.我們談到浙江人時,一般認為他們比較秀氣能干。這是(社會刻板印象)
30.過去在學校表現比較差的學生,如果近期內表現非常好,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是(近因效應)
31.當我們談到大學教授時,總會認為他們文質彬彬,博學多才,這屬于(社會刻板印象)
32.社會認知的種類包括(對他人的認知、人際認知、自我認知、對社會事件認知、社會角色認知)
33.教育工作者社會認知的特點(自我認知的自覺性、人際認知的廣泛性、社會角色的多樣性)
34.教育管理者通過(發展地看人、全面地看人、歷史地看人)
35.教育管理中社會認知的偏見包括(第一印象、光環效應、近因效應、社會刻板印象、情感效應)
36.情感的作用有(動力作用、信號作用、適應作用)
37.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意志品質(明確的目的性、一貫的堅持性、沉著自制和耐心、處理問題的果斷性)
38.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情感品質(熱愛教育事業、強烈的理智感、深刻的道德感、正確的審美感)
39.榜樣對于形成人的道德行為具有的作用包括(啟示作用、控制作用、調節作用、矯正作用)
40.社會認知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認知反映),指主體對他們的行為、對社會交往和對集體組織間關系的認知。
41.教育工作者社會認知的特點包括(自我認知的自覺性、人際認知的廣泛性、社會角色的多樣性)
42.社會刻板印象有可以稱為(定勢效應)
43.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居于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
44.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需要有(生活福利需要、工作學習需要、社會需要)
45.需要的主要特點有(周期性、對象性、社會歷史性)
46.管理心理學家李維特認為行為的共性有(有原因的、有動機的、有目標的)
47.具有激勵作用的目標應具備(具體性、適度性、可測性)
48.教育工作者的主導動機主要表現在(以工作成就為主要目標、經濟利益的追求、對職稱的追求)
49.制定目標時應注意的問題有(設計合理、目標認同、群眾參與)
50.屬于雙因素理論中所定義的保健因素的有(公司政策、監督、行政管理、工作安全、工作環境條件)
51.按照公平理論,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有(改變投入、改變比較對象、改變他人的投入、采取不正當的方式發泄、自我安慰)
52.動機作為活動的直接動因,具有(引發功能、指向功能、維持功能)
53.行為是在外部刺激的影響下,經由主體內部的(折射)而產生的反應活動。
54.懲罰不是目的,要使受懲罰者心服口服,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所以懲罰要公正合理,還必須與(教育)相結合。
55.期望理論認為,動機激勵水平取決于人們對行為達到目標的(可能性估計)以及目標的價值。
56.需要是有機體缺乏某種刺激時產生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它是客觀需要的(主觀反映)
57.公平理論認為,人們不僅關心其報酬的絕對值,還關心報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
58.目標為人的行為活動提供一尺度,并作為評價(工作進度和成敗)的指標。
59.期望理論認為人們的動機激勵水平取決于人們對行為達到目標的可能性估計和目標的(價值)
60.以牙還牙是個體受挫后的一種行為反應,這種挫折反應稱為(攻擊)
61.個體把自己的行為失當,工作失誤,推委于別人身上,以減輕自身的不安,從而維護自尊的方式(投射作用)
62.個體受挫后內心沖突無法解決使其出現返童行為,這種挫折反應稱為(倒退)
63.對挫折情境漠不關心、無動于衷的挫折行為反應是(冷漠)
64.酸葡萄作用講的是自我防御機制中(合理化作用)
65.明知挫折不可避免,偏按原來的動機重復某種無效動作,這種挫折反應方式是(固執)
66.個體有意識地將自己由于受挫而產生的痛苦經驗和煩躁情緒,排除在記憶和意識之外的挫折反應形式是(壓抑作用)
67.學生對教師的模仿,歌迷讀明星的模仿屬于自我防御機制中的(表同作用)
68.挫折是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在環境中遇到一時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致使其動機不能獲得滿足時的(動機缺乏狀態)
68.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質強加在他人身上的表現,就是(投射作用)
69.一個學生成績不好,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的學生,經常通過和別人角力來獲得自尊這種自我防御機制是(代替作用)
70.屬于組織特有的造成挫折的因素有(組織的管理方式、組織內的人際關系、工作性質、工作環境、偏低的工資)
71.屬于挫折自我防御機制的心理反應方式的有(合理化作用、壓抑作用、投射作用、表同作用、代替作用、反向作用)
72.挫折后的行為反應有(攻擊、冷漠、倒退、固執、逃避)
73.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質強加在他人身上的表現,就是自我防御機制中的(投射作用)的反應。
74.個體遭受到挫折后避免行為失常的能力叫做(挫折容忍力)
75.個體遭受挫折后,為保持情緒的穩定與心理平衡,自發產生的適應性的行為與心理活動稱做(心理防御機制)
76.人們在教育工作中對于工作本身、工作環境,以及對自己和其他人的積極或者消極的心理傾向或評價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態度)
77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態度的特點是態度的(自覺性、明朗性、傾向性和復雜性)
78服從是指個體在他人的影響下,作出同他人、社會的要求(相一致的行為)
79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態度是人們在教育工作中對于工作本身、工作環境,以及對自己和其它人的積極或消極的心理傾向或評價。這種評價包括(義務感、工作的滿意感、對工作任務的承擔)
80教育工作者工作態度的特點是(態度的傾向性、態度的復雜性、態度的明朗性、態度的自覺性)
81服從是指個體在他人的影響下,作出同他人,社會的要求相一致的行為。既(公開表示接受某種態度、但內心不一定接受)
82態度的具體形成過程與社會同步,經歷了以下過程:(服從、內化、認同)
83內化是指把他人態度完全融化吸收,使之轉化為自己的態度與價值體系,并且(在情感體驗上完全融合一致、產生堅定不移的行為意向)
84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霍夫蘭德提出的理論不包括(經典條件反射理論、強化理論)
85教育工作者態度是人們在教育工作中對于工作本身、工作環境、以及對自己和其他人的積極或消極的(教育工作的工作態度)
86(態度的學習理論)代表人是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霍夫蘭德。
87(平衡理論)是由海德于1958年首次提出的。
88(認知失調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費斯延格1957年提出的理論。
89.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態度是人們在教育工作中對于工作本身、工作環境,以及對自己和其他人的積極或消極的心理傾向或評價。這種評價包括(義務感、工作的滿意感、對工作任務的承擔)
90.教育工作者工作態度的特點(態度的傾向性、態度的復雜性、態度的明朗性、態度的自覺性)
91.服從是指他人的影響下,作出同他人、社會的要求相一致的行為即(公開表示接受某種態度、但內心不一定接受)
92.態度的具體形成過程與社會化同步,經歷了以下過程(服從、認同、內化)
93.內化是指把他人的態度完全融化吸收,使之轉化為自己的態度與價值體系,并且(在情感體驗上完全融合一致、產生堅定不移的行為意向)
94.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霍夫蘭德提出的理論不包括(經典條件反射、強化理論)
95.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態度是人們在教育工作中對于工作本身、工作環境、以及對自己和其他人的積極或消極的(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態度)
96.(態度的學習理論)的代表人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霍夫蘭德。
97.(平衡理論)是由海德于在1958年首次提出的。
98.認知失調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費斯廷格1957年提出的理論。
99.非正式教育群體的特點有(行為協調一致、群體凝聚力強、良好的人際關系、靈敏的信息溝通、公認的核心人物)
