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影院-高潮真紧好爽我视频-高黄H文各种姿势PLAY道具1V1-高考陪读妇乱子伦小说长篇-高辣H文短篇啪啪小说男男-高辣H文黄暴糙汉文H

  • 深圳自考網為學考網旗下網站,為考生提供深圳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試院www.eeagd.edu.cn為主。

自考熱線:  0755-2322 4485

距2022年10月待定

距離2022年4月延期待定

所在位置:深圳自考網 > 學前教育(專) > 正文

廣東省自考00394幼兒園課程押題復習資料

2021-06-23 16:14:49   來源:深圳自考網    點擊:   
   
  【導讀】廣東自考網,針對廣大考生復習難點,精心整理出了幼兒園課程復習資料,,僅供參考,如需要文件版的考生可加入考生交流群。

    知識點一:幼兒園課程概述

  對課程的理解:

  一、課程的內涵

  1、課程的四大類定義

  ①課程即知識:認為課程是按照學習者的實際水平,依照學科的知識體系等編排的教與學的內容,課程簡述教學科目或教學科目的總和

  ②課程即計劃:課程是一種行動計劃或一種書面文獻,是教學要達到的預期目標

  ③課程即活動:認為課程不僅僅是教學科目,還包括學校活動及其進程和安排

  ④課程即經驗:認為課程簡述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所獲得的經驗和體驗

  二、課程的分類

  ①以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性質為標準,分為:德育課程、智育課程、美育課程、體育課程和勞動技術教育課程

  ②以教育內容的性質和組織方式為標準,分為:分科課程、廣域課程、綜合課程、核心課程、活動課程

  ③以學習經驗的性質或對學生心理發展的指向為標準,分為:認知性課程、情意性課程

  ④古德萊以課程決策的層次為標準,分為:理想的課程、正式的課程、領悟的課程、實習的課程、經驗的課程

  ⑤以課程影響學生的方式為標準,分為:顯性課程(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的教育影響,又稱正規和形式課程)隱性課程(沒有列入教育計劃,甚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沒有意識到但卻實際存在的影響)

  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

  一、幼兒園課程的內涵

  1、幼兒園課程是幼兒通過活動來獲得經驗的過程

  2、幼兒所獲得的經驗是為了實現教育目標,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地幫助幼兒獲得的有益經驗

  3、經驗的獲得的主要途徑是活動或做事,包括正規和非正規,也包括計劃和非計劃

  4、幼兒園的課程內容要根據各地各園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5、幼兒園課程強調整體結構

  簡言之:幼兒園課程是為了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教師充分利用各地各園所擁有的課程資源。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二、幼兒園課程的要素(四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1、課程目標:指幼兒園課程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是選擇課程內容、實施課程及評價課程的主要依據

  2、課程內容:指可以達成課程目標的教育經驗

  3、課程實施:是幫助幼兒獲得經驗、達成課程目標的過程

  4、課程評價:既要判斷課程目標是否完成,同時也要監控課程目標確定、課程內容選擇與組織及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以確保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課程,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三、幼兒園課程的特質、課程目標的全面性、啟蒙性

  2、課程內容的生活性、淺顯性

  3、課程結構的整體性、綜合性

  4、課程實施的活動性、經驗性

  知識點二:幼兒園課程設計

  幼兒園課程理念的確立:

  一、幼兒園課程理念的含義

  1、課程理念:就是課程設計者蘊含于課程之中,需要課程實施者付諸實踐的教育教學信念,是課程的靈魂與支點

  2、幼兒園課程理念:指在設計幼兒園課程時需要實施者付諸實踐的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信念

  二、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理念

  1、確立以促進幼兒整體發展為取向的課程目標

  2、構建以生活為基點的課程內容

  3、凸顯以活動、體驗為特點的課程實施(①做中學、②玩中學、③生活中學)

  4、實施以發展為導向的課程評價

  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制定:

  一、幼兒園課程目標制定的過程

  1、幼兒園課程目標制定的三個來源

  ①對幼兒的研究②對社會的研究③對學科知識的研究

  2、篩選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兩個依據

  ①教育哲學②學習心理學

  二、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層次與結構

  1、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層次

  ①幼兒園課程的總目標與課程領域目標

  ②年齡階段目標

  ③單元目標

  ④教育活動目標

  2、幼兒園課程目標的結構

  ①以內容為框架建構的課程目標體系:五大領域分別確定的目標

  ②以身心發展為框架建構的課程目標體系:

  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動作技能領域

  三、制定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2、連續性原則3、可行性原則4、時代性原則

  四、幼兒園課程目標的表述

  1、幼兒園課程目標表述的類型

  ①行為目標:以具體的、可觀察或可操作的行為來表達的課程目標,用來表明學習課程之后兒童所發生的諸多行為變化,因而其特點就是具體、準確與可操作

  ②表現性目標:指兒童在具體教育情境中所產生的個性化表現,追求的是兒童反應的多元化,而不是一致性

  2、幼兒園課程目標表述的角度

  ①從教師的角度進行表述,指明教師應該做的工作或應該努力達到的教育效果

  (如,培養、鼓勵、幫助)

  ②從幼兒的角度進行表述,指明幼兒通過學習應該達到的發展目標(如,增進、

  注意、能理解)

  3、幼兒園課程目標表述的主要事項①對于總目標:不用表述太具體,原則性地指出目標涵蓋的范圍和方向

  ②對于單元目標:1.與上層目標的關系要密切2.目標的涵蓋面要廣,應包括五大領域的目標以及認知、情感態度、動作技能方面的目標

  3.單元目標雖要兼顧

  全面,但可有重點4.目標要有代表性,每一條均是單獨的內容,不要有交叉重復

  ③對于具體教育活動目標:1.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2.不必面面俱到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一、幼兒園課程內容的范圍和類型

