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自考網為學考網旗下網站,為考生提供深圳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試院www.eeagd.edu.cn為主。
廣東省自考00389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押題資料
第一部分
1.學前教育科研方法的研究對象和內容什么?
答:(1)專門探討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活動的規律,闡明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活動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規范。
(2)一門學科或一門課程,就是在現有的科學水平上系統地闡述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活動的內在規律和研究活動的手段、規則及程序。
2.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是學前教育科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學前教育的一個分支學科。學前教育科研方法不僅僅是研究方法,也是教育工作方法。
3.簡述學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意義?
(1)能提高學前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
(2)有助于提高學前教育實踐活動的質量。
(3)有助于豐富和發展我國的學前教育科學。
第二部分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概述
1.科學研究:是人們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規律,探究客觀事物的性質和規律,以便發現新事物、獲得新知識的社會活動。
2.科學研究活動具有四個方面的本質特征:
繼承性 ( 前人成果上開拓創新 )
創新性(前人基礎獲得新知識尋找新方式 ——根本特征 )
規范性(客觀、科學、獲得可靠結論)
系統性 (整體、綜合、規范)
3.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及其特點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就是研究者以科學的理論思想為指導,運用科學研究的方法,對學前教育的現象和問題所進行的研究,是人類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學前教育”在我國是指對 0~6、7 周歲的兒童進行的教育,包括嬰兒( 0~3 周歲)教育和幼兒( 3~6、7 周歲)教育兩個階段。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特點:
①研究對象的主體性。
②研究內容的廣泛性。
③研究背景的開放性。
4.簡述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原則?
答: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原則:是指研究者在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活動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研究工作的基本規范。
(1)客觀性原則 :是指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必須尊重事實,以事物的本來面目為依據,反對主觀臆測,妄自論斷。它是科研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①要有嚴肅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②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③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2)系統性原則 :就是要求研究者在學前教育科研活動中運用系統的和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處理問題,以提高研究結論的科學性水平;要求研究者在教育活動內外、在各種因素的普遍聯系中來探索規律,并充分認識研究活動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在工作中的相互關系,優化研究活動的各種因素,追求研究活動的整體功能。(整體、有序、動態)
(3)教育性原則 :就是要求研究工作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和科學性水平為研究活動的宗旨,在研究過程中使研究活動符合學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并盡可能做到研究活動和教育活動的和諧統一,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對兒童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①研究活動不能給兒童身心發展造成消極影響。
②研究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要盡可能考慮研究對象的年齡特征
③研究活動應盡量不打亂學前教育機構正常的教育活動
(4)倫理性原則 :是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動遵循基本的社會首先準則,不侵犯研究對象或研究參與者的權益,避免給他們造成身心傷害。
①尊重受試者的權利,
②研究活動不給被試者造成不恰當的壓力,
③要慎重解釋研究材料或研究結果
5. 簡述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類型包括哪些?
答:(1)目的或目標,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
(2)對客觀事物的性質和數量的側重以及相應研究方法的不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3)時間取向不同,縱向研究和橫向研究。
(4)場所:實驗室研究和現場研究。
(5)研究對象數量,個案研究和成組研究。
6.定性研究:是著重運用描述性分析來試圖理解某種現象或問題的性質或意義的研究。
7.縱向研究:較長的時間里對學前教育中的某種現象和問題進行系統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蹤研究
8.橫向研究:是研究者就某一教育現象或問題在同一時間內對某一個年齡(組)或幾個年齡(組)的兒童的行為表現進行考察 和比較的研究,也叫橫斷研究。
9.成組研究:是研究者為提高研究的效度選取較多的研究對象組成若干被試組,對被試組中的每個個體都進行系統考察的研究
10.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發展的各個時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1)自然觀察和經驗總結—— 19 世紀末前
(2)多樣化—— 20 世紀初— 20 世紀 50 年代。
(3)綜合化和系統化—— 20 世紀 50 年代以后。
11. 簡述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收集研究資料的方法
a. 觀察法 , b. 調查法 , c. 測驗法 , d. 教育實驗法 , e. 教育經驗總結法 , f. 行動研究法。
(2)、整理和分析研究資料的方法,
a. 文字資料的整理分析;b. 數據資料的整理分析。
12. 簡述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或基本步驟?