100.群體輿論是群體內多數人對哪些方面所作出的內容一致的判斷和評論(社會生活、群體活動、個人行為、)
101.影響群體凝聚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對群體目標的認識、對群體利益的認識、核心人物的作用、群體成員需要的滿足度、群體的外部壓力)
102.非正式教育群體包括(積極型、消極型、中間型)
103.影響教育群體動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群體規范、群體壓力、群體凝聚力、群體輿論、群體士氣)
104.教育群體的功能主要包括(整合功能、承上啟下、滿足需要功能)
105.教育群體的特點包括(群體目標、群體結構、群體規范、群體意識、群體交流)
106.群體規范具有(群體支柱、評價標準、群體約束、行為導向)的功能。
107.(榜樣)是模仿發生的關鍵,其核心是(榜樣的心理影響力)
108.群體凝聚力又稱(群體內聚力、向心力),是指群體成員固守在群體內的吸引力。
名詞:
1.教育管理:所謂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通過一定的組織管理手段,合理配置管理資源,處理教育活動中教育與社會、教育與教育活動中的人員、物資、信息、時間、任務等各種關系,以達到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2. 觀察法:就是在自然條件下,研究者對教育管理過程中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從而了解和分析教育管理活動中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方法。
3.實驗法:就是有目的地嚴格控制一定的條件或創設一定的情境,認為地使一定的心理現象發生,從而對其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4.調查法:是指在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中,所研究的現象在不能直接觀察的情況下,研究者采取多種方法獲取有關資料,間接地了解被試者心理活動的方法。
5.測驗法:是指在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中,采用標準化的測驗工具,必要時也可采用精密的測量儀器作為輔助,測量被試的有關心理特質的方法。
6.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任務:就是探討教育管理活動中不同角色人們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學依據。
7素質: 所謂素質有兩種解釋:狹義的素質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點,主要是腦和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方面的特點,這種素質上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廣 義的素質不僅是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點,而且更指人在一定的先天稟賦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實踐活動而形成的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品質,即一個人的意識和 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品質,對教育領導者與管理者來說,即指領導意識、領導能力、領導品格和領導風度。
8.信度:指的是測量的可靠性,即多次測量同樣的內容,所得結果的一致性。
9.效度:指的是測量工具本身的有效性,即對所欲測量的特性或目的是否測得正確。
10.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增進人們的知識、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的活動。
11.狹義的教育:是指學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一定階段)的要求和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傳授知識、技能、培養思想品德,發展智利和體力的活動。
12 所謂管理:就是管理者運用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在一定條件下,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指引和影響個體或組織目標的過程。
13.管理現代化:是將現代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廣泛運用于管理的過程。
14行為科學:就是對工人在生產中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以便調節企業中的人際關系,提高生產效率。
15.霍桑實驗: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于1927年冬應邀參加了在美國西方電器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關系的實驗,包括照明、福利、態度與意見調查和團體行為的觀察研究等一系列實驗,結果發現,影響生產效率的主要力量,不在于物質因素或經濟因素,而在于工人心理的或社會的因素。
16. 所謂心理的本質就是怎樣正確地理解人的心理現象,上弄清楚什么是心理,心理現象時精神現象還是物質現象,人的心理到底時怎樣產生的,這是心理學首先要解決的一個根本問題。 按照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現代科學成就的論證,人的心理時在社會實踐中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的、能動的反映。心理的本質究竟時什么呢?這里有兩個基本的條 件,一個是人腦,這是反映的器官,是心理活動產生的生理基礎,另一個是客觀顯示,這是放映的內容,是心理活動放映的源泉。人的心理活動就是在實踐活動中這 二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17. 經濟人的假設:經濟人也稱為理性經濟人,也有人譯為實利人或唯利人。這種假設起源于享樂主義的哲學觀,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私利,都想爭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工作動機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被稱為X理論。
18.社會人的假設:有人譯為社交人。這一人性假設起源于著名的霍桑實驗。社會人假設認為,人們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質利益,對于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只有次要的意義。人們還有社會性需求,人際關系對于社會行為有重要的影響,良好的人際關系是調動人的生產積極性的決定性因素。
19. 自我實現的人的假設:又稱為自動人的假設。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來的。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學派認為,人除了物質需求、社會性需求外,還有一種表現自己才能的欲望。在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人就是自我實現的人。自我實現就是指人都需要發揮自己的潛力,表現自己的才能。
20復雜人的假設: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提出來的。由于長期實踐的結果證明,前三個種人的假設,雖然各有其合理的一方面,但并不適合于一切人,是各有其片面性的。60年代中期,薛恩考察了這三種人性假設,認為人類的最大需求不可能都是一樣的,而是因人因事因地而異。不可能有純粹的經濟人社會人和自我實現的人。實際存在的只是在各種情況下不同反應的復雜人。70年代初,根據復雜人的假設,提出了一種變權理論。被稱為超Y理論。
21.人的自然屬性:反映了人和自然的關系。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人屬于自然,另一方面是人統治自然。首先,人作為有機體是自然的產物,人來自自然,人屬于自然。其次,人為了生存、種族延續和發展,就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把自然作為索取和改造的對象,這就是人統治自然。
22.人的社會屬性反映了人和社會的關系,是人的本質最重要的方面。作為社會的人,任何個體都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人的生活的一切表現,都是社會生活的表現。總之,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人的社會性。
