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自考網為學考網旗下網站,為考生提供深圳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試院www.eeagd.edu.cn為主。
廣東省自考00886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輔導押題復習資料
第一部分
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概念的含義以及演變過程;掌握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特征;了解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目的、內容和方法。
一、選擇、填空:
1、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健康”的定義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TO)1948年在其憲章中指出:“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而不只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
2、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標志:智力發展正常、情緒反應適度、人際關系融洽、行為統一協調、性格特征良好。
3、關于“心理健康”的理解
首先,應當理解心理健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心理健康其主要目的在于預防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和行為障礙。廣義的心理健康是以促進人的自我心理調節,發揮更大的心理效能為目標。心理健康的人能夠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更有效地為社會和人類做出貢獻。
4、心理健康組織的成立
1908年5月,由比爾斯發起,在美國康涅狄克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衛生組織“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協會”,這是近代心理健康運動的開始的標志。
1909年2月,在紐約成立了“美國全國心理健康委員會”。
1917年出版《心理健康》季刊。
5、我國的心理健康組織的發展
1936年4月,在南京成立“中國心理健康協會”,第二年,因抗日戰爭爆發,工作被迫停止。
1982年,我國第一個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在南京成立。
1985年,我國學者在山東泰安重新組建了“中國心理健康協會”。
二、簡答、論述:
(1)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10條標準。
答:馬斯洛和密特曼認為,正常心理應有以下十條標準(得到廣泛認可):
1、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計;
3、生活的目標(理想)能切合實際;
4、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不脫離周圍的客觀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適度的情緒控制與表達(適度的情緒發泄與控制);
9、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個性;
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情況下,能恰如其分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
(2)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
答:1、培養健全的人格;2、增進和維護健康的心理
(3)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內容:
答:實施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改善家庭、托幼機構和社會的自然與文化環境;2、對學前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3、對學前兒童進行行為指導、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4、一般心理健康措施
第二部分
學習要求:了解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能綜合分析影響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選擇、簡答:
1、影響健康的理論模式
影響健康的理論模式主要有兩種:霍門的生態模型和布魯姆的健康公式。(這兩種理論模式的提出,使得人們對健康的影響因素認識發生了轉變,即從只注重生理原因到注重于環境的相互作
用。)
(1)霍門的生態模型
霍門提出了健康的生態模型,他將理想的健康看作遺傳、環境、自身和經驗交互作用的結果。根據這個模型,在影響健康的生態系統中有許多生態因子和條件,有利的生態因子和條件會促使個體向健康狀態發展,不利的生態因子和條件會使個體向健康相反的方向轉化。在這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態因子和條件的作用相互制約,相互消長,對健康的影響具有綜合性。
(2)布魯姆的健康公式
布魯姆提出了一個決定個體或群體健康狀態的公式:
HS=f(E+AcHs+B+LS)HS(HealthStatus)指的是“健康狀態”,“f”是一個函數,E(Environment)表示環境,B(BiologicalFactors)表示生物學因素,LS(LifeStyle)表示生活方式,AcHs(AccessibilitytoHealthService)表示保健設施的易獲得性。布魯姆將影響健康的因素歸納為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生物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活方式以及保健設施的易獲得程度。健康是這四類因素的許多相互交叉、滲透、影響和制約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2、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一)多層次等級系統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從系統觀點出發,將人看作一個多層次的等級系統,這個系統包括人體以下的各個層次(如系統、器官、組織、細胞、細胞器【如線粒體】、分子、原子等),也包括人體以上的各個層次(如人際關系、集體、文化、社會和國家、生態圈、宇宙等)。任何一個層次系統中的變化會影響到上、下層次,同時任何一個層次系統又會受到比它高的層次系統或者低的層次系統的作用。總體的健康反映的是系統內和系統間高水平的協調,當然,這種協調會在任何層次遭到破壞(如在細胞、器官系統、整體的人、社區層次等)。因此,我們應根據每個等級層次上每個系統的相對完整性和功能活動來形成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功能喪失的概念。
(二)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三維度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有三個維度。生物維度包括遺傳因素、體質狀況、神經類型、生理生化和免疫特征等;心理維度包括認知、情感、人格特征、行為習慣、個體生活經驗、價值觀和信念等;社會文化維度包括政治制度、社會文化、經濟狀況、人際關系、社會地位和教育等。
3、影響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學因素主要有遺傳以及與遺傳有聯系的素質、生理生化改變、機體損傷等因素。
4、人類行為遺傳學工作者往往把人的行為遺傳分為三大類:直接遺傳---是明顯由遺傳因素而引起的行為異常,如單一基因突變、染色體異常等;間接遺傳由于某一遺傳性而間接引起的異常行為;輕微遺傳----某些行為主要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而遺傳只起到輕微的作用。
5、研究遺傳因素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家系研究、雙生子研究。
6、影響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兒童青少年的動機系統、情緒傾向、行為習慣、認知能力、人格特征和早起經驗等。
7、動機是機體自身或外部生活條件的要求在腦中的反應。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動機推
動人為滿足某種需要而積極活動,是人的活動的內在原因。
8、造成學前兒童挫折的因素有自然環境因素、社會因素(政治、經濟、民族習慣、宗教、社會風尚、道德法律,文化教育等種種約束)和個體內在的因素(個體對各種刺激因素的認知、評價、耐受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個體對目標的期望程度等)。個體內在的因素是最關鍵的。
9、心理防御性行為:為了減緩心理沖突和挫折,個體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借助某些機制解脫困擾,以恢復情緒平穩,這種機制或策略叫作心理防御機制,它是一種適應傾向,由此而產生的行為,被稱作防御性行為。常見的方式有:理智的壓抑、升華、補償、合理宣泄等。
10、自我意識:是人對于自身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的一種認識,也是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的統一。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節。P27
11、情緒: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態度體驗,主要反映了客觀現實與人的需要之間的直接關系。
12、影響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社會因素主要有家庭、托幼機構、社會生活環境等。
二、簡答、論述
(一)在托幼機構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應充分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師體諒和寬容的態度。教師要能夠滿足學前兒童的各種合理需要,體諒和容忍學前兒童的所作所為甚至過失。
2、教師民主、平等的心態。教師要允許學前兒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3、教師的支持行為。教師要給予學前兒童支持、認可、贊同和接納。
4、教師保持與兒童平等的地位。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前兒童的活動,并以自己的行動影響環境,給學前兒童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5、教師提供的機會。教師要為學前兒童提供發揮創造力的機會。
6、教師安排的適當活動。教師應使托幼機構的各項活動適合學前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
(二)家庭環境的影響包括哪些方面?
