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自考網為學考網旗下網站,為考生提供深圳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試院www.eeagd.edu.cn為主。
廣東自考00158《資產評估》押題復習資料
管理會計概論
考試-知識點押題資料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一)財務會計
財務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向企業外部的有關利益集團或個人提供他們據以決策的會計信息。財務會計應該遵循會計準則,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和全面的計量、確認、記錄與匯總,定期編制財務報告,為企業外部有關利益團體提供其據以決策的有關信息,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
(二)管理會計及其演進
管理會計是現代會計的另一分支,服務于企業內部的管理職能的實施,側重于為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服務并參與管理活動。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分類、加工整理、分析報告和信息傳遞等,為企業的決策規劃、計劃預算、評價與控制等方面提供信息。
管理會計的內容和基本特點
(一)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
1.決策與規劃會計
決策分析可以區分為短期決策和長期決策分析。短期決策分析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其一是成本與產量問題;其二是成本與收入問題;其三為企業內部資源的合理分配問題。長期投資決策是建立在貨幣時間價值的基礎上的。貨幣時間價值是資本機會成本的體現。是資本對時間的增量,其數值確定與資本的邊際成本或邊際收入是聯系在一起的。
規劃會計通過編制計劃和預算將決策確定的目標和行動具體化,預算包括生產經營總預算和項目預算。
2.執行與控制會計
執行和控制是保證計劃所確定的目標得以實現的實施過程。主要通過計劃執行結果與預算的比較,評價執行者的工作成績,通過差異分析獲得反饋信息,以便采取措施,達到控制的目的。
(二)管理會計的特點
1.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 2.方法靈活多樣性 3.面向未來的時間特征
4.會計信息不受會計準則約束 5.重視人的行為問題
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和信息質量
(一)企業目標和管理職能
1.企業的目標
以盈利為導向,以酬報其投資者并保證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2.企業管理職能
企業的管理職能主要包括:決策、計劃預算、組織實施和評價控制四個方面。
(二)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
1.為決策提供客觀可靠信息
2.制定計劃編制預算
3.實施經營計劃,評價業績實施控制
4.成本確定和成本計算
(三)管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1.準確性 2.相關性 3.可理解性 4.及時性 5.成本和效益原則
現代企業環境和當代管理會計發展(20世紀70、80年代)
(一)信息技術與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設計;
(二)代理人理論;
(三)價值鏈分析、作業管理和作業成本計算;
(四)目標成本計算和價值分析;
(五)質量成本與全面質量管理;
(六)適時生產(存貨)系統;
(七)綜合記分卡。
知識點2 成本性態與變動成本法
(一)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具有兩個特點:(1)成本總額不隨業務量而變,變現為一固定金額;(2)單位業務量負擔的固定成本隨業務量的增減變動成反比例變動。
約束性固定成本(受)固定資產折舊費、財產保險費、財產稅、房屋設備租賃費
酌量性固定成本(不受)廣告和促銷費、研究開發費、職工培訓費、管理人員薪金
(二)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具有兩個特點:
(1)成本總額隨業務量的增減變動呈正比例變動;(2)單位業務量的變動成本不受業務量的增減變動的影響而保持不變。
(三)混合成本
階梯成本:企業的運貨員、質檢員等人的工資、固定資產租賃費
階梯成本的特點是,業務量在一定范圍內增長,其發生額固定不變;當業務量增長超過一定限度,其發生額就會跳躍到一個新的水平,然后在業務量增長的一定限額內保持不變。
半變動成本:水電費、煤氣費、電話費、機器設備的維修保養費
(四)相關范圍
對于固定成本來說,相關范圍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特定的期間;二是指特定的業務量水平。
混合成本分解和成本預測
(一)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工程成本法
又稱作技術測定法,它是由工程技術人員根據生產過程中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對各種物質消耗逐項進行技術測定,在此基礎上來估算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一種方法。
2.賬戶分析法
賬戶分析法是指分析人員根據各有關成本明細賬的發生額,結合其與業務量的依存關系,對每項成本的具體內容進行直接分析,使其分別歸入固定成本或變動成本的一種方法。
3.合同確認法
合同確認法是根據企業與供應單位所訂立的經濟合同中的費用支付規定和收費 標準,分別確認哪些費用屬于固定成本,哪些費用屬于變動成本的方法。
4.歷史成本分析法
歷史成本分析法是根據混合成本在過去一定期間內的成本與業務量的歷史資料,采用適當的數學方法對其進行數據處理,從而分解出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的一種定量分析法。
(1)高低點法
由于混合成本兼有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兩種因素,因而其數學模型可表示為:
Y=a+bX
a=y-bx
(2)散布圖法
根據若干時期業務量和成本的歷史資料,繪制各時期成本點的散布圖,再按目測所得的成本變動趨勢畫一直線,便可確定成本的固定部分和變動部分。這種方法稱為散布圖法。
(3)最小平方法
根據若干歷史時期業務量和成本的歷史資料,運用最小二乘法算出最能代表產量與成本關系的回歸直線,并據此確定成本的固定部分和變動部分的方法,又叫回歸直線法。
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
(一)完全成本法
產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
期間費用:固定、變動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二)變動成本法
固定成本:固定制造、銷售、管理費用
變動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銷售、管理費用
(三)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區別
1.成本劃分的標準、類別及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按照成本的經濟用途把企業的全部成本分為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兩大類,產品成本包括全部生產成本,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費用處理。變動成本法按照成本性態把企業的全部成本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類,產品成本只包括變動生產成本,固定制造費用則作為期間費用處理。
2.存貨計價及成本流程不同
變動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貨是按照變動生產成本計價的,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費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的產成品和在產品都是按照全部成本計價的,既包括變動成本,也包括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費用。所以,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貨計價必然高于變動成本法的存貨計價。
變動成本法將全部固定制造費用作為從當期銷售收入中扣除的已耗費成本,而完全成本法則將固定制造費用作為為耗成本保留在存貨成本中,并在以后銷售時作為銷售成本的一部分從銷售收入中扣除。
兩種方法的區別還體現在:(1)利潤計算公式不同;(2)計算出來的凈利潤有可能不同。關于這兩個方面的區別,將在下面分別展開闡述。