23.人的意識屬性:說明人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極的反映,而是具有自覺性,是積極能動的反映,這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
24.社會認知: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認知反映,指主體對他們的行為、對社會交往和對集體組織間的關系的認知。
25.認知: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與聯系,并揭露事物對人的意義與作用的心理活動。
26第一印象:在社會認知中,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第一次見面時所形成的最初印象稱為第一印象。
27. 光環效應:在社會認知中,將知覺對象的某種印象不加分析地擴展到其它方面去,這種現象叫光環效應。又稱為暈輪效應或成見效應。
28. 近因效應:是指在社會認知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對于一個人的整個印象會產生更強烈的作用。也稱為系列位置效應
29. 社會刻板印象:在社會認知中,人們常常受以前經驗模式的影響,在其頭腦中形成有關某人或某類人的固定印象,這種固定的刻板印象將對隨后的反映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現象稱為社會刻板印象或定勢效應。
30. 情感效應:在人際關系中,觀察已有的情緒情感對社會認知的影響,從而造成對人判斷或評價上的偏見。
31. 個性: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意識傾向性和穩定心理特征的總和。它是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32個性差異: 個性具有意識傾向性,它是人對事物的一定看法、態度和趨向,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態度的選擇性和積極性的表現,制約著一個人全部的心理活動的方向和行為的社會 意義。這種傾向性表現為個體的興趣、愛好、需要、動機、信念、理想社世界觀。個性還具有鮮明的個性差異性,它體現在個體之間能力、氣質和性格方面的不同。
33.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它不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身的屬性,而是反映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它是人腦對于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
34.意志:是在認識和變革現實的過程中,人自覺地確定目的,有意識地根據目的的動機調節支配行動,努力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
35.興趣:是我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
36.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所必備的個性心理特征。
37.氣質;是受個體生物組織制約的、不以人的活動目的和內容為轉移的,表現在心理活動強度、速度、靈活性等動力方面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征。
38.性格:是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而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
39. 所謂行為:是在外部刺激的影響下,經由主體內部的折射而產生的反應活動。
40. 需要:是有機體缺乏某種刺激時產生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它是個體客觀需求(包括人體內部的生理需求和人體外部的社會需求)的主觀反映。
41. 動機:是推動人們去行動的主觀動因,是個體發動和維持其行動以實現一定目標的一種心理傾向。
42. 目標:是一種期望,是人活動所追求的預期結果,是與一定需要的滿足度相聯系的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超前反映
43.教育目標:是指培養人才的規格和標準,它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和期望在教育工作中的反映,這個目標要依靠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來實現。
44.管理目標:是為實現教育目標而制定的工作目標,是教育目標的具體化。
45. 所謂激勵,作為心理學的術語,指的是持續的激發人的工作動機,使其心理過程始終維持在一種積極的興奮狀態之中。簡言之,就是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
46.目標激勵:就是設置適當的目標,使其成為誘因,以激發人的正確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47.獎勵激勵:即利用獎勵與懲罰的手段進行獎勵。
48.競賽與評比的激勵:社 會主義的競賽,歷來被認為是能激發人的動機、推動人們積極向上、克服困難、努力學習或爭取完成工作任務的有效手段之一。競賽既有比較、角逐的成分,又有合 作、互助的成分。在正確思想的指導下,競賽對調動人的積極性具有重大意義,。評比條件對引導競賽的方向有著重大的作用。
49.榜樣激勵:榜樣是一面旗幟,使人學有方向,趕有目標,它適合人的模仿心理需要。
50.領導行為激勵:;在調動教育工作者積極性中,領導行為起著很重要的激勵作用。它主要表現在領導者對被領導者工作的支持、關懷和領導自身的以身作則等方面。
51.生理需要:是人類和動物共有的、直接與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發展相聯系的需要。包括饑渴性排泄和休息等。
52.安全需要:是要求安全、避免危險的需要。
53.尊重的需要:這里有兩種,即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希望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中得到自我尊重,產生自足勝任獨立和自信。外部尊重是希望達到別人尊重,由此產生地位威望和信賴等。
54.愛和歸屬的需要:是指人與人之間對社會交往、愛與被愛的需要。
55.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個人的理想抱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需要,目的是完善自己,最大限度發展和實現自己的淺能。
56.激勵因素:使職工感到滿意的激勵因素主要是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績能得到社會承認,工作本身具有挑戰性,工作中負有重大的責任以及在職業上能得到發展和成長等。
57.保健因素:造成職工非常不滿意的保健因素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監督、上下級之間的關系以及工作安全、工作環境等方面處理不當引起的。
58.效價:也稱誘發力,是指目標的價值,即對所從事的工作或者所要達到的目標對于滿足個人需要的價值,也就是個人對行動的結果或目標的偏愛程度。
59.期望值:是指期望的概率,是根據個人的經驗判斷一定行為能導致某種結果和滿足需要的概率,是對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計。
60.期望:期望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弗魯姆與1964年提出的。它的基本觀點是,人們只有在預期其行為可以有把握達到某種結果并且這種結果對他有足夠價值的情況下,才會被激勵起來。
61.投入: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條件個估計,如學歷、畢業學校、畢業年限、工齡長短、能力大小、甚至年齡、身體狀況等都是一種投入的資本。
62產出:是指一個人所得到的報酬。
63. 所謂挫折:是指當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在環境中遇到一時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致使其動機不能獲得滿足時的情緒狀態。
64. 挫折容忍力:是指個人遭受到挫折時避免行為失常的能力
65. 所謂挫折的自我防御機制:是指個體在遭受挫折后,為保持情緒的穩定與心理平衡,自發產生的適應性的行為與心理活動。也稱心理防御機制。
66.攻擊:是個體受到挫折后行為表現的一種形式,即個體受到挫折后,引起憤怒的情緒,對構成其挫折對象的人或物進行指責、駁斥或反擊。
67.冷漠:指個體在受挫折后表現的對挫折情境漠不關心無動于衷的行為反應。
68.倒退:也可稱為退化退行或回歸,這種情況是指受挫后內心沖突無法解決時出現的返童行為。
69..固執:通常是指明知挫折不可避免,偏按原來動機重復某種無效的動作,盡管反復進行某種動作并無任何結果,但仍要繼續這種動作。
70.逃避:是指一個人受挫折后不敢面對挫折情境,而是從構成挫折的情境中退卻,逃避到幻想或現實中的安全地帶,盡量避免同挫折有關的人或物接觸。