答:一、研究準備階段:(1)選擇課題,(2)研究設計,(3)制訂工作計劃,
二、研究實施階段:(1)收集研究資料,(2)整理和分析研究資料,(3)形成研究結論。
三、研究總結研究:(1)總結研究工作,(2)評價研究工作
第三部分
科研課題的選擇和確立
1. 科研課題和問題的區別 : 科研課題來源于問題,問題的發現和提出是課題選擇的前提條件。
問題是作為人們在理論學習中遇到的疑難或在實踐工作中碰到的困境,往往反映的是個人認識上的局限性,而不盡是他人尚未認識和解決的問題。而科研課題則必須是人們發現并尚未被認識和解決的問題中產生,因而科研課題應反映人類在某個領域中或某個事物上認識的局限性
2.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者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研究活動在內容上的取向,它規定了研究者選擇課題的領域或范圍,使研究工作具有連續性、系統性和積累性。
問題1.簡述確定研究方向的意義是什么?
答:(1)穩定的研究方向有利于研究課題的選擇,
(2)穩定的研究方向有利于課題研究過程的深入,
(3)穩定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形成系統的研究,
問題2.簡述科研課題的類型?
答:一、目的不同,理論性課題和應用性課題。
(1)理論性課題:又稱基礎性研究課題,主要是指旨在探索和揭示學前教育現象的本質和學前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豐富學前教育的基礎理論、拓展新的研究領域的課題。這類課題最顯著的特點是重在深入探討學前教育中某一領域的一般知識,不強調研究結果的直接應用。它又分為三個不同的層級:
a. 一級課題具有全局性影響的課題,
b. 二級課題某一具體領域或某一方面的課題,
c. 三級課題個別概念、原理。
(2)應用性課題:是指以改造學前教育實踐活動為目的,在基礎理論的指導下,探索具體的各種學前教育活動的途徑和方法的課題。這類課題最顯著的特征是著重探討運用科學的理論和一般的原則來解決教育工作中具體的實際問題。
它又分三個不同的層級:
a. 第一級,涉及全局的,
b. 第二級,某一方面一部門一地區,
c. 第三級 . 某些個別的實際問題
二.對問題探討的深度,描述性課題,因果性課題和預測性課題。
問題3. 簡述選擇和確立科研課題的意義?
答:(1)課題的選擇和確立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環節,
(2)選擇和確立科研課題對研究活動內容和方法等都有直接的影
響,
(3)選擇和確立研究課題有助于研究者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研究能力。
3.選擇科研課題的基本原則:
(一)價值性原則——學術價值,社會價值。
(二)可行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就是研究者應根據主客觀條件來選擇研究課題,以保證課題的研究工作能順利地、高質量地完成,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三)創新性原則
課題選擇的創新性原則就是要求研究者選擇的課題是該領域中前人或他人所沒有解決或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
(四)科學性原則
事實根據和理論依據,也就是說,理論課題要有事實依據,應用性課題要有理論依據。
選擇科研課題的方法:
(一)從學前教育實踐中表現出的問題中篩選科研課題。(熱點,意義,提煉他人)
(二)從對專業理論的學習和思考中發現課題(證實觀點,觀點之爭,薄弱點空白點)
(三)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新的課題(文獻,生活,現象)
簡述選擇科研課題的一般程序?
答:(1)初步選出研究課題,
(2)對初選課題進行初步的探索,
(3)將課題具體化,
(4)撰寫課題論證報告。
4.簡述課題論證的內容。
答:(1)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類型,
(2)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3)該課題國內外已完成的研究的狀況分析,
(4)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5)課題研究的策略、步驟和預期的成果形式。
5.課題論證:通過搜集和運用各種理論和事實依據對課題的科學性及課題研究活動的價值性和可行性進行確認和評估。
6.簡述科研課題論證的意義。
答:(1)能進一步確認課題的研究價值,明確課題研究的目標;
(2)是爭取課題立項和經費資助的需要;
(3)能充分展示研究者的科研態度和科研能力。
第四部分
學前教育科研活動的設計
1. 科研設計:就是研究者在遵循科學認識的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對具體的課題的研究活動中各方面的工作和活動過程進行構思和計劃,協調科研活動的各種要素,以便正確有效地達到認識客觀事物的目的,獲得科學結論的活動。科研設計的內容相當豐富,包括:建立研究假設、分析和處理研究的內容和變量、選取研究對象、選擇具體的研究活動方式和方法,制訂研究方案等。
2. 簡述研究假設的基本要求?