兩種成本計算法下的損益表
(一)完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編制的損益表:
完全成本法下的職能式損益表 變動成本法下的貢獻式損益表
銷售收入 銷售收入
減:銷售成本 減:變動成本
期初存貨成本 變動生產成本
加:本期生產成本 變動銷售費用
可供銷售的產品成本 變動管理費用
減:期末存貨成本 變動成本合計
銷售成本合計
銷售毛利 邊際貢獻
減:營業費用 減: 固定成本
銷售費用 固定制造費用
管理費用 固定銷售費用
營業費用合計 固定管理費用
營業利潤 固定成本合計
營業利潤
2.兩種成本計算法下營業利潤差額的計算公式
營業利潤差額 = 完全成本法的營業利潤 - 變動成本法的營業利潤
= 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貨吸收的固定費用 - 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貨吸收的固定費用
= 固定制造費用分配率×期末存貨量 – 固定制造費用分配率×期初存貨量
3.兩種成本計算法下營業利潤差額的變動規律
根據上述公式,可以明確兩種成本計算法下營業利潤差額的變動規律:
(1)當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貨吸收的固定制造費用等于期初存貨吸收的固定制造費用時,營業利潤差額為零,則兩種成本計算法的營業利潤必然相等。
(2)當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貨吸收的固定制造費用大于期初存貨吸收的固定制造費用時,營業利潤差額大于零,則完全成本法的營業利潤一定大于變動成本法的營業利潤。
(3)當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貨吸收的固定制造費用小于期初存貨吸收的固定制造費用時,營業利潤差額小于零,則完全成本法的營業利潤一定小于變動成本法的營業利潤。
在特殊條件下,兩種成本計算法的營業利潤與存貨量及產銷量有如下關系:
(1)當期末存貨量和期初存貨量均為零,即產銷量絕對平衡時,兩種成本計算法的營業利潤相等。
(2)當期初存貨量為零,期末存貨量不為零,即產量大于銷量時,完全成本法的營業利潤大于變動成本法的營業利潤。
(3)當期末存貨量為零,期初存貨量不為零,即產量小于銷量時,完全成本法的營業利潤小于變動成本法的營業利潤。
我們還可進一步推出,當期末存貨量和期初存貨量均不為零,且固定制造費用分配率相等(即前后期固定制造費用和產量均不變)時,兩種成本計算法所確定的營業利潤差額就取決于期末存貨量和期初存貨量的數量關系,即產銷平衡關系:
(1)當期末存貨量和期初存貨量相等,即產量等于銷量、產銷相對平衡時,兩種成本計算法的營業利潤相等。
(2)當期末存貨量大于期初存貨量,即產量大于銷量時,完全成本法的營業利潤大于變動成本法的營業利潤。
(3)當期末存貨量小于期初存貨量,即產量小于銷量時,完全成本法的營業利潤小于變動成本法的營業利潤。
(三)變動成本法的優缺點
1.變動成本法的優點
(1)能夠促使企業重視銷售,防止盲目生產
(2)能提供企業管理層預測和短期決策的有用信息
(3)有利于企業加強成本控制和正確進行業績評價
(4)簡化成本計算
2.變動成本法的缺點
(1)不符合財務會計的產品成本概念及對外報告的要求
(2)不能適應長期決策的需要
知識點3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關系概述
本量利關系是指成本、業務量和利潤三者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本量利分析就是對成本、業務量和利潤三者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所進行的分析。本量利分析的目的在于通過分析短期內產品銷售量、銷售價格、固定成本、單位變動成本以及產品結構等因素的變化對利潤的影響,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預測、決策等方面的信息。
(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
1.銷售價格固定 2.成本是線性的 3.產銷平衡 4.銷售組合固定
銷售組合是指企業銷售的各種產品所組成的比例關系。銷售組合固定是假定在一個生產多品種產品的企業,各種產品的銷售量占全部產品銷售總量的比例保持不變。
(二)本量利關系的基本公式
利潤 =銷售收入- 變動成本 - 固定成本 P = px-bx-a =(p-b)x-
=銷售價格×銷售量一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 - 固定成本
=(銷售價格一單位變動成本) ×銷售量 - 固定成本:
(三)邊際貢獻及相關指標的計算
單位邊際貢獻(CM) =銷售價格 - 單位變動成本 =p-b
邊際貢獻(TCM)=銷售收入- 變動成本=單位邊際貢獻×銷售量 =px-bx=(p-b)x=CM·x
營業利潤(P)=邊際貢獻 - 固定成本 =TCM - a
邊際貢獻率 = ×100%= ×100%
變動成本率=×100%=×100%
邊際貢獻率 + 變動成本率 = 1
邊際貢獻率 = 1- 變動成本率
本量利分析
(一)盈虧平衡分析
所謂盈虧平衡就是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銷售收入等于總成本,既不盈利也不虧損、利潤為零的狀態。盈虧平衡分析就是研究當企業恰好處于盈虧平衡狀態時的本量利關系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
1.盈虧平衡點的確定
(1)基本等式法
根據公式P=(p-b)x-a,在盈虧平衡狀態P=0,則公式就成為:
(p-b)x-a=0
x =
即:盈虧平衡點銷售量=
盈虧平衡點銷售額=銷售價格×盈虧平衡點銷售量
(2)邊際貢獻法
邊際貢獻(TCM)=固定成本(a)
即:CM·x=a
x =
即:盈虧平衡點銷售量=
盈虧平衡點銷售額=
(3)本量利分析圖
盈虧平衡點也可以用本量利分析圖來表示。本量利分析圖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上反映企業不同業務量水平條件下的盈虧狀況的圖形,也稱盈虧平衡圖。標準本量利圖在管理會計中運用最廣泛、且能反映最基本的本量利關系。它所反映的總成本是以固定成本為基礎,能清晰地反映固定成本總額不變的特點,同時能揭示盈虧平衡點、盈利區與虧損區的關系。
y
px
盈虧平衡點bE
保本額 px0 px線 變動成本
銷售總成本線 銷售收入總線
a+bx線
虧 損 固定成本
0 保本量x0 x
x-x0
安全邊際量
第一,在盈虧平衡點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量超過盈虧平衡點一個單位,即可獲得一個單位邊際貢獻的盈利。銷售量越大,實現的盈利就越多。
第二,在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盈虧平衡點越低,盈利區的面積就會擴大,虧損區的面積就會縮小。
第三,在銷售收入既定的情況下,盈虧平衡點的高低取決于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總額的大小。單位變動成本或固定成本總額越小,盈虧平衡點就越低;
2.多品種產品盈虧平衡點分析
第一,計算各種產品的邊際貢獻率。
第二,計算各種產品的銷售比例。計算公式如下:
某種產品銷售比例 =
第三,計算各種產品的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
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 =
=
第四,運用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計算綜合盈虧平衡點銷售額。
綜合盈虧平衡點銷售額 =
第五,計算各種產品的盈虧平衡點銷售額。
某種產品盈虧平衡點銷售額 =綜合盈虧平衡點銷售額×該種產品銷售比重
3.安全邊際分析
安全邊際是指企業預算(或實際)銷售量超過盈虧平衡點的差額。這個差額表明從預算銷售量到盈虧平衡點有多大的差距,或者說在虧損發生之前銷售量可低于預算的數量。
安全邊際=預算(或實際)銷售量 - 盈虧平衡點銷售量
或 安全邊際=預算(或實際)銷售額 - 盈虧平衡點銷售額
企業的銷售量超過盈虧平衡點越多,安全邊際就越大,說明企業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小,企業的經營也就越安全。。
衡量企業經營安全程度的相對數指標是安全邊際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安全邊際率= ×100%
營業利潤 = 安全邊際(數量) ×單位邊際貢獻
營業利潤 = 安全邊際(金額) ×邊際貢獻率
銷售利潤率與安全邊際率和邊際貢獻率的關系,需要掌握公式:
銷售利潤率 = 安全邊際率×邊際貢獻率
(二)保利分析
保利分析是指在假定售價、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均已知的情況下,為確定保證目標利潤實現而應達到的銷售量或銷售額而采用的一種分析方法,
1.目標利潤的確定
所謂目標利潤是指企業在未來計劃期間內,經過努力應該達到的最優化利潤目標。
2.實現目標利潤的銷售量的確定
