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影院-高潮真紧好爽我视频-高黄H文各种姿势PLAY道具1V1-高考陪读妇乱子伦小说长篇-高辣H文短篇啪啪小说男男-高辣H文黄暴糙汉文H

  • 深圳自考網為學考網旗下網站,為考生提供深圳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試院www.eeagd.edu.cn為主。

自考熱線:  0755-2322 4485

距2022年10月待定

距離2022年4月延期待定

所在位置:深圳自考網 > 學前教育(本) > 正文

廣東省自考00409美育基礎押題復習資料

2021-06-23 16:29:21   來源:深圳自考網    點擊:   
   
  【導讀】廣東自考網為廣大學子精心整理出了美育基礎復習資料,僅供參考,祝大家考出好成績,如需要文件版的考生可加入考生交流群。

  第一部分

  一、選擇題(單選、多選)

  1、"美育",這一概念的明確提出已是近代的事情,較為具有體系性的美育理論也是在近現代才出現的,但美育的實踐和美育思想卻是隨著教育活動的展開同時產生。這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在中國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2、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一文中與其老師蘇格拉底的對話中談到了美育。蘇格拉底說,"我們一向對于身體用體育,對于心靈用音樂。”

  3、柏拉圖主張音樂與體育相結合,使身體的運動和聲音的運動遵循同一節奏,達到"載歌載舞"的境界。

  4、古希臘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徳把柏拉圖的教育理論推上一個新的高度。他認為理性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并為其哲學學校設立了"百科全書"式的課程.亞里士多德特別強調音樂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與功能,認為音樂具有娛樂、陶冶性情、涵養理性三種功能。

  5、古羅馬的詩人和文藝理論家賀拉斯認為文學藝術的道德教化功能和審美娛樂功能是統一的,因此在他的《詩藝》一書中提岀了"寓教于樂”的思想。

  6、古希臘羅馬之后,西方社會逬入了漫長的中世紀。中世紀的文化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學校也為教會所控制。美育在理論深度和實踐原則方面都取得了進步,

  只是未能擺脫其作為神學婢女的地位。

  7、席勒認為,整個人性的發展應是三個階段:感性自然的階段、審美的階段和道德理性的階段,分別對應著自然的人(感性的人)、審美的人和道德的人(理性的人)這樣三種存在狀態。

  8馬克思關于人的解放的學說就是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談到共產主義與人自身的發展過程時指岀:"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

  9、馬克思說:"人懂得按照任何可一個種的尺度來逬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于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

  10、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

  11、中國西周時期的教育政策提出"明人倫"作為教育目的,而以禮、樂、身士御、書、數六藝作為基本內容。

  12、孔子認為人的修養必須從"詩"開始,通過"樂"來完成,把樂教看作是完成禮教的最后手段。孔子總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13、先秦儒家音樂理論專著《樂記》提岀樂是"通倫理”的。

  14、孔子指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怨”是指詩歌可以引起欣賞者對社會生活的一種情感態度。

  15、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興奮得"三月不知肉味"。

  16、孟子在回答何為善何為信的問題時說:"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17、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最為突出的是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學說。梁啟超首次在中國提岀了"趣味教育"的概念。

  19、王國維對美育在教育體系中的特殊位置做了闡述,指岀了它與德育、智育的區別與聯系,第一個提出要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針。

  二、主觀題(簡答、論述、案例分析)

  1、《審美教育書簡》:席勒在1793年~1794年間寫的《審美教育書簡》(簡稱《美育書簡》),首次明確t也提出了審美教育的概念,而且對審美教育的

  含義、性質、任務及其社會意義作了系統的論述和全面的分析.這是歷史上第以審美教育為研究對象的理論專著,后人把它稱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書",并以此作為審美教育形成獨立理論體系的標志.

  2、蔡元培主張舍棄宗教而代之以純粹的美育,因為:"(1)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強制的;(2)美育是進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3)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第二部分

  一、選擇題(單選、多選)

  1、1952年,《小學暫行規程(草案)》《中學暫行規程(草案)》《幼兒園暫行規程(草案)》和《師范學校暫行規程(草案)》等文件先后頒布,這些文件均規定對學生"實施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的教育",并提出了美育的具體目標。其中,幼兒園的美育目標與任務是 "培養幼兒愛美的觀念和興趣,增進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小學美育的目標與任務是"使兒童具有愛美的觀念和欣賞藝術的初步能力";中學美育的目標和任務是 "陶冶學生的審美觀念,并啟發其藝術的創造能力"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1年教育部首次召開全國中等教育會議。

  3、2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確了美育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地位。

  4、1961年5月,《文匯報》編輯部組織了關于美育問題的大討論。

  5、自鮑姆嘉通以來,感性在人類生活和文化發展中的基礎作用與性質日漸被人們認識到。

  6、在個體的生命中,感性是生命的絕對基{出。但由于在傳統美學系統中,感覺和感性是被揚棄或升華的對象,因此是被消解和否定的因素。

  7、中國古代典籍《禮記》中說:"不學操繩,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8、1907年,王國維就認識到了感官培養在美育中的價值和地位,《論小學校唱歌科之材料》文中他指出應把"練習其聰明官及發聲器"作為唱歌科的本意之一。

  9、憤怒、恐懼、驚奇、厭惡、髙興和悲傷這六種情緒是全世界的人類不需要學習就能夠自然表露的情緒。

  10、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是人類生理機能與對象進行信息交換與物質交換、引發情緒的最基本的感覺能力。

  11、在審美客體的意義上分化為自然景觀、人體美等物態審美客體,工藝品、改造過的自然形態等物化的審美客體,而建筑、雕塑、繪畫、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文學等藝術種類則為物態化的審美客體。

  12、人的本質的對象化的歷史就是人的文明史。

  13、對于現代美育而言,以感性教育為基本內容不僅是現代美學理論進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現代生活的需要。

  14、馬克思主義對傳統哲學體系的批判,確立了感性在科學和生命中的基礎地位。

  15、感覺的人化,在美育實踐中意味著肯定每一種感覺與人的本質力量的獨特性及其與物(對象)的直接關系。

  16、仁者之爰是儒家美學溫暖人性、造就和諧的人際關系的根基。

  17、美育是情感教育。陶冶情感,首先指為情感定向。按照其價值導向,情感可以分為正面情感和負面情感兩大類。節奏化了的宇宙感源自中國人對于生命的最為深沉的思考。

  19、中國人充滿藝術感的人生觀以應時為手段,以中和為鵠的,是人生藝術化的"中庸"式表達。

  20、中國美育硏究者中關注趣味的第一人為梁啟超,他把趣味視為人生的意義所在。

  21、到了18世紀這個被稱為"趣味的世紀",趣味在啟蒙運動的思想家那里與人類存在的終極目的之間建立了親密的關系,趣味被視為人生的目的。

  22、人生的藝術化的過程就是美育的過程,人生的情趣化與人生的藝術化的等同,表明美育是趣味教育。

  23、美學家朱光潛認為"情趣愈豐富,生活也愈美滿,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24、在美學中,趣味是審美的判斷力或者鑒賞力。