答:美國學者伯格和高爾認為好假設應符合四個標準:
(1)假設應該有一定的理論的或事實的依據。
(2)假設應說明兩個或兩個變量之間的期望關系。
(3)假設應是可以檢驗的。
(4)假設在陳述上應盡可能簡潔明了。
3. 簡述學前教育文獻及其在研究中的作用?
答:(1)查閱研究文獻有助于選擇研究課題和形成研究假設。
(2)查閱研究文獻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水平。
(3)查閱研究文獻有助于提高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改善研究的主觀條件。
4.
一、文獻綜述的內容。
答:(1)問題提出部分,主要概括問題的性質特點研究的重要性等(2)主要研究成果的概括和分析
(3) 研究趨勢預測。
二、簡述學前教育文獻的種類?
答:學前教育文獻的種類
(1)書籍(書籍是各種形式的文獻中品種最多、數量最大的一個門類,主要包括教科書、專著、資料性工具書和通俗讀物等。教科書也叫教材)
(2)期刊和報紙
①專業學術性雜志
②專業綜合性雜志
③文摘類雜志
(3)教育檔案類
(4)電子文獻(電子文獻有容易保存、便于檢索的特點)
三、學前教育文獻檢索的方法要快速有效地檢索出所需文獻,就應作好充分的檢索準備。檢索的準備工作有兩個方面:一是確定要檢索的資料的主題,找出“關鍵詞”。
(一)檢索工具查找法
現有的檢索工具可分為手工檢索工具和計算機檢索工具兩種。手工檢索工具主要有目錄卡片和資料索引兩種。在計算機提供的搜索結果所列出的相關條目中查找或閱讀所需的資料。
(二)參考文獻查找法
參考文獻查找法又稱引文查找法或追蹤法,是讀者以己掌握的文獻中所列出的引用文獻、附錄的參考篇目作為線索來查找所需文獻資料的方法。
四、學前教育文獻的閱讀和記錄
(一)文獻閱讀的方法
①瀏覽
瀏覽就是對搜集到的各種文獻進行粗略的快速翻閱。
②粗讀
粗讀就是對瀏覽后選出的文獻進行快速的通讀。
③精讀
精讀就是在粗讀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一種求通、求透、求新的閱讀。
(二)文獻資料記錄的方法
①標記和批語
②摘錄
③撰寫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研究者在全面搜集和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通過歸納整理、分析鑒別和比較,就一定時間內出版發表的有價值的文獻的主要內容所撰寫的評述。
總體:又稱研究總體,它是指在課題適用的時空范圍內研究對象的全體,即全部研究對象的總和。
樣本:從總體中抽取的、對總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個體就稱作為樣本,樣本中個體的數量就稱作樣本容量。
抽樣:按照一定原則從總體中抽選樣本的過程就叫抽樣,它是研究者選取研究對象的方法和程序。
5.簡述抽樣在科學研究活動中的意義?
答:(1)解決總體研究難以進行的困難。
(2)節省研究資源,提高研究效率。
(3)提高研究結論的準確性。
6.簡述實施抽樣的步驟有哪些或者說它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1)規定研究總體,(2)確認樣本容量,(3)抽取樣本,(4)判斷并糾正抽樣偏差。
7.簡述抽樣的基本方法?