71.合理化作用:個 體適應社會的一種方式。指在某種情況下,當個人的動機或其表現的行為不符合社會的價值標準,無法達到其追求的目標時,為避免心理沖突、維護個人尊嚴起見, 總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給予一種合理的的解釋,或將自己行為的不合理性,盡量解釋唯事實上的需要,目的在于使別人感到有“不得不這樣做”的苦衷,以次既獲得 別人的原諒,又維護個人的自尊,從而保持與社會的適應。
73.壓抑作用:個體適應社會的一種方式。為防止痛苦經驗時時發生,個體有意識地將自己由于受挫折而產生的痛苦經驗和煩躁情緒,排除于記憶和意識之外,以適應社會生活。
74.代替作用:個體適應社會的一種方式。個體對某一對象所保持的動機、感情和態度,若不為社會所接受,或自忖將遭遇到困難時,將次種感情與態度轉向其他對象以取代之,稱為代替作用。
75.投射作用:個體適應社會的一種方式。個體把自己的行為失當,工作失誤,推委與別人身上,以減輕自身的不安,從而維護自尊。這種將己之過強加于人的傾向,就叫投射作用。
76.表同作用:表同作用是與投射作用完全相反的表現。它是把他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羨慕的品質加到自己身上,把自己比擬(表同)于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心理傾向。
77反向作用:個體適應社會的一種方式。指個人行為的方向和動機所驅使的方向是相反的。個體為了防止某些自認為不好的動機呈現于外,仍采取與動機相反方向的行為,即想以相反的態度與行為,掩蓋自己內心的不良動機。
78.心理衛生:是使人獲得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手段,是一種為保護和促進人類心理健康,保持人類對環境的良好適應,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的綜合學科和實踐技術。
79.心理健康:所謂心理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對內、外環境的良好適應。
80.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曾給健康下過一個定義:所謂健康,不僅在于沒有疾病,而且在于身體、精神、社會各方面的正常狀態。
81.心理咨詢:心理咨詢是心理學家幫助人們治療心病的方法。
82.心理治療:也是保護人類心理健康的心理衛生手段。
83.態度:是指個體對待某種社會事物所持的主觀評價與行為傾向。社會事物是包羅萬象的,如人、事件、物、集體、制度以及代表具體事物的觀念、思想等,都可以是態度的對象。
84.教育工作者工作態度: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態度是人們在教育工作中對于工作本身工作環境,以及對自己和其它人的積極或消極的心理傾向或評價。
85.職業適應性:是指行為與職業要求保持協調一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其職業適用性也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著的。
86.態度的語言表現:當教育工作者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時,人們就可能看出他的態度。
87.價值:是指客觀對象對人所具有的意義或效用。
88.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重要性和社會價值的觀點,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是非、善惡和重要性的看法與評價。
89.態度的情感表現:情感成分是態度的核心成分,因而態度在情感上表現得最為充分和最為常常通過表情即可看出,這是了解教育工作者態度得重要線索。
90.態度得行為表現:態度所激起餓行為反應與態度是一致得,可以從一個人的行為反應了解一個人的態度。
91.服從:是指個體在他人的影響下,做出同他人、社會的要求相一致的行為。即公開表示接受某種態度,但內心并不一定接受。
92.認同:是指人們開始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觀點與行為影響,使自己的態度與他人或群體的要求相一致。
93.內化:指把他人的態度完全融化吸收,使之轉化為自己的態度與價值體系,在情感體驗上也完全融合一致,并產生堅定不移的意向。
94.態度的改變;使指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觀點而轉變自己已經形成的態度。
95.嵌入程度:嵌入也譯為陷入、卷入。一般認為是指心理上的認同感,是指個人在實踐一種觀點種認同的程度。
96.預告:是指預先警告將有說服性信息到來,這會增強對說服的抵制。
97.分心:是指分散受信者的注意力,以便削弱他對說服的抵制,從而有利于說服。
98.工具性功能:也稱功利性功能。指我們需要選擇那些能為自己提供最大利益的態度,并盡可能發展和形成這些態度。
99.價值表現功能:指態度的形成是為了表達我們內心的價值體系的一種方式,這也是為了我們的自尊督自我形象作出一種肯定。
100.一致性(原則)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奧斯古德和坦南包姆提出的,它認為,信息源就某事發表看法時是否會引起受信者的態度改變,涉及三個因素1受信者對信息源的態度2受信者對信息源所評論的事件的態度3信息源就某事所作論斷的性質。
101.態度改變的中介策略:即在原有態度與要形成的新態度之間設置中介環節,使原有態度在改變時有過渡的橋梁。
102.所謂群體:即在具體的社會生活和交往條件下的人群集合體。
103. 所謂群體動力:是指群體成員在群體相互作用情境中個體行為的推動力。
104.教育群體動力:是指教育群體成員處于教育群體之中,往往會受到群體氛圍,群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而表現出不同于該個體獨處時所表現的行為反應。
105.教育群體:是群體現象之一,是指在教育組織與其成員之間有共同心理指向和行為指向而協調活動的人群集合體。
106群體范圍:也稱群體準則。它是指群體公認的或自然形成的群體成員的思想、行為和評價的標準,這些標準能給群體成員提供行動的指南。
107.群體壓力:是群體對其成員的一種無形影響力,它使人們傾向于作出群體所認可或可接受的行為反應。
108.群體凝聚力:又稱為群體內聚力、向心力,使指使群體成員固守在群體內的吸引力。
109.群體輿論:是群體內多數人督社會生活、群體活動、個人行為等事實,所作出的內容一致的判斷和評論。
110.群體士氣:士氣一詞原本是軍事用語,是指軍隊在作戰時的戰斗情緒和戰斗意志。現引申到群體中,用來表示群體的斗爭情緒意志,服務態度或工作精神。
111.認同:是指群體成員在認識和評價上同群體保持行為一致的心理傾向。
112.:模仿:是指由仿效別人的言行舉止而引起的與之相類似的行為活動。
113.暗示:是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使他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
114.從眾:是個體在群體壓力的影響下,放棄個人意見而與群體種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社會心理行為。
115.服從:是指在他人的命令或影響下,做出同他人、社會的要求相一致的社會心理行為,亦即按他人的旨意而行事。
116. 所謂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關系。
117.教育群體中的人際關系:是人際關系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教育活動中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管理關系。
118.人際交往:也稱人際溝通,它是人們為了彼此交換意見、傳達思想、表達情感需要等目的,運用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目光、姿勢、體態、聲調、面部表情及動作等)而實現的交流過程。即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聯系過程。
119. 人際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直接進行的信息交流。它是人們借助語言和非語言手段所進行的各種直接的、實在的心理接觸和心理交換。
120.所謂群體合作:是指群體中兩個以上的個體或與其他群體之間,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工作,相互配合,以求共同完成某項任務的心理狀態和行為。
121. 教育群體合作:是指在教育群體中,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由群體成員團結協作,共同妄稱某項任務的心理活動,它是群體成員或群體與群體之間協調作用最高水平的一種心理狀態和行為。
122. 所謂群體競爭:是指群體成員或群體之間為了己方利益,力圖勝過或壓倒對方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的一種活動。
123.教育群體的競爭:是指在教育組織內的競爭活動。