  25、趣味,就是感性的精神的升華,是對美的專業性的感性感知。

  26、美學家重視趣味這個概念,與15世紀以后西方感性系統中因飲食文化的變化導致的味覺體驗的深入直接相關。

  27、體育的主要方式是身體運動,通過身體的運動使人們掌握運動動作的要領,提高身體運動能力,提升身體健康水平。

  28從施教手段來看,美育是一種形象教育。只有對于美育而言,形象教育是美育的主要視角方法,形象是美育的主要媒介和手段。

  29、德育最后的目的是求善。

  30、智育主要是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施行于受教育者。

  31、美育總是通過一定的媒介來施行,而這種媒介,必定是審美對象。

  32、在表演藝術中,情感的形式化表現得最為清晰。

  33、從受教者的受教方式來看,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

  34、美育的情感體驗性是它區別于智育、德育、體育的主要特征。

  35、智育與科學知識相關,科學的品質決定了它是一個最不需要情感參與的領域,它追求的是知識的客觀有效性,展示的是理性的力量。

  36、在美育中,審美情感體驗的形式化,意味著教育者引導受教育者把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用文字、圖像、聲音形成有意味的形式。

  37、體驗是溝通主客體的中介,是對對象的意蘊的直覺性領悟。

  38、當代美學家李澤厚把審美愉悅劃分為"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三個由淺到深的層次。

  39、美育的愉悅性:從受教者產生的受教效果來看,美育是一種快樂教育,也就是說,美育是令受教者感到愉悅的、寓教于樂的教育。

  40、從德國文學家、美學家席勒第一次直接提出美育的思想算起,美育只有200多年的歷史。

  41、從美育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看,我國美育的教學內容以音樂和美術這兩門歷史最為悠久的藝術學科為主干,美育在具體的課程內容層面是藝術學的各個分支。

  42、到目前為止,在我國的教育制度中,美育主要呈現為三個學科的交叉,其一是美學,其二是教育學,其三是藝術學。

  43、從學科發展史的角度看,美育在席勒那里主要是美學的一種應用性思考。

  44、與美育實踐相適應,1986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在高教一司設立藝術教育處。這是我國首次設立主管學校美育工作的管理機構。

  45、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美育工作主要是通過音樂、美術課程來實施。

  46、在美育學科中,教育學是其最顯著的學科特征。

  47、與我國美育工作管理機構的藝術教育化相適應,國家層面的美育政策也均以藝術教育命名,如1988年頒布實施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1989-

  2000年)》和2002年頒布實施的《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

  48在藝術課程的整體規劃上,藝術教育并不是以藝術為目的,而是以審美為目的。

  二、主觀題(簡答、論述、案例分析)

  1、教育學在美育學科中承擔的兩個層面的建構任務:宏觀地看,教育學在美育學科中承擔著兩個層面的建構任務.(1)教育學在教育哲學層面為美育劃分疆

  界。

  (2)教育學在教育科學層面為美育提供教學原則、教學方法。

  2、美育學科以美學為理論核心,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1)審美活動是藝術活動的基5岀。(2)美學所論述的審美、審美主體、審美客體、審美范疇等都是作為美育的藝術教育的核心概念。

  3、趣味,就是感性的精神的升華,是對美的專業性的感性感知。

  4、杜衛把中國現代美育理論的歷史局限歸結為三點:(1)感性、個性的相對缺席;(2)夸大美育的社會改造功能(3)對于美育的具體實踐問題研究的缺席。

  5、在美育中,感覺的人化有兩方面的含義:(1)"使人的感覺成為人的“;(2)培育"同人的本質和自然界的本質的全部豐富性相適應的人的感覺"。

  6、在現代哲學研究中,感性包含著兩個層面的內容。(1)基于人的生理機能的感覺與情緒。(2)基于人類文明積淀于感覺系統之后形成的感性與情感。

  第三部分

  一、選擇題(單選、多選)

  1、德育是靈魂教育,是培養人的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通過"修己之身"來達到積極向上、向善的行為目的。

  2、美育與德育的聯系:美育與德育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美育與德育相互促逬、相互補充。

  3、德育的核心是將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內化為人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的自覺行動。

  4、美育在"求美",智育在"求真"。美育強調"想象",智育強調"創造"。美育重在"情",智育重在"知”。將美育融入智育中,以美啟智,才能讓智育收獲事半功倍之效。

  5、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之美體悟西方藝術的智慧。繪畫作品《蒙娜麗莎》的作者是畫家達·芬奇。

  6、偉大的發明家爰迪生曾經說:"美引起了我的想象"。

  7、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干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

  8從根本上講,智育的主要作用是探索物質世界存在與發展的規律以及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內在聯系,從而為人類發展提供必要的精神和物質條件。

  9、日本體育心理學專家松井三雄說:"體育不是有別于精神的身體教育,它是包括身體在內的人的全面教育

  10、美育與體育的關系表現在,健康是美的基礎,美是健康的體現,二者互為依托。體育不僅是鍛煉身體的重要手段,也是人類美化自身的必要手段。我國古代東周時期提出的"六藝"教育,其中的"射""御"就屬于今天的體育課程。

  11、當代美學家李澤厚認為:"審美可以成為自由直觀(認識)、自由意志(道德)的鑰匙。"

  12、在魯迅先生看來,美育可以培養人的良好性情,讓人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美育是可以統攝德育的。

  13、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歷程》中寫道:"美作為感性與理性,形式與內容,真與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與人性一樣,是人類歷史的偉大成果。"

  14、素質教育所講的能力,除過去所講的體力和智力外,還包括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力、意志力、理想力、信念力、道德力,以及想象力、洞察力等。

  15、美育的核心是"情感"。情感性是人類對美的認識的高度概括和凝練,是美的最高形式。

  16、在李澤厚先生看來,要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人的認識(智育)、人的道德(德育)。