實現目標利潤的銷售量,是指在價格和成本水平既定的條件下,為保證事先確定的目標利潤能夠實現而應當達到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實現目標利潤的銷售量(額)的計算公式和盈虧平衡點的計算公式基本相似,其計算公式表示如下:
實現目標利潤的銷售量 =
實現目標利潤的銷售額 =
(四)實現目標利潤的其他因素的確定
在保利分析中,也可以分析、計算在預計銷售量一定的情況下,為保證實現目標利潤的售價、單位變動成本或固定成本應為多少。在這種情況下,保利分析的公式表示如下:
實現目標利潤的銷售價格=單位變動成本 +
實現目標利潤的單位變動成本=銷售價格 -
實現目標利潤的固定成本=(銷售價格-單位變動成本) ×銷售量-目標利潤
本量利與相關因素變動分析
(一)銷售價格變動的影響
銷售價格的變動會引起單位邊 際貢獻和邊際貢獻率向同方向變動,從而會改變盈虧平衡點。如果其他因素不變,提高產品 銷售價格,則會增大單位邊際貢獻和邊際貢獻率,在本量利圖中,表現為銷售收入線向上傾 斜,導致盈虧平衡點降低,在一定銷售量下實現的利潤將會增加,或虧損將會減少;
(二)單位變動成本變動的影響
單位變動成本的變動會引起單位邊際貢獻和邊際貢獻率向相反方向變動,從而改變盈虧平衡點。如果其他因素不變,提高單位變動成本,則會減少單位邊際貢獻和邊際貢獻率,在本量利圖中,表現為總成本線向上傾斜,導致盈虧平衡點上升,一定銷售量下實現的利潤將會減少;
(三)固定成本變動的影響
固定成本的大小與企業經營規模直接相關。企業的經營規模越大,固定成本就越大,盈虧平衡點也就越高。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固定成本總額提高,則在本量利圖中,會抬高總成本線的位置,導致盈虧平衡點上升,一定銷售量下實現的利潤將會減少。
(四)多因素同時變動的影響
上述分析都是以假定某一因素變動時其他因素不變為前提條件的,但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可能會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同時改變多個因素來調整盈虧平衡點,達到增加利潤的目的。
考點四 : 本量利分析的應用
(一)經營杠桿在利潤預測中的應用
1.經營杠桿作用
當產品產銷量增加時,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從而提高單位產品利潤,并使利潤的增長幅度大于產銷量的增長幅度;反之,當產品產銷量下降時,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上升,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利潤,并使利潤的下降幅度大于產銷量的下降幅度。只要有固定成本存在,利潤的變動幅度就會大于產銷量的變動幅度,這種產銷量較小幅度變動引起利潤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就稱為經營杠桿作用。經營杠桿能反映企業的經營風險,并能幫助企業進行科學的利潤預測分析,因而是本量利分析的一個重要概念。
2.經營杠桿系數
衡量經營杠桿作用的指標是經營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是指利潤變動百分比相當于銷 售量變動百分比的倍數。其理論計算公式如下:
經營杠桿系數 =
在實際工作中,經營杠桿系數可以根據計劃期的有關預算資料,按以下簡化公式計算:
經營杠桿系數 =
利用經營杠桿系數就可以預測銷售量變動對計劃期利潤的影響程度。
計劃期利潤變動百分比=銷售量變動百分比×經營杠桿系數
3.經營與經營風險
當銷售量增加時,營業利潤將以經營杠桿系數為倍數的幅度增加;反之,當銷售量減少時,營業利潤也將以經營杠桿系數為倍數的幅度下降。由此可見,經營杠桿系數擴大了市場和生產等不確定因素對利潤變動的影響,而且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營業利潤對銷售變動也越敏感,變動也越劇烈,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因此,經營杠桿系數反映了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程度。一般情況下,對銷售量很不穩定的企業,保持較低水平的經營杠桿系數是有利的,這樣可以減輕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
影響經營杠桿系數大小有兩個重要因素——固定成本和銷售量。
(1)固定成本對經營杠桿系數的影響
經營杠桿系數總是大于1,而且經營杠桿系數將隨固定成本的變化呈同方向變動。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越大,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反之,固定成本越低,經營杠桿系數越小,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就越小。
(2)銷售量對經營杠桿系數的影響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是隨著銷售量的變動呈反方向變動的,即銷售量上升,經營杠桿系數下降,經營風險也隨之降低;反之,銷售量下降,經營杠桿系數上升,從而使經營風險增大。
(二)本量利分析在經營決策中的應用
在運用本量利方法進行決策,所評價的各備選方案通常不涉及收入,只涉及成本,因此,可依據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關系來進行備選方案的擇優,即通過比較不同業務量下各備選方案的總成本,選擇總成本最小的方案為最滿意方案。在生產經營決策中,應用本量利分析的關鍵在于確定成本無差別點。所謂成本無差別點是指使兩個備選方案總成本相等的業務量。
計算成本無差別點時,需要考慮每個方案的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而且方案之間的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水平應處于此種狀況:如果一個方案的固定成本大于另一個方案的固定成本,則該方案的單位變動成本應小于另一方案的單位變動成本,否則無法應用此法。
設第一個方案的固定成本為a1,單位變動成本為b1。;第二個方案的固定成本為a2,單位變動成本為b2,且滿足a1>a2,b1
a1+b1x=a2+b2x
成本無差別點業務量 = =
將預計的業務量與成本無差別點業務量進行比較,就可以做出選擇哪種方案的決策。
知識點4 經營決策分析
決策分析概述
(一)決策及決策分析的含義
決策是指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借助于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對可供選擇的各種方案進行分析比較,權衡利弊得失,從中選擇最滿意(或最優)方案的過程。簡單說,決策就是選擇的過程,是對未來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進行選擇或做出決定。管理會計中的決策分析是指為實現企業的預定目標,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結合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對與企業未來經營戰略、方針或措施有關的各種備選方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的過程。
(二)決策的特征
1.決策總是面向未來 2.決策要有明確的目標 3.決策要考慮人的因素
(四)決策分析的程序
1.確定決策目標 2.收集與決策目標相關的信息 3.提出實現目標的各種備選方案
4.選擇最滿意方案 5.決策方案的實施和跟蹤反饋
經營決策分析中的相關成本與無關成本概念
(一)相關成本的含義
相關成本是指由某項特定決策方案直接引起的未來成本支出,并且是不同方案之間有差別的未來成本。
相關成本必須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基本特征:
(1)相關成本是預計的未來成本;(2)相關成本是有差別的未來成本。
(二)常見的相關成本概念
1.增量成本
增量成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增量成本是指因實施某項具體方案而引起的成本,如果不采納該方案,則增量成本就不會發生。
2.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在決策分析過程中,由于選擇了某一方案而放棄另一方案所喪失的潛在收益。企業的某些經濟資源可能會有許多不同用途,但在經濟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將資源用于某一方面就不能同時用于另一方面。
3.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按照現行市場價格購買功能與某項現有資產相同或相似的資產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4.可避免成本
可避免成本是指如果選擇某個特定方案就可以消除的成本。
5.專屬成本
專屬成本是指那些能夠明確歸屬于某一特定決策方案的固定成本,也稱直接歸屬固定成本。專屬成本是決策方案的相關成本。
6.可分成本
可分成本是指在聯產品或半成品的生產決策中,對于已經分離的聯產品或已產出的半成品進行深加工而追加發生的成本。