答:抽樣的方法很多,根據抽樣是否隨機性原則進行可將其分為隨機抽樣和非隨機抽樣兩大類。
一、隨機抽樣的主要方法
(1)簡單隨機抽樣,是一種較為簡便的隨機抽樣方法,包括抽簽和隨機數表法。
(2)系統隨機抽樣,也叫等距抽樣。 -K=總量 / 抽樣量
(3)分層隨機抽樣,也叫類型抽樣、配額抽樣。
(4)整群抽樣,也稱區域抽樣、聚類抽樣或成組抽樣。
二.非隨機抽樣的主要方法,(1)隨意抽樣,(2)判斷抽樣,(典型)(3)定額抽樣,
非隨機抽樣:是指不用嚴格遵循隨機原則而進行的抽樣。
8.研究計劃:是研究者在研究設計的基礎上對研究活動各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活動的過程所作的全面規劃,是指導和規范研究活動的綱性文件。
9.簡述各隨機抽樣方法的優缺點?
答:(1)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直接使用方便,尤其是在總體中的個體之間差異較小或總體數量較大時是一種較好的取樣方法。但運用時,事先編號費時費力,而且在總體數量不大時,抽樣偏差較大。
(2)系統隨機抽樣既簡便又能保證從總體的全范圍內選樣,和簡單隨機抽樣相比,能較好的控制誤差,因而比較常用。
(3)分層隨機抽樣適合在研究對象總體數量較多而且內部差異較大的條件下使用,通過分層可提高樣本在結構上與總體的一致性。
(4)整群抽樣通常用于抽樣單位本身就是抽樣分子,而且實際上無法確定抽樣范圍的情況。
一、研究計劃及其在研究活動中的作用
研究計劃是研究者在研究設計的基礎上對研究活動各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活動的過程所作的全面規劃。
①研究計劃能對研究設計進行系統總結,有助于進一步改進研究設計。
②制訂研究計劃能規范研究活動,提高研究活動的一致性
二、研究計劃的主要內容
①研究課題
②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③課題研究的內容
④課題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A.選取研究對象的方法
B.收集資料的方式方法
C.整理資料的方法
D.分析資料的方法
E.表述成果的方法
⑤課題研究進度和人員分工
⑥研究經典概算及儀器設備的購置
三、制訂研究計劃應注意的問題
①研究計劃應反映科研活動的基本規范
②研究計劃應考慮具體的研究環境和條件
③研究計劃應做到嚴肅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第五部分
觀察法
1.觀察法:是研究者運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對處于自然狀態中的客觀事物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考察和探究,從而獲取科學事實、探索科學規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2. 簡述觀察的特點?
答:( 1)觀察法是一種自然的研究方法;(2)觀察法是一種“直接”的研究方法;
3.簡述觀察法的作用及局限性?
答:作用:(1)觀察法有助于研究者選擇各確立研究課題;
(2)觀察法有助于研究者形成研究假設;
(3)觀察法可以深入考察教育現象,探索教育活動的規律。
局限:(1)觀察活動的范圍有限,
(2)在運用自然觀察法時容易出現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的相互影響,
(3)觀察資料的質量受制于觀察者的素質。
4.自然觀察法:是指在自然狀態下所進行的觀察,即對要觀察的事物的存在的條件不加控制或改變。它又分為公開的觀察和隱敝的觀察兩種
5.參與性觀察法:觀察者在不暴露觀察目的的情況下參與到研究對象的活動中去,在與研究對象共同活動時從內部進行觀察。
6.非參與性觀察法:觀察者不參與觀察者的任何活動,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進行的觀察。
7.時間取樣觀察法:研究者根據研究對象行為表現的時間特點確定具體的觀察時間,對選定時間內研究對象的特定行為表現各相關事件進行全面的觀察和記錄。
8.事件取樣觀察法:是研究者根據自己對要觀察的研究對象的行為的認識,選擇與該類行為的發生密切相關的事件進行全面系統的觀察。
9. 操作性定義:是對觀察內容的進一步具體化。因觀察研究主要是要考察研究對象的行為,觀察操作定義就必須對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的主要特征和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行為之間的差別進行具體描述。
10. 觀測指標:衡量觀察對象行為表現及其變化的數量化表征。在觀察研究中,觀察指標一般有三種類型,即定類指標、定序指標和定比指標。
11. 簡述觀察記錄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觀察記錄法的選擇、設計
答:( 1)描述記錄法:運用文字對觀察到的事件或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作客觀、全面的描述式的記載的記錄方法。
這類方法又分為三種:
A. 日記描述法,即觀察者采用記日記的方式將不同時間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
B. 軼事記錄法,即觀察者發現研究對象表現出有價值的行為時隨即進行的描述性的記錄,它不受時間條件的限制。C.連續記錄法,即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對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作連續的、不間斷的描述性記錄。