124. 彈性工作時間:就是指在固定工作時間長度的前提下,靈活地選擇工作的具體時間。
125.口頭交往:指借助語言實現的面對面的直接交往。
126.書面交往:指借助文字符號實現的間接性交往。
127.活動交往:指在活動中通過一系列外顯行為而實現的交往。
128.人際反應:所謂人際反應是指人們對自己與他人關系的反應。
129.工具性溝通:是交往雙方彼此交換知識意見看法,從理性上調節人們之間的人際關系,為改變彼此的認識意見看法信息等。
130.情感溝通:是彼此進行的情感交換和情感交流,為喚起對方的喜愛好感同情共鳴等,從非理性上調節人們之間的人際關系,是彼此產生情愛依戀和心理相容,從而滿足彼此的情感需要。
131.建設性沖突:凡利于達成組織目標的沖突是建設性沖突。
破壞性沖突:那些對達成組織目標起阻礙作用的沖突是破壞性沖突。
132.沖突:就是矛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需要、動機或目標同時存在而又處于矛盾中的心理狀態就是沖突。
133.教育群體沖突:就是在教育組織中,個人、群體以及群體與群體之間由于目標或利益上的矛盾而產生的對立過程。
134.領導:就是引導或影響個人、群體或組織在一定條件下實現共同目標的行為過程。(它是處理人和人、人和工作以及人和目標之間的關系的行為過程,亦稱領導行為。
135. 決策:就是人們為了實現某種既定目標,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或將要從事的工作,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和先進技術,在同時存在的幾種準備行動的方案中,選擇出優化行動方案的過程。
136.教育決策:是教育領導者為實現教育目標,在運用科學方法的基礎上,從若干備選方案中選擇優化(滿意)方案的過程。
137.教育領導的組織功能:1根據教育組織內外部條件,根據需要與可能,來制定組織的目標和決策。2為了實現教育目標和決策,合理地組織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3建立并完善科學的管理體系。
138.影響力:就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中,影響和改變他人心理于行為的能力。
139.教育領導影響力:是指教育領導者有效的影響和改變被領導者的心理和行為的能力。
140.特性理論:是集中研究領導者的個人特性,以期預測什么樣的人當領導最合適。
141.作風理論:是集中研究領導者的工作作風類型以及不同領導作風對職工的影響,以期尋求最佳的領導作風。
142.行為理論:是集中研究領導者采取的領導行為以及不同領導行為對職工的影響,以期尋求最佳的領導行為。
143.權變理論:權變理論是集中研究特定情境種最有效的領導作風和領導行為。
144.符號力:是指學校領導者對標志學校符號所象征的意義又深刻的認識和提升能力。
145.文化力:是指學校領導者能闡明學校成員共同承認的價值觀念、信念及辦學宗旨,激勵部屬共同維護和創造校園文化的能力。
146.技術力:是指一般組織管理能力,包括計劃指揮協調和掌握情況的能力。
147人群力:是指人際關系能力,強調領導者應與部屬保持良好的關系,有調節矛盾解決沖突的能力。
148.教育力:是指具備教育專業工作能力。
149.教育領導決策心理:是指教育領導者在教育決策中的心理現象。
150. 群體決策(教育群體決策):是指教育組織面臨復雜的問題,領導者不是由個人憑直覺或經驗獨斷,而是召集群體有關成員,通過共同討論研究而制定的決策。
151.教育領導決策的果斷型:果斷是領導者在意志活動中的一種良好的意志品質。果斷型是領導決策者面臨錯綜復雜的情況,能從大局出發,抓住瞬息即逝的時機,敢作敢為,果斷和迅速地作出決斷。
152.教育領導決策的頑強型:頑強型是領導決策的主要特征。即有韌性,在決策過程中自始至終始終保持堅持性。
153.教育領導決策的穩健型:穩健型領導者一般具有深思熟慮的特征和穩健的風格,在決策過程中,力求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習慣于三思而后行,他們思考周密,慎重地權衡各種決策方案及其實施后果的利弊得失,因此他們較少失誤。
154.權威主宰效應:權威主要指的是領導者、上下級或專家,由于他們所處的地位和所擁有的威望與權利,是他們的意見比一般成員的意見影響力要大,即領導的話往往起著主宰的引導作用。
155.系列位置效應: 原指學習材料種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學習效果就不同。一篇文章種,開頭和結尾部分的識記效果比中間部分要好。在決策中的系列位置效應是指發言的先后不同,所 造成的印象與效果不同。先發言者由于先聲奪人,先入為主,而比后發言者所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也有人稱此種現象為鐵路效應。
156.極化現象:又稱為極端性轉移。原指群體決策中比個人決策時更容易出現的冒險傾向。后來有一些研究表明,當群體多數成員比較保守時,群體決策也將趨向保守這一極端。因此,極化現象更為確切的含義應為決策向冒險或保守中任何一個極端的轉移。
157.德爾菲法:是美國著名咨詢機構蘭德公司研究員赫爾默和達爾奇于20世紀40年代設計的一種專家集體判斷預測法,不過它不是將專家們召集在一起面對面的討論,而是背對背地書面征求專家們的意見。這種方法于50年代開始推行,現已廣泛用于決策過程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這是一種行為方法。它要求專家對某項政策的涵義或效果,即通常所謂的情境作出預測。
158.名義群體法:又名虛設群體法。這也是群體決策的一種新形式。它與德爾菲法不同,它讓參加咨詢的人員在面對面的情況下彼此進行交談。但名義群體的成員進行交往與作用是受一定的程序控制的。
159.腦力激蕩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奧斯邦為克服群體壓制不同見解而設計的,是一種激發群體成員創造性思維和活動的方法,旨在營造一種鼓勵大家暢所欲言的氣氛。
160.決策樹法:是20世紀50年代開始用于管理的一種定量決策方法,它多用于風險性決策。這種方法是由其形態得名的。它把決策的不同方案和可能產生的情況畫成樹形的分枝,形成側臥的樹狀結構,再逐枝計算求出各方案的損益值,通過比較選出最優方案。
161決策點:用□表示,它是決策樹的出發點。
162.方案枝:是從決策點畫出的若干直線,每條直線代表一個方案。
163.方案點:又叫概率點。用○表示,畫在各方案枝的末端。
164.概率枝:是從方案點畫出的若干直線,每條直線代表一種情況及其概率。
165.結果點:用△表示,它是決策樹的終點,畫在各概率枝的末端。
166框架盲點:是指決策者在決策時選取的角度不同,猶如物體落在視網膜上的盲點一樣,看不到問題的關鍵所在,盲目相信自己決策的準確性。
167.框架錯位:是指在處理一些不熟悉的事物時,由于弄不清問題解決的關鍵,導致了提出的決策方案于所需解決問題不能協調一致,發生了錯位現象。
168.框架固化: 是指決策框架時的思維僵化,習慣于沿用過去決策曾經獲得成功的固定模式,不能隨客觀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169.方向性原則:是指任何組織或個人所做出的決策,必須保證社會主義方向,從社會主義的整體利益考慮,符合黨和國家政策法令的規定。
170.系統性原則:決策必須強調系統性。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決策,是現代科學決策的重要特點,是決策科學化的重要保證。決策時必須考慮決策所涉及的整個系統和相關系統、決策對象和外界環境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
171.群體決策:是指教育組織面臨復雜的問題,領導者不是由個人憑直覺或經驗獨斷,而是召集群體有關成員,通過共同討論研究而制定的決策。
172.教育領導集體:是指在教育組織中,由主要領導者和其他經由組織程序產生的參與管理并行使一定領導職能的成員所組成的群體。
173.教育組織:是按照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受教育者實施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正式教育實體
174.教育領導集體心理優化:即是指教育領導集體內部的各個組成人員之間,按照心理互補規律,進行領導集體結構的最佳搭配和組合,從而使領導集體達到心向一致,心力集中,心理平衡和心理相容的最優心理狀態,增強整體功能。
175. 組織變革:就是指組織為適應內、外化境的變化而對其自生進行調整、修正和革新的過程,旨在求得自身的平衡。
176.組織結構是依法建立的國家正式的組織機構。
177.傳統的觀點:認為組織就是一群人為了達到共同的目標,互相之間實現不同層次的分工、合作,將職能分化,運用不同層次的權利與責任,從而有計劃地協調人們的活動。
178.管理層次:也稱管理高度。是指企業指揮系統劃分為多少等級,即企業組織結構設置多少層,管理也就分多少層。
179.管理幅度:也稱為管理寬度、跨度。是指主管領導對所有直接下層實行有效管理的幅度,也就是領導對下屬實行的控制幅度。
180.角色期望:是指社會或群體對扮演某種角色的人們提出的符合其身份的期待和希望所應表現的特定的行為方式,即期待和希望于社會地位和身份相稱的行為方式。
181.教育者的角色規范:是指社會和教育群體要求教育人員在工作種應該達到的行為模式。
182.角色行為:是指個人承擔一定角色時所表現出來的實際行為。
183.角色規范:是指社會群體中都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