(三)無關成本概念
1.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由過去的決策所引起并已經發生的實際支出,不是現在或將來決策所能改變的成本。
2.不可避免成本
不可避免成本與可避免成本相對,是指不論管理層作出何種決策都不能改變其發生數額的成本。
3.共同成本
共同成本與專屬成本相對,是指由多個方案共同負擔的固定成本,也就是各方案之間沒有差別的成本。
4.聯合成本
聯合成本與可分成本相對,是指聯產品在分離之前的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應由所有聯產品共同負擔的生產成本。
經營決策分析方法
(一)差量分析法 (二)邊際貢獻分析法 (三)本量利分析法
生產決策分析
(一)特殊訂單的決策
(1)在剩余生產能力無其他用途的情況下,如果接受特殊訂單不需要追加專屬成本,那么只要該特殊訂單的出價大于產品單位變動成本,也就是該特殊訂單能提供邊際貢獻時,就可以接受該訂單。
(2)在剩余生產能力無其他用途的情況下,如果接受特殊訂單需要追加專屬成本,那么接受此特殊訂單的條件是該訂單產生的邊際貢獻應大于專屬成本,也就是特殊訂單的相關損益應大于零。
(3)如果剩余生產能力具有其他方面的用途,那么就應當將在其他用途上產生的收益作為接受特殊訂單的機會成本。
(4)如果特殊訂單的訂貨數量超過了剩余生產能力的生產量,則接受該訂單將會放棄部分正常生產量的銷售,也就是將部分正常銷售量轉入了該特殊訂單,這種情況下,就應將由此放棄正常銷售產生的邊際貢獻作為特殊訂單的機會成本。
(二)虧損產品是否停產或虧損部門是否撤消的決策
(1)當虧損產品的生產能力無其他用途時,只要虧損產品能產生邊際貢獻就不應當停產。
(2)若虧損產品的生產能力可以轉作它用,即虧損產品停產后,其閑置下來的設備可用于生產其他產品,只要轉產后所產生的邊際貢獻大于虧損產品所提供的邊際貢獻,那么這一轉產方案就是可行的。
(四)聯產品是否進一步加工的決策
聯產品是指投入同一種原材料在同一生產過程中同時生產出來的若干種經濟價值較大的產品。對這類決策問題,一般可采用差量分析法。
知識點5 經營與定價決策
定價目標及影響價格的因素(P124-126)
(一)定價目標
1.以獲得最大利潤為定價目標
這一目標又包括以下三種類型:(1)以擴大當前利潤為目標;(2)以一定的預期利潤率為目標;(3)以獲得合理利潤為目標。
2.以提高市場占有率為定價目標
3.以適應或避免競爭為定價目標
(二)影響產品價格的因素
1.產品價值
2.市場供求關系
3.價格政策
4.產品壽命周期
一個典型的產品壽命周期要經過四個階段:進入市場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飽和及衰退階段。
5.市場競爭類型
完全競爭、壟斷性競爭、寡頭壟斷、純粹性壟斷等四種類型。
以市場為導向的定價策略
(二)非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的定價決策
1.公式法
公式法是指通過對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進行預測,建立價格與銷售量之間的關系方程式以及銷售成本與銷售量之間的關系方程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對銷售收人和銷售成本方程式求導數來確定產品的最優銷售價格和最優銷售量的一種方法。
2.列表法
列表法是根據不同價格下的不同銷售量列表計算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的方法。在離散條件下,除了邊際利潤等于零時可以找到最優售價外,如果無法找到邊際利潤等于零,則最優售價的位置應該在邊際利潤為不小于零的最小值的地方。
以成本為導向的定價決策
(一)成本加成定價法
產品價格 = 單位產品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加成率)
= 單位產品成本×(1+加成率)
1.全部成本加成定價法
單位產品總成本是產品的生產成本加上分配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因而也稱為單位全部分配成本。
以單位產品總成本為基礎的定價公式如下:
產品價格 = 單位產品總成本×(1+加成率)
以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為基礎的定價公式如下:
產品價格 = 單位產品生產成本×(1+加成率)
以全部成本為基礎的成本加成定價法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1)從長遠的觀點來看,產品或勞務的價格必須要補償全部成本并應獲得正常利潤。如果單位總成本或單位生產成本計算正確的話,那么在一般情況下,以單位總成本或單位生產成本為基礎制定的產品或勞務價格,能夠保證企業獲得一定的利潤。
(2)全部成本可以證明產品或勞務價格的正確性。消費者一般理解企業為了維持經營,必須要在其銷售的產品或勞務中賺取一定的利潤。因而,在產品或勞務總成本的基礎上加上合理利潤的價格對購買者來說是公道的。
(3)全部成本信息可以從會計部門容易地獲得。一旦取得總成本或生產成本應有的估計數,則相應價格的計算就比較簡單,而且易于理解。因此,全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一種簡單、快速的定價方法。
以全部成本為基礎的成本加成定價法也存在以下幾方面的缺陷:
(1)對于一個正常生產的產品而言,以全都成本加成確定的價格可以實現目標利潤,但不可能使利潤達到最大化。
(2)如果實際產量與預計產量之間相差很大,那么實際單位總成本或單位生產成本就會與定價基礎的預計成本相差很大,企業實際取得的加成率也相應發生變化。這會使以預計產量為基礎確定的最初售價顯得不合理。
(3)以全部成本為基礎的成本加成并未區分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這就不便于進行本量利分析,不能預測價格和銷售量的變動對利潤的真正影響程度,因此,全部成本加成定價法不適用于短期定價決策。
2.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
以單位產品變動總成本為基礎的定價公式如下:
產品價格 = 單位產品變動總成本×(1+加成率)
以單位產品變動生產成本為基礎的定價公式如下:
產品價格 = 單位產品變動生產成本×(1+加成率)
以變動成本為基礎的成本加成定價法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1)變動成本注重的是與產品或勞務相關的成本,它不要求將共同性的固定成本分配于各個產品或勞務上,所以它特別適用于短期定價決策。
(2)由于變動成本法區分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那么就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來考察價格和銷售量的變動對利潤的影響,并有助于管理部門建立盈虧平衡分析和邊際貢獻分析的相關概念,從而可以制定出使企業利潤增長的價格。
(3)在短期定價決策中,通常最低價格就是接受訂單所增加的變動成本,在變動成本基礎上,按照企業規定的加成率所確定的價格就可以使企業增加盈利。因此,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也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定價方法。
以變動成本為基礎的成本加成定價法的主要缺點在于:
如果以產品或勞務的變動成本作為定價的最低限額,而固定成本如果在企業成本中占很大比重,那么就有可能會把價格定得太低而不能彌補固定成本,最終會給企業帶來災難。因此,如果以變動成本作為成本加成定價法的基礎,在加成率中就應該考慮相關的固定成本。特別是對正常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管理部門就應該確定較高的加成率,以確保價格能補償全部成本。
(二)加成率的確定
目標利潤 = 平均投資總額×目標投資報酬率
加成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以產品總成本為基礎的加成率:
加成率= ×100%
以產品生產成本為基礎的加成率:
加成率=×100%
以產品變動總成本為基礎的加成率:
加成率=×100%
以產品變動生產成本為基礎的加成率:
加成率=×100%
其他定價策略
(一)最低定價法
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當企業滿負荷工作時,可以按照以下原則對產品定價:如果企業進一步生產盈利性更強的其他產品時,不會導致企業的利潤下降,這時的價格就是該產品的最低價格。在最低價格之上的任何增量金額都將會給企業帶來更高的利潤。
企業在確定某產品的最低價格時,如果資源是稀缺的,則必須考慮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所耗用資源的機會成本。因此,生產某產品的最低價格應該由兩部分構成:
(1)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所發生的增量成本;
(2)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所耗用資源的機會成本。
(二)差別對待定價策略