  1、課程內容的范圍

  ①有助于幼兒獲得基礎知識的內容

  ②有助于幼兒獲得基本情感態度的內容

  ③有助于幼兒獲得基本行為方式的內容

  2、課程內容的類型

  (1)按學科結構分類:體育、語言、常識、計算、音樂、美術

  (2)按活動對象的性質劃分:健康、自然、社會、語言、藝術

  (3)按課題或問題領域劃分: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現與表達

  (4)按幼兒心理發展領域劃分:自我意識、社會能力、文化意識、交際能力、動作與感知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美感與創造意識

  (5)按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劃分:游戲、工作、唱歌、律動、感覺訓練、故事、實物觀察、烹飪

  二、幼兒園課程內容選擇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2、適宜性原則3、生活化原則、4、興趣性原則

  三、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

  1、幼兒園課程內容有效組織的標準

  ①連續性:指主要課程經驗的直線式重復

  ②順序性:強調要將每一后續經驗都建立在先前經驗的基礎上,且必須更廣泛、更深入地探究所涉及的事物

  ③整合性:課程經驗之間的橫向聯系,整合性強調課程應加強幼兒所獲得的經驗之間的有機聯系,幫助幼兒逐漸獲得統一觀點,并逐漸增強經驗對行為的指導作用

  ④平衡性:考慮各領域課程內容的比重

  2、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原則和方法

  ①邏輯順序與心理順序

  ②圓周法、直進法和混合法

  3、不同組織方式下的幼兒園課程類型

  ①學科課程:強調按照知識的邏輯性和系統性組織課程內容

  (分科課程、廣域課程、綜合課程)

  ②經驗課程:亦稱活動課程,強調根據兒童已有經驗、發展水平、興趣、需要組織課程內容最關注的是兒童自身

  ③核心課程:強調圍繞社會問題組織活動內容

  幼兒園課程實施途徑的選擇:

  1、游戲活動(主導活動)2、日常生活活動3、教學活動4、環境創設5、家園合作

  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一、幼兒園課程資源的內涵及類型1、幼兒園課程資源的內涵是幼兒園教育由構想變成現實的條件保障,也是蘊含各種教育目標的園內外的有形和無形的各種因素

  2、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類型

  (1)按課程資源的性質分類

  ①自然課程資源:指自然世界中存在的各種事物及其構成的生態環境

  ②社會課程資源:指人類創造出來的社會事物、社會現象及所有社會活動資源

  (2)按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分類

  ①園內課程資源:指幼兒園范圍內的人、物以及幼兒園的管理制度和精神文化

  ②園外課程資源:指存在于幼兒園之外的家庭、社區及整個社會環境中的各種可

  以利用的資源

  (3)按課程資源的功能分類

  ①素材性課程資源:指作用于課程,并能成為課程的素材或者來源的資源

  ②條件性課程資源:指作用于課程卻并不是課程內容的直接來源的資源,但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實施的途徑和組織方式

  二、各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開發利用社會資源

  2、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3、開發利用家長資源

  三、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思路

  1、深度開發本園所擁有的優勢課程資源

  2、定向開發本園欠缺的課程資源

  3、做好課程資源的整體規劃

  幼兒園課程計劃的制訂:

  一、幼兒園課程計劃的內涵

  1、幼兒園課程計劃是整合課程資源、加強課程的目的性、計劃性的必要手段;也是組織有效教育教學活動、加強課程監控的重要依據

  二、各類幼兒園課程計劃的制訂

  1、總體計劃(綱要)

  2、年齡階段計劃:從幼兒年齡的角度出發,分別制訂小、中、大班級教育活動計劃

  3、學期計劃

  ①一般在開學之初幼兒來園之前制訂

  ②從方向上和整體上把握主要工作,內容不必過于詳細

  ③須基于本班幼兒發展的實際情況,同一年齡段各班級年度計劃可以有所不同

  4、單元計劃

  ①一般應在活動組織之前一周的周四或周五完成。

  在以某一領域為主要內容組織活動時,要根據該領域的教育大綱和前一周幼兒的情況制訂單元計劃

  ②在活動安排上,要遵循均衡性和靈活性原則,即每一單元活動應盡量考慮各領域的多樣性和全面性,避免內容過于集中,同時要關注偶發事件的教育價值

  ③不僅要考慮教學活動,也要認真安排區域活動、生活活動、環境創設、家長工作等各類活動

  ④為避免幼兒精神疲勞,相同領域的教學活動之間應有適當的時間差

  5、具體活動計劃:要避免泛談、空洞三、制訂幼兒園課程計劃的基本原則

  1、全面性原則:將所有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課程實施都考慮在內,這是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前提

  2、統整性原則:要考慮如何有機整合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課程實施,才能有效實現課程目標,教師應根據每個課程目標、內容及實施途徑的作用、特點等統籌安排,以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3、銜接性原則:小、中、大班年齡階段的課程計劃要注意相互銜接,不同層次的課程計劃也要注意項目銜接,減少不必要的循環和重復,同時也避免斷裂和落空,總體計劃、年齡階段計劃、學期計劃、單元計劃和具體活動計劃也要協調一致靈活性原則:充分考慮本地、本園及本班幼兒的特點及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園制宜、因班制宜、因人而異

  知識點三:幼兒園課程實施

  幼兒園課程實施概述:

  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一、教學活動的開展

  1、引發幼兒學習的動機

  2、鼓勵并支持幼兒通過操作、擺弄,交往、探究等進行學習

  3、觀察幼兒

  4、有針對性地指導

  二、游戲活動的組織

  1、提供游戲資源

  2、游戲中的觀察記錄

  3、游戲中的及時指導

  ①平行式介入:指教師在空間上接近被指導幼兒,用該幼兒所使用的材料進行相同或相近的活動,以通過行動示范引導或暗示幼兒

  ②交叉式介入:指教師以活動參與者的身份進入活動情境,通過參與幼兒活動,借助角色互動機會,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