答: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學前兒童最早接觸的社會環境,也是學前兒童個性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對嬰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十分重要。家庭結構和功能、家長的教育能力以及對孩子的期望水平、教育方法和教養態度、父母的職業及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的物質條件和氛圍、生活習慣和志趣愛好等等,都與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最終影響他們的行為和人格。
第三部分
學習的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托幼機構中常見的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掌握這些問題的主要表現,能及時發現學前兒童在心理健康上存在的問題。
一、選擇、簡答
1、拉扎魯斯等人從交互作用理論出發,曾給精神壓力狀態下了這樣的定義:“精神壓力是人與環境之間的特殊關系,它取決于人對加重或超出其負荷的危機及其完好狀態的評估。”
2、交互作用理論的核心機制:人對生理和心理需要的滿足的知覺,以及對滿足這些要求的能力的
知覺,是形成精神壓力狀態的根源,如果在知覺到的要求同人對自己滿足要求的能力的知覺之間出現了不平衡,就會產生精神壓力
3、適應,指的是個體與環境的關系,既包括個體根據環境的要求改變自己,也包括個體作用于環
境。心理適應不良的學前兒童,其人際關系、社會行為及生活能力都會出現障礙,行為表現超出了對心理刺激的正常和應有的反應范圍
4、科溫等人的研究證實了精神壓力與兒童的一般心理適應與情緒失調和與行為障礙等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這就是說,學前兒童經歷較多的心理緊張,可能會導致其心理適應不良。
5、50-60年代,以霍姆斯等人為首的一批學者精心修訂了能直接和定量地測定人的精神壓力的“社會性重新調整計量表”(SRRS)。
6、70年代,科亭頓依據了“社會性重新調整計量表”的樣式和計分方法發展了適用兒童的“科亭頓生活事件記錄表”,用以直接和定量地測定兒童的精神壓力狀態。
7、艾力克森曾描述兒童面臨與精神壓力有關的4種類型的情況,它們是動機沖突、社會經濟狀況、教育機構狀況、心理創傷。P42
8、吮吸手指的生理機制,吮吸乳頭是人的原始本能反射,嬰兒會很自然的吮吸碰到嘴唇的任何物體。到2—3歲以后,兒童的動作能力和語言發展了,反映兒童饑餓狀態和索食的要求已經能滿足,吮吸手指和衣物的行為就逐漸消失了。嬰兒吮吸手指是一種常見的行為,特別是嬰兒長牙的時候,這是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兒童到2—3歲以后,這種吮吸手指的現象就會消失,但是如果過了這一年齡階段,還仍然經常吮吸手指,就不屬于正常現象了。
9、咬指甲可以在兒童期的任一階段發生,頑固者可能形成終身頑固習癖,在3—6歲的兒童中,發病率較高,但是多數出現在學齡初期的兒童身上,大約有10—30%的學齡兒童有這種行為,多發年
齡在11—13歲間,男女比例相近。隨年齡增大后,癥狀可自愈。但少數人養成頑固習癖,終生難改。
10、習慣性陰部摩擦(夾腿綜合癥)
表現:孩子的這一癥狀,醫學上稱為習慣性陰部摩擦,多見于1-3歲的嬰兒。表現為兩腿交叉或并攏夾緊摩擦生殖器,同時雙目凝視、面頰緋紅,表情很不自然,有時還伴有出汗、喘氣。一般表現為入睡或剛醒來時兩腿內收,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女孩有時兩腿交叉上下移擦。年齡稍大的兒童可表現為在突出的家具角上或騎在某種物體上活動身體,甚至為避免大人的干涉而暗自進行,每次持續幾分鐘。在陰部摩擦的同時,孩子面部出現泛紅,兩眼凝視,甚至大汗淋漓,但神志清楚,無其他異常表現。這時,如父母阻止孩子的行為,陰部摩擦即會停止。
11、恐懼不安
兒童對特定的事物(動物、人、物品)或情景所產生的過分或不合理的恐懼和回避反應。
12、兒童屏氣發作
又稱呼吸暫停癥,是一種呼吸系統的神經癥。該癥的主要特點是,嬰幼兒在情緒急劇變化時出現呼吸暫停的現象。在2歲以下的小兒比較多見,3歲以后很少發生,6歲以后十分罕見。案例,一個兩歲半的男孩,平時各方面都基本正常,但一到發脾氣、哭鬧時,就會倒地抽搐、口吐白沫,不久又慢慢恢復正常。家長帶孩子到處求醫。從這位男孩的癥狀看,是患了呼吸暫停癥。
13、兒童夜驚
是指睡眠時所產生的一種驚恐反應。俗稱“撒囈掙”,4-7歲的兒童較為多見,男孩的發生率比較高。
14、兒童夢魘
是指以做噩夢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睡眠障礙。俗稱的“做噩夢”多見于學前期兒童。
15、“夢游癥”即睡行癥。這是一種睡眠障礙,要確診需到醫院做一些必要的檢查,以便與另一種相似的疾病,如分離障礙相鑒別。睡行癥是指一個突然從深睡中睜開眼睛表情茫然,起身離床,行動遲緩而單調,缺乏目的性。如在房中來回走動、顛三倒四地亂穿衣褲鞋襪,或拿床單被子揉搓。也有一些人會做一些比較復雜的事,如開門、打水、做飯等。每次出現的時間在4-6分鐘左右,行為方式基本相同,次晨醒來,否認夜里的發生的一切。睡行癥以兒童多見,發生率在1-6%,以5-6歲為高峰,原因目前認為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一是悲傷或心理刺激過度;二是家庭不能給兒童足夠的關心和溫暖;三是與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有關。
16、兒童攻擊性行為:攻擊行為也稱侵犯行為,是指個體有意傷害他人身體與精神,且不為社會規范所許可的行為(或能引起別人對立和爭斗的行為)。是學前兒童最為常見的一種品行障礙,到學齡期后則日漸減少。
17、兒童說謊:小兒到了三四歲以后,一般都有說謊的行為。說謊可分為無意說謊和有意說謊兩類。無意說謊——學前兒童由于認知發展水平低,在思維、記憶想象、判斷等方面出現與事實不相符的情況,而造成了說謊。有意說謊——有些兒童由于各種原因,經常故意編造謊言,這就是有意說謊。
18、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是最常見的一種言語障礙形式。它是由于大腦發育遲緩而造成的言語障礙。可分為接受性言語障礙和表達性言語障礙。這類兒童口頭語言明顯落后同齡兒童,到相應年齡仍不能講完整的句子,甚至僅能講少數單詞,有的表現講話詞不達意或構音不清。
19、發展性語音不清
指的是兒童不存在發音器官或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但是在說話時語音不清晰,講話不能成句。輕者,說話能被人聽懂,但是吐字不準,語音含混;重者不知所云。
二、簡答、論述
1、學前兒童精神壓力的減緩和消除途徑是什么?