(2)儀器記錄法:就是運用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儀器對事件和研究對象的行為進行記錄的方法。
(3)表格記錄法:是觀察者運用專門編制的觀察記錄表來記錄觀察結果的方法。
12. 簡述觀察記錄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1)事件記錄表,它適用于記載某種事件發生的過程和環境條件、原因結果等方面的情況。
(2)時間取樣記錄表:如觀察活動是按時間取樣進行的,其記錄方式也應按時間發展的順序來進行,其表格應能全面
記錄取樣時間里研究對象的相關的行為表現。
(3)行為核對表,是用來記錄要觀察的研究對象的行為是否出現以及出現的時間等方面資料的表格,其形式可以根據觀察目的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4)等級評定記錄表:它不僅可以記載在觀察過程中兒童某種行為出現與否,還能對其行為表現的程度進行測定和記錄,可廣泛運用于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水平和個性特征進行的觀察研究。
13. 主觀偏見:就是在觀察過程中,因主觀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觀察者對觀察結果所作的不符合客觀性原則的或不公正的評價、判斷和解釋。主要有三種:理論性偏見、角色性偏見、期待性偏見。
14.簡述觀察研究實施的步驟。
學前教育觀察研究的實施
一、觀察的準備
(1)做好觀察的計劃
(2)培訓觀察人員
(3)獲準進入現場
二、實施現場觀察
(1)嚴格執行觀察計劃
(2)選擇最佳觀察方位,并合理地使用儀器設備
(3)邊觀察邊思考
良好的觀察應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注意、感知和理解。
(4)防止主觀偏見
主要有三種,即理論性偏見、角色性偏見和期待性偏見
(5)合理地處理突發事件
所謂突發事件是指在現場觀察過程中出現的預料之外的對現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的事件。
三、觀察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四、形成研究結論,撰寫觀察報告
觀察法的類型
(一)自然觀察法和實驗觀察法
根據對觀察的環境條件是否進行控制和改變,可以將觀察法分為自然觀察法和實驗觀察法。
(二)直接觀察法和間接觀察法
直接觀察法就是觀察者直接運用自己的感官對研究對象的行為進行感知的觀察方法。
(三)參與性觀察法和非參與性觀察法
根據觀察者在觀察過程中是否參與研究對象的活動,可以將觀察法分為參與性觀察法和非參與性觀察法。
非參與性觀察法則是觀察者不參與被觀察者的任何活動,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進行的觀察。
(四)有結構觀察法和無結構觀察法
有結構觀察法是指在觀察前有明確的觀察目標、詳細的觀察內容和指標體系,能對整個觀察過程進行系統、有效的控制,并要求有完整的觀察記錄的觀察。
無結構觀察法是指記錄簡單
(五)時間取樣觀察法和事件取樣觀察法
其行為的發生在時間或空間上時間取樣觀察法就是研究者根據研究對象行為表現的時間特點確定具體的觀察時間,對選定時間內研究對象的特定行為表現和相關事件進行全面的觀察和記錄。
教育觀察研究的設計
一、觀察內容的確定
觀察內容的操作化包括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給各類觀察內容給出操作性定義,二是必須設計出各類觀察內容的觀察指標。
觀察操作定義就必須對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的主要特征和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行為之間的差別進行具體描述。
二、觀測指標的設計
在以量化方法為主的觀察研究中要求研究者為要觀察的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設計出科學的觀察指標觀察指標一般有三種類型,即定類指標、定序指標和定比指標。
定類指標是最簡單的觀測指標,它只標志研究對象某種行為的“有”或“無”定序指標多用于標志研究對象的行為等級和順序程度定比指標是數量化程度最高的一種觀測指標,它可以標志研究對象行為表現的次數和單位時間里某種行為出現的頻率。
觀測指標的設計應重點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1)課題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類型
(2)觀察內容的性質和特點
(3)研究活動在統計方法上的要求
三、觀察方法的選擇
選擇觀察方法時應系統地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
(1)觀察的目的
(2)研究對象活動的特點
(3)觀察者具備的觀察條件
第六部分
調查法
1. 在近代史上,最早將調查法運用于教育研究的是美國的肯德爾 .N,1910 年他主持了為期一周的地區學校制度的調查。 調查法的含義和特點
①調查法是一種間接的研究方法
②調查法是一種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③調查法是一種研究手段靈活多樣的研究方法
2. 簡述調查法的類型?