  ③垂直式介入:指教師以老師的身份直接干預幼兒的活動

  三、日常生活活動開展的原則

  1、教養并重原則2、關注差異原則

  3、輕松溫馨原則4、相互滲透原則

  5、以非正式指導為主的原則

  四、環境創設的注意事項

  ①參與性②互動性③適宜性④挑戰性⑤豐富性

  五、家園合作中的家長角色

  ①教育活動的參與者和支持者

  ②學習環境的共同創設者

  ③兒童經驗的觀察者和分享者

  ④幼兒園教育事務的志愿者

  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基本原則

  1、關系性原則:指師幼之間、同伴之間、家園之間應構建互相信任、彼此接納、相互支持的關系

  2、整體性原則:教師要切實發揮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環境創設和家園合作等各類活動的作用,使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實現課程目標

  3、主體性原則:幼兒和教師都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體

  4、活動性原則:幼兒園課程實施要以活動為幼兒學習的基本方式

  5、針對性原則:教師應針對幼兒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

  知識點四:幼兒園課程評價

  幼兒園課程評價概述:

  一、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概念

  1、概念:是針對幼兒園課程的特點和組成要素,通過收集和分析系統、全面的相關資料,科學地判斷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和效益的過程

  二、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功能

  1、課程診斷:對正在進行的課程方案,課程評價可以有效地找出該課程方案的優缺點及成因,為修訂提供建議

  2、課程比較:對不同的課程方案,通過評價可以比較它們在目標設計、內容安排、課程實施以及實際效果等各方面的優劣,從整體上判斷這些課程方案的價值,對課程做出選擇

  3、成效的判斷:一項課程計劃在實施后究竟收到哪些成效,可以通過評價全面衡量,做出判斷

  三、課程評價的類型

  1、從評價的作用和進行的時間來劃分

  ①形成性評價:指為改進課程計劃所從事的評價活動,在課程運作的過程中進行,也稱過程評價

  ②總結性評價:又稱終結性評價,是在課程計劃實施之后對其效果的評價,是一種事后評價,目的是要獲得對課程質量的整體看法

  2、從評價指向的對象、關注的問題和評價的方法來劃分

  ①內在評價:對課程本身的評價,不涉及課程計劃可能有的效果,關注的是“這個課程好在哪里”

  ②效果評價:對課程實施結果的評價,關心的是“課程達到目標的實際情況如何”

  3、從評價資料的收集與分析處理技術來劃分

  ①量化評價:一種運用數學與統計學工具,收集、處理評價對象資料,通過數量化的分析和計算,對評價對象做出價值判斷的評價方法

  ②質化評價:一般通過自然情景下的調查,或對各種口頭的、書面的材料加以細致的分析,全面充分地提示和描述評價對象的各種特質,揭示其中的意義

  四、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程序

  1、明確課程評價的目的,即把焦點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課題現象上

  2、設計評價方案

  3、實施評價方案,搜集評價信息

  4、分析評價資料

  5、解釋資料,得出結論,提出建議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觀念:

  1、評價目的的發展性:評價是為了推動評價對象的成長和進步,包括促進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教師的反思性成長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實行以教師自評為主,園長以及有關管理人員、其他教師、幼兒和家長等參與的評價制度

  3、評價方法的情境性:幼兒園課程評價離不開真實、自然的具體情境,離開了具體情境,評價就難以得到真實的信息。綱要指出“評價應自然地伴隨整個教育過程進行”

  4、評價的過程性:課程評價應成為與課程運行融為一體的過程,貫穿在教育活動的始終幼兒園課程評價的要素:

  一、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客體

  1、評價客體即評價的對象,包括三部分內容:課程方案、課程實施過程、課程效果

  二、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主體

  1、評價主體即評價者。行政人員、幼兒園管理人員、教師、幼兒以及家長均是幼兒園課程的評價者

  三、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準則

  1、指標體系:評價指標是具體的、可測量的、行為化的,是根據可測或可觀察的要求確定的評價內容,評價指標按一定的層次而組成的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系統,即為指標體系

  (1)設計原則

  ①一致性原則:指標體系與評價目標相一致,同一指標體系內的各項指標應從不同側面反映評價目標的要求,同時也要協調一致

  ②完備性原則:要完整地反映評價目標的要求,不能遺漏任何重要指標。

  ③可測性原則:最低層次的指標要能夠直接觀察或測量,可以用可操作化的語言加以定義

  2、概括性問題:將評價內容分解為一系列的抽象問題,類似于調查提綱

  (1)設計原則

  ①針對實際的原則:必須是評價者所關心的、急于解決的問題,可以有效的直接用于教育決策和改進工作

  ②簡潔明了的原則:問題表述應該簡潔明了,以免讓評價主體產生理解偏差,造成評價失誤

  ③突出重點的原則:要抓住評價中的主要因素,強調總體判斷。

  3、指標體系和概括性問題的關系

  ①指標可以看作概括性問題的分解和具體化、行為化

  ②概括性問題是指標體系的概括和抽象

  ③相互聯系,互相轉換

  4、指標體系的設計

  ①提出初擬指標:評價目標確定后,接下來就是分解這個目標,提出盡可能詳細的初擬指標

  ②對初擬指標進行歸納、篩選

  ③論證修訂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實例:

  一、檔案袋評價

  1、檔案袋評價的含義

  檔案袋就是有關學生學習情況的、有目的地匯集起來的信息總和,它表現了學生在較長時間內在一個或多個領域中所做出的努力、進步、學業成就

  2、檔案袋評價的基本理念

  ①課程、教學、評價改變了過去的單向線性范式,而代之以一種新的動態、循環的范式(課程、教學和評價構成了一個循環的圈)

  ②評價是一種“嵌入課程”的評價,即評價是正常教學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件只發生在特定時空、與日常教學隔絕的事情

  ③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而獲得的成就為目的,不同于傳統評價主要關注兒童對事實性知識的掌握

  ④兒童是檔案袋內容選擇的重要決策人,檔案袋評價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學習機會,讓他們學著自己判斷自己的進步