答:一般而言,學前兒童的精神壓力與外界環境對他們的壓力,他們自身內部的壓力以及他們心理的自我強度等方面有關。因此,減緩和消除學前兒童的精神壓力,一般從減輕外界環境和自身內部的壓力以及增強自身心理強度等方面入手。
(一)減輕外界環境的壓力
外界環境的壓力一般可分為心理壓力和生理壓力兩大類。
1、心理壓力
兒童心理壓力主要有人際關系的壓力、社會關系的壓力、對學前兒童的期待所造成的壓力等等。減輕學前兒童壓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優化托幼機構的環境
a.完善教師人格
b.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c.適度的教學要求
(2)其它外界環境的心理壓力
此外,家庭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的人際關系以及家庭、社會對學前兒童的期望等也都會對學前兒童造成壓力,使學前兒童產生精神壓力。減輕外界環境的心理壓力也應包含這些方面。
2、生理壓力
外界的生理壓力包括不適當的溫度、濕度、照明、空間、噪音等不良物理因素的長期刺激等。
(二)減輕內在的壓力
減輕學前兒童內在的精神壓力,應在家庭、托幼機構以及社會諸方面盡量從學前兒童的立場出發,滿足學前兒童的各種合理需要。
(三)增強學前兒童自身心理強度
人的自身心理強度指的是人應付內外壓力的能力。人能否適應周圍環境的刺激,能否承受和應付內在的壓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的自我心理強度。人對環境刺激和內在壓力的認識、評價、耐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與人的自身心理強度聯系在一起的。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增強學前兒童的心理強度,減輕因外界環境刺激引起的壓力和內在壓力等可能導致的精神壓力的程度。
2、論述兒童口吃的表現、原因和矯正措施:
是指說話的時候不自主地在字音或字句上,表現出不正確的停頓、延長和重復現象。它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節奏障礙。口吃并非生理上的缺陷或發音器官的疾病。而是與心理狀態有著密切關系的言語障礙。根據美國的統計數字,在學齡兒童中,口吃的患病率1-2%,男孩比女孩多2-4倍,有一半的口吃起病于5歲前。
(一)表現:(1)發音障礙。常在某個字音、單詞上表現停頓、重復、拖音現象,說話不流暢。兒童口吃以連發性口吃較多,發音之際,在某個字音上要重復多遍才能繼續說下去。也有難發性口吃,說第一個字要很使勁才能發出聲音。(2)肌肉緊張。由于呼吸和發音器官肌肉的緊張性痙攣,而妨礙這些器官的正常運動。說話時唇舌不能隨意活動。(3)伴隨動作。為擺脫發音困難,常有跺腳、搖頭、擠眼、歪嘴等動作。(4)常伴有其他心理異常,如易興奮、易激惹、膽小、睡眼障礙等。
(二)原因:(1)精神創傷。受驚嚇是常見的誘因。如見到某種動物、聽了可怕的故事、看了可怕的影片等,致使情緒不安,易導致口吃。家庭不和睦,父母離異;家長態度粗暴,嚴厲的體罰、辱罵孩子。使孩子經常處于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下,易導致口吃。進入陌生環境(轉學、遷居、寄養),久久不能適應。
(2)模仿。大部分口吃患者是幼小時學別人口吃所致。小孩對別人口吃覺得好奇,看到口吃者滑稽可笑的樣子而加以模仿,模仿口吃變口吃。
(3)成人教育上的失誤。兩三歲的孩子,正處于學習口頭語言的階段,詞匯逐漸豐富,說話時可能為了選擇詞匯,不能迅速組句,因而會表現出重復或延長某一個字或語言不連貫、不流暢的現象。這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屬于正常現象,是一種發育性的口吃的兒童口吃是因發育遲緩而發生的而不是真正的口吃)。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口吃現象會逐漸消失。如果家長或周圍的人不能正確對待這一現象,在小孩在學講話的時候,操之過急,做過多的矯正,或采取恐嚇、威逼的手段逼迫兒童學話、矯正發音,使兒童緊張、慌亂、無所適從,從而導致口吃。(4)軀體疾病,一些嚴重的軀體疾病,如百日咳、流感、麻疹或腦部受到創傷都可造成大腦皮質功能減退而引起口吃。
(三)矯治:無論是精神受刺激,模仿、還是初學口頭語言時的不流暢現象,最初都不是真正的口吃。真正口吃必須有心理因素摻雜進去,即對自己口吃的高度注意和嫌惡,對說話的恐懼心理。若沒有以上心理因素,口吃只是一時性的。隨著年齡增長會自行消失。矯治兒童口吃要注意
(1)正確對待小兒說話時不流暢的現象。幼兒說話時發生“口吃”,周圍的人應采取無所謂的態度,不模仿、不譏笑、不指責,不必提醒“你結巴了”。不使幼兒因說話不流暢而感到緊張和不安。
(2)消除環境中可致幼兒精神過度緊張不安的各種因素。家庭和睦、教育方法合理、生活有規律,都可使幼兒的“口吃”成為一時性的現象。
(3)成人用平靜、柔和的語氣和小兒說話。使他也仿效這種從容的語調,放慢速度,呼吸平穩,全身放松。
(4)多讓幼兒練習朗誦、唱歌。對年齡較大的兒童可教他慢慢地(一個字一個字地發音)、有節奏地說話、朗讀(一字一字地大聲朗讀)。
第四部分
學習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學前兒童心理健康評估的目的及評估的基本原則;了解評估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方法和常用工具。
一、選擇、填空
1、心理評估的含義: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進行評定。
2、對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評估主要有:談話法、觀察法、篩查檢查法、標準智力測試、人格測驗法、問卷法。
3、談話法:通過對學前兒童的主要撫養者或教師的談話,獲取兒童評估的有關信息的方法。
(1)、談話的方式:選擇答案的談話、自由回答的談話、沒有具體問題的談話。
(2)、談話的范圍:母親妊娠期、兒童出生、兒童3歲以前的一些問題;家族的情況;兒童當前存在的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
(3)、談話的技巧:與兒童談話應有明確的目的;談話應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地點;談話過程中,談話者不能加入個人主觀印象;談話中,談話者不能催促,也不能暗示和啟發談話對象;談話語氣應平和,態度親切。與成人談話應注意獲取信息的可信度,因為他們由于愛孩子,不能全面、客觀的評價孩子;他們故意回避、忽略一些消極信息。