答( 1)根據調查研究收集資料的手段不同,可將調查法分為問卷調查、訪談調查和調查表調查。
(2)根據調查對象范圍不同來劃分,可將調查分為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個案調查。
(3)根據調查內容的復雜程度不同,可將學前教育調查分為綜合調查和專題調查。
3. 典型調查:也稱重點調查。它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的目的,在對調查對象進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從中選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對象進行的調查。
4. 抽樣調查:是根據研究的目的從所有的調查對象總體中按照一定的抽樣方法抽取一部分樣本,通過對樣本的調查來推斷總體情況的一種調查。
4. 簡述調查法的優點和局限?
答:優點:(1)調查法應用的范圍廣泛,(2)調查法所獲資料豐富、全面、結論的說服力強。(3)調查法的研究過程經濟、簡便。
局限:(1)研究者無法對研究過程進行主動的操作來某種問題或現象的發生或改變,無法對存在的事實作出深層的原因分析。(2)調查資料和結論的客觀性或可靠性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被調查單位或被調查對象的合作。
5. 簡述問卷的類型?
答:(1)封閉性問卷、開放性問卷和綜合性問卷,
(2)送發問卷和郵寄問卷,
6. 問卷的原意是指“一種為了統計和調查用的表述問題的表格”
(1)收集資料的效率高。
(2)匿名性強。
(3)能獲取多種形式的資料。
封閉性問卷:也叫結構型問卷,它是問卷設計者既提出問題,又對問題回答的形式作出具體規定的問卷。
7.問卷的結構:是指一份完整的問卷的各個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就一般而言,一份完整的問卷應包括題目、前言、指導語、問題、供選擇的答案和結束語等五個部分。
8.簡述學前教育調查研究的一般過程。
答:( 1)確定調查的目的與內容,(2)選擇調查手段,編制或選用調查工具,(3)選取調查對象,(4)制訂調查計劃,(5)收集和整理調查資料,撰寫調查報告。
問題的編制
問題是問卷的基本部分,問題設計是否符合特定的研究的要求往往直接影響到所收集的資料的質量和調查的成敗。
(1)問題的類型:事實性問題和態度性問題。
事實性問題是關于曾經發生過的、業已存在的或將要發生事件、事物的狀態、人的實際行為等方面的問題。
態度性問題是關于被調查者對某一事物、某一現象或某類人的認識、態度以及有關的感受或體驗等方面的問題,它往往涉及到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傾向、動機、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內容。
(2)問題的表述
所謂社會認可效應是指被調查者在填答問卷或回答問題時,是按照社會通常的規范或人們普遍的期望來回答問題,而不反
映自己真實的觀點、態度和行為。
(3)問題答案的設計
①是否式
②選擇式
③排列式
④量表式
⑤表格式
(4)問題的編排
問題的排列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①同類組合。②先易后難。③先一般后特殊。④先大后小。⑤先次要后主要。⑥先封閉
后開放。
問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一)問卷回收率
(1)問卷的設計
問卷中的問題不應超過 50 道,能讓被調查者在 30 分鐘內做完比較合理。
(2)選取的被試的態度和能力
(3)問卷送發和回收的方式
(二)問卷有效率
問卷有效率是指研究者收回的問卷中資料完整有效的問卷所占比例。
(1)問卷設計
問卷設計的不合理或本身的錯誤是導致問卷無效最常見的因素。
(2)被調查者的態度爾慧心理因素
(3)外界因素
8. 簡述問題答案的設計要注意哪些內容?