184.目標認同原則:是指教育組織的目標,必須為其全體成員所接受,并內化為自己的目標。
185.合理授權原則:是指教育管理者,將組織的部分任務、權利委托給下級管理人員,做到職權合理,使各個工作系統和職能部門,形成最優化的組織結構。
186.信息溝通原則:是指教育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交流準確迅速。
187.心理平衡原則:指教育組織成員,因感到自己在組織內受到尊重和信任而產生的一種舒暢、歡樂的心理狀態。
188.組織文化:又叫企業文化,它是指一個組織在長期組織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孕育形成的某種有特色的價值觀、管理思想、傳統、習慣、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的總合。
189.精神層:是組織文化的中心和主體。它包括企業目標、企業哲學、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風氣。
190..制度層:是外加的行為規范,它約束組織成員的行為,維持組織活動的正常秩序和運轉。
191.器物層:是指組織文化在物質層次上的體現,上群體價值觀的物質載體
192.一體原則:創造一體感,使管理階層與勞工階層合二為一,產生自己既是工人又是管理者的感覺,形成我也擁有企業一份財產的心理狀態。
193.強化:是使某種心理品質變得更加牢固的手段。所謂強化是指通過對一種行為的肯定或否定,從而使該行為得到重復或制止的過程。
194.環境:是指主體周圍存在的客觀情境,是生活主體以外與生活主體發生聯系的外部客觀世界。
195.社會心理環境(心理環境):心理環境最早是由德國心理學家勒溫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人腦對人的一切活動發生影響的環境事實,即對人的心理事件發生影響的環境。
196.教育組織社會心理環境: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動中督教育組織成員起影響作用的內部和外部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總和。
197.傳統作風:傳統作風上一種隱形的心理環境,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言行舉止和思維方式。
198.大眾傳播系統:大眾傳播系統包括書報、雜志、廣播影視錄象等等。
199.教育組織形象:是指一個教育組織在社會公眾和組織內部成員對其行為和歷史的整體印象。
200:組織的理念形象:是指社會大眾和組織成員對整個組織在哲理和觀念上形成的形象。
201.教育組織的理念形象:是組織目標、價值觀念、管理思想、領導風格、職業道德和群體意識的總和。
202.組織形象:最早上針對企業提出的,在企業文化種稱為企業形象。它是社會大眾和企業職工對企業整體的評價。
203.教育組織的識別形象:是通過各種視覺設計來塑造和強化的組織形象。
204.教育組織變革:是指在教育系統內的各個組織,為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而對其自身進行調整、修正和革新,以增強組織的活力與效率的過程。
205.李維特組織變革的模式:美國心理學家李維特在其所著《管理心理學》中提出組織變革的模式。他認為組織變革是工作(任務)技術結構和人員四個變量的相互作用。
206.洛爾施西組織變革的程序:一是創造一個需要變革的認識,二是分析診斷環境三是溝通變革所影響的人員,四是監視變革調整組織。
207.勒溫和美國組織心理學家薛恩都提出解凍變革再解凍三個階段。
208.凱利提出診斷執行和評估三個步驟九個方面,即確定問題診斷列出可行方案、發展決策準則、選取解答方式、計劃變革、采取行動、評估效果和反饋。
209.教育組織發展:是運用管理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通過改變教育成員的態度和行為模式來增加組織的有效性和活力的變革過程。
210.工作內容豐富化: 來源于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赫茲伯格認為,工作本身的意義上激發工人積極性的根本因素。如果讓工人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工作的計劃和設計,參與有關的組織工 作與控制工作,自主管理,使工作具有挑戰性,這樣,就會增加工人的責任感、勝任感和成就感,為他們提供了充分發揮才能和淺能的機會。其結果會增加職工的滿 意感,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211.工作任務擴大化:是一種增加工作廣度的橫向擴大工作范圍的技術。
212.教育組織中的工作任務擴大化:就是擴大教育工作的外延,即讓教育工作者盡可能多地擔當一些工作。
213.目標管理:是 當今世界廣泛運用的一種現代科學管理方法。它是由美國管理學家杜魯克首先提出,并經過其后一些人的發展,逐步成為西方許多國家采用,并開始在我國的管理活 動種應用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這種方法就是根據上級要求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預先指定一定時期內的管理目標,并將這一目標層層分解,使各層級、各部門和每 個組織成員的各項活動都圍繞著實現目標而統籌協調運作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
214.李雷的人際行為模式:由于人際關系受許多社會因素的制約,所以單純的人際關系行為模式很少發生,它總是滲透了許多其它因素。從研究中發現,人際關系的各種行為也有共同性。社會心理學家李雷從幾千件人際關系的研究報告中,將人際關系劃分為八種模式:1由管理指揮指導教育等行為,導致尊敬和服從等反應2由幫助支持同情等行為,導致信任和接受的反應3由同意合作友好等行為,導致協助和溫和的反應4由尊敬信任贊揚求助等行為,勸導和幫助的反應5由羞怯禮貌敏感服從等行為,導致驕傲控制等反應6由反抗疲倦懷疑異樣等行為,導致懲罰或拒絕的反應7由攻擊刑罰不友好等行為,導致敵對和反抗等反應8又激烈拒絕夸大炫耀等行為,導致不信任或自卑等反應。
簡答和論述
1.實驗法優越性有哪些?
答:1 研究者可以主動地引起其所需要研究的心理現象,而不是被動等待某種心理現象的出現。2 研究者可以嚴格控制和改變條件,從而了解某些條件對被試心理現象的制約或影響。3 研究者可以反復進行實驗,對實驗結果可以反復地進行驗證,作為判斷被試心理現象究竟是典型性還是偶然性地依據。
2.實驗法缺點? 答:1 由于人們的管理行為過于復雜,難以控制,而且受情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有更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實驗法對于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2 由于實驗是在人為的情境或孤立的條件下進行的,與日常的教育管理情境有較大的差距,實驗設計也十分困難,3 實驗結果也往往受被試情緒、態度變化的影響,其所得記錄也必然會受到一定影響。
3.什么是觀察法?它有哪些優缺點?
答:觀察法就是在自然條件下,研究者對教育管理過程中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從而了解和分析教育管理活動中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方法。優點:1所得材料比較全面、系統、完整。2 所得結論真是可靠。缺點:1、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觀察時不能控制被試的行為與環境,所以它往往使研究者出于被動的地位,不能作準確的重復,2、根據觀察法所得到地材料,不易作數量分析,也不能準確地確定某種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因而也就難以全面深入的了解其心理活動的過程,掌握它的必然性。
4.梅奧在他的人際關系理論中提出的新理念是什么?
答:根據霍桑實驗總結,梅奧在1933年 出版了《工業文明的人性問題》一書,提出了與傳統管理理論不同的新理念:第一、傳統管理理論認為金錢是刺激職工生產積極性的惟一因素,而梅奧提出職工除了 物質需要以外,還有心理的需要。第二,傳統管理理論認為工作條件是決定生產率的重要因素,而梅奧指出生產率主要決定于制動的態度和情緒。第三,傳統管理理 論只重視規章制度職權劃分等,而梅奧卻指出“正式群體”的存在,而且這種非正式群體成員的情緒與行為對生產有相當影響。第四,霍桑實驗還指出建立新型領 導、聽取職工意見與溝通信息的重要性。指出,新型領導的能力在于正確處理人際關系,通過提高職工的滿足度來激勵士氣。
5.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答: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研究教育管理活動中人的心理現象及規律,研究教育系統中人們彼此相互作用情況下所產生的心理現象的規律性。
6.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研究范圍包括哪些方面?
答:第一、研究教育管理中的個體心理和行為的規律。第二、研究教育管理中群體心理和行為的規律。第三、研究教育管理中領導心理的行為及規律。第四。研究教育管理中的組織心理的行為及規律。
7.教育管理心理學的基本任務和具體任務是什么?
