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自考網為學考網旗下網站,為考生提供深圳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試院www.eeagd.edu.cn為主。
廣東省自考00385學前衛生學押題資料
第一部分
1、學前衛生學:研究如何保護和促進學前兒童身心正常發育,維護和增進學前兒童健康的一門科學。
2、文獻研究法:根據一定目的,通過搜集梳理,而分析文獻資料進行的研究。
3、調查法:調查者采用訪談,問卷,測驗,座談,測量等多種方式,收集所要研究對象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統計或理論分析(定量定性分析的)的一種研究方法。
4、觀察法:在自然環境或預設情景下,通過感光或借助一定儀器設備,有目的,有計劃的對現象或行為進行考察,記錄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
5、個案研究法: 對單一個體,單一群體或某時間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又稱案例研究。
6、行動研究法: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踐工作者按照一定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目標的一種研究方法。
7、學前衛生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1)文獻研究方法 (2)調查法 (3)觀察法
(4)個案研究法 (5)行動研究法
8、學前衛生學研究的內容
(一)健康與促進 (二)疾病與預防 (三)膳食與營養 (四)保護與照料
9、學前衛生學的研究宗旨(任務)
學前衛生學保護和促進學前兒童身心正常發育,維護和增進學前兒童健康為宗旨。
10、簡述行動研究法的研究步驟
(1)提出問題
(2)分析原因
(3)制定研究方案
(4)采取行動、
(5)反思總結、
(6)修訂方案、
(7)循環研究等
第二部分
1、關于健康:
健康不僅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指身體的、心理的和社會的良好狀態,充分體現了“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健康觀強調健康是身體狀態和集體功能的完好,充分體現了生物醫學模式下的健康觀:一個人只有在軀體、心理、生活適應和道德四個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
2、學前兒童健康:學前兒童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是一種在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完美狀態及良好的適應能力。
3、生活方式:指人們在長期的風俗習慣、規范和家庭影響下所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意識和生活習慣的統稱。
4、亞健康:是指處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生理機能低下狀態,也稱第三狀態、灰色狀態、亞臨床期。
5、健康促進:是促使人們提高、控制和改善健康的全過程,以達到身體的精神的社會的完美狀態,確保個體或群體能確定和實現自己的愿望,滿足自己的需求,改變或處理周圍環境
6、健康行為:主要包括喜歡戶外活動和體育活動,愛清潔講衛生、早晚刷牙、飯后漱口、飯前便后洗手,吃健康食品,不挑食偏食,不暴飲暴食。按時睡覺和起床等個人衛生行為、飲食行為和生活行為。
簡答題
1、近代健康概念的演變主要經歷了兩個重要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 生物—醫學模式
(2)第二階段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2、健康觀和健康內涵的演變的特點
(1)健康概念是不斷變化演進的
(2)人類對健康的追求實永恒的,對健康的要求是不斷提高
(3)健康是多元的廣泛的并且是相對的
(4)健康概念的演變帶來了衛生保健工作的革命
3、健康內涵
健康是一個整體概念,它包括了審理,心理,社會和道德四個層面。四者之間密切相關,相輔相成。其中,生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礎,位于整個健康系統的底層,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必要條件,兩者是緊密依存的兩個方面,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則建立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基礎之上。
4、學前兒童健康特征
(1)學前兒童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健康
(2)學前兒童健康具有易變性
(3)學前兒童健康具有多樣性
5、2001 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學前兒童健康發展的目標為
(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穩定愉快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會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6、健康生態模式圖給我們的啟示是:
(1)學前兒童健康受多因素影響,在分析討論影響學前兒童健康的因素時一定要全面綜合的考慮
(2)各種影響因素是呈動態變化的。
(3)學前兒童健康狀態呈動態變化。
7、生態系統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
(1)學前兒童健康受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部系統和宏觀系統等眾多因素的影響
(2)各種影響因素對學前兒童健康產生的影響力不同
(3)對學前兒童而言,家庭(人際環境、生活環境、學習環境、教育方式)、托幼機構(教師、同伴、環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8、健康與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
生物學因素包括遺傳、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生長發育,衰老等。
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者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前兒童健康。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社會環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人口、職業、社區、家庭、托幼機構等諸多因素。文化因素作用社會環境因素,在學前兒童健康發展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行為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長期的風俗習慣、規范和家庭影響下所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意識和生活習慣的統稱。
衛生服務是指衛生機構和衛生專業人員為防治疾病、增進健康,運用衛生資源和各種手段向個體群體和社會提供的必要服務活動。
9、促進學前兒童健康的措施
1)有規律地生活;2)合理安排膳食;3)保證睡眠充足;4)保證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5)提供適宜的游戲活動;6)疾病預防;7)培養積極穩定的情緒;8)培養親社會行為和交往能力;9)養成健康行為
10、簡述學前兒童身心健康的主要指標?
(1)身體健康的指標包括生長發育、 生理機能
(2)心理健康的指標通常包括:智力,情緒,交往能力,行為和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
(一)、學前兒童運動系統的衛生保健
1.培養幼兒正確的姿勢,防止骨骼畸形
2.積極開展戶外活動和體育活動,促進骨骼生長
3.合理安排膳食和生活,保證營養供給
(二)、學前兒童呼吸道系統的衛生保健
1.養成用鼻呼吸的習慣,不要用嘴呼吸
2.教給正確的擤鼻涕和打噴嚏的方法
3.保護嗓子,不要大聲叫喊
4.養成專心吃飯的好習慣,不邊吃邊說話