  17、近代美學家、思想家王國維在其1906年發表的《論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身體與精神之能力相統一的"完全之人物",倡導人的全面發展,開啟了中國近代美育的先河。

  18.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拿美來浸潤心靈,并很快地把它們吸收到心靈里,作為滋養,因此自己性格也變得高尚優美。"

  19、美育的審美觀念和藝術表現影響著人們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的諸多方面,這主要體現在:美育又寸物質產品的審美、美育對生活空間的營造、美育對商品文化及其美學價值的解讀以及美育對生活環境的審視。

  20、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了重建我國上干年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強化全社會的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是一條極為重要的途徑,這個偉大的使命也只能由美育來完。

  21、儘家在思想道德規范的建立上創造性地發展和挖掘了美育的育化作用,"樂"是其實現道德育化,培育好的道德人格的利器。

  22、席勒在其《美育書簡》中提岀"人類的和諧必須使人類所具有的感性與理性有機結合:感性脫離理性使人變成動物;理性脫離感性使人變得僵死。"

  23、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24、美育旨在通過感受美、鑒賞美、傳遞美、創造美等方面的審美體驗,提升人們的審美素養,培養人們的審美習慣,從而使人們成長為"審美的人",擁有審美的習慣,擁有發現美的眼睛,擁有熱愛美的生活。

  25、美育的具體任務中的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的具體體現包括:(1)美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美育可以培養審美的習慣;

  (3)審美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

  26、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岀:"美能磨礪人生,一個人如果從童年時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別是讀過一些好書,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贊賞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很難設想,他會變成一個冷酷無情、卑鄙庸俗、貪淫好色之徒。"

  2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是我國古代一種高尚的道德品格,這是古代儒家美育思想的不朽功績。

  28、提升審美能力的具體內容:(1)提升審美感受能力。(2)提升審美鑒賞能力。(3)提升審美思維能力。

  29、審美鑒賞力是審美能力最至要的組成部分,判斷一個人審美能力的高低、審美素養的強弱往往從審美鑒賞力入手。

  30、美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的審美創造能力。

  二、主觀題(簡答、論述、案例分析)

  1、審美創造力是人類獨具的能力,是審美主體在具備了一定的美育知識,拿握了一定的審美經驗后,嘗試遵循"美的規律"創造新的審美對象的能力。

  2、審美能力是人們在進行審美活動中所形成的對美的感知、體會和鑒賞的能力,是人類在審美活動中接受教育和訓練的結果。

  3、美育的具體任務包括:(1)樹立正確的審美觀;(2)塑造高尚的品格;(3)提升審美能力;(4)培養創造力。

  4、審美感受力的提升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獲得。(1)在日常審美實踐活動中,提高捕捉美的能力,即審美觀察力。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好與壞、美與丑。只有善于發現身邊的美,才能捕捉生活中的美,才能逐步懂得欣賞事物的美。(2)在美育活動中要端正審美態度。作為審美的主體,在逬行審美活動時,不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感受審美對象的美,而且還應能夠隨時將審美的情感從審美對象中抽離,用客觀冷靜的態度,分析看待審美對象。

  5、素質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內在素質為目的實施的多種教育實踐活動。素質教育以人為本,以培養適應社會生存、生活和發展需要的、具有較好的心理、生理特質、較高的能力與品格素養的人的教育。

  6、美育與體育的融合,可以達到美健雙生的目標;實現身與心的統一;塑造完美之人。

  第四部分

  一、選擇題(單選、多選)

  1、家庭教育貫穿了人生的始終,家庭對人的影響也最為深刻。

  2、父母正確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高尚情操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塑造高尚的思想品德,是人才成長和發展的關鍵,也是家庭美育的突出特點。

  父母是家庭美育的實施主體。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父母的道德水準決定了家庭的道德水平,同時影響著子女的思想道德建設。

  3、家庭美育的教育場所是家庭,教育對象是家庭成員,他們之間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而凝結成的親情團體。

  4、蔡元培先生在其《中學修身教科書》中明確指出,"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

  5、在學校美育過程中,實施主體(教師)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通過傳授系統的知識,使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的進步和成長。二、主觀題(簡答、論述、案例分析)

  1、家庭美育的內容:家庭美育的主要內容就是通過對家庭成員在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習慣、風度、語言、行為、體魄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讓其不僅擁有外在的形象美,更具有內在的心靈美,概括起來就是儀表美、行為美、語言美和心靈美。

  (1)儀表美:通過一定的審美方式,在衣著服飾等個人外在形象方面符合美的標準,留給他人美的形象,帶給他人愉悅的感受。是一個人的外在美,對人們的形象起到自我標識、修飾彌補和包裝外表的作用。

  (2)行為美:通過對家庭成員在行為舉止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讓其在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所作所為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符合美的標準。

  (3)語言美:語言是人類逬行社會活動的媒介,是人際交往、溝通的關鍵,也是完成各項實踐活動所必須借助的工具,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人,其語言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表現形態,但都具有美的特質。

  (4)心靈美: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思想意識、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的美,集中體現了社會文明對人的要求。

  2、家庭情境既包括家庭生活環境(自然環境和空間環境),也包括家庭生活氛圍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

  3、家庭自然環境,就是指家庭所處的周圍環境,即開展實踐活動所處的場所。

  4、家庭美育的方法:(1)打造美的家庭生活環境;(2)營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圍;(3)構建融洽的家庭人際關系。

  5、家庭美育的特點:(1)以情動人。家庭是美育的搖籃,因此家庭美育的最大特點就是"以情動人".

  (2)以身正人。父母正確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高尚情操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以德樹人。塑造高尚的思想品德,是人才成長和發展的關鍵,也是家庭美育的突出特點。

  6、家庭美育的宗旨包括:(1)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興趣;(2)健全人格,注車身心發展;(3)傳承好家風,實現人生理想。

  7、小學美育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1)培養學生認識美、感受美的能力。(2)重視小學美育的育人功能和化心功能,使學生心性得以提升,是目前小學美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3)強化小學美育的美感功能。

  8、中學美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1)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通過審美教育讓學生對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實現內心的認同,達到較高的審美境界。(2)增強審美領悟能力。審美是一種精神活動,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最后,主動接受美的熏陶。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美的熏陶。

  9、高校美育,提升學生審美力和創造力:(1)培養大學生的審美理解力。(2)構建校園美育環境.(3)增強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感。

  10、學校美育的現狀:(1)學生審美能力缺失;(2)學校美育師資的匱乏;(3)校園文化活動單調。

  11、學校美育的內容:(1)以自然之美陶冶學生性情;(2)以藝術之美提升學生修養。

  12、學校美育的特征:計劃性;循序漸進性;科學性;集中性;系統性。

  13、學校美育內容中的以藝術之美提升學生修養的意義:(1)通過藝術之美,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理解美的本質、得到美的陶冶.