答: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任務,就是探討教育管理活動中不同角色人們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學依據。教育管理心理學的具體任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為調動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提供心理學依據。2、為形成教育組織良好的群體心理氣氛提供心理學依據。3、為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素質和水平提供心理學依據4、為教育組織設計,為促使組織變革與發展提高心理學依據。
8、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測驗法
9、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意義有哪些? 答: 第一,理論意義:教育管理心理學作為心理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綜合與吸收當代教育科學、管理科學、心理科學尤其是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從我國教育管理實踐中汲取營養,使它們上升為理論,不斷地完善和發展自己的方法論和知識體系。同時將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在管理實踐中加以應用,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 這就促進了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教育管理心理學的實踐經驗和理論上的突破,也必然會成為心理科學的寶貴財富,并拓寬了心理科學的視野,為心理科學的豐富和發 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第二,實踐意義:1、研究教育管理心理學有利于觀察和判斷教育工作者的心理活動及其發展變化,能有預見性和針對性地處理好教育管理活動中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的矛盾,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2、研究教育管理心理學有利于改革教育管理工作,事教育管理工作使用新時期地發展和需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教育事業作出新的貢獻。3、研究教育管理心理學,有利于加強教育管理者的自身教育,培養和調節教育管理者的個性。品質,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學水平。
10、現代管理科學的發展具有哪些趨勢?答:在管理科學的發展過程中,除了逐步趨向綜合之外同時還具有以下三種趨勢:1.由原來的基層管理為主發展到以高層管理為主;2.由日常業務性管理為主發展到以經營戰略性管理為主;3.由原來的以物為中心的管理發展到以人為中心的管理。
11.心理互補規律主要可歸為哪些方面? 答:1持忍結合。2情理交融3爭讓相濟。
12、現代管理科學的發展具有哪些趨勢?答:在管理科學的發展過程中,除了逐步趨向綜合之外同時還具有以下三種趨勢:1.由原來的基層管理為主發展到以高層管理為主;2.由日常業務性管理為主發展到以經營戰略性管理為主;3.由原來的以物為中心的管理發展到以人為中心的管理。
13.心理互補規律主要可歸為哪些方面? 答:1持忍結合。2情理交融3爭讓相濟。
14什么是教育領導集體?其心理結構是怎樣的?有什么心理學意義?
答:教育領導集體:是指在教育組織結構中,由主要領導者和其他經由組織程序產生的參與管理并行使一定領導職能的成員所組成的群體。意義:1有利于集中群體智慧,克服個人認識上的片面性2有利于調動積極性,增強領導成員的責任感3有利于信息溝通,提高心理相容水平4有利于形成集體意識,發揮集體心理效能 5有利于協調人際關系,實現組織目標。心理結構:1在認知系統上互補2在動力系統上互動3在調節系統上同步。
15影響領導群體團結的心理因素有那些?應如何預防和消除?
答:因素:1信念的向背2感情的離合3意志的強弱。如何預防和消除:1端正對待職、權、責的態度2端正對待功過、獎懲的態度3端正對待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態度。4加強意見溝通。
16教育領導集體心理優化的含義和意義? 答:教育領導集體心理優化:即是指教育領導集體內部的各個組成人員之間,按照心理互補規律,進行領導集體結構的最佳搭配和組合,從而使領導集體達到心向一致,心力集中,心理平衡和心理相容的最優心理狀態,增強整體功能。意義:1它有助于形成強而有力的領導集體。2它有助于提高領導效率或效能。3它有助于集體組織目標的順利實現。
17教育領導集體心理優化的標志是什么? 答:1心向一致2心力集中3心理平衡4心理相容
18教育領導集體心理優化的途徑有哪些? 答;1自覺增強集體意識2共同建立和諧的感情氛圍3充分運用心理互補規律4.堅持實行動機強化5發揮一把手核心作用。
19校長負責制包含的三個方面? 答:1校長全面負責2黨支部保證監督3教職工民主管理。
20構成調節系統的心理品質主要包括意志、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四個方面的內容:1在理想上互勉2在信念上一致3在世界觀上共鳴4在意志上互勵。
21.領導集體的心力集中包括許多方面,這里對影響較大的主要因素介紹?
答;1注意力集中2意志力集中3情緒感染力集中。
22.領導集體的心向一致的條件前提? 答:1共同的信念2認同感3意見溝通4揚長避短。
23.心理相容的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答:1它是搞好領導集體成員團結的心理基礎,也是實現集體組織目標的重要保證。2它可以為實施領導活動提供積極樂觀的心理氣氛,保持成員良好的心境,有利于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
24.使領導集體成員之間進行正常和諧的心理交往逐步形成和擴大心理相容最佳領導集體,改善心理相容一般型減少或根除心理不相容型領導集體,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有哪些?
答:1要加強自身的政治學習和道德意識的修養。2要確立共同的使命感3要建立親密的同志感情。
25.集體意識形成的五個條件?
答:1具有同一的信念2具有一致的利益3具有嚴明的紀律4有相互依賴和團結互助的內部關系5有集體榮譽感
26.建立和諧的感情氛圍? 答:1尊重其他成員的人格,任何輕視他人的態度,甚至侮辱他人人格的做法,只能激起對方的反感或憎恨2善于培植彼此的感情3把握好感情的轉化。
27貫徹好心理平衡原則要處理好哪些問題?答:1要培養良好的工作意識。2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3領導者在處理各種問題時,要注意尊重他人、尊重下級。
28教育社會認知的特點和功能?影響教育工作者社會認知的因素有那些?
答:特點:1自我認知的自覺性2人際認知的廣泛性3社會角色的多樣性。
教育工作者社會認知的功能:1加速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熟2改善人際關系3提高教育效果4增進心理健康。
影響教育工作者社會認知的因素:1當時的情境2被認知者的特點3認知者本身的特點。
29.教育工作者應具備怎樣的情感品質?如何培養?答:1熱愛教育事業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起點和基礎。大作用。。2強烈的理智感。3深刻的道德感。4正確的審美感。
培養:1.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2開拓寬廣的胸懷3增強適應生活的能力。4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修養。
30.教育工作者應具備怎樣的意志品質?如何培養?答:1明確的目的性2一貫的堅持型3處理問題的果斷性4沉著自制和耐心。培養:1樹立崇高的理想培養腳踏實地的工作精神3培養深厚堅定和有效的情感4在實踐中經受考驗。
31.當前教育工作者的主導動機主要表現在:
答:一,以自身的工作成就為主要目標。二,對職稱的追求是努力工作的動力。三,經濟利益的追求。
32.馬斯洛認為人有五鐘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33.怎樣消除不公平感?答:1重新認識個人的投入和產出,自我解釋,自我安慰,以求得心理的解脫。2改變比較方法,自我安慰,獲得主觀上的公平感。3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投入產出比率。4采取行動,改變他人的投入產出比率。5采取不正當的方式發泄不滿。
34.什么是挫折?挫折是如何產生的? 答:所謂挫折是指當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在環境中遇到一時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致使其動機不能獲得滿足時的情緒狀態。挫折產生的原因:1自然環境的阻礙。2社會環境的影響。3個體身心條件的影響。4個體動機沖突的影響。
35.什么是挫折容忍力?影響挫折容忍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挫折容忍力是指個人遭受到挫折時避免行為失常的能力。因素:1生理條件2學習與訓練3個體心理品質
36.受挫折后的行為反應有哪些?