5.保持室內通風換氣,開展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
(三)、學前兒童循環系統的衛生保健
1.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增強心血管功能
2.保護淋巴器管
3.合理營養,保證鐵的供給
4.從小預防心血管疾病
(四)、學前兒童消化系統衛生保健
1、飯后漱口,早晚刷牙
2、適當控制甜食,睡前不吃糖果點心
3、定時大便
4、科學安排膳食
(五)、學前兒童泌尿系統的衛生保健
1、養成不憋尿的習慣
2、多飲水、多排尿
3、保持外陰清潔,防止感染
(六)、學前兒童內分泌系統的衛生保健
1、保證兒童充足的睡眠
2、缺碘地區要用實用碘
(七)、學前兒童神經系統的衛生保健
1、精心安排幼兒園各項教育教學活動
2、保證營養物質和新鮮的空氣
(八)、學前兒童眼睛的衛生保健
1、提供適宜的視覺刺激,促兒童視覺發展
2、科學用眼,預防近視
3、定期檢測視力
(九)、學前兒童耳的衛生保健
1、保護視力,促兒童聽力發展
2、保護外耳,防聽力損傷
(十)、皮膚的功能
1、調節體溫
2、保護功能
3、排泄功能
(十一)、學前兒童骨骼的特點及衛生保健
特點:1.學前兒童因骨組織中有機物含量高,骨骼彈性大,柔韌性好,可塑性強,但硬度小
2.學前兒童因骨骼硬度不夠,受重力壓迫容易發生骨骼彎曲變形,或因不正確的姿態易出現脊柱側彎、駝背、羅圈腿等
4保健: 1.補充鈣、磷、維生素 D
2.多曬太陽,多運動
3.培養良好的坐姿
4.不宜從高處跳到硬地
(十二)、學前兒童肌肉的特點及衛生保健
特點:
1.學前兒童的肌纖維較細,能力儲存少,肌肉柔軟、收縮能力差、力量小,容易出現疲勞和損傷。
2.人體各肌肉群發育是不平衡的
3.學前兒童在動作速度、準確度及控制能力等方面隨年齡增長而逐步提高保健:①學前兒童不宜負重,做劇烈運動,或長時間從事某一活動。②2—3 歲能做跑跳等大運動活動③5—6 歲能勝任用手書寫、繪畫、使用剪刀等精細活動
(十三)、學前兒童脊柱的特點及衛生保健
特點:保持身體平衡,緩沖運動產生的震動,保護大腦等。
保健:站立姿勢要正確,不能單肩負重、不睡軟床等。
(十四)、學前兒童手骨的特點及衛生保健
特點:新生兒的腕骨是由軟骨組成,6 個月逐漸骨化,至 10-13 歲所有腕骨完成骨化:掌指骨在 18 歲前完成骨化。手部力量大小取決于腕骨骨化的程度。
保健:一般來講,學前兒童因腕骨骨化尚未完成,手腕力量小,手的精細動作能力差。學前兒童不宜拎重物,不提倡長時間寫字,繪畫等,以防手部受損傷。
(十五)、學前兒童足弓的特點及衛生保健
特點:足弓可增加站立的穩定性,緩沖行走和運動時產生的震蕩,從而保護大腦和臟器。保健:學前兒童不宜過多行走,站立,應避免肥胖,負重過大等。
(十六)、學前兒童耳咽管、會厭軟骨、聲帶的特點和衛生保健
1、耳咽管特點:粗、短、直,呈水平位
保健:咳嗽、擤鼻涕時,受壓力作用容易將口咽部細菌、病毒推入中耳,引發中耳炎,因此要學會正確的擤鼻涕方式
2、會厭軟骨特點:具有分流氣體和食物的功能。
保健:學前兒童在咀嚼時不說話。
3、聲帶特點:位于喉腔兩側壁,學前兒童聲帶短而薄,韌性差,故聲調比成人高。
保健:學前兒童不宜大聲哭鬧或大喊大叫,以避免發生聲門肌肉疲勞。
(十七)、學前兒童腸胃結構、消化腺特點和衛生保健
1、胃上接食道,下與十二指腸相連,是人體重要消化器官。
5保健:少食多餐。
2、小腸分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小腸在腹腔內輾轉盤曲,通過腸蠕動將食物緩慢地向
下移動,食物在小腸進行消化、分解和吸收。小腸含有大量消化液。
小腸保健:少吃垃圾食品,多吃健康食品,不要空腹運動。
3、大腸在消化道的末段,包括盲腸、闌尾、結腸和直腸四部分。
大腸保健:多喝水,多排便。
4、消化腺特點:消化腺分泌各種消化液幫助腸道消化食物,人體主要消化腺有:唾液腺、胰腺、肝臟。
消化腺保健:少食多餐。
(十八)、學前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和衛生保健
特點:學前兒童腦發育迅速。新生兒腦重為 350 克左右,1 歲達 900 克左右,3 歲增至1100 克,是成人腦重的 80%(成人腦重為 1400 克左右),6 歲時兒童腦重幾乎達到成人水平。腦發育主要包括腦細胞數量的增加,腦細胞體積的增大及細胞突起增多。
保健:在安排一日生活和各項教學活動時,不要讓幼兒長時間做一件事,否則易引起大腦疲勞。相反,經常變換活動內容、性質、形式可延長大腦工作時間。
(十九)、大腦皮質功能活動特征
1.始動調節;2.優勢法則;3.動力定型;4.鑲嵌式活動;5.保護性抑制
論述或案例分析題
(一)、如何幫助兒童養成健康體態
1.有規律地生活
2.合理安排膳食
3.保證睡眠充足
4.保證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
5.提供適宜的游戲活動
6.疾病預防
7.培養積極穩定的情緒
8.培養親社會行為和交往能力
9.養成健康行為
(二)、知道家長合理安排學前兒童睡眠
睡眠是維護和保證學前兒童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年齡越小所需睡眠時間越長,如新生兒每天24 小時大約有 22 小時是處于睡眠狀態。
1.幼兒大腦皮質興奮大于抑制,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差,大腦皮質容易疲勞。年齡越小的幼兒越容易出現疲勞,活動持續時間越短。
62.要保證幼兒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3.養成按時睡覺的良好習慣。
4.有規律的生活。
(三)、促進嬰兒觸覺發展的玩具和用品
彩色積木、床頭自動旋轉音樂鈴(垂直的掛飾可讓寶寶觸摸),色彩鮮艷的固齒器,彩色的套圈絨布玩具。絨毛玩具,彩色球,由不同材質拼成的步毯。
第四部分
1、生長:是指細胞繁殖、增大和細胞間質的增加,表現為身體各個器官、系統的長大和形態變化,是量變過程。
2、發育:是指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分化與功能的成熟,是質變的過程。
3、發展:是指隨時間的延續,有機體在結構或功能上發生變化的過程現象。它是指人一生中表現出的所有變化。
4、成熟:是指生長發育達到一個相對完備的階段,即個體在形態、生理、心理等方面都達到成人水平。
5、形態指標:是指身體及各部分在形態上可測量的各種量度。
6、生理功能:指標是指身體各系統、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測出的各種量度。體檢常用的生理指標有有血壓、心率、脈搏、肺活量、握力、背肌力、新陳代謝率、體溫等。
7、生化指標:是指反映機體內代謝活動的指標。
8、致畸敏感期:胚胎期極易受外界干擾,優生學將孕前三個月(0—12 周)稱為致畸敏感期
9、心理行為發育指標:指反映兒童心理活動、個性特征、行為特點的指標。
簡答題
(一)學前兒童生長發育規律
1.生長發育按一定程序進行
2.生長發育呈連續性和階段性
3.生長發育呈不均衡性:①學前兒童生長發育速度呈非均衡性②.學前兒童各系統發育呈非一致性③.學前兒童身體各部位增幅不均
4.生長發育表現出軌跡象和生長關鍵期
5.生長發育存在個體差異:正如前文所言,個體發展是遺傳、環境及自身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
(二)、新生兒身體變化特點
1.生理性體重下降
2.生理性黃疸
3.乳房腫大或陰道出血
(三)、新生兒的生理狀況特點
1.新生兒呼吸、心跳快
2.睡眠時間長。
73.消化道和泌尿道已正常工作。
4.感知覺器官功能強弱不一。
(四)、嬰兒的身體發育特點
(1)身高體重增長顯著
(2)頭圍胸圍明顯變化
(3)消化能力進步快
(五)、爬行對幼兒動作發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1、爬行可促進嬰兒身體協調性和自主控制能力的發展。爬行過程需要借助手、足、腹部、背部、手臂和腿部等肌肉力量的協同作用。
2、爬行擴大了嬰兒的活動范圍和視野,有助于嬰兒建立空間方位、探究物體等。爬行也被認為與嬰兒情緒、認知及社會性行為發展有關
(六)、幼兒期生長發育特點
1、幼兒的身體發育 :①身高體重發育:進入第三年后,身體發育速度明顯減慢,品均身高增長 5 厘米,體重增長 2 公斤。②、牙齒發育:乳牙在六個月左右開始萌出,2 歲左右出齊。
2、幼兒的動作發育:幼兒期優先發展大肌肉群,小肌肉群發育速度相對慢一些。
3、幼兒的語言發育:幼兒期是口頭語言快速發展期,常被稱為語言發展關鍵期。
4、幼兒的大腦及神經發育:主要表現①腦重量的快速增長②大腦功能增強
(七)、學齡前期生長發育特點
1、學齡前兒童的身體發育:學齡前兒童平均每年身高增長 5 厘米,體重增加 2 公斤。
2、學齡前兒童的大腦發育:學齡前兒童的大腦結構逐漸趨于成熟,6 歲時腦重量接近成人水平,神經纖維完成了髓鞘化,神經纖維傳遞信息更快、更準確。