  (2)通過藝術美育,讓學生掌握不同藝術形式的不同表現方式、不同藝術體裁的不同風格特點,從而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3)通過藝術的審美和藝術技能的訓練,使得學生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或創造能力,使學生獲得情緒感染、引起感情共鳴,提高學生在藝術實踐方面的修養,從而在美的實踐中追求高尚的人生。

  14、學校美育內容中的以自然之美陶冶學生性情的意義:自然美是指自然物本身所呈現岀來的美的形態,大自然是學生審美情感體驗最豐富的源泉。

  (1)通過自然美的鑒賞,學生可以了解自然美的特征,增強審美感知和理解能力。(2)通過自然美的欣賞開闊視野,增加知識,陶冶性情。(3)通過自然美的欣賞,尤其是一些人化的自然美的欣賞,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熱愛自然環境、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情感,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15、社會美育是通過社會的審美機構和社會美化活動來達到提高人們審美能力的目的,最終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16、社會美育的特性:廣泛性、多樣性、民族性、傳承性。

  17、社會美育的內容:盡管社會美育的內容干姿百態,但概括來講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以專業機構為依托開展的社會藝術教育;以社會團體為平臺舉辦的各項社會審美教育活動;以政府為主導打造的社會生活環境。

  18、社會美育的宗旨主要體現在: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社會審美觀;引導人們對于人格美的向往與追求,實現心靈美與形體美的統一;引導人們發現生活之美,并努力創造社會美;最后,引導社會向著動口美好的方向發展。

  19、實施社會美育的方式:(1)開展社會藝術教育;(2)舉辦社會審美活動;(3)打造審美生活環境。

  20、社會美育視角下的生活環境打造包括的內容:社會美育視角下的生活環境打造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對人們所處的公共生活空間壞境的構建;二是對社會風氣、社會公徳以及時代風尚的改善。

  21、藝術教育對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作用:當今社會,藝術教育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重要路徑,藝術教育有助于培養人的認知能力與創造能力;有助于提高人的審美能力與心理調適能力;有助于培養人的社會交往能力人格形成。

  第五部分

  一、選擇題(單選、多選)

  1、美學基礎理論是對人類審美現象的整體分析,展現了美的世界的全部內容。拿握美學的基本知識,從理論上引起對美學的重視,是自覺地接受美育的基礎。

  2、藝術理論與藝術史是對藝術的介紹和分析。藝術理論與藝術史的知識,也是接受美育的必要條件。

  3、藝術欣賞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各類藝術的特征、作者、作品的背景、時代、風格以及象征意義等,都對欣賞起著積極的"向導"作用。比如畢加索的畫作

  《格爾尼卡》,如果沒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知識,是很難"欣賞"它的。

  4、英國藝術家荷伽茲認為蛇形曲線最美。

  5、各種形式因素也是一種自然形態,它們是感性的存在,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引起人們不同的心理反應。這些形式因素主要包括了色、線、質、聲音、味道和氣味等。

  6、紅——熱情、激昂、憤怒、興奮;黃一明朗、歡樂、溫暖、柔和、智慧、尊貴;藍一沉穩、優雅、深沉、真誠、涼爽、開朗;綠一平靜、和平、健康、寧靜、生機、清新、樸實;白——潔凈、單純、明快、樸實、純真、清淡;黑——嚴肅、穩健、莊重、沉默、靜寂、悲哀;橙——溫暖、活發歡樂、興奮、積極;灰一溫和、堅實、舒適、中庸、平凡;紫一富貴、壯麗、神秘、抑郁等。

  7、色彩與情感的聯系及其象征意義與人們長期的生活實踐和環境的影響有密切的關系。"紅色與太陽、火、血相聯系,因此使人產生溫暖、熱情、革命、危險

  等感覺。綠色是欣欣向榮的樹葉、草原的顏色,因而使人有健康、生機、淸新、寧靜的感覺.藍色是天空、海洋的顏色,因而使人感到開闊、涼爽深遠等?"8在人的舌頭上,不同部位味蕾的受味體是不同的: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尖兩側及舌外側緣后部對咸味最敏感,舌外側緣中部對酸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礙

  9、線主要分為直線、曲線和折線三大類,它們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一般來說,直線表示力屋、穩定、生氣,有剛強感;曲線顯現優美、柔和,有運動感;折線表示轉折、突然,有斷續感;折線構成的角度則給人以上升、下降、前進等方向感。

  10、自然景象具體可分為萬干氣象、山水勝景、可愛生物與形式因素四大類型,是純粹的自然美。

  11、人化自然包括人類控制與改造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兩大主要類型,藝術化自然是人化自然的進一步發展。

  12、藝術化的山水主要是指園林。蘇州地處江南特有的"水鄉澤國"之中,有"人間天堂"與"東方威尼斯"之美譽。

  13、人的體貌美與人的服飾有著最直接的關系。服飾的首要功能是增加人的體貌美,那就要按人本身的形體狀況來選擇服飾。

  14、人格的美,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15、風度的美首先來自人的良好的精神狀態。

  16、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得好:"動作敏捷、從容,這在人的身上是令人陶醉的,因為這只有在生得好而且端正的條件下才有可能;生得不好的人既不可能有良好的步伐,也不可能有優美的動作,因此,動作的敏捷與優美,是人體的端正和勻稱的發展的標志,它們無論在什么地方都是令人喜愛的。"

  17、封閉式表情是人除了內心感情的真實流露外固有的表情,是臉部肌肉和器官的松弛狀態,眉毛下垂,眼光無神,嘴角往下掛。

  18、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繪畫大師達?芬奇認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間神圣的比例關系上,并對人體能引起美感的他所稱的"神圣的比例關系"做了一定探索,提出各部分和身高要成簡單的整數比。

  19、建筑造型、音樂噴泉、城市雕塑、墻面壁畫、綠地花壇等,都表現著人類為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所做的努力。

  20、工業藝術設計由于是與現代工業生產相關的產品藝術設計,涉及的范圍非常廣,主要有生活日用品,公共性的商業、服務業用品,工業機械及設備,交通運輸用品,服飾用品等。