差別對待定價是指企業對同一種產品或勞務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而制定不同的價格。這種價格差異主要反映需求的不同,而不反映成本費用上的差異。差別對待定價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種:
(1)依據消費者對象差別定價。
(2)依據產品型號或形式差異定價。
(3)依據位置差異定價。
(4)依據時間差異定價。
(三)新產品的定價策略
1.撇油性定價
撇油性定價是指在新產品剛上市場時,把產品的價格定得很高,同時花費巨額廣告費用和銷售費用促銷。以后隨著市場擴大,競爭加劇,再把價格逐步降低。
2.滲透性定價
滲透性定價是指在新產品剛上市場時,為了開拓新產品市場,把產品的價格定得較低,以吸引大量顧客,提高市場占有率,贏得競爭優勢后再逐步提價。
知識點6 長期投資決策分析
長期投資決策分析的基本因素
(一)貨幣時間價值一般是指貨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增殖。
1.一次性收付款項的終值和現值的計算
FV = PV·(1+i)n = PV·FVIFin
PV = FV· = FV·PVIFin
其中:FV為復利終值,PV為復利現值,FVIFin 為復利終值系數,PVIFin為復利現值系數。
2.普通年金終值和現值的計算
FVA = A· = A·FVIFAin
PVA = A· = A·PVIFAin
其中:FVA為年金終值,PVA為年金現值,FVIFAin 為年金終值系數,PVIFAin為年金現值系數。
除了上述根據已知的年金計算年金終值或年金現值外,也可以根據已知的終值或現值計算年金。
A =
A =
(二)現金流量
一個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一般由初始現金流量、營業現金流量和終結現金流量三部分構成。
1.初始現金流量。
(1)固定資產投資; (2)增加的營運資金; (3)其他投資費用; (4)原有固定資產的出售收入。
2.營業現金流量。
(1)營業收入;
(2)付現成本。付現成本又稱付現的營運成本或經營成本,是指在項目壽命期內為滿足正常生產經營需要而動用現金支付的成本費用。 (3)各項稅款。
3.終結現金流量。
(1)固定資產殘值收入; (2)營運資金的收回。
各年營業凈現金流量=該年營業收入-該年付現成本-該年所得稅
各年營業凈現金流量=該年稅后凈利潤+該年折舊+該年攤銷額
(三)資本成本和要求報酬率
1.資本成本。資本成本是指使用資本所要支付的代價,通常包括資金使用費用和籌資費用兩部分內容。
資本成本=利息費用(1-所得稅率)/籌資數額-籌資費用
K =I(1-T)/P-F
2.要求報酬率=K=WiKi Wi----第i種資本來源所占比重,Ki----第i種資本來源籌資成本
長期投資方案分析評價的基本方法
(一)非折現的現金流量法
非貼現現金流量指標是指不考慮時間價值的各種指標。
1.投資回收期
如果每年的營業凈現金流量(NCF)相等,則投資回收期可按下式計算:
投資回收期=
如果每年的營業凈現金流量(NCF)不相等,
回收期=m+NCFt/NCFm+1
m----為累計凈現金流量欄中最后一項負值所對應的年數、NCFt----為累計凈現金流量最后一項負值
NCFm+1-------為m+1年凈現金流量
2.平均報酬率法
平均報酬率(ARR)=年平均凈利潤/初始投資額
(二)折現的現金流量法
1.凈現值法
(1)凈現值的概念
凈現值是指將各年的凈現金流量按照要求的報酬率或資本成本折算為現值的合計。
(2)凈現值的計算。
凈現值的計算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第一步:計算各年的凈現金流量。
第二步:計算未來經營期間報酬的總現值。這又可分成三步:
將各年的營業凈現金流量折算成現值。
如果每年的NCF相等,則按年金法折成現值;如果每年的NCF不相等,則先對每年的NCF進行貼現,然后加以合計。
(2)將終結現金流量折算成現值。
(3)計算未來經營期間報酬的總現值。
第三步:將建設期間各期的初始投資額折成現值。
第四步:計算投資方案的凈現值。
(3)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
投資方案的NPV≥0,接受投資方案;
投資方案的NPV<0,拒絕投資方案。
如果有多個互斥方案,它們的投資額都相同,且凈現值均大于零,那么凈現值最大的投資方案為最優方案。
凈現值法具有的優點:(1)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2)考慮了項目壽命期內的全部凈現金流量,體現了流動性與收益性的統一;(3)考慮了投資的風險性。
凈現值法的局限性:(1)不能揭示各個投資方案本身可達到的實際報酬率水平;(2)凈現值是一個絕對數指標,只能反映某個單獨投資方案的投資與收益關系。如果幾個投資方案的初始投資額不相同,那么僅以凈現值的大小是無法確定投資方案獲利水平的高低,因而就不能作出正確的評價;(3)投資者所要求的報酬率或資本成本的確定比較困難。
2.獲利指數法
(1)獲利指數的計算。獲利指數又稱現值指數(用PI表示),是投資項目未來報酬的總現值與初始投資額的現值之比。
獲利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PI=
(2)現值指數的計算步驟。現值指數的計算過程是:
第一步:計算未來報酬的總現值。這與計算凈現值所采用的方法相同。
第二步:計算現值指數,即根據未來的報酬總現值和初始投資額現值之比計算現值指數。
(3)現值指數法的決策規則。
投資方案的PI≥1,接受投資方案;
投資方案的PI<1,拒絕投資方案。
如果幾個互斥方案的投資額都相同,且現值指數均大于1,那么現值指數越大,投資方案越好。
一般情況下,用現值指數法得出的結論與用凈現值法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但是,當不同投資項目的初始投資額不同時,有可能得出相反的結論。
3.內部報酬率法
內部報酬率又稱內含報酬率(用IRR來表示),是使投資項目的凈現值等于零的折現率。
內部報酬率的計算步驟:
(1)在每期現金流入量不相等的情況下,內部報酬率要通過“逐次測試”來確定。其計算方法是:
①估計一個折現率,并以此率計算各年現金流入量的現值,然后把加計的總數減去投資額,如差額(即凈現值)為正數,則表示估計的折現率小于該方案可能達到的內部收益率,這時應提高估計的折現率,再進行測算,直到測算的凈現值正數下降到接近于零為止;如果差額(即凈現值)為負數,則表示估計的折現率大于該方案可能達到的內部收益率,這時應降低估計的折現率,再進行測算。如此經過逐次測算,即可求出由正到負的兩個相鄰的折現率。
②依據正負相鄰的折現率,采用內插法計算出方案的內部收益率。
(2)如果每期現金流入量相等,也就是表現為年金的形式,內部報酬率的計算方法是:
①以原始投資額除以年金金額,計算年金現值系數。其計算公式為:
現值系數=原始投資額/年金金額
②從年金現值表中找出在相同期數里與上述現值系數相鄰的折現率。
③依據兩個相鄰的折現率和已計算的現值系數,采用內插法計算出投資方案的內部報酬率。
(3)內部報酬率法的決策規則
用IRR表示內部報酬率,內部報酬率法的決策標準是:
投資方案的IRR≥要求的報酬率或資本成本,接受投資方案;
投資方案的IRR<要求的報酬率或資本成本,拒絕投資方案。
如果幾個互斥方案的投資額都相同,且內部報酬率均大于要求的報酬率或資本成本,則內部報酬率越大的方案越好。
(4)內部報酬率法的優缺點
內部報酬率法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反映了投資項目的真實報酬率,概念也易于理解。但這種方法的計算過程比較復雜。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一個投資方案可能同時有多個內部報酬率,從而無法確定真實的內部報酬率。
4.三種方法的關系
對同一投資方案,其凈現值NPV、獲利指數PI和內部報酬率IRR之間存在以下數量關系(K為要求的報酬率):
當NPV>0時,PI>1,IRR>K;
當NPV=0時,PI=1,IRR=K;
當NPV<0時,PI<1,IRR
根據上述關系,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就同一投資方案而言,無論是運用凈現值法還是內部報酬率法,都可以得出相同的接受或拒絕方案的結論。但是如果在兩個互斥投資方案中選擇其中之一,則用上述兩種方法評估的結果有可能正好相反。
造成凈現值法與內部報酬率法發生矛盾的最基本原因,是由于這兩種方法對再投資的報酬率的假設各不相同。一般認為,凈現值法的再投資報酬率假設比內部報酬率法更為合理。 盡管內部報酬率法有一定的優勢,但凈現值法從總體上說還是優于內部報酬率法。
總之,在無資金限量的情況下,利用凈現值法在所有的投資評價中都能作出正確的決策。而利用內部報酬率和獲利指數在采納與否決策中也能作出正確的決策,但在互斥選擇決策中有時會作出錯誤的決策。因而,在這三種評價方法中,凈現值是最好的評價方法。
三、長期投資決策案例分析
要學會運用決策分析方法特別是凈現值法進行擴充型投資的決策分析。
(一)購置設備擴大生產能力
(二)建設新生產線
(三)專賣權:擴大市場
重點掌握經營期間每年營業現金流量的計算。
每年現金流量 =年現金流入-年現金流出
=每年營業收入-付現成本-所得稅
=凈利潤+折舊
=(每年營業收入-付現成本)*(1-所得稅率)+折舊* 所得稅率
知識點7 全面預算
全面預算的意義和內容
(一)全面預算的意義
1.明確企業各級各部門工作的目標
2.是企業內部各部門間工作的協調工具
3.有助于收入提升與成本節約
4.提供了企業進行工作業績評價的標準
(二)全面預算的特點
1.全員參與。 2.全額預算。 3.全程實施。
(三)全面預算的內容
1.營業預算