3、學齡前兒童的動作發育:經過三年的發展,學前兒童在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和準確性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平衡能力增強,尤其是精細動作發展變化明顯。
4、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進入幼兒園后,隨著交往面的擴大,交往人群的增多,尤其是同伴交往的增多,加之各種游戲和學習活動,學前兒童的社會交往技能、自我認知能力有明顯進步。
5、學齡前兒童的免疫:6 歲時免疫水平已達到成人水平,已具有較好的抵抗疾病的能力。
(八)、生長發育測量與評價 的意義
意義:1、通過對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測量,總結和研究學前兒童生長發育規律和特點,提出衛生保健工作要點,促進學前兒童健康發展。
2、通過大范圍兒童生長發育的測量,制定國家、地區學前兒童生長發育正常值或評價標準,同時為政府制定學前兒童保健工作政策與措施提供依據
3、通過對個體兒童或集體兒童生長發育測量,實施生長發育監測,及時了解個體兒童的發育水平和發育速度,開展有針對性的保健工作。
4、通過生長發育測量與評價對生長發育障礙兒童進行篩查和診斷,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實施保健干預。
論述或案例分析題
1、選擇適合小中大班幼兒促進手部動作靈活及協調性的活動
8小班:①剪刀剪紙條 ②嘗試填色 ③用積木搭橋
中班:①剪刀剪出簡單的圖形 ②會系鞋帶 ③能串珠
大班:①能用筷子進食 ②能靈活操作物體 ③能寫簡單的字
2、選擇適合小中大班幼兒促進大肌肉及運動技能發展的活動
小班:①雙腳交替上下樓梯 ②爬滑梯和攀登架 ③能沿線或足跡走 ④熟練地單腳跳躍中班:①雙手接球 ②雙腳輪換著跳、單腳跳 ③能平衡木 ④能投擲大班:①能繞彎跑,走動中接球 ②拍皮球 ③爬繩梯
3、身高體重測量工具的選擇和使用(自己擴展)
①身高測量:三歲前使用量床測量,三歲后使用立式身高計測量②體重測量;采用杠桿式秤測量,2 歲前或躺,或坐在秤上讀數;2 歲后站在秤中央讀數。
4、體溫、脈搏的測量方法
(1)體溫:采用體溫計,測量腋溫;測量前先將體溫表用酒精消毒,水銀甩至 35℃以下,然后放置在兒童腋下,加緊胳膊,5 分鐘后取出讀數;如果腋下有汗,應擦拭后在測。
(2)脈搏:在安靜狀態下,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端用適中的壓力按于橈動脈或去其他淺表大動脈處,測 30 秒鐘的脈搏數,所得數字乘 2,記錄每分鐘的脈搏數。
5、用等級評價法對學前兒童身高、體重檢查結果進行評價等級評價法是目前幼兒園使用最廣泛的評價方法。該方法的優點是簡單、易操作、能直觀反映個體兒童發育水平和好壞。(自己進行擴展)
6、用百分位數曲線圖對嬰幼兒身高、體重發育進行評價
百分位數法被廣泛地應用在 0~3 歲兒童生長發育監測和評價中。該方法的優點是簡便,易于掌握,能動態反映兒童的生長發育變化。(自己進行擴展)
第五部分
1、學前兒童心理衛生:是指通過多種手段,維護與增進學前兒童心理健康,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
2、發育障礙指學前兒童因發育不成熟而表現出的一些疾患。如遺尿癥、多動癥、感覺統合失調、孤獨癥等
3、情緒障礙是指對以焦慮、恐懼、抑郁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心理疾患。
簡答題
1、貝里.布澤爾頓博士和斯坦利.格林斯潘博士認為,嬰幼兒有六種不可或缺的需求。
(1)不間斷的養育關系
(2)身體保護、安全和調節
(3)適合個體差異的經驗
(4)適宜發展的經驗
(5)紀律與約束
(6)穩定的支持性的社區和文化
2、學前兒童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心理健康的標準)
(1)智力正常。
(2)較好的適應能力
(3)情緒安定愉快
(4)樂于與人交往
(5)行為統一協調
(6)性格良好
3、構成學前兒童問題行為的“異常行為”通常有哪些特征(問題行為的特征)
(1)行為表現顯著異于常態,不符合學前兒童年齡發展水平,表現為過度、不足或不適宜。
(2)異常行為經常出現或持續時間較長,對學前兒童自己或他人帶來不良影響。
(3)異常行為是學前兒童自己不能控制和有效處理的行為,需要他人幫助解決。
(4)排除疾病或缺陷所致。
(5)行為表現較單一、程度輕,且隨著年齡的發展而變化。
4、什么是獎勵法以及實施要點
對兒童所表現出的適宜行為給予及時表揚和獎勵。
實施要點:
(1)及時獎勵。兒童出現良好行為后要馬上獎勵,間隔時間越長、獎勵獲得的強化效果越差。
(2)講明獎勵原因。在給予兒童獎勵時要讓兒童明白為什么給他獎勵,以起到強化刺激作用。
(3)選擇恰當的獎勵物。獎勵物應是孩子喜歡的,否則就失去了獎勵的意義。
(4)避免獎勵不正確的行為。如幼兒通過哭鬧最終達到目的就屬于不良行為得到了獎勵。
5、什么是消退法以及實施要點
消退法:消退法是指當兒童出現不良行為,采取不理睬、不注意、忽視其行為的方法,使兒童不良行為因沒有得到強化刺激而降低。
實施要點:
(1)成人的情緒和行為不要受兒童行為的影響,堅持不理會、不注意、忽視其行為。
(2)最好是將消退法和獎勵法結合使用。當兒童不良行為終止后,要關注或表揚正常行為。使兒童從成人對兩種行為的反饋中明白什么行為是適宜行為,什么是不適宜行為。
6、什么是榜樣法以及實施要點
榜樣法:榜樣法是指通過給兒童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讓幼兒模仿學習。
實施要點:
(1)選擇榜樣。一般選擇對幼兒有影響的人作為示范榜樣,如幼兒教師、同伴、父母、電視中的人物等。
(2)樹立期望出現的行為榜樣,避免成為不良行為的榜樣。
7、什么是懲罰法以及實施要點
懲罰法:懲罰法是指當兒童出現某一不良行為時,通過收回或取消他可能得到的獎賞,或給予厭惡刺激,使其不良行為減少。
實施要點:
(1)及時懲罰。當不良行為出現后,懲罰越及時效果越好。
(2)保持懲罰的連貫性和一致性。不能今天出現不良行為被處罰,明天則沒有處罰,或有的老師處罰,有的老師不處罰,讓幼兒無所適從。
(3)避免懲罰太輕或太重。如果處罰太輕起不到強化刺激的作用,懲罰過重會引起兒童的對抗情緒和心理傷害。
(4)選擇恰當的懲罰物。通常選擇幼兒喜歡的物品或活動作為被剝奪的懲罰物,或選擇幼兒不喜歡的活動作為要求。
8、什么是隔離法以及實施要點
隔離法:隔離法是指當兒童出現某些問題行為時,立即停止他的一切活動,對兒童進行短時隔離。
實施要點:
(1)立即隔離。當幼兒發生不良行為時,成人在告訴幼兒犯了什么錯誤,將受到什么懲罰后,立即實施。
(2)隔離室應是安全、單調、乏味的地方。隔離室不應該有很多玩具,否則隔離反而成了獎勵其行為了。
(3)隔離時間不宜太久或太短,一般選擇 1 歲隔離 1 分鐘,每增加 1 歲隔離時間長 1 分鐘。
(4)隔離結束后要進行教育,讓幼兒自己說為什么被隔離了。
9、什么是代幣法以及實施要點
代幣法:是采用小紅花、五角星、印章圖案、塑料片等物品作為技術工具,每當兒童出現一個良好行為就獲得一定數量的物品,當物品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可換取一個孩子喜歡的強化物。
實施要點:
(1)事先確定要獎勵的行為,并與兒童溝通好。
(2)獎項的目標難易度要合適,讓兒童通過一定的努力能達到。
(3)制定好代幣交換規則,即用多少個物品患意向獎勵。
(4)鼓勵花代幣,讓幼兒體驗到成功,并愿意繼續好的行為。
(5)如良好行為已建立,要逐漸減弱兒童對代幣的依賴在運用各種方法矯正兒童的問題行為 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兒童問題行為的矯正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二,問題行為的矯正單純依賴矯正技術是不夠的,家園配合一致,消除其影響因素非常重要。
第三,選擇矯正方法要考慮幼兒年齡特點、性格特點等綜合因素,如代幣法、隔離法比較適合大年齡幼兒。
10、發育成熟度對學前兒童健康的影響
11成熟度是指機體發育所達到的某種水平。個體發育成熟的快慢,特別是腦和神經系統等重要器官的成熟水平直接影響兒童心理與行為的發展。這些往往是嬰幼兒小腦和大腦發育不成熟、身體協調性差、對精細動作缺乏控制力的表現。故耐心等待幼兒的發育成熟,不拔苗助長,是學前兒童心理衛生保健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1、氣質類型對學前兒童行為的影響
氣質是個體穩定的心理特征。氣質類型并非是導致問題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當兒童的氣質與外界環境協調一致是,兒童的行為將得到正常的發展;當兩者“匹配不良”時,兒童容易發生問題行為。
12、情緒、需要的滿足于行為的關系
情緒:從學期兒童心理衛生保健來看,應滿足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讓幼兒感受到愛、關心和尊重,產生安全感、愉悅感和滿足感,注意引導幼兒適當地表達和宣泄自己的情緒,不高興時能聽從成人的哄勸,不亂發脾氣,可使學前兒童保持良好情緒,有利于心理健康。