4、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觀察者為評價學前兒童的心理發育狀況而進行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主要是觀察兒童的情緒表達、語言表達、人際關系、智力表現、行為表現)觀察時,采用的兩種評價方法:一種是,以兒童的社會適應性作為評價標準,如兒童不能適應周圍生活,可視為異常;二是,以病理癥狀存在與否作為評價標準,這些病理癥狀和行為在正常兒童身上是不存在的。
5、篩選檢查法:運用適當的心理測驗工具,獲取有關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的信息的方法。篩選只提供對兒童的粗略評價,發現兒童是否存在心理障礙和行為問題,而不能作結論性的診斷,對兒童日后的發育也沒有預言作用。
6、標準智力測驗:是一種用以測量人的智力水平的重要心理診斷技術。
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測驗量表是法國心理學家比納和西蒙在1905年編制的,叫比納西蒙量表。他們通過語言、文字、圖畫、物品等形式,對兒童的智力水平進行測量。
7、人格測驗法:用以評估個性心理特征,是心理診斷的一種技術。可以分為結構不明確的投射測驗和結構明確的問卷測驗兩大類。
8、投射測驗:是給予評價者一定的刺激,如提問、觀看材料等,讓其自由反應,通過各個投射反
應來了解被評價者的個性和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例如,“TAT主題統合測試、羅夏測驗、兒童統覺測驗、繪人測驗、填句測驗、動態家庭畫測驗。
9、問卷法:在短時間內收集大量信息的一種調查法。問卷測驗的類型有:自己記述法、多項選擇法、判斷對錯法、評定量表法、序列法、對應比較法。
10、適合于篩選檢查法的評估工具
(一)丹佛發展篩選測驗(DenverDevelopmentalScreeningTest,DDST)
丹佛發展篩選測驗是1967年由弗蘭肯堡(W.K.Frankenburg)和多茲(J.B.Dodds)制定的,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是目前運用得最廣泛的篩選量表之一。
1、測驗的目的
丹佛發展篩選測驗是為從出生到6歲的兒童設計的,其目的在于通過一系列發展任務,檢查出兒童在動作、語言和社會性等發展方面的明顯遲滯。每次測驗大約需用10-20分鐘。
2、測驗的項目
丹佛發展篩選測驗包含105個項目,根據:
(1)應人能:測查兒童對周圍人的應答能力和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如:會洗手并擦干、能獨立穿衣服等)
(2)精細動作-應物能:測查兒童看的能力、用手抓握和繪畫的能力(如:壘起4塊方木、比較線的長短、畫人體的3個部分等)
(3)粗動作能:測查兒童坐、立、走、跑和跳躍的能力(如獨足站立5秒鐘、足跟足尖走等)
(4)言語能:測查兒童聽、理解和表達語言的能力(如:說出自己的姓名、能認識物體的原材料等)分成4組。按照完成每個項目人數的25%、50%、75%和90%作為標準,將被查兒童與常模作比較,初步能了解兒童的發展狀況。例如,在某個年齡階段,90%的兒童都能掌握某項技能,而某被查兒童卻不能掌握,這一測試結果表明該兒童在這方面的發展可能遲滯。
3、測驗的機制
丹佛發展篩選測驗對學前兒童目前和將來的智能高低和適應環境的能力沒有鑒定和預言作用;它不能在正常與異常之間劃出明顯的界限,只能粗略地知道,被查兒童在各方面距離正常值越遠,異常的可能性就越大;它也不能提示發育上的診斷性名稱,如說明發展障礙等,而只能提示可能發生的問題。
(二)早期篩選量表(EarlyScreeningInventory,ESI)
早期篩選量表是近年來由梅錫爾斯等人(S.J.Meisels,eta)1次測驗需用15-20分鐘。為3-6歲兒童設計的篩選測驗。每早期篩選量表的各項測驗關系了幼兒期兒童心理發展的3個方面:
1、視覺-動作/適應性。例如:拷貝幾何圖形(圓、十字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根據主試的示范拼搭積木等。
2、語言和認知。例如,數數、口頭表達(如給兒童一件物體,讓兒童講出該物體的顏色、形狀、名稱、用途等等)。
3、粗動作/身體知覺。例如:單足站立,模仿主試的運動(見圖4-3)等。
各項測驗所獲的總分可以根據量表常模將被測兒童歸為通過篩選、需作重新篩選或者沒有通過篩選而需作進一步診斷性測驗這三種情況中的一種。
早期篩選量表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簡明又便于使用,但是,與其他篩選檢查工具一樣,早期篩選量表測試的結果只能說明是否需要對被查兒童作進一步的診斷性測驗和評估。
(三)視覺-動作整合發展測驗(DevelopmentTesfofVisualMotorIntegration,VMI)1、測驗的要求
視覺-動作整合發展測驗要求被查兒童的視覺集中在主試所示的各幅幾何圖形上,并按照圖形進行臨摹。這個任務的完成要求兒童具有良好的空間位置和空間關系的知覺以及視覺與精細動作的整合和協調技能。
2、測驗方法
將被查兒童在臨摹各幾何圖形時成功或失敗的情況記錄在表中(見表4-3)。對照該地區的常模,即可取得兒童視覺-動作整合發展相當的發展年齡(見表4-3),如將兒童的發展年齡與實際年齡作比較,則可粗略知道兒童在視覺-動作整合發展方面的狀況。
11、適合于標準智力測驗的評估工具
(一)嬰幼兒智能發育量表(CDCC)
1、適用范圍
嬰幼兒智能發育量表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范存仁近年來設計,由全國六大行政區所屬的12個大、中、小城市研究人員協作研究的量表,適用于對我國從初生到3歲嬰幼兒的智能發展作診斷性測驗和評估。
2、智能部分的量表
嬰幼兒智能發育量表分為智能量表和動作量表。
3、動作部分的量表
動作技能量表能被用以評估嬰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技能技巧的發展,例如對軀體控制的能力、大肌肉的協調性、手與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以及全身的狀況,等等。
(二)韋克斯勒學前兒童智力量表韋克斯勒學前兒童智力量表適用4-6.5歲兒童,是美國心理學家韋克斯勒(D.Wechsler)于1967年為評估學前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而設計的,在國際上十分流行。
1、量表的項目內容
韋克斯勒學前兒童智力量表包括10個分測驗,分為言語和操作測驗兩大類,這兩類測驗交替進行。
2、量表的評分方法
韋克斯勒學前兒童智力量表采用離差智商的評分方法,把測驗所得的原始分按常模換算成量表
分,由量表分再換算為智商,以智商高低評估被測兒童的智力水平,確定有智能發展方面的問題和障礙。
3、量表的優缺點