  3、檔案袋評價的運用

  ①檔案袋評價的目的

  ②檔案袋評價的內容

  ③檔案袋評價的標準

  ④檔案袋評價結果的呈現

  4、檔案袋評價的優越性

  不可比擬的優越性:真實、全面、動態,能反映兒童千姿百態的個性

  ①依據教育者對幼兒在各種活動中的表現的直接觀察,以及幼兒在活動中所創造的各種成果

  ②能夠提供豐富多樣的評價材料,反映幼兒在各個領域的知識、技能、情感傾向的發展水平,可全面的評估幼兒的成長狀態

  ③對幼兒的優缺點提供縱向的描述,使我們了解幼兒學習發展的各個領域的特點,清楚地看到每個幼兒發展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評價

  ④可以收集幼兒不同直觀表現材料,展現幼兒的發展特點,反映幼兒的發展特點,反映幼兒千姿百態的個性特征

  二、多彩光譜評價方案

  由哈佛大學的加德納教授和塔伏茨大學的費爾德曼教授合作完成的。

  “光譜”原意是“系列、范圍”這里指人的多元智力表現和多種學習方式

  1、評價方案的理論基礎

  ①多元智能理論②非普遍性發展理論

  2、多彩光譜的評價特點

  ①在評價目標上,首先是發現兒童的強項,主張為促成兒童積極變化而提供基礎,強調在兒童的強項與弱項上建立聯系,最終促成兒童多方面的發展

  ②在評估的重點上,強調發現并贊揚孩子的強項,以此為切入點,給兒童提供適宜的學習機會和學習經驗

  ③在評估的環境上,看重的是創設具體的情境,在具體活動中對兒童進行評估

  ④以多元智能理論和非普遍性發展理論為基礎,評估的范圍和程度更廣、更深

  ⑤在評估的結果上,除了對課程有補充和發展作用以外,還能夠對兒童個體和班級整體產生積極影響

  ⑥是一種評估與課程密切結合的動態評估。它從一種更廣、更深的角度來看兒童,評估所用材料既是學習的材料,也是評估的工具,它模糊了課程和評估之間的界限

  三、作品取樣系統

  由美國密歇根大學教育學院的邁索爾斯與其同事研發而成,是專門為幼兒園和小學設計的兒童學習發展評價系統。它以教師在日常情境中觀察兒童積極從事與創作作品的經驗為基礎,提供一套方法來認識及監督孩子在社會、情緒、體能及認知方面的進步與成長1、作品取樣系統的基礎和實質——表現評價

  (1)表現評價:指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情境里,通過對學生完成實際作業表現的觀察,依靠教師的專業判斷,對學生學業成就進行整體判斷的評價方式

  (2)表現評價的特點

  ①真實的評價情境

  ②反映兒童的綜合智能

  ③評價與教學活動相結合

  2、作品取樣系統的基本內容

  ①對兒童的觀察——發展指引與發展檢核表。提供全面又符合兒童發展的“圖像”——告訴教師可以在不同的領域中期待兒童會知道什么,能做什么,還提供了觀察的“鏡頭”——判斷他們的發展與成長

  ②作品集,提供有關兒童思考和學習的質性資料,通過有計劃地收集可以展現兒童努力、進步與成就的作品,呈現每位兒童的特點以及進步情況

  ③綜合報告表,全面深入地展現兒童在每一個領域的表現與進步,做出有關兒童

  表現與進步情況的評定

  3、作品取樣系統的評論

  ①具有明顯的優越性:注重評價兒童學習的過程,注重評價與教學的有機聯系,注意到兒童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促使教師理解與認識兒童個人獨特的學習風格并加以鼓勵,促使兒童與家庭都積極地參與評價的過程

  ②提供了一個系統的評價框架,使教師對兒童的評價既全面又深入。以多元化的方式記錄了兒童在不同的時間里多個學習領域的技能、知識與綜合能力

  ③是一個彈性的評價機構,可以根據各地、各園、每個教師、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地改變,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知識點五:常見幼兒園課程類型的設計

  核心課程設計——以主題(單元)活動為例:

  核心課程:強調以人類社會的主要功能和社會問題為核心組織課程要素

  一、主題活動的內涵

  1、幼兒園課程中的“主題”

  ①主題是其自身及相關內容的集合

  ②主題是一種圍繞某個中心形成的教育內容的組織結構

  ③主題在多個層面實現了幼兒園課程的綜合

  (幼兒發展層面的綜合、學科領域層面的綜合、各類教育資源的綜合)

  2、主題活動的含義

  定義:在一定時間內,組織幼兒圍繞某個中心話題進行的學習、探索、游戲,從而獲得有益經驗的系列活動

  ①主題活動的知識觀是事物本位的

  ②主題活動的持續階段是靈活的、彈性的

  ③主題活動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幼兒發展

  二、主題活動的特點、優勢及局限

  1、主題活動的特點

  ①打破學科局限,使課程具有整合性

  ②營造問題情境,使課程更具探究性

  ③主題靈活開放,使課程具一定生成性

  ④活動形式多樣,使幼兒學習具有建構性2、主題活動的優勢與局限

  (1)主題活動的優勢

  ①主題活動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突破學科知識的體系,以中心話題為核心的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幼兒生活,有助于幼兒新舊經驗產生銜接,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的學習方式

  ②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主題往往是教師基于對幼兒的觀察或者與幼兒討論確定的,主題的變化與調整也是基于幼兒活動中的反饋

  (2)主題活動的局限

  ①活動內容的學科體系化不足,不利于幼兒掌握系統的學科經驗,獲得的經驗往往碎片化的,不利于學習那些邏輯及其嚴密的學科

  ②對教師要求相對較高,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進行幼兒觀察、課程設計、擁有較豐富廣泛的知識以及聯系這些知識的能力