制造業的營業預算包括:(1)銷售預算;(2)生產預算;(3)直接材料采購預算; (4)直接人工預算;(5)制造費用預算;(6)期末存貨預算;(7)銷售成本預算;(8)營業費用預算或稱銷售及管理費用預算;(9)預計損益表。
2.財務預算
內容包括:(1)資本支出預算;(2)現金預算;(3)預計資產負債表。
全面預算的編制
全面預算的編制程序:
(1)明確的戰略規劃;
(2)預算委員會提出預算期的企業生產經營總體目標及各部門的具體任務,確定預算的總目標及實現目標的方針和原則;
(3)編制分項預算草案;
(4)匯總上報分項預算草案,編制全面預算草案;
(5)確定全面預算;
(6)審議批準;
(7)下達執行;
(8)定期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取得反饋信息用于監控及決策。
(二)全面預算編制原理
1.銷售預算
預計銷售收入=預計銷售量*預計銷售單價
2.生產預算
預計銷售量+預計期末產成品存貨=預計可供銷量—預計期初產成品存貨=預計生產量
3.直接材料預算
預計材料消耗量+預計期末存貨=需要量合計—預計材料期初存貨=預計材料采購量
4.直接人工成本預算
預計生產量*單位產品直接人工小時=預計生產用人工總小時*小時工資率=預計的直接人工成本
5.制造費用預算
制造費用預算是指除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以外的產品生產過程中所有的其他成本預算,也稱為間接成本預算。
預計變動性制造費用+預計固定性制造費用=預計制造費用合計—預計費用攤銷、折舊等=預計需用現金支付的制造費用
6.單位生產成本預算
7.銷售及管理費用預算。 銷售及管理費用預算包括預算期內將發生的除制造費用以外的各項費用。
8.其他現金收支預算
9.現金預算
期初現金金額+各項預算現金收入=當期籌資前科得到的現金合計—現金預算現金支出=現金多余或不足+現金的籌集或運用=期末現金余額
10.預計收益表
11.預計資產負債表
預算編制的其他方法
固定預算是以業務量水平為基礎編制的,也就是說作為固定預算編制依據的成本費用和利潤信息都只是在一個預定的銷量和生產量水平的基礎上確定的。
1.固定預算的特點
(1)預算僅以某個估計的生產數量或者銷售數量為編制基礎,不考慮實際產銷量與預算產銷量發生的差異;(2)在一個控制期內,當實際產銷量已經確定時,固定預算產銷量不根據實際產銷量進行相應調整。
2.固定預算的缺點
(1)在市場變化較快、較大時,不利于控制經濟活動和進行工作成果評價;(2)實際執行時會發生一些困難;(3)原預算不能適應新的變動情況;(4)在執行一個階段后,常使管理人員只考慮剩下階段的活動,而忽視了企業的長遠打算。
彈性預算是為克服固定預算缺點而設計的,它在成本性態分析的基礎上,分別按一系列可能達到的預計業務量水平而編制的能適應多種情況的預算。彈性預算,也稱為變動預算。
彈性預算有兩個顯著特點:(1)彈性預算是按一系列業務量水平編制的,從而擴大了預算的適用范圍;(2)彈性預算是按成本的不同性態分類列示的,便于在計劃終了時計算實際業務量的預算成本,使預算執行情況的評價和考核以及各項費用的實際發生數與相應產量下的費用預算數具有可比性。
滾動預算又稱連續預算,其基本特點是預算期總是保持12個月,每過1個月,都要根據新的情況進行調整,在原來預算期末再加1個月的預算,從而使總預算經常保持12個月的預算期。
1.滾動預算的優點
滾動預算的優點在于:保持預算的完整性、持續性,從動態預算中把握企業的未來;能使各級管理人員始終對未來12個月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所考慮和規劃,從而有利于生產經營穩定而有序地進行,減少預算編制中的不確定性;由于預算的不斷調整,使預算與實際情況更相適應,有利于充分發揮預算的指導和控制作用,對管理者有較好的激勵作用。
2.滾動預算的缺點
首先滾動預算使得預算編制過程將消耗更多的時間、金錢,需要更多的努力。其次對預算的修訂可能涉及對標準成本的修訂,從而導致對存貨計價基礎的修訂。這將導致在會計部門花費較大的管理努力調整會計工作,以跟上滾動預算的變化。最后頻繁的預算編制有可能給那些懷疑預算價值的管理者提供否定預算價值的借口。
零基預算法,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對任何一種費用的開支數,不是以過去預算水平或現有費用開支水平為基礎,即不考慮以往情況,而是一切從零開始,根據其必要性來確定預算期內費用支出數額。
1.零基預算的優點
零基預算的優點在于:首先以零為起點有可能找出和去除低效率或過時的經營方式,引導員工避免浪費性支出;其次對所有項目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有利于合理地進行資源分配,可以通過將雇員引導到以更好的方式去工作來強化激勵的作用;最后為管理者適應企業環境變化提供了預算和計劃工具。
2.零基預算的缺點
但零基預算也存在一定的缺點,首先采取零基預算可能會過分強調短期利益,而損害企業長期利益;其次管理者可能需要培訓有關人員的零基預算技能,而且編制零基預算的工作量大,預算成本相對較高;再者各項費用支出預算等級的劃分具有主觀性,易引起部門間的矛盾。
知識點8 標準成本與差異分析
標準成本系統及其作用
(一)標準成本系統
標準成本系統是集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計算為一體的成本計算模式,它包括成本標準的制定、成本差異分析和成本計算及賬務處理三大部分。
(二)標準成本系統的作用
1.控制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2.正確評價和考核工作成果,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3.為企業的預算編制和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4.簡化成本計算,為對外財務報表的編制提供資料
(三)標準成本的類型
1.理想的標準成本
理想的標準成本是最高要求的標準成本,它是以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設備的運行和工人的技術水平都處于最佳狀態為基礎所確定的單位產品的成本。
2.正常的標準成本
正常標準成本是指根據企業正常的開工情況、正常的工作效率以及正常的價格水平來確定的。
3.現行可達到的標準成本
現行可達到的標準成本是指在企業現行的生產經營條件下,在預計可能達到的開工率下,考慮了平均的先進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而確定的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的制定
(二)直接材料標準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計算公式: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 =∑(直接材料標準用量×直接材料標準價格)
(三)直接人工標準成本的確定
直接人工標準成本計算公式:
直接人工標準成本 =直接人工標準工時×直接人工標準工資率
直接人工標準成本 =∑(各項作業標準工時×相應的標準工資率)
(四)制造費用標準成本的制定
1.變動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計算公式:
變動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
變動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變動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分配基礎標準用量
2.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計算公式:
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
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分配基礎標準用量
產品單位標準成本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直接人工標準成本
+變動制造費用標準成本+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成本差異分析
(一)成本差異分析的基本模式
價格差異計算公式:
價格差異 =(實際用量×實際價格)一(實際用量×標準價格)
=實際用量×(實際價格一標準價格)
數量差異計算公式:
數量差異 =(實際用量×標準價格)一(標準用量×標準價格)
=(實際用量一標準用量)×標準價格
(二)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分析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計算公式: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 =(材料實際用量×實際價格)-(材料實際用量×標準價格)
=材料實際用量×(實際價格-標準價格)
直接材料數量差異計算公式:
直接材料數量差異 =(材料實際用量×標準價格)-(材料標準用量×標準價格)
=(材料實際用量-標準用量)×標準價格