  21、德國19世紀的哲學家費爾巴哈說過:"難道裁縫不是具有真正的審美感嗎?難道衣服不是同樣也要在藝術的論壇前受裁判嗎?”他認為服裝師的作品與藝術作品一樣,是人們欣賞的對象,是審美對象中的一類。

  22、原始巫術、圖騰崇拜、禁忌、文身、神話傳說等就是人類最早的精神活動。

  23、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它不僅僅是某種技巧的產物,也不僅僅是合乎人的感官審美要求的美的形式,而是傳達了藝術家特有的審美經驗的作品。

  24、對藝術美的賞析是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徑。

  25、所謂藝術家的審美經驗,指的是藝術家的精神活動與心靈活動的成果,是人的精神性存在的集中體現。

  26、西方藝術概念的轉變是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但直到18世紀,"美的藝術"的概念才比較明確地被接受,并且以音樂、繪畫、雕塑、舞蹈和詩歌組成了一個較完整的美的藝術的體系,從而與手工藝、科學等區分開來。

  27、只有專門為滿足人的審美需要而創造的人工制品,才是藝術品。它們是繪畫、音樂、雕塑、舞蹈、戲劇、文學等,是藝術家的有意識的創造。

  28西方藝術概念的轉變是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

  29、所謂感性的審美的形式,是指藝術品必須有一個物質的載體,這個物質載體的形式本身就能使欣賞者得到審美的享受與愉快。

  30、藝術價值是多樣的,一般認為,藝術具有認識價值、宣傳鼓動價值、教育價值、交際價值等。中國帝王的宮殿,建在高高的、逐層收縮的、被富麗的石欄桿所圍繞的臺基上,描金鏤彩,富麗堂皇,顯示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爾口龐大的財富,這表現出了藝術的宣傳價值。

  31、中國甲骨文的"藝"字是人栽培禾苗的形象,"藝"就是指種植等事。

  32、普列漢諾夫曾經指岀:"很美地畫了一個老人"和"畫了一個很美的老人"是截然不同的。

  33、曹禺的話劇《雷雨》,以20世紀20年代初期中國社會生活為背景,深刻暴露了封建資產階級家庭的虛偽和罪惡,是我國話劇史上的。作品。

  34、欣賞法國19世紀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的代表作《青蛙塘》,首先引起人們美感的是它與眾不同的線條、色彩。

  35、京劇大師梅蘭芳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曾悟出一條原則:"在舞臺上,是處處要照顧到美的條件的"。

  36、法國畫家大衛的著名油畫《馬拉之死》表現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革命英雄馬拉被反革命的吉倫特派收買的特務刺死在浴盆中的情形。

  37、有的藝術作品只是好看悅目,卻沒有動人的魅力。有的藝術作品,看上去并不讓人感到賞心悅目,但是卻因其雋永的意味放射岀美的光芒。19世紀俄羅斯風景畫家列維坦的畫作《弗拉基米爾之路》就是這樣的作品。

  38羅丹的作品《老妓》是根據17世紀德國人維龍的詩"美麗的歐米埃爾"雕成的。

  39、讀過三毛的短篇《白手起家》的人對那座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建起的"全沙漠最美麗的家"應該有深深的印象。

  二、主觀題(簡答、論述、案例分析)

  1、審美標準由兩個方面組成,(1)相對穩定的形式美法則,由于不與內容直接相關,具有相對的獨立性;(2)具有地域性、時效性和階層性的審美理想,這是一種社會群體的審美標準,是變化的,在一定的地域、時代和階層中又有一致性,因此也是一種審美常識。

  2、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用美學的專門術語來講,是指作為人的審美對象的自然,對人來說具有審美價值的自然。

  3、人文景觀是指融入了歷史文化內容的自然景物,它是人類的文化歷史活動和自然景物的和諧統一。

  4、所謂分峰造石即根據不同的石材,堆普成不同的山峰,輔以花木,形成一個個迥然不同的山景。

  5、社會美是指社會生活中的美。社會美主要包括了人的形象、人類活動場景與人類活動成果三大類型。

  6、人的美,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人生的美。一個人不一定具有體貌的美,但是卻可以創造人生的美。

  7、生活環境一般是指人的生存空間,特別是城市人的生存空間,包圍著人并給人以影響的外部物質世界。

  8藝術美是指藝術作品的美,也就是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

  9、藝術活動是藝術家通過藝術傳達方式,把自己的精神與心靈對象化或外化為可以直觀的感性具體的藝術形象的過程。

  10、藝術品必然具備兩個必要條件:(1)要提供符合審美需要的精神意象或精神內容,這種精神意象或精神內容必定是"為人的",能使欣賞者感到自身生命活動的自由,感到生命的樂趣。(2)這種精神內容或精神意象,是以感性的審美的形式傳達出來的。

  第六部分

  一、選擇題(單選、多選)

  1、何謂兒童?這個問題是兒童觀的核心問題。

  2、在西方,17世紀之前,無論在習俗中,還是在法理上,兒童都不是獨立的權利主體,兒童只是會說話的人而已。

  3、到公元17世紀時,西方社會中幼童的生存權仍舊不受保護,新生兒、女嬰、有生理缺陷的嬰丿液殺死的事件也常常發生。在中世紀,兒童被看作縮小的成

  人,并往往由于其力量和智慧的弱小,被視為成人的附屬品。

  4、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對兒童的看法受儒家三綱五常的影響最大,兒童處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套價值等級體系的最底層,在社會權利上從屬于父親,在社會地位上依附于父親,但在專門為兒童設計的孝道規范中,兒童在行為上和思想上唯一的權利就是^從,兒童的其他權利處于被抑制狀態。

  5、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在進入現代社會之前,兒肓都不是獨立的權利主體。兒童在體力、智急、思想、情感各方面的待發展狀態,使他們在以成年人為價值中心的社會生活中處于依附狀態。

  6、16、17世紀,兒童是具有獨立價值的人這樣的觀念開始岀現在西方的上層社會,從18世紀開始,系統的兒童價值觀念產生并慢慢向社會的各個階層滲透。

  7、18世紀是現代兒童觀形成的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這一時期,現代的兒童觀念在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愛彌兒》中得到了完整的、飽含熱情的呈現。他毫無保留地肯定兒童是完整的、獨立的個體,呼吁成人愛護和尊重兒童的天性,理解并順應兒童的成長發育規律,培養自然的人。

  8、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萌生與發展,西方的現代兒童觀傳播到中國,并逐步成為中國現代文化觀念的重要部分.