  三、主題活動設計的基本原則

  1、目的性原則:主題教育活動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一個手段,在進行活動設計要緊緊圍繞教育目標

  2、適宜性原則:在進行主題選擇和活動內容設計要充分考慮幼兒的特點,符合

  其身心發展水平,促進其適宜發展的內容

  3、均衡性原則:在計劃主題活動時要注意五大領域的均衡,并兼顧不同的活動形式

  4、靈活性原則:設計具有一定靈活性,為及時調整主題預留可能

  四、主題教育活動設計的程序與方法

  1、選擇主題

  (1)主題來源

  ①來源于學科或領域

  ②來源于社會生活事件和幼兒自身的生活事件

  ③來源于人們專門提煉和概括的過程、原理或變化規律

  ④來源于文學作品

  (2)選擇主題應考慮的因素

  ①幼兒的興趣、需要、已有經驗、心理水平,這是決定主題選擇的首要因素

  ②教師的能力、特長、專業知識,這是決定主題開展的可行性和主題發展的方向

  ③主題自身的教育價值

  ④可利用的教育資源

  (3)主題的命名:具體、明了、富有情趣,便于幼兒記憶和理解

  2、確定主題目標:(主題目標既是主題活動開展的導向,也是評估主題活動效果的標準)

  ①相應年齡段幼兒發展的一般性目標

  ②本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③幼兒在不同領域內的學習需求

  3、制定主題網絡

  (1)何謂主題網:通過“腦力激蕩”而調動起來的與主題有關的知識經驗或概念,結構歸納整理,建立起某種關系的聯系,并以“網狀”的形式將這種關系和聯系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

  (2)如何制定主題網絡

  ①腦力激蕩②歸類③命名④連網⑤修改或完善主題網

  4、擬定活動綱要

  5、設計具體活動方案

  6、進行檢核評估

  五、主題活動設計的注意事項

  1、防止“拼盤”現象,強調事物的綜合性和整合性是主題活動的特點,要盡量涵蓋各領域的學習,做的均衡分布

  2、處理好活動計劃與幼兒經驗建構的關系,遵循靈活性原則,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提供機會,留出空間,計劃應對各種可能充分預估,但不要過細過詳

  3、巧妙控制主題活動的容量,勿追求過多的活動,避免教育空缺,活動設計時要防止出現“死角”

  領域課程設計——以學科活動為例:

  一、學科活動的內涵

  一種以知識的自身體系為基礎,同時考慮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而組織的教育活動形式

  二、學科活動的特點

  ①幼兒園學科活動是一種廣域課程

  ②幼兒園的學科活動是一種“前學科”一般組織松散,多以表象和初級概念為核心

  ③幼兒園學科的終極目標是幼兒全面、和諧發展,而不是掌握學科知識

  三、學科活動的設計原則

  1、以幼兒心理邏輯為引領

  2、兼顧不同學科自身的邏輯

  3、注重不同學科的教學方法設計

  四、學科活動的設計程序

  1、確定學科目標體系2、制定活動計劃3、設計教育活動

  五、學科活動設計的注意事項

  1、目標的合理性

  ①活動目標必須具體、可操作性、可檢驗

  ②目標要適宜,要適合特定年齡段的幼兒,對幼兒要求過高或過低的目標都不適宜

  ③目標的數量要適宜

  ④目標的制定應根據幼兒發展和學習的特點,考慮順序,避免隨意確定,難易顛倒

  ⑤對其他相關學科目標要充分予以關注,盡可能關注目標之間的有機聯系

  2、內容的適宜性

  ①內容應根據目標來確定

  ②內容的生活化,與幼兒生活環境相關,適合幼兒的需要

  3、方法的有效性

  經驗課程設計——以區域活動為例:

  一、區域活動的內涵

  1、含義:也稱活動區活動、區角活動,是幼兒園常見的教育活動之一,是指以幼兒的需要、興趣為主要依據,兼顧幼兒園教育目標和正在進行的其他教育活動等因素,將可利用的空間劃分為多個區域,并投放適宜的活動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幼兒在其中通過與材料和同伴的互動,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多樣化的學習經驗的活動類型

  2、區域的特點

  ①區域具有觀念性

  ②區域具有動態性

  ③區域具有開放性

  ④區域具有對話性

  ⑤區域具有參與性

  二、區域活動的特點

  1、活動自主性高2、個體化活動為主3、指導具有間接性

  三、區域活動的價值

  1、有利于發展幼兒行動的目的性、對行動控制能力及幼兒的獨立性

  2、有利于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3、有利于幼兒個性化發展

  4、有利于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四、區域設置的原則

  1、區域的分類

  (1)探索性區域:主要進行對實物的操作活動,其目的偏重于發展幼兒對客觀世界及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動手操作的意愿、行為與能力

  ①生活區(健康、社會領域)②語言區(偏重語言領域)

  ③益智區(偏重科學領域)④發現區(偏重科學領域)⑤種養區(偏重科學)

  (2)表現性區域:指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引導下,利用區域中的各種材料,進行自我表現與表達活動的區域類型

  ①角色區②建構區(結構游戲區)③表演區(戲劇、歌舞表演)④美工區

  (3)運動性區域:指幼兒進行大肌肉動作的區域,一般設在戶外

  ①固定器械區②可移動器材區③自然游戲區

  2、區域設置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全面性原則:充分考慮不同方面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需求,開設蘊含不同發展功能的區域,以期借助區域活動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目標(幼兒發展的全面性、活動領域的全面性)

  (2)行動性原則:能夠滿足幼兒的擺弄、操作、探究、實驗、創作、表演的需要,支持幼兒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建構經驗