需要:從生理需要來看,學前兒童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科學合理的飲食與營養、適當的游戲和活動等。
從心理需要來看學前兒童需要被接納、被信任、被尊重,需要友情、親情。
13、早期生活經驗、家庭環境與兒童行為的關系
(1)早期生活經驗:
①弗洛伊德認為,兒童早期生活經驗對其人格發展至關重要,早期經驗和經歷是建立一個人行為模式的基礎。
②腦成像研究發現,出生后被忽視的兒童,其大腦神經細胞多處于低活動水平;被呵護的兒童大腦神經多處于高激活狀態。
③早在 20 世紀 20 年代對孤兒院兒童的研究也證實了此觀點,經常受到關注、撫愛的孤兒其身心發育正常。
④優質的早期教育對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乃至終身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2)家庭環境:
①親子關系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有助于嬰幼兒形成安全的依戀關系,從而影響兒童的認知、情緒情感和社會行為,并系著人的終身發展。
②安全依戀良好的幼兒表現得更自信、易合作、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③缺失安全感的幼兒容易表現得退縮、情緒不穩定、合作性差、有攻擊性等。
14、師幼關系、同伴關系與學前兒童行為的關系
(1)師幼關系:師幼關系對幼兒自我意識、情緒情感,以及學習和社會適應有重要影響。
良好的師幼關系可增強幼兒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使幼兒身心愉快、情緒飽滿,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2)同伴關系:同伴關系在幼兒心理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可幫助兒童去自我中心,發展社會觀點采擇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15、學前兒童常見的問題行為
學前兒童常見問題行為有:吸吮手指、咬指甲、戀物;發脾氣、任性、破壞物品、多動、注 意力不集中、攻擊、告狀、違紀;交往不良、過分依賴親人、膽怯、不愿上幼兒園;挑食偏食、 吃飯慢;習慣性陰部摩擦等。
16、問題行為的產生
一方面是源于他們生活中已經形成的一些行為模式;另一方面與他們沒有很好地理解什么樣的行為是適宜的有關。
17、幼兒園問題行為的預防措施
(1)環境創設:
①合理布置教室
②保持班級良好秩序
③合理安排學習及生活
④營造安全、尊重、親密和彼此接納的班級氛圍
(2)學前兒童在自律能力培養
①促進幼兒自尊和自我概念的發展
②培養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3)行為管理與指導
①建立行為規則
②與兒童溝通
③示范與賦權
④開展相關活動
(4)家園合作
18、學前兒童自律能力的培養
(1)促進幼兒自尊和自我概念的發展
(2)培養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19、學前兒童的行為管理與指導的方法
(1)建立行為規則
(2)與兒童溝通
(3)示范與賦權
(4)開展相關活動
20、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社會退縮行為的表現及預防
(一)攻擊性行為:
(1)表現:通常表現為打人、咬人、抓人、踢人、推人、罵人、沖撞他人、奪取他人東西、扔東西等。
(2)預防:首先,應通過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學習與他人交往和溝通的技巧及表達想法的方式,學習情緒的釋放和調節方法。其次,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班級氛圍。
(二)社會退縮行為:
(1)表現:幼兒社會退縮行為是指社會情景中,個人不與他人交往、游戲,而只是一個人獨自打發時間的行為。
(2)預防:首先,針對交往能力和表達能力弱的幼兒,要加強幼兒社會交往技能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個指導,讓幼兒學會表達自己的愿望,學會如何加入到小朋友的游戲活動中及時對小朋友的拒絕等,通過交往能力提升獲得自我效能感。其次,針對生活能力較弱的幼兒,應加強家園合作,訓練幼兒生活自理和自我服務能力。再次,家長配合幼兒園工作,在生活中放手讓孩子嘗試和體驗各種交往活動。
21、習慣性陰部摩擦的原因及矯正
(1)原因:出現習慣性陰部摩擦最常見原因是濕疹、蟯蟲病、生殖器不衛生、衣褲太緊等引起的局部瘙癢,幼兒抓撓生殖器或摩擦刺激,產生快感而逐漸成為習慣
(2)矯正:①查有無濕疹、蟯蟲病等疾病
②注意衛生
③睡覺時不要蓋太厚的被子
22、夜驚、夢魘的原因及處理辦法
(一)夜驚:
(1)原因:
①學前兒童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控制睡眠、覺醒的大腦皮質發育不完善,故多數兒童隨年齡增加會自愈
②受驚嚇和刺激
③睡前進食過量、感冒引起呼吸道不通暢等
2、處理辦法:學前兒童夜驚一般不需要治療
(二)、夢魘:
(1)原因:
①多見白天受到驚嚇
②或患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
③或睡眠姿勢不當
(2)處理辦法:夢魘不需要治療,一般發作時,成人要及時安慰,緩解其害怕和緊張情緒。
23、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及預防
(1)原因:①生活中比較多見的是因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②因老人代養經歷有限,與嬰幼兒交流溝通少,缺乏語言環境和語言刺激導致嬰幼兒語言發育遲緩。
(2)預防:首先,要多與兒童進行語言交流即使嬰兒還不會說話提供語言環境幫助嬰兒完成語言準備也非常重要。其次,激發學前兒童說話的興趣和積極性
24、遺尿癥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1)原因:①與某些疾病有關②遺傳因素③發育不成熟④體內控制尿液濃縮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⑤缺乏夜間排尿訓練或訓練不當⑥其他因素
(2)處理辦法:①合理安排幼兒的作息和生活②對幼兒尿床不批評、指責和嘲笑③對兒童不尿床進行表揚和獎勵④及時發現兒童內心的焦慮和緊張,進行疏導和調節。
25、多動癥的癥狀和班級管理
(1)癥狀:①活動過多②注意力不集中③沖動任性④學習困難
(2)班級管理:①了解多動癥的癥狀和特點,理解患兒的問題行為并給與關注和寬容②通過班級活動讓其他小朋友理解患兒的行為,不歧視患兒。③配合醫生治療開展有針對性的訓練活動。④家園配合引導患兒克服不良行為。
26、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及預防
(1)原因:①現代人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②家長溺愛,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
(2)預防;首先在嬰幼兒階段,家庭和幼兒園應保持孩子有大量的戶外活動時間,充分刺激兒童各種感覺器官,在活動中促進兒童大腦統合能力的發展。其次,幼兒園可購買部分感統訓練器械作為幼兒園游戲材料論述或案例分析題
1、針對不同氣質類型兒童實施保育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將嬰兒的氣質劃分為容易照看型、難以照看型和緩慢照看型三種類型。比如父母如果對緩慢照看型兒童有足夠的關心和耐心,兒童通常不會出現心理問題,家長和幼兒教師應了解每個兒童的氣質類型和行為特征,為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提供適應其發展的教育和指導,順應其發展的需要,規避問題行為或心理障礙的發生。
2、提出幫助學前兒童建立自我概念的措施
研究顯示,兒童自尊的產生和發展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那些在兒童生活中起至關重要作用的人對他們的態度和評價
(1)“重要他人”在評價兒童時傳遞的信息是肯定的,并采取溝通、接受、關注、支持、鼓勵等積極的方式,那么孩子容易對自己肯定,其自我價值感就會增高。
(2)幫助兒童發展積極地自我概念,對于兒童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3、總結有利于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家庭關系和家長教育方式