(1)優點:韋克斯勒學前兒童智力量表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各項分測驗的量表分、言語智商、操作智商和全量表智商為評估學前兒童智力發展狀況提供了多方面的可靠性的信息。
(2)缺點:但是,韋克斯勒學前兒童智力量表是韋克斯勒學齡兒童智力量表(WISC-R)的向小年齡延伸,測驗形式和內容沒有著重強調學前兒童的特點和適合學前兒童的興趣和要求。此外,
每次測驗所需用的時間很長,在對部分學前兒童運用時有困難。測驗對4歲以下的兒童不適用。
(三)麥卡錫兒童能力量表
麥卡錫兒童能力量表是專門為學前兒童設計的診斷測驗量表,適用于2.5-8.5歲的兒童。除了能測量兒童的一般認知能力外,還能測量一些特殊的能力,如言語、知覺-操作、計數、記憶和動作等。
優缺點
(1)優點:麥卡錫兒童能力量表的各項內容比較能夠引起學前兒童的注意和興趣,雖然測試
所需時間比較長,測試的項目也比較多,但是測試過程一般不會遇到大的困難。麥卡錫兒童能力量表被精心地設計和標準化,它的一般認知和言語量表具有相當高的可靠性,其他各種分數也都對評估兒童具有很高的價值。麥卡錫兒童能力量表適用于幼兒期各年齡的兒童,這也是韋克斯勒學前兒童智力量表所不及的。
(2)缺點:但是,該量表對中度和重度智力落后兒童不很適用。
第五部分
學習目的和要求:了解學前特殊兒童在評估前的準備工作,實施的過程;掌握對學前特殊兒童評估中的重要概念和常用的工具。
1、“學前特殊兒童”,是指有較嚴重問題行為或有發展障礙的學前兒童,以及智力超常的天才兒童。
2、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與家長的聯系很重要。
3、家庭輔導是由專業人員與家長之間,通過對彼此的了解,針對特殊幼兒提供更好的服務的一種表達方式。
4、家庭訪談的最終目的在于增進家長與學前特殊兒童相處的技能,所提供的服務不應只限于幼兒,而應擴充至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家庭訪談要作的幾項重點工作:
5、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有如下幾項:
(一)教養問題(孩子的教育與發展)
(二)家庭維持問題
(三)溝通問題
(四)休閑活動
6、家庭需要初步評估的步驟:先資料收集,之后要制定一定的目標并設計活動。根據需要決定是否采取正式評估。
7、系統的發展的需求評估
為了孩子的發展,學校要對孩子進行系統的訓練。家庭需求順序應盡量與幼兒課程配合,那樣家長才可以在家配合訓練或者提供支援,使幼兒能在最短時間內收益最多。學校在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此時家庭應配合語言(聽、說、讀、寫)訓練;學校對孩子進行社會交往訓練,家庭應配合行為訓練;學校對孩子進行數、空間、時間等的教育,家長應配合訓練。
8、融合性保教:將有嚴重問題行為或發展障礙的兒童置于普通班學習的形式。
9、融合班的課程或學習內容,通過教學活動傳遞給幼兒成為其經驗者(讓幼兒體驗并成為幼兒生活的一部分),稱為學習經驗。幼兒的學習經驗主要有十三項:數、分類、時間、空間關系、主動學習、聽及理解、說、閱讀、寫字、經驗及表達想法、照顧自己的需要、社會學習、科學。讓幼兒體驗并成為幼兒生活的一部分。這些經驗有助于孩子對環境的適應并為進入普通小學做好準備。
10、對幼兒而言,所有學習的最后目標都是希望幼兒能主動地參與,主動地學習,因而教師要安排引起幼兒學習動機的活動,才能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
(1)充分使用幼兒園的設備(如圖書室、操場、戶外場)
(2)經由感官主動探索各種物品的功能及特性,并正確操作。例:能分辨塑膠(軟)和瓷器(硬);能說出所見物體的材質、名稱;能分辨有洞的瓶子會漏水,沒洞的不會;膠帶、膠水的功能;水彩、蠟筆的功能。
(3)經由經驗了解物體的關系(方法:幫助孩子發現關系。大積木放在下,小積木放在上)
(4)預測可能的問題及解決問題(包括情緒問題)
(5)操作、轉換及操作材料(方法:提供材料及材料的延伸)例如:水和面粉。
(6)照顧自己的需要(方法:讓孩子自己做)例如:掛衣服、折疊衣服、穿鞋子等。
(7)能選擇材料及活動,并表現出學習的興趣及動機(方法:提供固定的作息空間及材料)
(8)使用教室器材設備,以增進其技巧。
(9)使用大肌肉(如通過物理治療)
(10)在教室及戶外場所自由活動(如跑、跳、走、爬樓梯)
11、現有學習經驗評估
幼兒的學習經驗分為十三大項,每一大項再分成小項,每一大項是一種教學理念、一種課程的方向。內容包括:包括數、分類、時間、空間關系、主動學習、聽及理解、說、回答問題、閱讀、寫字、經驗及表達想法、照顧自己的需要、社會學習和科學等13項。
第六部分
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學習本章,明確心理健康輔導概念,了解對學前兒童進行心理輔導的主要目的和意義;掌握學前兒童心理輔導的基本特征。
1、所謂心理輔導,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并企求解決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P109
2、帕森斯的職業指導運動是心理輔導的開端,而心理檢測技術的發展則促進了對個體差異的研究;羅杰斯的《心理輔導與心理療法》的出版提高了人們對心理療法的關心程度。
3、1951年美國心理學會設立了“心理輔導·指導分會”,使心理輔導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而存在。1953年改名為“心理輔導學分會”。
4、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的比較。
一、心理輔導與心理治療的對象不同
心理輔導與心理治療的對象在名稱、程度、來源上都有所不同。
(1)、對象名稱:心理輔導的對象稱為“來訪者”;心理治療的對象稱為“患者”。
(2)、對象程度:心理輔導的對象“來訪者”所受困擾的程度輕,受到心理干擾的面較小,持續的時間也較短,是在“適應和發展上出現困難的正常人”他們面臨著工作、家庭、婚姻、事業、人際關系、學業等方面的問題,費時從1次到數十次不等;心理治療的對象“患者”所受的困擾較嚴重,所受的心理干擾的面較廣,持續的時間也較長,是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礙的人,例如,神經癥、人格障礙、行為障礙等,費時從數周到數年不等。
(3)、對象來源:心理輔導“來訪者”一般都是出自自愿,當他們感到心理不適時,會主動來接受心理輔導;心理治療的“患者”,一般是家長或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有異常情況,在接受專門的診斷后,才被列為治療的對象。
二、心理輔導與心理治療的關系不同