  (3)生活化原則:區域活動的內容應當源于幼兒的生活與經驗

  (4)動態化原則:根據影響區域活動開展的因素,靈活增減或調整區域

  【①根據不同年齡段的教育目標調整區域

  ②根據幼兒興趣與需要調整區域

  ③根據正在開展的主題調整區域

  ④根據季節、環境的變化調整區域

  ⑤根據可利用的資源調整區域】

  (5)效益性原則:指所開設的活動區域的種類和數量要充足,能夠滿足幼兒活動的需求,但又不能造成閑置和浪費,要為區域活動的開展創造最大效益

  3、常見區域價值

  五、區域環境創設的內容及要求

  1、區域材料的投放

  ①材料的安全性

  ②材料的豐富性

  ③材料的層次性

  ④材料的可探索性

  ⑤材料的易得性

  2、區域背景環境的創設

  ①利用區域背景環境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②利用區域背景環境支持幼兒持續探索

  ③利用區域背景環境提升幼兒自我教育④利用區域背景環境記錄幼兒的活動過程

  3、區域規則的制定

  ①規則的制定要著眼于幼兒的發展

  ②規則應具有可操作性

  ③要創造機會引導幼兒參與規則制定

  ④要以多種形式呈現規則并提醒幼兒

  知識點六:幾種典型幼兒園課程方

  蒙臺梭利課程:

  一、理論基礎

  1、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兒童運用在世界中對自己的發現來創造自己的‘心理肌肉’

  2、兒童發展具有敏感期

  3、兒童發展是通過“工作”實現的

  (1)“工作”:兒童由于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和心理的需要產生一種自發性活動,這種自發性活動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使兒童獲得有關經驗,從而促使兒童心理的發展

  (2)“工作”的特點:

  ①遵循自然法則,服從內在的引導本能

  ②無外在目標,以“建構為人”為內在目標

  ③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性與建構性的工作

  ④須獨立完成、無人可替代或幫助完成

  ⑤以環境為媒介來改進自己,形成與塑造自己的人格

  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率進行,為滿足自己的內在需求而重復進行

  4、教育要以“自由”為基礎,但這種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

  二、蒙臺梭利課程方案

  1、課程目標

  ①幫助兒童形成健全人格

  ②建設理想的和平社會

  2、課程內容(以感覺教育為核心)

  (1)日常生活練習

  ①基本動作②社交行為③關心環境的行為

  ④自我服務的行為

  (2)感覺教育

  ①應重視視、聽、觸覺訓練,特別是觸覺訓練

  ②應把握感覺教育的敏感期

  ③感覺教育的刺激應該孤立化

  ④感覺訓練要通過具體的程序

  (3)語文教育

  ①聽、說的教育②寫、讀的教育

  (4)數學教育

  ①算數——數科學

  ②代數——數的抽象

  ③幾何——抽象的抽象

  (5)文化教育

  3、課程組織:以教具為中心,教具依據兒童各敏感期而設計,順序很清楚,兒童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和進度去操作

  4、課程實施

  (1)有準備的環境

  ①自由的氣氛②豐富的環境③有秩序④真實與自然⑤美感與安全

  (2)教具——工作材料

  【教具特點:①刺激的孤立性②操作的順序性③工作的趣味性④自我教育性】(3)教師的作用

  ①觀察者和研究者

  ②環境準備者③指導者

  三、對蒙臺梭利課程的評價

  1、優點:

  ①重視兒童的自由,強調對兒童的尊重和信任

  ②強調兒童個別化的學習,倡導教師耐心、細致的觀察和指導

  ③有完整、成套的教具材料進行具體實施,使兒童在操作的過程中主動學習、自我發展

  2、缺點:

  ①其試圖通過事先預備好的教具和環境來滿足兒童的內在需要,但實際其所設計的教具種類和刻板的指導方法遠遠無法滿足兒童所有的興趣和需要

  ②較依賴教具促進幼兒發展,但對兒童實際生活經驗關照不多

  ③偏重于認知發展和習慣的養成,不注重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等方面能力的發展

  五指活動課程(陳鶴琴):

  一、理論基礎

  1、“活教育”的目的論: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五個條件:有強健的身體;有建設的能力;有創造的能力;有合作的態度;有服務的精神】

  2、“活教育”的課程論: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

  3、“活教育”的方法論: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二、五指活動課程體系

  1、課程目標:發展幼兒的心智和身體

  ①做人:有合作的精神,同情心和服務精神

  ②身體:有健康的體格、衛生習慣和相當的運動技能

  ③智力:有研究的態度、充分的知識和表意的能力

  ④情緒:能欣賞自然和藝術美、養成快樂精神,打消懼怕情緒

  2、課程內容: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語文活動

  3、課程組織:以兒童的環境為中心組織課程,實施“整個教學法”【整個教學法:把兒童所應該學的東西整個地、有系統地去教兒童學,因為兒童生活是整個的,教材也必然是整個的。主張最好由一位教師去教,以體現整體性】

  4、課程實施:①將“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②創設充分、適宜的物質環境

  ③采用游戲式教學法

  ④多采取小團體教學

  ⑤多提供戶外活動的機會

  ⑥教師應當是兒童的朋友

  5、教育評估:結合兒童心理和認識上的特點,運用形象、生動、直觀的方法對兒童進行評估

  三、對五指活動課程的評價

  節行為課程(張學門):

  一、理論基礎

  1、兒童觀:兒童是生長的機體

  2、兒童發展觀:兒童的成長是其心身與環境交互反應的結果,通過交互作用,兒童獲得經驗,也就獲得成長

  3、課程觀:

  ①課程是經驗,是通過幼兒與環境相接觸獲得的,不可由他人傳授而獲得

  ②課程是人類生活的經驗,不是自然經驗

  ③課程是人類生活中有價值經驗的選品

  二、行為課程的基本含義

  1、從行動中所得的認識,才是真實的知識;從行動中所發生的困難,才是真實的問題;從行動中所獲得的勝利,才是真實的駕馭環境的能力

  2、生活就是教育,五六歲的孩子們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

  3、行為課程完全根據生活:它從生活而來,從生活而開展,也從生活而結束

  4、對于幼小的兒童,不能僅憑抽象的言語或線條的圖畫,來介紹類別的教材,只要常常運用自然和社會的環境,以喚起其生活的需要,擴充其生活的經驗,培養其生活的力量

  三、行為課程方案

  1、課程目標

  ①鏟除我民族的劣根性

  ②喚起我民族的自信心

  ③養成勞動與客觀的習慣態度

  ④鍛煉我民族為爭中華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國主義做奮斗之決心與實力

  2、課程內容

  (1)教材來源

  ①個體本身發展所得

  ②和自然環境相接觸而得

  ③從社會環境交際而得

  (2)課程內容劃分

  ①兒童自發的諸般活動,即兒童自身發展中所進行的一些活動

  ②兒童自然環境,即兒童周圍生活中一切有關自然界的事物與知識

  ③兒童的社會環境,即兒童現在生活與未來生活相關的社會生活知識

  (3)選擇教材的五條標準

  ①應合于兒童的需要

  ②應顧到社會生活的意義

  ③應在兒童自己的環境里搜集材料

  ④應顧到社會生活的需要

  ⑤一切沖動習慣態度

  3、課程組織

  ①應估量環境,經驗不是兒童內心單獨的力量,大多起于環境的感受,要分清楚兒童生活的環境,就可以推定他們的經驗

  ②選擇中心活動,選擇的標準:活動必須普遍、活動必須真實、活動必須具有代表性、活動必須有利于將來的行動

  ③擬定課程計劃,運用設計教學法來擬定課程計劃,并采用單元教學來進行(具體包括:動機、目的、活動、活動過程、工具及材料)

  4、課程實施

  ①知識上的準備②技術上的準備③作業程序分析的準備④工具、材料的準備

  ⑤集中心力的準備(心理準備)

  5、課程評價①對幼童的行為應有檢討

  ②對幼童的行為應有繼續的注意

  ③對幼童的行為應有記錄

  ④對幼童的行為經驗應有估計

  四、對行為課程的評價

  知識點七:學前知識系統化教學

  一、理論基礎

  1、兒童是在交往中發展的

  2、教學引導發展,并促進發展

  3、幼兒園教學屬于“自發——反應型”教學

  4、幼兒園的教學大綱應具有雙重性(學校的大綱,兒童自己的大綱)

  5、學前教學應幫助幼兒掌握系統化知識

  6、作業教學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二、學前知識系統化教學體系

  1、教育目標與任務

  ①保證和增進兒童的健康;促進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培養體育活動興趣;形成運動技能和文明衛生習慣

  ②形成對周圍生活中最簡單現象的正確觀念;激發認識興趣,發展求知欲;培養智力活動的技能和技巧,發展認知能力

  ③培養幼兒熱愛故鄉和祖國,關心和尊重周圍的人;形成集體主義的人道主義的萌芽;培養紀律和文明行為,以及誠實、善良、勇敢、正直等優良品質和個性特征

  ④教育幼兒認識并尊重成人的勞動;培養對勞動的興趣和積極態度;形成最基本的生活和勞動技能;發展獨立性

  ⑤發展幼兒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初步能力

  2、教育內容p181-185

  ①兒童生活的組織與教育

  ②作業教學

  3、教育組織與實施

  (1)教育組織與實施途徑:兒童生活的組織與教育、作業教學

  (2)教學方法

  ①從教學形式上分為:直觀法、口授法、游戲法、實踐法

  ②從教師影響兒童的方式分為:直接影響法、間接影響法、問題法

  4、教育評價:教師作為評量者,可以通過觀察、情景測驗、作品分析等方法評定兒童已有水平,可以在引導兒童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解決新問題的同時,理了解其發展潛力

  三、對學前知識系統化教學的評價

  高瞻課程:

  一、理論基礎

  1、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①兒童認知發展遵循一定的規律

  ②兒童認知發展是通過主動建構而非直接傳授獲得發展

  ③強調兒童主動學習

  2、維果茨基、杜威、斯密蘭斯基、埃利斯等人的觀點

  二、高瞻課程方案

  1、課程目標:促進兒童建立個人責任感、社會責任感、獨立性以及目標導向的

  生活方式,為兒童將來成為自立、守法的公民奠定基礎2、課程內容:8條領域58條關鍵發展性指標

  ①關鍵發展性指標:“關鍵”指這些經驗是幼兒應該學習和了解的有意義的觀點;“發展性”傳達了學習的循序漸進、不斷發展的觀點,課程必須與某個年齡階段的認知發展水平保持一致;“指標”用來強調教育者需要證據來證實幼兒正在學習或發展那些被認為是為入學或人生做好準備的知識、技能

  3、課程實施

  (1)課程實施的途徑:計劃——工作——回顧

  ①計劃時間:幼兒需要確立一個問題或者目標,想象和期待將會發生的行動,表達個人的意圖和興趣,把意圖具體化為目標,制訂周密計劃,持續不斷地修正計劃

  ②工作時間:兒童所做的事情是實施其預先制訂的計劃

  ③回顧時間:由教師與小組兒童共同參與

  (2)課程實施的基本原則

  ①材料②操作③選擇④兒童的語言和思維

  ⑤成人鷹架

  (3)教師作用

  ①依據關鍵發展性目標的不同發展水平來觀察和解釋每個兒童的活動

  ②評估兒童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需要

  ③計劃并提供建立在兒童的活動和興趣之上的經驗

  ④創設支持性學習氛圍和活動關系

  ⑤布置學習環境,讓幼兒在舒服且更有組織性的環境中進行主動學習

  ⑥鼓勵兒童有目的地活動、解決問題

  ⑦促進家長參與

  4、課程評估:全面的情境性評估,編制兒童觀察記錄工具

  三、對高瞻課程的評價

  ①擁有一套完備的課程體系

  ②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③具有較強的開放性

  瑞吉歐幼兒教育體系:

  一、理論基礎

  ①兒童是一個擁有充分的生存和發展權利的人

  ②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

  ③兒童是有能力的學習者

  ④兒童的學習是一種以相互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建構過程

  ⑤教育的目的是要增加兒童發明和發現的可能性;為學習提供條件,通過一種積極的、相互的交流,幫助兒童學會如何學習

  二、瑞吉歐幼兒教育方案

  1、課程目標

  ①建立一所和諧的學校,幼兒們、教師和家長在那里感覺像在家里一樣

  ②要為幼兒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去創新和發現,語言文字不應作為知識的捷徑

  ③成人必須團結一致,反對給予孩子過度的壓力,反對讓孩子匆忙脫離童年的做法

  ④更應該重視孩子成長和成就的全面性和優質性

  ⑤讓兒童“更健康、更聰明、更具潛力、更愿學習、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隨機應變的適應能力、對象征語言更感興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誼”

  2、課程內容

  ①沒有明確規定的課程內容,更沒有固定的“教材”或預先設計好了的“教育活動方案”

  ②課程內容來源周圍的環境,源自孩子們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問題、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源自小組幼兒與教師的共同興趣

  3、課程實施:以項目活動的方式展開

  (1)項目活動:指兒童在教師的支持、幫助與引導下,對某個感興趣的主題進行的深入研究

  (2)項目活動的特點

  ①彈性計劃:指在項目活動之初,教師只預先制定出籠統的、一般化教育目標,具體目標和任務則依靠他們對孩子的了解,以前的經驗及對將要發生的事情的種種假設來確定,不依靠開始的計劃,而是靠孩子們的反應和教師的靈活策略

  ②合作教學:指師生合作對某一問題進行研究,強調幼兒自己的主動探索和自由表達,將幼兒的興趣和努力引導在一個主題上,使幼兒愿意繼續學習

  ③記錄檔案:指教師通過持續、細心的觀察,運用照片、錄音、幻燈片、錄像、文字說明及實物等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對兒童在不同的項目活動中的情況進行材料的搜集、整理及記載。檔案是教育觀察及師幼共同工作結果的系統記錄

  【作用:促進兒童的學習;支持教師的教學;刺激家長的參與;贏得社區的理解;幫助教師的專業成長】

  ④小組活動:一般為3-5人,或者2人,孩子們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自我認同或發現矛盾、沖突,進而重新評價或改變自己的認識

  ⑤深入研究:突出體現在活動中幼兒對同一現象、概念多角度的全面認識,以及對其在多種水平上不斷提升的重復認識

  ⑥圖像語言:用圖像語言去記錄和呈現記憶、想法、預測、假設、觀察、感覺等,深入探索事物而獲得感悟,重新構建先前的認知,并對現象反復探索,然后再建構和共同建構新的認知

  ⑦開放的環境:大到學校的地理的環境,小到教室內每一個小物件的擺放,都充分地為幼兒的各種互動經驗提供便利條件,確保環境成為互動的保障。環境是“第三位教師”環境對幼兒的認知具有激發性,使幼兒處于積極的探究狀態

  (3)環境是“第三位教師”

  ①校園里沒有一處是無用的環境,即環境具有教育功能

  ②環境具有問題性,對幼兒的建構式學習產生一定的刺激

  ③環境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即把能引起相關經驗的各種環境因素組合起來

  ④環境富有彈性,可以根據幼兒和成人的需要而不斷變化,經常以新的面貌激勵幼兒進行新的探索活動

  (4)教師的角色

  ①教師是幼兒的傾聽者和觀察者

  ②教師是幼兒行為的記錄者和研究者

  ③教師是幼兒在項目探索中的伙伴和向導

  ④教師是實踐的反思者

  4、課程評估:真實性評估、情境性評估、形成性評估

  三、對瑞吉歐幼兒教育體系的評價

  華德福幼兒教育課程:

  一、理論基礎1、華德福幼兒課程的哲學基礎是人智學理論(史代納)

  (1)人存在的三種方式:身體、心靈、精神。人通過身體與環境接觸,通過心靈把印象保存在心里,通過精神認識到事物的本質

  2、華德福幼兒課程的社會性基礎是三元社會結構理論

  (1)三元社會結構:政治權利、物質經濟、精神文化。

  3、華德福幼兒課程的心理學基礎是人的四個組成部分和三個發展階段(七年發展周期理論)

  (1)四個組成部分:物理性軀體、生命體或以太體、知覺體或星芒體、自我意識體

  (2)三個發展階段:0-7歲、7-14歲、7-21歲p209表6-6

  二、華德福幼兒教育課程方案

  1、課程目標:滋養幼兒心靈,尋求幼兒身、心、靈三個層次的全面發展

  2、課程內容:主要以各種藝術活動、游戲活動以及節日慶典為主

  3、課程實施

  (1)重視呼吸式的生活節奏

  ①一日生活節奏②一周生活節奏③一年生活節奏

  (2)強調藝術化的教學方式:考慮怎么做比考慮做什么更重要

  (3)教師和家長的角色

  ①教師:是幼兒模仿的榜樣、是重復活動的安排者、是良好生活環境氛圍的營造者、是幼兒行為的研究者和觀察者、是童年的保衛者

  ②家長:是課程的支持者、參與者、課程向家庭延伸的實踐者

  4、課程評估

  ①遵循史代納發展完整人格與無淘汰的教育理念

  ②以個別化、動態發展性、多面性作為評價學生的原則

  三、對華德福幼兒課程的評價

  1、優點:①重視兒童心靈的滋養

  ②課程與生活相互滲透

  ③課程著眼于全人類教育

  2、缺點:①存在一定的神秘主義與宗教傾向,過分強調史代納的人智學及對人意識的認識

  ②對待關鍵期的態度有待商榷

>> 點擊閱讀全文 <<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回復“押題”獲取余下押題資料

上一篇:廣東省自考00394幼兒園課程押題復習資料
下一篇:廣東省自考00393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押題資料

深圳自考網書籍購買地址

深圳自考交流群

掃碼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討自學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