  9、20世紀下半葉,現代兒童觀在聯合國層面獲得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表述,其文本成果是《兒童權利公約》?這是兒童觀念發展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是現代兒童觀的成熟表達。

  10、魯迅在承認兒童與成人不同的基礎上提岀了"兒童本位"觀念。

  11、盧梭把人的天性看成人的最寶貴的生命本質,看作人的幸福和愉快的前提。

  12、情緒的客觀化為兒黃的審美體驗、審美傳達、審美接受與欣賞提供了條件。

  13、大約18個月的時候,兒童出現自我意識,可以把自我的行為與他人的行為或自己的內心標準相比較,做出評價,產生情緒反應。

  14、我們可以把兒童感知的發展看作兒童對所處環境的準確的和復雜的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因新情況(即新岀現的與自己的感知結構不相符的情況)而產生的好奇心是感知發展的動力,同化^Jll頁應是感知發展的兩種基本方法。

  15、兒童的感知發展呈現岀鮮明的階段性,兩歲,六七歲和十一二歲是兒童感知發展的三個關鍵時間點,依照這三個時間點,兒童的感知可以劃分為四個相互銜接的階段。這四個階段分別是感覺運動階段(從出生到兩歲)、前運算階段(兩歲到六七歲)、具體運算階段(六七歲到十一二歲)、形式運算階段(十一二歲鴻)。

  (1))在感覺運動階段,兒童感知的一個重大成就是發展岀世界的客觀實在性的經驗和觀念。

  (2))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感知具有自我中心、萬物有靈、刻板思維和前邏輯推理等特征,是兒童感知階段中審美性最突出的階段。

  (3))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感知出現了一個質的變化。他們開始用邏輯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用轉換性推理假裝解決問題,開始逐步忘記刻板思維,不再被事物發生方式和次序束縛,逐步放棄自我中心,萬物有靈也成了過去式。

  (4))形式運算階段是人類感知能力的高級階段。兒童的感知在這個階段變得理性化、系統化,具有對從未經歷過的事情的推理能力,能夠處理純粹的假設和抽象的概念。

  16、在兒童感知的硏究史上,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做岀了杰出貢獻,他認為兒童感知能力的發展是兒童和兒童所處的環境之間持續的、動態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單方面地強調先天結構或者后天環境不能夠科學有效地解釋兒童的感知。

  17、兒童的感知能力包括感受和認知兩個緊密相連的部分。

  18、兒童的繪畫能力發展一般會經歷偶然的寫實、失敗的寫實、智慧的寫實和視覺的寫實四個階段。在四歲左右,兒童繪畫能力發展到智慧的寫實階段。

  19、符號表征是兒童思維的主要特征。

  20、兒童思維能力的核心運作方式是以符號表征人、事物和經驗。

  21、對兒童來說,游戲就是他的生活,生活就是他的游戲。

  22、心理學把兒童的游戲分成五個發展階段,分別是感覺運動游戲(18個月大之前)、建構游戲(一歲以后)、假扮性游戲(一歲以后)、社會裝扮游戲(四歲之后)、規則游戲(從上學開始).

  23、在兒童的藝術活動中,游戲是兒童審美世界的趣味所在。

  24、當席勒采用哲學家的方式思考時,他提岀非常激進的觀點:"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

  25、在兒童審美活動中,幻想與夸張是審美形象創造的基本方法。

  26、從美學角度看,兒黃的幻想本質上是審美想象。

  27、培根認為"想象既不受物質規律的拘束,可以把自然已分開的東西合在一起,也可以把自然正結合的東西分開,這樣就在許多自然生物中造成不合法的結婚和離婚".

  281974年,美國哲學教授李普曼博士在蒙克雷爾州立學院創建了兒童哲學發展中心。

  29、哲學家們傾向于把驚奇看作哲學的精神的開端。

  30、在兒童的審美活動中,哲思總是自然地在感性的情境中緣事而生、緣情而發。

  31、兒童審美活動的要素包括:節奏、情感、想象。在兒歌的所有審美要素中,節奏占據著絕對的地位。

  32、兒童在2個月的時候對美已經有了感知能力,5個月時能夠識別旋律輪廓,識別簡單的節奏模式。

  33、在兒童早期的審美活動中,節奏是身體性的。

  34、宗白華借助節奏對中國傳統美學中空間感的論述,不僅揭示出了中國人審美精神空間的形成方法和途徑,也適用于一般的、人類的審美精神的形成方法和途

  徑。

  35、在心理學中,基本情緒與自我意識情緒(包括混合情緒)之間的質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自我意識是區分二者的質的因素。兒竜自我意識在18個月時就已經開始發生。

  36、兒童審美發展中的情感,以自我意識為標準的話,發生在一歲半以后。

  37、追求愛、喜、樂,屏蔽、遺忘或者對抗、戰勝怒、哀、惡、懼,是兒童審美情感發展最初時期的首要主題,也是整個兒童審美情感中的永恒主題。

  38在比喻的意義上,我們可以把兒童審美情感發展的最初時期稱為光明時期。

  39、兒童想象發展的黃金時期,就是二到七歲這個時期。

  40、在兒童的審美發展中,想象的出發點是自我中心。

  41、從情感發展黃金時期的要素看,兒童想象的根本特征是非邏輯性。

  42、兒童審美活動的要素中,想象的性質是移情于象,方法是類比挪移。

  二、主觀題(簡答、論述、案例分析)

  1、自我意識情緒是指兒童有了自我意識之后才會出現的情緒,包括驕傲、羞愧、內疚和難堪等。

  2、混合情緒是多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形成的復雜情緒,如恐懼和憤怒、驚奇和高興等。

  3、對兒童審美而言,基本情緒的變化有兩個方面值得特別重視:(1)原先只有現實的情境或事物會引發兒童的基本情緒.現在表征情境的符號和語言也可以引發兒童的基本情緒。基本情緒刺激物的符號化、形象化^口語言化是兒童情緒轉變為審美情感的重要標識;(2)當兒童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并學會社會所認同的反應方式后,基本情緒的表達方式變得更加微妙更加富有民族文化特色。

  4、自我中心指完全以自己的觀點看待世界。

  5、挪移,就是把不同事物的形象、特點、能力,交換位置,肴合在一起。這與魯迅先生談人物塑造時說的"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拼湊出來的角色"非常像,但又有不同。

  第七部分

  一、選擇題(單選、多選)