輔導者和治療者的關系隨著實施內容的不同,可明顯地將其間的關系分為輔導關系和治療關系。實施內容不同(工作的任務不同)。心理輔導的任務主要在于促進成長,強調發展模式,幫助來訪者發揮最大的潛力,為正常發展消除路障;因此,重點在預防,在“危機”之前給予干預。而心理治療多在彌補病人過去已形成的損害,解決和改變發展結構障礙,重在治療或矯治。
在心理輔導中,輔導者和“來訪者”是一種幫助與被幫助的關系;在心理治療中,治療師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是治療者與接受治療者之間的關系。
三、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的過程不同
輔導過程是一個情感分享的過程,治療過程是一個客觀分析、冷靜診治的過程。輔導過程是一個情感分享的過程,目標是對來訪者提出適當的建議和方法,去除來訪者內心的消極情感。強調教育和發展的原則,重視當事人理性的作用,重視發掘、利用當事人潛在的積極力量,自己解決問題。
治療過程是一個客觀分析、冷靜診治的過程,目標是通過合適的治療方法給予患者治療并學得療效。強調人格的改造、問題行為的矯正,重視癥狀的消除。
5、心理輔導基本過程
答:(一)、面談前的準備
從周圍環境到時間安排,甚至輔導者自身的外表,情緒情感都可能是妨礙兒童接受輔導的因素,事先要有充分的準備。
咨詢場面的問題,主要是指咨詢面談的形態,從咨詢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幾,到咨詢室內椅子的配置、房間內部的裝飾、咨詢者的服裝、游戲療法時的玩具、擺設等。
(二)、首次接觸應考慮的問題
無論是輔導者還是來訪者,首次接觸時都會陷入焦慮。對此,可運用談家常、單刀直入、認真傾聽、適當地詢問、探究一定的行為、獲得方式、說明回顧等方法來緩解焦慮。
(三)、輔導記錄的原則
無論是記錄方式還是特殊情況下的使用,都必須征得兒童及其家長的同意。
(四)、輔導者合適的自我表露
輔導者為了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可以適當地進行自我表露。
(五)、輔導者使用的提問方式
先要仔細傾聽,同時避免審問和質問的語氣。
(六)、輔導中的沉默
沉默可能是兒童需要整理思路,也可能是兒童表示拒絕輔導,輔導者可視情況來靈活運用適當的沉默或化解沉默。
(七)、幫助解決問題
輔導者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并不直接給予建議,要避免造成來訪者不負責任以及產生依賴
(八)、輔導中的限制
接納和不批評是輔導者的必備品質
(九)、兒童談話的真實性
輔導者不能隨便下結論,仍然要仔細分辨兒童談話的真實性。
第七部分
通過本章學習,了解和掌握精神動力學、行為主義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的內容,以及與其相關的精神分析療法、行為療法和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中的重要方法。
1、精神動力學理論是弗洛伊德創始的理論,在精神動力學中,最主要有三個概念,即動力概念、結構概念、發展概念。動力概念包括本能、壓抑和焦慮;人格結構有三個層次:本我、自我和超我;發展概念包括心性發展及防御機制兩個方面。
2、弗洛伊德將個體的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
口唇期、肛門期、陰莖期、潛伏期、生殖器期
3、防御機制及12種具體方式:
認同、轉移作用、壓抑作用、投射作用、反向作用、合理化、否定、幻想、退縮、退化、抵消、表達
4、精神分析療法的主要特征:
對幼兒體驗的重視、對無意識的挖掘、對夢進行分析、游戲療法與表演
5、游戲治療中的3個觀點、5個價值、7個功能、3個種類、7個目標:
3個觀點:游戲是與兒童溝通的管道;是進入兒童潛意識世界的通路;是與兒童建立情感聯結的基礎
5個價值:游戲可以用來建立輔導關心;可以幫助輔導者了解兒童;可以幫助兒童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兒童發泄心中的焦慮或緊張;可以幫助兒童學習到適當的人際技巧
7個功能:與兒童建立正向的關系;讓兒童表達內心不同的情感;讓兒童探索真實的經驗;讓兒童測試自己的限度;讓兒童發展正向的自我概念;讓兒童更加了解自己;通過為兒童提供機會來修正自己一些不為別人所接受的行為
3個種類:擬實物類;發泄情緒類;投射內心世界類
7個目標:建立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了解并接納兒童本人;鼓勵兒童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抱著寬容的態度;鼓勵兒童為自己做決定;幫助兒童學習自我控制;教導兒童用言語來表達內心的情緒和想法
6、行為主義理論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理論)、斯金納(操作條件反射理論)、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7、操作條件反射與經典條件反射的區別:前者是一個反應——刺激過程,后者是一個刺激——反應過程
8、榜樣的作用和社會學習的過程:注意、記憶、認同、定型
9、論述行為療法理論
10、人本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
羅杰斯認為,所謂心理治療關鍵是幫助來訪者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從而達到自我實現。這種自我實現是一種內在本質的自我實現。每個人都能自我實現。
羅杰斯提出了“自我概念”,指的是人對自己的認識,對自己與客體的區別和相互關系的認識,以及對人的價值標準的認識。它是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由人與環境或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卡克赫夫提出來訪者在輔導過程中所經歷的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行動三個階段。人本主義輔導理論的兩個向度:回應、發起
12、人本主義輔導理論的兩個目標:主要目標、最終目標
13、來訪者中心心理輔導的基本理念:重視來訪者情緒側面的作用,認為來訪者內心所具有的對成長、適應的愿望或沖動,是問題解決的根本所在
14、輔導者必備的特質:
輔導者是楷模、輔導者的態度、輔導者的技巧
15、輔導者與來訪者之間的關系?
第八部分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個體心理學理論中的主要概念和主要內容;掌握個體心理輔導方法,在實踐中能夠靈活運用。
1、個體心理學由心理學家阿德勒創立。
2、阿德勒的兩個主要觀點:每個人都有自卑感、男女性別差異的維度
3、人本質中的主要方面有哪些?