(一) 家庭關系:和諧的家庭關系、父母良好的行為示范、相互關愛的家庭氛圍和豐富充實的生
活使兒童獲得健康的心理。學者們認為,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有助于嬰幼兒形成安全的依戀關系,從而影響兒童的認知、情緒情感和社會行為,并維系著人的終身發展。安全依戀良好的幼兒表現得更自信、易合作、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缺失安全感的幼兒容易表現得退縮、情緒不穩定、合作性差、有攻擊性等。
(二)家長教育方式:父母對孩子愛和接納,兒童的心理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4、學前兒童行為管理與指導措施的運用
一方面,它通過制定各種規則,如游戲活動規則、進餐規則、班級紀律等來約束學前兒童的行為,使其行為符合社會文化規范和成人的期待,目的是幫助學前兒童建立正確的行為準則。另一方面,教師通過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幫助學前兒童了解什么是適宜行為,什么是不適宜行為,學習如何與同伴交往、溝通和合作,發展兒童的積極行為。
第六部分
1、精神狀況:是指兒童平常所表現出的情緒和身體的整體狀態,他是識別兒童患病程度輕重的重要指標
2、斜視:是指刊物時,兩眼黑眼球不在統一水平面上。通常斜視分為內斜和外斜,單眼斜視和雙眼斜視。
3、弱視:凡眼球五器質性病變,經矯正后實力仍不能達到正常者。弱視是幼兒較常見的一種視力發育障礙性疾病。分為單眼弱視、雙眼弱視,先天弱視和后天弱視。
4、營養性疾病:是指因體內營養素攝入過多或過少,導致機體營養過剩或營養缺乏及營養代謝異常的一類疾病。
5、潛伏期是指從接觸傳染病到發病出現癥狀這段時間。
6、前驅期是指多數傳染病在發病初期會表現出一些癥狀。
7、癥狀典型期是指病人表現出改傳染病特有的一些癥狀和體征。
8、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經一定方式侵入另一易感者所經由的途徑。
9、易感者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或免疫力較弱,被傳染后易發病的人。
10 恢復期是指病程進入后期,病人的典型癥狀逐漸消失,進入恢復狀態。
11、疾病:是指產癥狀或體征的異常生理或心理狀態,是人體在治病因素影響下,器官組織的形態、功能偏離正常標準的狀態。
12、傳染源:是指能傳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包括病人,攜帶者和受感染的動物
13、預防接種:是指將一定劑量的生物制品(抗原或抗體)接種到人體內,使機體產生抗議性免疫力,保護接種者不受該病原體感染
簡答題
1、熱敷的方法:用熱水將毛巾浸濕,敷在傷口出。毛巾溫度下降后在重新換熱毛巾,反復進行 20 分鐘。將熱水袋用毛巾包裹放在患處,熱敷一定要在受傷 24 小時后使用
2、冷敷的方法:用冷水將毛巾浸濕,疊成小方塊敷在手上部位,如出鼻血將冷毛巾敷在前額處。將冰塊稻穗裝在塑料袋中扎緊,再用毛巾包裹塑料袋,放在受傷部位冷敷一般在傷后馬上使用。
3、抽搐的處理方法:經患兒平放,立即壓迫人中和合谷兩處穴位;抽搐嚴重者要用紗布包一硬物放在上下牙之間,防止壓迫舌頭在成大量出血,出現窒息;高燒抽搐著應立即降溫
4、給兒童用藥的注意事項:
①做好藥品的交接與登記,并與家長簽字確認。
②看清楚藥物的劑量、服用方法及服藥時間和次數。
③不要強迫給嬰幼兒灌藥,以免將藥嗆入氣管。
④、不要將藥物混在飲料、奶中為兒童,不要茶水服藥,這樣會降低藥效。
⑤、教師給患兒服藥后要進行及時記錄并保留藥瓶和藥袋三天⑥吃藥時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表揚可收到很好地效果。
5、傳染病的特點
①、特異的病原體
②、傳染性和流行性
③、免疫性
④、規律性
6、嬰幼兒急性腸炎的護理
腸炎的護理主要是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患兒在腹瀉期間要及時補充水分和礦物質。一般輕中度腹瀉的最佳治療措施是每天多次、少量地服用“口服補液”,或給嬰幼兒飲鹽糖水或米湯,腹瀉嚴重者應送醫院進行輸液治療。患病期間要保證營養供給,不宜禁食,可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同時,注意保持肛門的清潔(便后用清水沖洗臀部,并保持肛門皮膚的干燥)及腹部保暖,防止臀部濕疹。
7、嬰幼兒便秘的處理方法
對連續幾天不能排大便的患兒,可用開塞露或肥皂(將肥皂切一小塊。蘸水搓成小拇指大小的圓柱形,塞入肛門)幫助患兒排便。或采用按摩方法,成人用手掌順時針方向按摩嬰幼兒的腹部,每日 1~2 次,每次 3 分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給患兒服用瀉藥。
8、學前兒童牙齒保護措施
第一,保持口腔和牙齒清潔,養成每天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第二,注意吃鈣、磷豐富的食品,多曬太陽,使用含氟牙膏,使牙齒變得堅硬
第三,窩溝封閉
第四,“涂氟”
第五、定期檢查
9、齲齒的病因
齲齒是由細菌、食物殘渣和個體因素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三者缺一不可。首先,口腔中的產酸細菌是致病的必要條件。其次,口腔中的食物殘渣(主要是糖類物質)是致病的前提條件。再次,個體牙齒排列不整齊、牙鈣化不良、唾液分泌量少等因素是致齲的易患因素。
10、生病的跡象
(1)精神狀況;(2)食欲;(3)臉色;(4)大小便;(5)睡眠;(6)體溫.
11、如何加強檢疫
首先,對患兒或疑似患兒呆過的房間、使用過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其次,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使其不與正常班級和人接觸。
12、缺鐵性貧血的病因
①生長發育過快,機體對鐵的需要量大,飲食中未能及時補充
②鐵攝入不足
③體內儲存鐵不足
④疾病
13、佝僂病的癥狀
①發病初期主要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如煩躁不安、愛哭鬧,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睡覺不踏實、反復翻身易驚醒,夜間易出汗,出現枕突
②并且進一步發展會出現骨骼異常改變,如頭部出現顱骨軟化,囟門閉合延遲,形成雞胸或漏斗胸,兩腿出現向內或向外彎曲
③一般佝僂病患兒坐、立、行走都比正常嬰兒晚
14、缺乏維生素 D 的主要原因
①曬太陽少,缺乏戶外活動
②疾病影響
③維生素 D 攝入不足
④環境因素
15、鋅缺乏癥的癥狀及鋅的食物來源
癥狀:
①典型癥狀:食欲不振,生長發育減慢
②個別患兒甚至出現異食癖
③身高、體重增速很慢,體格矮小,易感染患病
④鋅缺乏影響上皮組織的生長,有些患兒伴有反復口腔潰瘍,創傷愈合遲緩來源:存在于各種食品中,如肝臟、牡蠣、瘦肉、鯡魚等
16、維生素 A 缺乏癥的癥狀及維生素 A 的食物來源
癥狀:
①眼睛發干,患夜盲癥。
②全身皮膚干燥,鱗狀脫屑,角化增生,尤其是上臂外側和大腿前側皮膚出現“雞皮樣”改變(皮膚粗糙,長小丘疹)。毛發干枯,失去光澤,易脫落。支架多紋,失去光澤,變薄,脆,易折裂。
③易感染各種呼吸道、泌尿道疾病
④生長發育速度減慢
來源: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
17、導致營養過剩的原因
①不良飲食習慣
②不良生活方式
③遺傳因素
④不正確的養育方式
18、水痘的典型癥狀及傳播途徑
癥狀:接觸患兒后 2—3 周發病,潛伏期 10—21 天
①患兒的發病初期表現為發燒、咽痛、流鼻涕等類似感冒的前驅癥狀
②發燒數小時后出現皮疹,皮疹先見于軀干,頭部,逐漸延及面部和四肢
③初起皮疹為針尖大的紅色小丘疹,數小時變為綠豆大小的水皰,大小不等,周圍有紅暈。水皰壁很薄易破,3~4 天后水皰開始干縮,結痂,一周后脫落(不留任何疤痕)。病程為 7~10 天
傳播途徑:主要經空氣傳播和接觸傳播
19、腮腺炎的典型癥狀及傳播途徑
癥狀:①前驅期患兒表現為發燒、畏寒、食欲下降等癥狀
②發病 1~2 天即出現耳垂周圍的腮腺部位腫大、疼痛
③2~3 天后往往對側腮腺也腫大、疼痛,并伴有空腔內腮腺管口紅腫(上頜第二臼齒旁的頰粘膜)
④腫大達高峰時,患兒整個臉因腫大變形,以后腫脹逐漸消退,病程持續 7~10 天
傳播途徑:存在于病人的口腔及鼻腔,經飛沫傳播,染有病毒的物品,用具也可傳播
20、手足口病的典型癥狀及傳播途徑
癥狀:
①手足口病起病急,一般潛伏期為 4~6 天
②幼兒在發病初期,常出現發燒、咳嗽、咽痛、全身不適、食欲下降等癥狀。
③進入癥狀期,患兒體溫可達 38℃以上,手、足和臀部出現紅色斑丘疹,1 天后丘疹轉為皰疹, 3~5 天后皰疹干縮、結痂、脫落
④手足口病的整個病程在 7~10 天
傳播途徑:
糞—口途徑傳播(飲用水或食物被病毒污染)
空氣飛沫傳播(帶有病毒的飛沫散播到空氣中與嬰幼兒近距離接觸)