答:一般而言,人們受挫后的外部行為反應有如下幾種表現:1攻擊2冷漠3倒退4固執5逃避。
37.挫折產生的組織因素有哪些? 答:1.組織的管理方式。2組織內的人際關系3工作性質4工作環境5其它,如工作計劃安排不周,工作與休息時間安排不當。
38.你認為應如何正確對待受挫折者?答1.采取寬容的態度提高認識,分清是非3.改變引起挫折的情境4精神發泄。
39.一般挫折產生后可能遇到的情況有哪些種?答:1.動機行為沒有受到阻礙或干擾,能輕易獲得滿足,無需特別的努力既可達到目標。2.動機行為可能受到阻礙或干擾,但此過程給予個人許多解決問題的機會,而終能沖破阻礙或干擾,從而達到目標。3.當一種動機行為遇到阻礙或干擾,幾經克服未能逾越時,忽然有另一個較大的動機出現,個人可能先滿足后一動機而暫時放棄前一動機,改變行為目標,從而改變行為方向。4.動機行為完全受到一時無法克服的干擾或阻礙,致使目標不能達到而受到挫折,感到沮喪失意。
40什么是自我防御機制?挫折的自我防御機制有哪些?
答:所謂挫折的自我防御機制是指個體在遭受挫折后,為保持情緒的穩定與心理平衡,自發產生的適應性的行為與心理活動。也稱心理防御機制。1合理化作用2壓抑作用3代替作用4投射作用5表同作用6反向作用。
41.教育工作者受挫折后應如何幫助解決?答:A調整組織環境,減少導致挫折的刺激情境。1自然因素。對于組織的自然環境,應在可能的范圍內,及時給予調整解決,使之趨于完善,則可大大叫少導致人們挫折的刺激情境。2.社會心理因素。如教育管理者的行為和管理方式不當、組織內部缺乏有效的溝通手段,組織內部人際關系緊張,人事安排和調動不合理等,對于這些社會心理因素,應進行調整改進,以減少人們受挫折的刺激情境。
B進行教育和訓練,增強個體對挫折的容忍力。1.教育所屬職工樹立正確的挫折觀。2教育所屬職工保持樂觀情境。3改善組織內部的人際盥洗教育所屬職工在遭受挫折后,學會自覺地運用自我防御機制。5教育所屬職工了解并接受自己。6教育所屬職工要善于調整所追求目標的標準。C正確對待受挫折者。1.采取寬容的胎毒提高認識,分清是非3。改變引起挫折的情境4精神發泄。D講究心理衛生,保護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42.個體心理品質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答:1認知判斷2情感因素3意志成分
43.教育領導者發現所屬職工出現心理障礙或心身疾病,應及時解決,一般的臨床手段?答1心理咨詢2心理治療
44.心理衛生和管理的關系,從幾方面分析?答:1從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來看,心理衛生應當是管理的重要內容。2從管理工作面臨的人和事的矛盾來看,也必須作好心理衛生工作。
45影響人際交往障礙的因素?答:1文化因素障礙2社會因素障礙3個體因素障礙
46.文化因素障礙有那些?答:1語言障礙。如語言文字有意識的符號等在交往過程中的誤解曲解偏見歧視的障礙2民族或群眾在情感和意義上的傾向問題。3教育程度差別上的障礙。
47.社會因素障礙有哪些?答:1地位角色障礙。如所處社會地位角色植物年齡經濟政治等方面條件的茶具2空間距離障礙,雙方空間距離太大,中間媒介環節過多,必然阻礙人際關系的建立3溝通網絡障礙,在群體結構中人們交往相成的不同溝通網絡,因各種因素會造成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48.個體因素障礙有那些? 答:1各項結構障礙,人們的需求動機習慣態度價值觀人生觀。2各項品質特征的障礙,如虛偽,冷漠孤僻猜疑心大等。
49.人際反應分類? 答:依據人際反應的外部表現將人際反應分為:暴露型,克制型、防守型偽裝型。根據交往雙方的關系分為合作型、競爭型分離型。
50.人際溝通及其特點?答:人際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直接進行的信息交流。它是人們借助語言和非語言手段所進行的各種直接的、實在的心理接觸和心理交換。特點:工具性溝通和情感性溝通雙重特點。
51.強化人際溝通效能。運用心理技巧,提高和強化人際溝通效能,是改善人際關系的重要途徑。
答:1端正溝通動機。2及時反饋3運用心理技巧4平等對話。
52.人際溝通的模式? 答:模式:人際溝通從信息交流角度來看,是發信者將信息編碼后輸入信息通道,受信者將信息譯碼后接受,并將反應反饋給發信者的過程。
53.人際溝通的種類? 答:1從組織層次來看,有個體內主我和客我間的溝通,個體自我和他我的溝通,個體與群體的溝通,群體與群體的溝通。2從溝通方向上看,有信息傳遞的單向溝通和相互傳遞的雙向溝通。3從組織中的交往方向看,有上層人員向下層人員的下行溝通,下層人員向上層人員的上行溝通,同級組織或群體以及個人之間的平行溝通4從溝通方式看,有通過組織或明文規定的正式夠隔閡非正式組織或群體之間的非正式溝通。5從群體結構的溝通形式看,有鏈型圓型,輪型丫型全頻道型等不同形式的溝通。
54.什么是群體合作?群體合作的條件和形式有哪些?
答: 所謂群體合作:是指群體中兩個以上的個體或與其他群體之間,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工作,相互配合,以求共同完成某項任務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群體合作是人們為 了共同目標而實現的共同活動。教育群體合作:是指在教育群體中,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由群體成員團結協作,共同妄稱某項任務的心理活動,它是群體成員或群體與 群體之間協調作用最高水平的一種心理狀態和行為。條件:1共同的目標。2合作雙方的活動3相互協調。
55.教育群體合作的意義和作用? 答:1群體合作有助于提高教育績效2群體合作有助于協調群體人際關系,增強凝聚力3群體合作還有助于做好思想工作,建設精神文明。
56.影響教育群體合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促進教育群體合作?(教育群體合作與管理)
答:1工作目標是否一致2工作性質是否相同3信息溝通是否暢通。4群體規范是否確立5獎勵方式是否正確6領導方式是否恰當。如何促進:1端正對群體合作的認識2創設群體協調合作的條件3利用競爭的外部環境促進合作4領導者要成為群體貼心人5多組織各種活動,使成員增強接觸。
57.教育群體競爭的含義、意義、作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所謂群體競爭:是指群體成員或群體之間為了己方利益,力圖勝過或壓倒對方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的一種活動。教育群體的競爭:是指在教育組織內的競爭活動。教育群體競爭的意義和作用:A教育群體競爭的積極意義?:1激發教育工作者的主人翁責任感2增強群體凝聚力3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績效B教育群體競爭的消極作用?:1心理壓力2心理污染3小群體意識4認知偏差。教育群體競爭的基本特征:1競爭有共同的奪取目標2競爭有較量的對手3競爭有勝負的結果。
58.影響教育群體競爭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組織好教育群體競爭?答:一.動機,二.組織機構,三.交流信息,四.個性特征,五.競爭成敗。組織好競爭
>> 點擊閱讀全文 <<
最近更新
- 廣東省自考00024普通邏輯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031心理學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107現代管理學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自考00454教育預測與規劃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3708中國近代史綱要押題... 06-23
- 廣東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學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自考03709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 06-23
自考解答
- 深圳自考如何申請學士學位? 08-22
- 深圳自考專科可以轉專業嗎 08-22
- 深圳自考專科最快多久能畢業? 08-22
- 深圳自考大專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怎么學? 08-16
- 深圳自學考試_自考本科專科-深圳自考... 07-22
- 深圳自考可以報考哪些學校呢? 07-22
- 深圳全日制大專在讀,同時可以自考本... 07-22
- 自考大專多久能畢業? 07-12
- 深圳自考生怎么辦理課程免考?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