(三)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包括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和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實際工時×標準工資率)
=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 =(實際工時×標準工資率)-(標準工時×標準工資率)
=(實際工時一標準工時)×標準工資率
(四)制造費用成本差異的分析
1.變動制造費用差異
變動制造費用差異包括變動制造費用支出差異和變動制造費效率差異:
變動制造費用支出差異 =(實際費用分配率一標準費用分配率)×分配基礎實際用量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 =(分配基礎實際用量一分配基礎標準用量)×標準費用分配率
2.固定制造費用差異
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費用分解為:支出差異、效率差異和生產能力利用差異。
固定制造費用支出差異 =固定費用實際發生總額-固定費用預算總額
固定制造費用生產能力差異
= 固定制造費用預算總額 - 按實際用量和標準分配率計算的固定制造費用
=(分配基礎預計用量-分配基礎實際用量)×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 = 按實際用量和標準分配率計算的固定制造費用
- 按實際用量應分配的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分配基礎實際用量一分配基礎標準用量)×標準費用分配率
(五)成本差異的追蹤調查
1.例外管理原則與成本差異調查分析
實行例外管理應關注:(1)差異的規模;(2)差異發生的頻率;(3)差異的發展趨勢;
(4)成本差異的追蹤調查同成本與效益原則。
2.業績的評價和成本差異的控制
成本差異處理和標準成本下的成本賬務處理
(一)成本差異的處理
成本差異的處理通常有兩種方法。
1.分配于相關賬戶
有利差異與不利差異相互抵消后的余額如果較大,可將差異按比例分配于各有關存貨賬戶和銷售成本賬戶,把賬戶登記的標準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通常是按各相關數額的比例計算分配。
2.作為當期銷售成本的調整
如果各項成本差異不大,或者沒有特別的要求需要把標準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為了簡化計算程序,可以把各項成本差異抵軋后的凈差異額結轉于產品銷售成本,作為產品銷售成本的調整,或者作為差異費用單獨列示于當期損益表上。
知識點9 責任會計與業績評價
企業環境與分權管理
(一)集權管理和分權管理
1.集權管理
所謂集權管理,就是把生產經營決策權較多地集中在企業最高管理層,而下屬單位則從事執行工作。
集權管理的優點是:(1)有利于集中領導,協調各部門活動,便于統一指揮;(2)各職能部門目標明確,部門主管易于控制及規劃,有利于實現目標一致性;(3)減少下屬單位在資源、人力儲備上的不必要重復,有利于合理利用資源。
集權管理的缺點是:(1)下級職位處于被動地位,限制了下級管理人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2)最高決策層雖可綜觀全局,但難于監督執行情況,對市場變化反應較慢,容易產生官僚主義;(3)部門之間的協調困難。
2.分權管理
所謂分權管理,就是將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權同相應的經濟責任下放給下層管理人員,使下層管理人員對日常經營活動能作出及時有效的決策,以迅速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
分權管理的優點是:(1)為中央管理部門節約時間,讓高層管理者集中處理更重要的事務;(2)反應的時效性。分權管理可以發揮下屬管理人員在制訂和實施決策過程中能迅速做出反應的優勢;(3)下級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通過業績評價和獎懲措施,將各部門管理人員的利益與企業經營業績緊密聯系起來,從而使管理人員的利益與企業的目標達到一致。
分權管理的缺點是:(1)如何協調各事業部與總部的關系,可能會導致職(機)能失調行為;(2)使整個企業統一指揮不夠靈活,各部門間協調及對各分部的業績控制更加困難,增加收集信息的成本;(3)總部發生的管理費用一般會分配到各分部中去,產生公平分配的問題。
(二)責任會計系統的含義
根據授予基層單位的權利和責任以及對其業績的計量、評價方式,把企業劃分成不同形式的責任中心,并建立起以各個責任中心為主體,以責、權、利相統一的機制為基礎,通過信息的積累、加工和反饋而形成的企業內部嚴密的控制系統,即責任會計系統。
責任中心與責任會計
(一)責任中心
在分權管理企業中,各種承擔與其經營決策權相適應的經濟責任的組織部門或區域,稱為責任中心。
責基本上有以下四種形式:即成本中心、收入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
1.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只對成本或費用支出承擔責任的責任中心。其特點:(1)只對生產經營過程中投入的成本或費用負責,無需對利潤情況和投資效果承擔責任;(2)只對可控成本承擔責任; (3)只對責任成本評價和控制。
成本中心類型有:標準成本中心與費用中心。
3.收入中心
收入中心是只對產品或勞務的銷售收入負責的責任中心。通常是指企業的銷售部門。
4.利潤中心
利潤中心是指對利潤負責的責任中心。利潤中心既要對收入負責,也要對成本費用負責。
利潤中心有兩種類型:(1)自然的利潤中心;(2)人為的利潤中心。
5.投資中心
投資中心是對投資負責的責任中心。其特點是既要對收入、成本、利潤負責,又要對利潤與投資的比例關系、投資效果負責。
(二)責任會計
1.基本概念
責任會計是在分權管理的條件下,為適應經濟責任制的要求,將企業劃分為各種不同形式的責任中心,并建立起以各個責任中心為主體,以權、責、利相統一為特征,以責任預算、責任控制、責任評價和獎懲為內容,通過信息的積累、加工和反饋而形成的一種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把會計資料同各責任中心經濟活動的規劃、控制、評價與業績評價緊密聯系起來的一整套會計制度,也稱責任會計制度。
2.責任會計的內容體系
(1)合理劃分責任中心;
(2)編制責任預算;
(3)合理的內部轉讓價格;
(4)建立健全嚴密的記錄、報告系統;
(5)分析和評價實際工作業績;
(6)建立公正、權威的內部協調機制。
責任中心的業績評價
(一)成本中心的業績評價
1.區分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
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是兩個不同的成本概念,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兩者的區別是:
(1)計算的原則不同。凡按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把成本歸集到各個產品明細賬上的,叫做產品成本;凡按誰負責,誰承擔的原則把成本歸集到負責控制成本中心賬上的,叫做責任成本。
(2)成本的計算對象不同。產品成本是按承擔客體(產品)進行計算;而責任成本是按責任中心計算。
(3)兩者的目的不同。產品成本是反映和監督產品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實行經濟責任制的重要手段;而責任成本則是反映和評價責任預算的執行情況,控制生產耗費,貫徹經濟責任制的主要工具。
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雖有區別,但兩者有聯系:就某一定時期來說,全廠的產品總成本與全廠的責任成本的總和是相等的。
2.成本中心的業績評價
標準成本中心的業績評價指標主要為預算成本節約額和節約率,計算公式如下:
預算成本節約額 =預算成本-實際成本
預算成本節約率 =(預算成本節約額/預算成本)×100%
(二)利潤中心的業績評價
利潤中心的業績評價可以用四種指標進行評價:邊際貢獻、分部經理可控邊際貢獻、分部邊際和稅前部門凈利。計算公式如下:
分部邊際貢獻 =分部銷售收入-分部變動成本
分部經理可控邊際貢獻 =分部邊際貢獻-分部經理可控的固定成本
分部邊際=分部經理可控邊際-分部經理不可控的固定成本
分部稅前利潤=分部邊際-分配來的共同固定成本
公司稅前利潤=∑各分部稅前利潤
(三)投資中心的業績評價
投資中心的業績評價通常以投資報酬率和剩余收益為主要指標。
(1)投資報酬率
投資報酬率是投資中心所獲得的營業利潤與營業資產(投資額)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投資報酬率 =營業利潤÷營業資產
投資報酬率還可以分解為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利潤率兩個指標的乘積:
投資報酬率 = ×= 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
投資利潤率還可以進一步展開,分解為資產周轉率、銷售成本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三個指標的乘積:
投資報酬率 = ××
= 資產周轉率×銷售成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