成功的需求、行為的目標、生命風格、社會興趣、人際互動現象、環境因素
4、生命風格:指個體不斷前進達到目標時的一種特有方式和習慣反應。
5、社會興趣:指一種想要與人親近、歸屬、參與及合作的狀態。
6、個體心理學的輔導理論:
任務:幫助兒童以現實目標代替非現實目標,并且增加兒童的社會興趣及人際能力。目標:使兒童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目標蘊藏的兒童行為有四大類型:尋求舒服型、取悅別人型、控制型、要求卓越有困擾兒童的四中類型:主動建設型、被動建設型、主動破壞型、被動破壞型
7、實際的輔導方法:五種輔導方法:目標行為的觀察、對四種行為的詢問和對策、鼓勵的方法、邏輯結果的方法、對父母的輔導心理輔導的4步驟:詳細觀察兒童的行為;在心理上能敏感地覺察到你自己的反應;從行為的目標角度來分析兒童;注意兒童再認知的反應四種問題行為分類:關于注意力的問題;關于權力的問題;關于報復的問題;關于自卑的問題邏輯結果方法:直接自然的后果、公平合理規則的保證
第九部分
通過對本章的學習,了解溝通分析理論的主要內容,主要概念;掌握溝通分析中的各種輔導方法,并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1、溝通分析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波納提出的。
2、波納的人性觀主要包括三方面:先天正向的人性觀、后天學習輔導的功效以及人的理性。
3、溝通分析的輔導理論,是對五種形態的資料進行收集和分析,即進行結構分析、溝通分析、腳本分析、生活地位和撫慰的追求。
4、P、A、C
“父母”——養護性父母、評價性父母“成人”“兒童”——適應性兒童、自然或自由兒童
5、溝通分析是波納提出的輔導理論中最核心的部分。三種類別:互補型溝通、交叉型溝通、曖昧型溝通。
6、腳本分析:指分析個人根據他的生活腳本而演出的心理之劇中所表現的內容。
7、生活腳本三種類型:贏家、輸家、非輸非贏家。
8、生活地位:指兒童基于溝通與腳本的基礎形成的自我價值與他人價值的綜合感受。四種地位:“我不行——你行”類型、“我不行——你不行”類型、“我行——你不行”類型、“我行——你行”類型
9、實際的輔導方向:
輔導主要目的:幫助來訪者達到“我行——你行”的生活地位。
輔導者的角色:創設支持性環境、扮演兒童的教師角色、扮演家長的教師角色
輔導原則:定義與解釋自我狀態、自我狀態間的溝通分析、正面或負面的撫慰、我行你也行、生活腳本
具體方法:教導步驟、撫慰方法、其他方式
第十部分
通過對本章的學習,了解完整治療和理性情感治療的基本理論、掌握主要的內容和概念,并能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
1、完整治療法是由皮爾斯倡導和建立的一種心理輔導法。
2、理性情感治療是由心理學家艾利斯開創和拓展的一種心理輔導方法。
3、皮爾斯的人性觀:
人的完整性、人的自主性、感官直覺性、自我察覺性
4、理性情感治療包括6方面內容:
著重現在、強調選擇、非理性信念、自我挫敗、循環歷程、非理性信念的替代
5、完整治療法的輔導理論:
心理問題產生的5層面:虛假層、恐懼層、困惑層、覺察層、爆發層肢體語言的意義:顯示層面內容、增強內心覺察、投射內心沖突
直接經驗的重要性:強調個人此時此地的感受、強調個體完整的經驗和統合
心理輔導目標:增強個體責任感、加深個體的自我覺察、增加個體的自我效能
6、非理性信念的分類:五類
自我挫敗信念、高度嚴厲及獨斷信念、反社會信念、不真實信念、矛盾信念
7、完整治療的輔導方法:
完整治療輔導中語言的運用:鼓勵使用第一人稱鼓勵使用現在時不問“為什么”鼓勵使用陳述句用“我負責,,”填空未完成句練習
8、理性情感治療的輔導方法:
第十一部分
通過對本章的學習,了解學前兒童心理輔導的特點;掌握皮亞杰、拉扎魯斯的理論內容和依戀理論的主要內容;掌握如何在托幼機構中進行心理輔導。
1、學前兒童心理輔導的特征:主要通過游戲形式來進行;激發兒童自愿接受輔導的愿望;父母同時作為心理輔導對象
2、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杰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感覺運動期、前操作期、操作期、形成期
兒童認知發展的主要問題:自我中心化、看待事物只專注于一點、思維非可逆性、對關系認知的欠缺解決。認知發展問題的簡要方法:利用同伴交往的方式來進行、利用團體輔導的方式來進行
3、拉扎魯斯的基本問題理論
對兒童基本問題進行心理輔導的5個時機:兒童的個體外在沖突較強烈時、兒童的個體內在沖突較強烈時、自我意識產生模糊時、對環境缺乏認識時、缺乏生活和學習技巧時
4、依戀理論大約在出生一年左右,一般兒童都會引人注目地表現出對母親強烈的感情。一旦看不到母親的身影,就會驚恐地大哭,非要找到母親不可。這種顯而易見的反應,說明了兒童對母親特殊的依戀。
鮑爾比的依戀理論
“二次動機”學說——a、嬰兒通過哺乳、吸乳的過程,懂得了因這個過程而獲得的生理上的滿足與母親存在的關系;b、如果發生饑餓等生理上的不愉快,兒童期望著母親能為自己解決這些問題;c、母親成為兒童內心具有安全感的源泉,一旦與母親分離,兒童就會大感恐慌。
三個結論——a、通過喂奶時的直接接觸而產生的心理安全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b、建立在早期母子關系基礎上的“二次動機”學說,對嬰幼兒心理發展特征的解釋尚不充分;c、如果要使孩子正常發展,最好是固定地由一個或者幾個成年人來承擔養育工作。
依戀關系發展的幾個階段——出生后的三四個月間(微笑的發展、語言的發展、基礎反射)、大約在出生后6-8個月間(嬰兒的行為變化、行為發生的固定對象)、到大約3歲左右(依戀的特點、依戀的行為表現、依戀強度和排他性)、從3歲到兒童期末(伙伴行為)
5、托幼機構心理輔導的基本技巧
電話咨詢、面談、連續面談、團體面談
6、托幼機構心理輔導的基本內容
飲食、排泄、睡眠、身體發育、語言、社會性、性格情緒、習慣、醫學方面的問題、家庭環境、其他
第十二部分
通過對本章的學習,了解對學前兒童心理問題輔導的主要方法;掌握輔導的一些基礎理論,可以在生活中加以運用
1、游戲療法:
定義:指通過游戲活動達成治療兒童問題行為的方法。
4個特點:P236理念和方法、尊重治療對象、創設室內環境、誘發自發行為
8個原則:P237治療者必須與兒童建立親近、友善的關系;接納兒童真實的一面;寬容兒童,使兒童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善于識別兒童所表達的感受,并以能讓兒童領悟自己行為的方式把這些感受反饋給兒童;尊重兒童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以及作出選擇和著手改變的行為;不要指導兒童的行為或談話;不要急于抓治療的進度;只能規定一些必要的限制
治療方式:集體治療和個體治療
10個問題:
2、沙箱療法
定義:又稱箱庭療法或沙盤療法,由勞恩菲爾德創設,考爾夫發展了這一技巧。
3、試論述沙箱療法的方法。
沙箱療法是勞恩菲爾德創始的一種兒童心理療法,考爾夫對之進行了發展,河合隼雄將之在日本推廣和運用,現在已介紹到了我國。沙箱療法主要是讓來訪者從玩具架上任意挑選玩具擺放在盛有西沙的箱子里,望城后又輔導者分析兒童創作的作品。沙箱療法強調輔導者和來訪者的信賴關系,輔導者對來訪者要有接納和理解的態度。在作品的分析中要注意作品所出現的變化、相互關系和發展的可能性等。