接觸傳播(接觸帶病毒的皰疹液污染物品和用品)
21、痢疾的典型癥狀及傳播途徑
癥狀:
①前驅期變現為突然高燒、畏寒、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剛開始腹瀉為不消化的稀便
②典型癥狀期出現高燒、腹瀉、里急后重,大便轉為膿血便(紅白色的念凍樣)傳播途徑:通過糞便排到體外,經手 口和食物 口,或者蒼蠅叮,爬污染食物,食具和用具
論述或案例分析題
1、制定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的預防措施
①普通感冒:可適當服用一些解熱,鎮咳,抗病毒的藥物。一般不主張用抗生素,以免產生抗藥性
②急性支氣管炎:在預防方面氣候和季節變化之際要注意預防感冒。增強兒童的體質和免疫力。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和保證營養全面平衡
③支氣管哮喘:預防支氣管哮喘,應避免幼兒接觸過敏源。如果患兒過敏源不清楚。應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查找其致過敏物質有哪些。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避免接觸,同時,要盡量減少兒童呼吸道感染的發生,一旦感染要及時治療,消除呼吸道病灶,平時注意避免勞累,受涼等,鼓勵兒童鍛煉
④.急性扁桃腺炎:保證患兒進食。鼓勵患兒吃東西選擇刺激性小、易消化,軟爛的半流質或流質食品,保證營養供給。進食后要用溫鹽水漱口,使患兒保持口腔清潔。同時,要注意多休息、多飲水
2、制定消化道傳染病流行季節的預防措施
①急性腸炎:首先提倡母乳喂養,減少嬰兒腸炎的發生,在給嬰兒添加其他食品時,要注意食品、食具的衛生,添加過程要循序漸進。其次,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養成嬰幼兒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飲食應注意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吃衛生、安全和新鮮的食品。托幼園所要嚴格執行消毒制度,每天對餐具、餐桌、水杯進行消毒。再次,對體弱兒童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的免疫力。
②腸痙攣:預防腸痙攣嬰幼兒應注意飲食,添加輔食時應由少到多,漸進添加合理喂養。學前兒童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吃過量的冷飲及不易消化的食品,夜間睡眠要注意兒童腹部保暖。
③便秘:首先,嬰幼兒一日生活安排要有規律,養成每天定時大便的習慣,每天有規律排便,有利于大腦形成動力定型,每一天到固定時間就產生便意、排便,從而避免因排便不規律抑制便意。其次,調整嬰幼兒飲食結構,適當增加一些蔬菜、粗糧雜糧,或在便秘兒童的菜中適當增加一點油。平時讓學前兒童多參加運動,加快腸蠕動。
第七部分
1、平衡膳食:指飲食中提供的各種營養素與人體的需要保持供需一致,既不過多也不會不足
2、營養素:指食物中能夠維持機體基本生理活動,提供活動所需熱能,具有構建、維護和修復組織等功能的化學成分
3、飲食行為:指受食物和健康觀念支配的人們的設施活動,包括食物的選擇和購買,食用食物
的種類和頻度,食用的時間、地點、如何食用、和誰一起食用等
簡答題
1、蛋白質的主要功能
1)合成細胞與組織
2)調節生理功能
3)合成抗體
4)提供熱能
2、蛋白質過剩或攝入不足的影響
過剩:會導致肥胖,同時也會造成浪費,加重學前兒童胃腸道和肝腎等器官的工作不足:將直接影響生長發育,代謝和免疫,出現生長發育緩慢、消瘦或水腫、易感染患病等
3、蛋白質的食物來源
優質蛋白:禽、蛋、奶、魚、蝦、各種肉類、大豆及其制品等(即動物性食物和大豆類食物)半完全蛋白質:植物性食物(糧食作物和蔬菜)
4、脂肪的主要功能
1)參加細胞和組織構成
2)保護機體
3)供給熱能
4)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
5、脂肪的利弊
利:1)參加細胞和組織構成
2)保護機體
3)供給熱能
4)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
弊:脂肪是高產熱食物,過量攝入的多余脂肪常以脂肪組織的形式沉淀到皮下及內臟表面,出現肥胖;同時,脂肪攝入過量也容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腦梗塞、糖尿病等疾病。其發病機理:1)脂肪攝入過量,導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血液變稠→血液流動減緩,容易發生凝血形成血栓→血栓從血管壁脫落進入血循環,順血液流動到達小血管→發生堵塞,出現腦栓塞或心肌梗塞。2)脂肪攝入過量,導致血液膽固醇濃度增高→部分膽固醇沉積在動脈壁,形成粥樣硬化斑→動脈血管壁彈性下降,血流通過時壓力增加→發生高血壓或冠心病
6、脂肪的食物來源
1)烹調油;2)肉類;3)堅果類
植物性脂肪: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油菜籽油、玉米油、茶籽油、橄欖油等動物性脂肪:(豬油、牛油、羊油、雞油、魚油、奶油等),以及蛋、肉、動物內臟中所含脂肪
7、糖類的主要功能
1)提供熱能
2)參與細胞和組織的構成
3)節約蛋白質
4)增強腸道功能
5)預防酸中毒
8、糖類的食物來源
1)來源于米面等糧食類食物,以及紅薯、土豆、山藥等根莖類食物
2)蔬菜、水果及粗糧、雜糧是纖維素、果膠的主要來源,另外,各種含糖食物
9、膳食纖維的主要功能
1)降膽固醇、降血脂
2)調節血糖
3)防止便秘,預防結腸癌
4)控制體重,防治肥胖
10、鈣的主要功能
1)構成骨骼和牙齒
2)調節神經和肌肉活動
3)參與凝血
11、鈣的代謝與補充
代謝:人體骨骼就像一個“鈣庫”,不斷有新的鈣沉積到骨組織中,而骨骼的鈣又不斷溶解流出,維持著動態平衡。學前兒童骨骼每 1~2 年更新一次,成年人 10~12 年,中老年時期處于負平衡
補充:1~4 歲兒童每日補鈣推薦量為 600 毫克,4~7 歲兒童為 800 毫克,學前兒童每日飲用牛奶在 500 毫升左右
12、鈣的食物來源
1)蔬菜;2)糧食;3)茶葉;4)脂肪;5)水果;6)奶和奶制品
13、影響鐵吸收的主要因素
1)食物中的陰離子
2)鐵的化學價
14、鐵的食物來源
1)蔬菜、水果、糧食等植物性食物
2)動物血、肝、瘦肉等動物性食物
15、碘的功能及來源
功能:參與甲狀腺素的合成,調節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來源:主要分布在海洋中,海產品中
16、鋅的功能及來源
功能:是人體中多種酶的組成部分,又是多種酶的激活劑來源:存在于各種食品中
17、維生素 A 的功能與來源
功能:
1)保護視力,維持正常的視覺功能
2)促進上層細胞分泌,保護皮膚和粘膜
3)促進骨組織生長
來源: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
18、維生素 D 的功能與來源
功能: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利用,一方面維生素 D 可加大腸道對鈣的吸收,并快速將血液中的鈣沉積到骨組織形成骨骼。另一方面,維生素 D 促進腎臟增加對磷的重吸收,體改磷酸鹽的再利用
來源:來自食物和曬太陽
19、維生素 B1 的功能與來源
功能:是糖類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輔酶,它促進葡萄糖轉為能量,對維持神經、肌肉、消化、循環等系統的正常活動有重要作用
來源:在動物肝、瘦肉、蛋、以及小米、玉米、大米等粗糧雜糧中
20、維生素 B2 的功能與來源
功能:在體內主要以輔酶的形式參與代謝,促進能量的轉化,參與維生素 B⒍及煙酸的代謝等來源:在動植物食物中分布較廣,其來源于維生素 B⒈相似,動物肝、蛋黃、乳類、豆類、新鮮蔬菜等
21、水的功能與來源
功能:1)構成細胞、組織;2)提供媒介;3)調節體溫; 4)潤滑作用來源:飲水、喝飲料、食入飯菜、水果
22、熱能消耗的途徑
1)基本代謝;2)食物特殊動力作用;3)活動;4)生長發育
23、三大產熱營養素占產能的比例與飲食結構中的比例
成人:蛋白質:10%~14%;脂肪:16%~20%; 碳水化合物:60%~70%
兒童:蛋白質:12%~15%; 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55%~60%
24、七大類食物的營養特點
一.
糧食類:
1)含糖類豐富
2)含 B 族維生素較豐富
3)蛋白質含量
4)脂肪含量低但營養價值高
5)含一定量的宏量礦物質,如鈣,磷、鎂、鈉等
二.
動物類食物:
1)含大量優質蛋白質(平均 15%~23%),是學前兒童補充優質蛋白質的最佳來源
2)脂肪含量高,多為飽和脂肪酸,營養價值低,尤其豬肉、雞皮含脂肪量高
3)礦物質含量豐富
4)動物內臟含 B 族維生素豐富
5)動物類食品幾乎不含糖類和纖維素
三.