  1、讓學生親自參與美的創造,既是美育的手段,也是美育的任務之一。

  2、審美方法有很多種,其中小學生比較常用的是觀察法、體驗法和聯想法。

  3、在對小學生進行美育時,主要應當讓學生知道美的各種表現形態。

  4、小學美育在教育方法上以直觀教學為主,要多用實物教學、形象教學、情景教學的方法,多用實物、模型或圖畫等直觀的教具,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5、小學美育的重點應當放在情感教育方面。

  6、小學美育在教育方法上以直觀教學為主。

  7、小學美育的任務是使學生成為心靈美、行為美、語言美、儀表美的一代新人,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逬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實現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的教育理想。

  8在培養學生的感受力方面,對小學生的審美教育首先要著重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

  9、觀察是指人們有目的地仔細觀看,它是認識的起點。

  10、心靈美是對人的美的最高要求。

  11、人還應當注意儀表美和行為美。首先就是著裝、搭配美觀大方,符合人們的接受習慣和基本的審美規律;其次是風度、儀容方面,要注意干凈整潔,符合交往場合和對象。如果一個人不修邊幅、逋遢隨意,其儀表就是不美的。

  12、在口頭表達方面,語言美的要求包括說話要有禮貌,談吐要高雅,態度要謙虛,彬彬有禮。

  13、小學美育實施的原則包括:循序漸進的原則(低年級要著審于感知能力和情感體驗能力的培養)、啟發誘導的原則、寓教于樂的原則。

  14、蘇霍姆林斯基指岀:"會聽并且能理解音樂——這是審美修養的標志之一,舍此,便不能想象有完善的教育。"

  15、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所以,美育的實施首先是在課堂教學中逬行的。

  16、音樂能觸動人的心靈,陶冶人的高尚的情感,具有極大的感染力。

  二、主觀題(簡答、論述、案例分析)

  1、小學美育的任務主要表現在:

  (1)知美:知美是通過美育讓學生了解一些美的最基本的常識,了解什么是美。在對小學生逬行美育時,主要應當讓學生知道美的各種表現形態。

  (2)懂美:懂美是指教師在教學生了解什么是美的同時,應當教學生學會一些基本的審美方法,使得學生對于自然、社會生活中以及藝術作品中的美產生興趣,并懂得基本的美學原則和基本的藝術技能。

  (3)愛美:美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不但知道什么是美,而且要從心底產生熱愛美的情感。

  (4)創美:創造力是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親自參與美的創造,既是美育的手段,也是美育的任務之一。通過美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想象力以及卓越的創造能力,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有重要的意義。

  2、爰美教育:美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不但知道什么是美,而且要從心底產生熱愛美的情感。當他們看到美好的事物時,應當能立即產生一種抑制不住的沖動,精神應當處于偷快和興奮狀態。

  3、小學美育的內容包括:(1)提髙小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2)提髙小學生對美的想象能力。(3)提高小學生對美的理解能力。

  (4)提高小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5)提高小學生的審美素養和綜合素質。

  4、小學美育的特點有:(1)在教育方法上以直刪學為主;(2)在教育目標上以情感教育為主;(3)在教育形式上以課程教學與課外美育實踐活動相結合。

  5、提高小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人類是可以創造美的,應當引導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發揮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激發和鼓勵學生創造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教師的帶領和啟發下,親自動手、動腦,利用身邊現成的材料.開展創造活動。要允許學生別岀心裁、異想天開、獨樹一幟。教師可以給學生講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介紹一些創造發明的技法,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訓練,同時也可以指導學生開展各種創造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不僅學到了各種本領,而且在自己制作的作品中觀察和發現了美,因而也提高了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6、審美感知能力就是運用感覺和知覺對自然、社會及藝術中的美的形象進行捕捉,在心中建構一個審美對象的過程。

  7、小學美育的實施途徑:(1)開設多種優質的美育課程;(2)組織豐富的美育實踐活動;(3)建設高雅的校園文化環境。

  8利用教室環境進行美育的經驗:學生上課的教室應當窗戶明亮,地面干凈,桌椅擺放整齊,國旗、校訓醒目,墻報、板報美觀大方,獎狀、錦旗懸掛得體,在窗臺或其他地方還可以擺放花草。學生在環境優美、干凈整齊的教室上課,自然會受到美的熏陶。

  9、加強和改進小學的美育工作:(1)開設多種優質的美育課程: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所以,美育的實施首先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教師要調動一切可能的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美育。各級各類學校要按照課程設置方案和課程標準、教學指導綱要建設美育課程體系,條件較好的學校要開設多種豐富優質的美育課程,條件一般的學校也要逐步開齊開足美育課程.小學階段的美育課程在開設美術、音樂課程的基礎上,有條件的要增設舞蹈、戲劇、戲曲等體現地方美育特色的課程。

  (2)組織豐富的美育實踐活動:①組織藝術愛好小組活動。②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③參觀博物館及有意義的展覽。④組織學生觀看影視作品和戲劇表演。

  ⑤組織各種慶祝、聯誼和比賽活動。⑥組織多種傳統文化實踐活動。⑦開展公益美循實踐活動。

  (3)建設高雅的校園文化環境:小學生一天大約要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校度過,所以,學校的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學校應當注意校園、教室環境的布置和美化,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方面來抓。

  10、小學美育實施的保障措施:(1)加強組織領導;(2)構建美育課程體系;(3)整合各方美育教學資源;(4)建立美育評價與督導制度。

  第八部分

  一、選擇題(單選、多選)

  1、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導因素,研究學校的美育,應該把教師放在首要地位。

  2、教師這一職業是專家和藝術家二者合一的職業,教師的這個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的素質結構中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知識要素、品德要素和審美素養要素。

  3、教師的職業是教學。因此,他首先必須是一個專家。

  4、現代教育實踐已經突破了以往傳授知識的模式,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在具備專業知識和道德品質之外,還要有豐富的內心情感、美好的生活理想和持久的

  情感創造力,亦即具有較高水平的審美素養,才能夠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同學生進行廣泛的情感交流,以情感的感染力影響學生及其學習過程,使教學活動真正成為令人愉悅的過程。

  5、教師審美素養的特征主要有:廣泛性、發展性、專業性。

  6、內在審美素養是基礎,審美技能素養是外化表現,二者互為表里,共同建構出教師審美素養的廣泛性特征。

  7、教師審美素養的專業性是教師審美素養區別于一般人的審美素養的一個具體特征。

  8對于教師來說,其審美素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表現在他的形象表現與感受能力的高低。