4、行為治療法
定義:行為主義學家認為,行為是一種再教育或在學習的過程。通過行為療法,適當的或有益的行為會被增強,同時偏差的或無益的行為會被消除。行為療法的作用是利用強化方式協助兒童達到預定的目標。
根據行為主義理論而設立行為治療又稱為(行為矯正),包括:(陽性強化法)、(消退法)、(系統脫敏法)、(沖擊療法)、(矯正療法)、(暫時隔離法)、(懲罰法)、(代幣方案)、(認知療法)。4方面:幫助兒童學會某些技能;增加兒童的某些行為;減少兒童的某些行為;改變兒童的某些行為,使之切合時間、地點等不同情境。
陽性強化法:指通過語言、物質等對兒童進行表揚鼓勵的方法。
消退法:指撤銷促使某些不良行為的強化因素,從而減少這些行為的發生。暫時隔離法:指將陽性刺激物暫時隔離,以達到糾正不良行為的目的。
矯枉過正法:指對某些不良行為采取懲罰措施,以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的方法。代幣方案:指先規定某些目標行為,然后用代幣獎勵強化這些行為的方法。
示范療法:通過觀察學習,看到別人的所作所為,受到共鳴性影響而獲得良好的行為,減少和消除不良行為。
系統脫敏法:是一種逐步消除不良條件情緒反應的治療技術,常被用于無法學會自我松弛,也不能對自己所恐懼的場景進行想象的學前兒童。
5、團體療法
實施環境:托幼機構、假日團體
6、家庭療法
主要解決的問題:家庭內部的問題,尤其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問題。
第十三部分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對學前特殊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概念和目的,主要內容;增強對學前特殊兒童的個別化教育意識,對學前特殊兒童的家庭給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和服務。
1、學前特殊兒童定義:指在心理發展水平上異于同齡兒童、年齡為2-7歲的兒童。
2、學前特殊兒童的9種類別:情緒和行為異常兒童、品行障礙兒童、弱智兒童、學習困難兒童、語言障礙兒童、視障兒童、聽障兒童、肢體殘疾兒童、超常兒童。
3、超常兒童:指處于學齡前或學齡階段,在智力、創造力、特定學科、領導能力,或在演藝與視覺藝術等方面足以證明其具有超出同齡兒童能力的兒童。
4、弱智兒童:智力發展水平明顯低下,IQ低于70;社會適應性行為明顯有障礙;癥狀發生在0-18對的生長發展期。
5、簡述對學前特殊兒童進行心理輔導的基本思路
a、著重發展特殊兒童的潛能b、著眼于提高特殊兒童的自我意識。
6、對學前特殊兒童輔導都應包括六項內容?
7、學前特殊兒童的家長的心理路程分為哪幾個階段?
震驚焦慮期、四處投醫期、恐懼失望期、怨天尤人期、自責羞愧期、承受重負期
8、家長的心理需求:
總體需求:有忠實的傾聽者、大量的資料、可行的訓練。
第十四部分
通過本章學習,了解對學前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主要內容;明確對學前兒童的家庭、托幼機構進行健康教育及社會健康教育的意義;了解托幼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1、對于學前兒童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與學前兒童健康有關的經驗和學習活動,促進他們的健康。
2、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
傳授健康知識、幫助確立健康的態度和信念、培養健康的行為和習慣
3、有效的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包括家庭、托幼機構和社會心理健康教育三個方面,充分發揮三者各自的積極作用,使他們一體化,以產生綜合的教育效應。
4、托幼機構與家庭、社區密切結合,協調一致,是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取得預期成效的基本保證。
5、托幼機構實習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a、創設適宜環境;b、安排妥善的活動時間;c、制定合適課程;d、作好周詳的觀察記錄
6、適宜環境:指適合學前兒童心理發展水平,并能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環境。
7、環境創設原則:孩子有主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所有的孩子都有參與及歸屬的感覺;環境中
的教材及教具必須能符合孩子的需要;提供秩序化的環境
8、作息時間安排的原則:
a、須要有動態及靜態的時間
b、需要有大動作及精細動作的時間c、須要有集體及個別的時間
d、須要有室內及戶外的時間
9、課程式評估的優點
a、可用來檢視孩子的進步b、反映平時教學的內容
c、其評估項目按年齡或按一定的順序排列d、適合不同種類及程度的殘障兒童
e、教學項目具有功能性及評估性f、可信度高g、可作為班級的評價,以了解兒童是否有進步
>> 點擊閱讀全文 <<
最近更新
- 廣東省自考03709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06-23
- 廣東省自考00024 普通邏輯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83學前教育學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84學前心理學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85學前衛生學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98學前教育原理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99學前游戲論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401學前比較教育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402學前教育史押題復習資料 06-23
自考解答
- 深圳自考如何申請學士學位? 08-22
- 深圳自考專科可以轉專業嗎 08-22
- 深圳自考專科最快多久能畢業? 08-22
- 深圳自考大專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怎么學? 08-16
- 深圳自學考試_自考本科專科-深圳自考... 07-22
- 深圳自考可以報考哪些學校呢? 07-22
- 深圳全日制大專在讀,同時可以自考本... 07-22
- 自考大專多久能畢業? 07-12
- 深圳自考生怎么辦理課程免考?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