蔬菜類食物:
1)含水量高
2)維生素 C、胡蘿卜素含量豐富
3)纖維素含量高
4)根莖類和瓜果類蔬菜含淀粉豐富
5)綠葉蔬菜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但大部分蔬菜幾乎不含蛋白質和脂肪
四.
大豆及其制品:
1)蛋白質含量豐富(占 35%~40%),質量好,屬優質蛋白質
2)脂肪含量中等(占 15%~20%),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含量高
3)淀粉含量較高(占 25%~30%),屬糖類含量豐富的食物
4)礦物質含量豐富(占 4.5%~5%),含鈣、鐵、銅、鋅等多種礦物質
5)B 族維生素(B⒈、B⒉、煙酸),維生素 E 含量豐富,但黃豆不含維生素 C、維生素 A、維生素 D
五.
奶類及其制品:
1)母乳、牛奶、羊奶等液態奶含水分高占 80%~89%
2)所含蛋白質含量高,易消化吸收,是優質蛋白的首選食品
3)脂肪和礦物質含量豐富,是補鈣的首選食品
4)奶含糖類,鐵較低,不含維生素
六.
堅果類食物:
1)脂肪含量高(40%~70%),含大量必須脂肪酸,特別是卵磷脂含量豐富,具有補腦健腦作用
2)蛋白質含量較豐富,多數堅果的蛋白質含量達 15%~30%,接近大豆類食品
3)堅果是維生素 E 和 B 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25
4)含鐵、鋅、錳、銅等礦物質較多
七.油脂類食品:1)玉米油、葵花籽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80%~85%),并含豐富的亞油酸等必需脂肪,維生素 E 豐富,屬營養價值比較高的油類、橄欖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是所有使用植物油中最高的。有一定的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5、學前兒童進食需求
1)從營養需求來看,維持學前兒童身體健康所需營養素的種類與成人完全相同,兒童每天需要攝入六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水
2)從營養來源來看,學前兒童所需營養主要通過“雜食”獲取
3)從進食量來看,學前兒童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量比 2 歲前的兒童要少(按單位體重計算)
26、進食調節機制
當機體血糖濃度下降,或胃內空物排空,或食物呈現出誘人的色香味時,下丘腦攝食中樞受到刺激產生興奮,出現食欲;而隨著攝食后血糖濃度增高或胃內裝滿食物時,攝食中樞被抑制,飽食中樞受到刺激,產生興奮
27、學前兒童進食的心理特點
1)自主進食行為表現強烈
2)對事物表現出不同喜好
3)對飲食變化有不同喜好
4)對進餐量有喜好
5)進餐過程易受干擾
28、學前兒童膳食指南與金字塔
指南:
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2)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3)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
4)每天飲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5)膳食清淡少鹽,爭取選擇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飲料
6)食量與體力活動要配合,保證正常體重增高
7)不挑食,不偏食,培養良好飲食習慣
8)吃清潔衛生,未變質的食物:每日膳食中,谷類食物(180~260 克)所占比例最大,位于寶塔的底層;蔬菜水果位于第二層,每天蔬菜的攝入量為 200~250 克,水果是 150~300 克;魚蝦類、禽畜肉類、蛋類等動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層,每天分別因攝入 40~50 克, 30~40 克,60 克;奶類及奶制品、大肉類及豆制品位于第四層,因分別攝入 200~300 克, 25 克;最頂層是烹調油,每天不超過 25~30 克
29、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方法
1)養成自主進餐的習慣
2)養成有規律進餐的習慣
3)養成不挑剔食物,喜歡吃健康零食的習慣
4)養成吃健康食品的習慣
5)培養禮貌就餐的習慣
30、零食的利弊與選擇
利:可以補充熱能和營養素,緩解兒童兩餐間的饑餓感,滿足兒童的生理和情感需要起到調節情緒,增添生活樂趣的作用
弊:過多吃零食會影響食欲,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某些不健康零食(高脂肪、高熱量、高色素、高添加劑)
選擇:新鮮天然、易消化的奶類、果蔬類、堅果類等食物
31、幼兒園膳食安排
根據學前兒童膳食金字塔指導為幼兒選擇和搭配食物,使用時應注意:
首先,寶塔中建議的每人每天各類食物的攝入量是指一類食物的總量,而不是某一種具體食物的重量。
其次,寶塔中的建議攝入量適用于 3~6 歲的健康兒童,但它只是一個平均攝入值,不一定適合每個兒童。
總之,在給學前兒童進行食物選擇時應遵循安全性、營養性和多樣性的選食原則
32、幼兒園班級進餐管理
1)餐點安排
2)進餐管理
3)餐后管理
論述或案例分析題
1、如何理解飲食是一把雙刃劍(自己進行擴寫)
一旦飲食中營養素含量不足,將影響學前兒童身體的建構與功能發揮,導致營養性疾病的發生。相反,如果飲食過兩個,人體攝入的營養素高于機體的消耗,同樣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2、哪些食物是優質蛋白質食物(自己進行擴寫)
禽、蛋、奶、魚、蝦,各種肉類。大豆及其制品
3、高糖類飲食的危害(自己進行擴寫)
如果糖類攝入大于消耗,多余的糖類部分轉化為糖原儲在肝臟和肌肉中,其它的都轉化為脂肪組織在皮下或內臟表面儲存,使人長胖
4、適量吃粗糧和雜糧的好吃(自己進行擴寫)
具有緩慢吸收,調控血糖和胰島素的作用
5、利用學前兒童進食特點,改正幼兒不好好吃飯的缺點
1)養成自主進餐的習慣:要有意識的讓學前兒童獨立吃飯,保護獨立進食的積極性,使兒童進餐過程中獲得成就,并將吃飯看作愉快的事
2)養成有規律進餐的習慣:首先,要求嬰幼兒一日三餐進餐時間要相對固定,不得隨意調整,尤其是家中三餐進餐時間要固定;其次,盡量固定進餐地點和座位;最后,引導學前兒童有節制的進食,不暴飲暴食
3)養成不挑剔食物,喜歡吃健康食品的習慣:首先,當嬰兒六個月大開始添加其他食品時,家長應有意識的讓孩子接受各種健康食品,形成對不同種類的食物趕興趣,喜歡食物的自然味道;其次,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家長和幼兒園要有意識的進行食物營養知識方面的教育;再次,當幼兒挑食,偏食時,成人要理智面對
4)養成吃健康零食的習慣:培養兒童吃新鮮天然易消化的奶類、果蔬類、堅果類等食物
5)培養禮貌就餐的習慣:成人應有意識的培養兒童學習掌握就餐禮儀
6、預防和矯正學前兒童挑食偏食習慣
預防:首先,當嬰兒六個月大開始添加其他食品時,家長應有意識的讓孩子接受各種健康食品,形成對不同種類的食物趕興趣,喜歡食物的自然味道;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為兒童樹立好榜樣,家長不挑食偏食,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家長和幼兒園要有意識的進行食物營養知識方面的教育;再次,當幼兒挑食,偏食時,成人要理智面對
矯正:鼓勵孩子嘗試,但不強迫,讓幼兒逐漸接受
7、幼兒教師在幼兒進餐管理中的主要任務及應遵循的基本行為
任務:1)餐點安排
2)進餐管理:餐前管理,餐中管理 3)餐后管理
基本行為:
1)不鼓勵幼兒進餐比賽,不催促幼兒快吃,如看誰吃得快,吃得多等
2)不要求幼兒必須將碗中的食物吃干凈,不剩飯,將是否吃飽和吃多少放權給孩子
3)不在吃飯過程中批評,職責幼兒,如出現吃飯玩耍,挑食偏食,進餐速度過慢等問題可適當提醒,餐后再通過教育活動指出
4)不將吃飯或食物作為獎勵工具,如誰先吃完或吃飯表現好讓誰玩玩具等
5)進餐時教師不在一旁聊天或聊飯菜
6)從容面對挑食偏食幼兒,當幼兒堅強不吃某種事物時,教師不必堅持讓幼兒吃下去,不要期望幼兒什么都喜歡,一段時間不喜歡吃某些食品都是正常現象
7)鼓勵兒童獨立進餐教師應遵循的黃金法則:由你決定給孩子吃什么,什么時候吃、什么地方給他吃由孩子決定是否吃以及吃多少
第八部分
簡答題
一、學前兒童意外傷害的特點
1、意外傷害存在年齡差異
2、意外傷害存在性別差異
3、意外傷害存在地域差異4、意外傷害存在活動差異
5、意外傷害存在時段和場所差異
二、學前兒童意外傷害的常見誘因
1、個體因素
2、家庭因素
3、社會因素
三、意外傷害的預防措施
1、制定法律與法規
2、改良產品
3、開展安全教育和宣傳活動
4、建立和實施監測體系
5、創設安全的社會環境
四、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機制