  9、健康人格的魅力是教師內在審美素養的最高層次。

  10、審美心理學理論是教師在美育實踐中重要的理論指導。

  11、教師的人格美是最有影響力的美,對學生心靈的輻射力最強。教師的人格美往往會影響甚至決走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

  12、美學和美育理論是教師內在審美素養不斷提高的基礎。通過學習系統的美學和美育理論,教師對美的感受、欣賞和創造能力必將會有極大的提高。

  13、教師的審美素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內在審美素養和審美技能素養。

  14、每位教師都應該把儀表美作為極其車要的事情來對待。

  15、藝術表現技能是教師應具有的最基本的審美素養,是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落實美育的基本手段。

  16、教師必須具備展現教學美的基本審美素養,這就是課程審美化技能、語言審美化技能以及藝術表現與批評技能。

  17、教師的形象美主要包括儀表美、教態美和生活審美化。

  18藝術批評技能是對教師藝術表現技能的必要補充。

  19、爰心、同情心、創造心及其實踐能力,構成了教師的生活審美化技能的三個要素。

  20、神情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

  21、語言審美化技能包括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對語言的規范化能力以及教師對教學語言的藝術化處理能力。

  22、教師的教態美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一個成熟的教師的教態總是端莊、自然、大方、嚴肅的。教態美一般通過教師的舉止、神情等方面表現岀來。

  23、教師應當重視自身的服飾,本著整潔、穩重、美觀、大方的原則進行修飾。

  24、審美實踐包括審美欣賞活動和審美創造活動兩個方面。

  25、只有在教師懂得如何使自己的生活審美化的前提下,教師自身的良好形象才能最終確立。

  26、教師的審美素養必須有一定的美學理論素養作為專業基礎。

  27、審美實踐作為教師審美素養的培養途徑,是培養教師審美素養最根本的途徑。

  28以審美欣賞活動為途徑,首先要求教師在具體的審美欣賞過程中,注意選擇審美對象。

  29、審美實踐作為教師審美素養的培養途徑,意味著教師只有親身參與審美實踐活動,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水平,這是培養教師審美素養最根本的途徑。

  30、通過對生活多樣性的感受,搞好教師自身的形象美設計。只有在教師懂得如何使自己的生活審美化的前提下,教師自身的良好形象才能最終確立。

  31、教師審美素養的培養原則包括實事求是原則、內外平衡原則、自覺持久原則。

  32、教師審美素養提高的過程是主客體合一的過程,即教師既是審美主體又是審美客體。

  33、教師審美素養的培養,歸根結底,是教師自我美育的自覺形式。

  二、主觀題(簡答、論述、案例分析)

  1、教師素質結構中的必備要素:

  (1)作為專家,教師必須具備知識要素。教師除了專業知識以外,還必須熟悉其他相關的知識,具備盡可能廣博的現代科學文化知識。

  (2)作為教育家,教師必須具備影響學生的品德要素。教師不僅要"教書",同時還要"育人",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3)作為藝術家,教師必須具備審美素養要素。強調教師的審美素養,就是突出教師素質中的情感結構。

  2、美育在現代社會是使教育獲得新生的一個突破口:(1)美育轉變了人們陳舊的教育觀念,它不以知識教育為目的,而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健康人格為目的。

  (2)美育一改過去偏重理性教育的弊端,而提倡感性教育與理性教育的相對平衡。

  (3)美育為各門學科的教學提供了基礎。

  3、教師審美素養的特征:

  (1)廣泛性:主要指它的內外結合特征;

  (2)發展性:教師的審美素養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動態的、發展的;

  (3)專業性:主要是指它注重個體審美技能的自我鍛煉、培養和提高。

  4、"健康人格":指一個統一的、和諧的、具有協調能力、富有創造性和豐富情感內涵的自我有機體。

  5、內在審美素養:指內化于教師自身的心理——文化結構中的不可見的、有著一定發展水平和穩定程度的審美素質。

  6、教師的內在審美素養包括:(1)豐富的美學和美育理論知識。(2)完善的個體審美心理結構。(3)健康人格的魅力。

  7、教學美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知識的講授表現岀來的審美因素。

  8審美技能素養指流露于教師外部生活層面、具有一定技能性質的審美表現素質。它主要包括教師形象美的設計技能和教學美的展現技能。

  9、生活審美化指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經常性地從普遍而平凡的事物、事件及其活動中發現美、創造美、展現美,把美的欣賞與創造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成為生活實踐的自覺行為。

  10、語言審美化技能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按照美的規律,將日常生活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并增強其藝術表現力的特殊能力。

  11、課程審美化技能是教師以合乎審美的形式、比例來安排課程內容和課程形式的能力。

  12、進行教師形象美設計:(1)儀表美。教師可選擇整潔、穩重、美觀、大方而又獨具個性的服飾,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面貌。(2)教態美。一個成熟的教師應

  該具有端莊、自然、大方、嚴肅的教態,舉手投足給人以審美的愉悅。(3)生活審美化。教師的形象美不能只在課堂上樹立和展現f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自己的形象美。

  13、教師內在審美素養的培養途徑包括:(1)理論學習.(2)生活經驗的積累。(3)審美實踐活動。

  14、教師培養課程審美化設計能力:(1)教師能充分理解課程內容,從中提煉出潛在的審美因素.(2)教師能從外部因素進行審美構思、形象表現。

  (3)摒棄單一知識訓練的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以便明確教師的課程審美化技能的培養方向。

  (4)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一套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自覺意識的課程審美化形式,并在實踐中不斷檢驗,由此不斷提高教師的課程審美化設計技能。

  15、培養教師的語言審美化技能:(1)這有賴于教師自身思想情操、藝術素養、理論學識等的水平。(2)語言的審美化,要借助一定的形式來表現。(3)豐富自己的聯想和想像能力,學會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

  16、培養教師的藝術表現和批評技能:(1)在教學活動中注意觀察并善于捕捉審美信息,并利用一定的藝術手段和工具加以提煉、塑造,使之成為一定的形象存在。(2)注意激發教師自身審美興趣,促進教師的藝術表現與批評技能的提高。

  (3)需要教師廣泛參與藝術實踐和審美活動,積累大量的審美和藝術實踐經驗,通過比較、鑒別,逐步上升為理性的審美反思能力。

>> 點擊閱讀全文 <<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回復“押題”獲取余下押題資料

上一篇:廣東省自考00881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押題復習資料
下一篇:廣東省自考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知識點匯總押題復習資料

深圳自考網書籍購買地址

深圳自考交流群

掃碼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討自學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