(2)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是指投資中心的營業利潤扣減其營業資產按規定的最低預期報酬率(即資本成本)計算的基本利潤后的余額,其計算公式如下:
剩余收益 = 營業利潤-基本利潤
= 營業利潤-營業資產×最低預期報酬率
以剩余收益作為評價和考核經營成果的尺度,其優點為可以消除利用投資報酬率進行業績評價所帶來的錯誤信號,并促使管理當局重視對投資中心業績用金額的絕對數進行評價;可以引導企業經營者采納高于企業資金成本的決策,促使部門目標和企業整體目標趨于一致,克服了投資報酬率指標的不足。
使用剩余收益指標也存在缺點,具體表現在剩余收益指標是絕對數指標,不便于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的比較,規模大的部門容易獲得較大的剩余收益;剩余收益計算公式中含有凈利潤,因此它同樣具有會計收益指標的固有缺陷。
企業內部轉讓價格的制定
(一)內部轉讓價格的概念及作用
內部轉讓價格是指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之間由于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為區分責任和評估業績進行結算或轉賬所選用的一種價格標準。
內部轉讓交易并不影響企業整體利潤總額的大小,但會影響各分部利潤的大小。轉讓價格高意味著供應分部的利潤要大于轉讓價格低時的利潤。同樣,轉讓價格高意味著購買分部成本高,比低轉讓價格獲得更小的利潤。盡管轉讓價格與企業整體盈利性無關,但轉讓價格的高低決定了內部供需雙方的利潤,影響供需雙方的工作積極性。
(二)內部轉讓價格的類型
1.以成本為基礎的轉讓價格 2.以市場為基礎的轉讓價格
3.根據協商價格制定轉讓價格 4.雙重內部價格
內部轉讓價格的制定通常遵循以下兩條基本原則:
第一,凡是成本中心之間提供產品或勞務,以及有關成本中心的責任成本轉賬,一般應按標準成本或預計分配率作為內部轉讓價格。其優點是簡便易行,責任分清,不會把供應單位的浪費或無效勞動轉嫁給耗用單位去負擔,能激勵雙方降低成本的積極性。
第二,凡企業內部產品或勞務的轉讓以及責任成本的轉賬,涉及到利潤中心或投資中心,則應盡可能采用市場價格,協商價格或成本加成作為制定內部轉讓價格的基礎。
知識點10 現代管理會計的新發展
作業成本法與作業管理
作業成本法是指將產品生產成本或提供勞務過程中所消耗資源成本按消耗資源的作業累積,再按受益原則依據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追溯至產品或勞務
(一)作業成本法的基本程序
(1)按工作內容辨別區分不同類型的作業;
(2)分析成本與作業之間的關系,確定每種作業的成本動因;
(3)按作業建立同成本動因相關的同質成本庫,歸集同質成本;
(4)以每種作業的成本動因為分配基礎,計算各作業成本庫的成本分配率;
(5)根據每種產品消耗的成本動因和成本分配率,將作業成本庫歸集的作業成本分配于產品。
(三)作業成本法與作業管理
1.價值鏈管理和作業管理
作業是指為達到一定目的、其內容能夠與其他業務區分開來的活動。
價值鏈分析包括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行業價值鏈分析和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
2.作業成本法與作業管理
(1)作業分析步驟;1、識別作業 2、識別非增值業務 3、了解作業之間的聯系
4、建立計量評價標準 5、報告非增值成本
(2)作業管理改進。1、作業消除 2、作業選擇 3、作業量減少 4、作業共享
目標成本計算與管理
(一)目標成本法是指企業以市場和顧客為導向的一種有助于同時達到高品質、多功能、低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
(二)目標成本法的實施程序
目標成本法的實施程序包括三個階段:
(1)以市場為導向設定目標成本——市場驅動的成本規劃;
目標成本計算公式:產品目標成本=目標售價-目標利潤
(2)實現目標成本;
目標成本與估計成本的差額為成本規劃目標。
成本差距(成本規劃目標)=估計成本一目標成本
(3)運用持續改善成本法以達到設定的目標成本。
適時生產系統
(一)適時生產系統的內容
傳統產品生產周期構成:
產品生產周期 =加工時間+材料整理+運送時間、存儲時間+等待時間+檢驗時間
適時生產系統產品生產周期構成:
產品生產周期 =增值時間+非增值時間
(二)適時生產系統的特點
1.以制造單元組織生產活動 2.掌握多種技能的技術工人 3.實施全面的質量控制
4.減少機器設備的調整和準備時間 5.防護性的設備維護
6.與供應商建立良好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
(三)適時生產系統產生的效益
1.存貨庫存方面的成本節約 2.質量控制方面的效益 3.縮短生產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4.成本數據收集和成本計算方面的效益
質量成本和質量管理
產品質量通常是指產品滿足消費者使用要求的程度,產品優劣的等級等。
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較多:設計質量和符合質量。
1.設計質量。設計質量是指產品或服務適合消費者需要和需求而設計的規格及功能,如打印機的打印圖像、文字的功能,鐘表的顯示時間的功能。
2.符合質量。符合質量是指產品或服務符合其設計功能和特征規格的程度,例如噴墨打印機打印墨跡不均勻、經常卷紙卡紙,則不符合設計質量,未能滿足客戶的預期要求。
質量成本是指企業因生產不符合質量的產品,以及為防止或糾正低質量產品而發生的成本。
根據質量成本的不同性質,質量成本可以分為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1.預防成本。預防成本也稱防護性成本,是指為防止或杜絕次品、瑕疵、廢品等質量問題所發生的成本,增加預防成本,將會減少因不符合質量而產生的損失。設計工程、質量工程、設備的預防性維護、員工的技術培訓、供應商的評估、新材料應用、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成本都屬于預防成本。
2.鑒定成本。鑒定成本是指為了檢查、驗證、確定產品是否符合特定質量要求所發生的成本。如產品的檢驗和測試,產品使用的試驗,原材料的驗收檢測,質量的監督等成本等。
3.內部故障成本。內部故障成本是指產品或勞務交付客戶之前,發現不符合質量要求所發生的成本。如次品及產品瑕疵修復、返工,廢品、廢品及廢料的處理,機器設備的故障停工維修,修復的再測試、再檢驗,重新設計等成本。
4.外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不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或勞務,銷售交付客戶以后所發生的成本。如因質量問題客戶退貨的運費,退貨的驗收處理費,產品售后服務維修等保證費,因質量不佳的折讓、賠償費,以及企業因質量問題影響企業信譽而造成的損失等。
綜合記分卡
綜合記分卡,也譯為平衡記分卡,是一種以信息為基礎、系統考慮企業業績驅動因素、多維度平衡評價的一種戰略業績評價系統;同時,它又是一種將企業戰略目標與企業業績驅動因素相結合、動態實施企業戰略的戰略管理系統。綜合記分卡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業績評價與管理規劃框架。
財務、客戶、企業內部業務流程、企業的學習與成長,這具有邏輯關系的四個方面將愿景和戰略表述為綜合業績評價指標基本框架,綜合記分卡的四個方面,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財務成果是最終目標,客戶方面是關鍵,企業內部業務流
>> 點擊閱讀全文 <<
最近更新
- 廣東自考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6-23
- 廣東省自考00058市場營銷學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067財務管理學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押題... 06-23
- 廣東省自考00155中級財務會計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自考00157管理會計(一)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自考00158《資產評估》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00159高級財務會計押題復習資料 06-23
自考解答
- 深圳自考如何申請學士學位? 08-22
- 深圳自考專科可以轉專業嗎 08-22
- 深圳自考專科最快多久能畢業? 08-22
- 深圳自考大專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怎么學? 08-16
- 深圳自學考試_自考本科專科-深圳自考... 07-22
- 深圳自考可以報考哪些學校呢? 07-22
- 深圳全日制大專在讀,同時可以自考本... 07-22
- 自考大專多久能畢業? 07-12
- 深圳自考生怎么辦理課程免考?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