首先,幼兒園各項安全工作應定崗,定人每項工作要有專人負責和管理,并做到職責清晰,分工明確。
其次,成立以園長為組長的安全工作小組
再次,建立安全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五、幼兒園環境安全的要求組織幼兒活動的安全原則
1、事先計劃
2、建立規則
3、細心管護
六、培養幼兒安全保護能力的重點
1、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2、加強幼兒常規培養
3、經常開展體育活動
七、意外傷害的急救處理程序
1、判斷傷情
2、現場急救
3、啟動緊急預案
八、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的操作方法
A、人工呼吸:
1、判斷有無呼吸
2、保持呼吸道通暢
3、實施口對口呼吸
B、胸外心臟按壓:
1、檢查有無心跳
2、事前準備
3、心臟按壓
九、呼吸道異物的急救方法
1、手指摳咽喉法
2、手掌背擊發
3、腹部推壓法
十、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救助者從背側用雙手臂環抱傷者上腹部;一手放在正中線臍上,另一手緊握此手,救助者用力壓傷者腹部 6-10 次,促使上呼吸道堵塞物吐出
十一、止血的方法
1、指壓止血法
2、加壓止血法
3、止血帶止血法
4、一般止血
十二、骨折搬運方法
1、四肢骨折固定方法:就地取材,選用硬物(長于上下兩個關節)用繃帶或繩索與木板固定
2、脊椎、胸椎、頸椎骨折固定方法:選用硬木板或門板,硬擔架作為搬運和固定工具;4 人或 3人托住傷者同時抬起,使骨折處不出現移動,將傷者小心平放在木板或硬擔架上,用繃帶或繩索將整個身體固定在木板上,然后送醫院
十三、 燙傷處理方法
1、切斷熱源,冷卻燙傷處
2、冷卻處理后用剪刀將衣服剪開
3、根據燙傷程度給予不同的處理:
A、Ⅰ度燙傷只需在燙傷部位涂一層燙傷膏藥即可,一般 4—5 天自愈
B、淺Ⅱ度燙傷盡量不要弄破水皰,可涂燙傷膏
C、深Ⅱ度和Ⅲ度燒傷或燙傷面積較大,在冷卻后需要送醫院處理
十四、外耳道異物處理方法
1、如果異物是小昆蟲,可用燈光或手電筒放在外耳道口,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引誘昆蟲爬出外耳道;或滴入油劑、酒精等將其淹死,再通過單腳跳讓耳內液體和昆蟲流出;或用棉簽輕輕地將液體和昆蟲取出
2、如果異物是植物,如谷粒、豆類、小果核等可采用單腳跳的方法,不宜用水,以免膨脹后更難取出
十五、皮膚破損和青腫的處理
1、如果有出血,出血量不大,可采取指壓止血
2、送醫務室處理傷口
3、如果傷口較大,較深 在做初步清洗和消毒后,用一干凈紗布系在傷口表面,馬上送傷者去醫院做進一步消毒,傷口縫合及破傷風處理
294、如果皮膚沒有破損,僅出現紅腫或青腫,切不可用手揉傷處,然后幼兒試著慢慢活動確認有無大礙
十六、灼傷的處理步驟
1、立即用大量清水長時間沖洗受傷部位
2、確認沖洗后再送醫院處理
十七、鼻出血的處理方法
1、安慰兒童不要驚慌、啼哭、安靜地坐下,頭稍向前傾、減少血液流入口腔引發惡心、嘔吐。
2、用手指壓迫鼻翼約 10 分鐘或者用干凈的棉球、紙團塞入出血鼻孔。
3、用冷毛巾敷在前額鼻根或脖子后面
十八、骨刺、魚刺的處理方法
1、讓幼兒張開嘴,如看見異物可用鑷子夾出
2、如果看不見異物,可用筷子或勺子刺激幼兒咽部嘔吐,促使異物排出。
十九、中暑的處理方法
將中暑幼兒移到陰涼通風出,讓幼兒仰臥,解除其外衣;用毛巾蘸冷水或溫水擦拭身體,用扇子扇風,幫助其降溫。待清醒后,讓幼兒喝一些清涼飲料,如綠豆湯,淡鹽水或服用十滴水等。
二十、溺水的處理方法
1、疏通呼吸道
2、盡快倒出體內積水
3、如果溺水兒童停止呼吸和心跳,要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并撥打 120 急救電話。
論述或案例分析題
一、應用 Haddon 模式分析幼兒意外傷害預防的環節和內容
1、預防危險因素的形成
2、因素的機會
3、減少危險因素的釋放率及空間分布
4、將危險因素從時間和空間上與被保護者分開
5、利用屏障分離危險因素和被保護者
6、減少危險因素的危險性
7、增加機體對危險因素的抵抗力
8、加強處理傷害的快速反應能力
9、加強有效急救治療和康復治療的能力。
二、依據學前兒童自我保護能力的構成要素,總結提高幼兒安全保護能力的培養途徑和內容
1、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在生活中自己照顧自己的行為能力
2、加強幼兒常規培養
幼兒園常規是指幼兒在園一日生活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則,主要包括生活常規和活動常規。
3、經常開展體育活動
幼兒園應保證幼兒每天有 2 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 1 小時。
第九部分
簡答題
1、幼兒園一日生活安排意義
①科學分配幼兒在園時間
②讓幼兒生活有規律
2、執行幼兒園作息時間的注意事項(基本原則)
①堅持作息時間的一致性和靈活性
②保證各種活動時間充足,并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度
③精心安排過渡環節
④重視常規養成
3、幼兒一日生活保育工作的基本內容及要求
①入園與離園②清潔③進餐④飲水⑤睡眠⑥穿脫衣服⑦如廁
4、理解幼兒生活與衛生習慣養成的意義
①良好生活與衛生習慣的養成是保證幼兒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
②良好生活與衛生習慣的養成是提高機體工作效能的基礎
③良好生活與衛生習慣的養成使幼兒受益終身
④良好生活與衛生習慣的養成也是幼兒園工作的需要
5、幼兒生活與衛生習慣養成的關鍵點
①生活與衛生習慣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②生活與衛生習慣養成需要反復強化并保持要求的一致性
③正確的教育是習慣養成的關鍵
6、用腦衛生的注意點
①保證大腦氧氣和營養物質供應
②保證大腦休息
③積極開展體育活動
④保持樂觀情緒
7、疲勞產生的常見誘因
31導致幼兒疲勞的常見誘因有身體不適、體質發育不良、活動時間過長、活動強度過大、睡眠不足、環境不符合衛生要求。
8、幼兒體育活動的衛生與保健要求
①活動前后分別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②把握運動量和運動強度
③安全著裝
9、組織幼兒體育活動的衛生原則
①全面性原則
②經常性原則
③循序漸進原則
④趣味性原則
⑤個別性原則
10、游戲活動的衛生與保健要求
①游戲環境與材料衛生
②游戲過程的安全
11、繪畫和書寫活動的衛生與保健要求
①提供可自由繪畫的環境
②提供安全的繪畫材料,防止手部肌肉疲勞
③注意用眼衛生
12、閱讀活動的衛生與保健要求
①用眼衛生
②閱讀材料的衛生
13、歌唱活動的衛生與保健要求
幼兒唱歌活動是保健的重點,是保護聲帶。
幼兒的聲帶短而薄,因此幼兒發出的聲音尖細,要求幼兒輕輕地發聲,持續唱歌不要過長 。同時,教師在選擇歌曲時不宜選用成人歌曲。幼兒音域窄,不宜唱音調高、音域
>> 點擊閱讀全文 <<
最近更新
- 廣東省自考03709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06-23
- 廣東省自考00024 普通邏輯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83學前教育學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84學前心理學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85學前衛生學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98學前教育原理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99學前游戲論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401學前比較教育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402學前教育史押題復習資料 06-23
自考解答
- 深圳自考如何申請學士學位? 08-22
- 深圳自考專科可以轉專業嗎 08-22
- 深圳自考專科最快多久能畢業? 08-22
- 深圳自考大專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怎么學? 08-16
- 深圳自學考試_自考本科專科-深圳自考... 07-22
- 深圳自考可以報考哪些學校呢? 07-22
- 深圳全日制大專在讀,同時可以自考本... 07-22
- 自考大專多久能畢業? 07-12
- 深圳自考生怎么辦理課程免考?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