答:一,從答案的內容上分析,設計出的答案應符合下列要求:
(1)答案的意義要明確、簡潔;
(2)各個選項應相對獨立,選項之間不應有相互包含或彼此交叉的情況;
(3)有層次的選項應層次分明,有一定的區分度,且選項排列應講究邏輯順序。
二,從答案的形式上看,人們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基本格式:(
1)是否式( 2)選擇式( 3)排列式( 4)量表式
9.問卷回收率:是指研究者收回的由被調查者填答好的問卷的數量占發放問卷數量的比例,
公式:問卷回收率=收回的填答好的問卷份數 / 發放問卷的份數*100%
10. 發送問卷的回收率不應低于 70%,郵寄問卷的回收率不能低于 50%。回收率僅為 30%的問卷所收集的資料只能作參考, 50%的問卷收集到的資料可作采納建議的依據,只有回收率達到70%的問卷收集的資料方可作為研究結論。
10. 簡述影響問卷回收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1)問卷的設計,問題不應超過 50 道,能讓調查者在 30 分鐘內完成比較合理。
(2)選取的被試的態度和能力,
(3)問卷送發和回收的方式,訪問問卷回收率較高,可達到 100%,送發問卷次之,可達到 80%-90%,郵寄問卷相對較低一些。
11. 簡述影響問卷有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答
(1)問卷設計,問卷設計的不合理或本身的錯誤是導致問卷無效最常見的因素,主要原因:首先指導含糊不清,其次是問卷內容的偏差。(2)被調查者的態度和心理因素,被調查者如果態度積極愿意合作,這能有效地提高問卷的效率;同時被調查者的文化程度較高,也能提高問題的理解和準確性。
(3)外界因素,如問卷填寫的時間和環境問卷發送和回收的方法,有關機構或個人對被調查者施加的影響等。
12. 對訪談法和觀察法進行比較?
答:訪談法和觀察法都強調通過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面對面地接觸來收集研究資料,
(1)觀察法更有利于收集有關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方面的資料,而訪談則更傾向于收集研究對象的語言資料。
(2)觀察中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不直接就要研究的問題發生相互作用,而訪談則是在兩者的相互作用中獲取資料。
訪談調查法的含義和特點
訪談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的交談,以口頭問答的形式來收集資料的一種調查研究方法。
訪談和問卷:第一問卷主要依賴書面語言來收集信息資料,而訪談更多地依賴口頭語言;第二,問卷多是間接地通過書面文件來實現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聯系。
訪談調查法的主要優點:
(1)訪談調查的過程能靈活、深入。訪談可以通過彼此的交流深入到被調查者的內心世界。
(2)訪談調查能夠獲得直接、可靠的研究資料。
(3)訪談調查有利于調查者主動性的發揮。
訪談調查除有上述優點外,也有一些需要調查者注意的缺點和局限:
(1)收集資料的效率較低
(2)資料的標準化程度低
(3)對被調查者的心理狀態不好控
13. 簡述訪談調查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答:( 1)根據研究者是否對訪談過程進行控制和訪談過程是否使用經過嚴格設計的問卷或提綱,可以將訪談分為結構性訪
談和非結構性訪談。
(2)根據訪談是否以面對面的方式進行,可將訪談分為直接訪談和間接訪談。
(3)根據一次訪談對象的多少,可將訪談分為個別訪談和集體訪談。
14. 結構性訪談:又稱標準化訪談,是指訪談者執照統一的設計要求和事先規定的訪談內容依次向訪談對象提問,并要求受訪者按規定的標準回答提問的正式訪談。
15. 間接訪談:就是訪談者通過一定的中介物與被訪談者進行的訪談,一般有電話訪談、網絡訪談等。
16. 個別訪談:是指由訪談者對被調查對象逐個進行的單獨訪談。
17. 簡述訪談準備的工作內容包括哪些?
答:( 1)充分熟悉訪談的內容和程序,
(2)盡可能地了解訪談對象,
(3)選擇好合適的訪談時間和地點,
(4)帶好訪談所需要的各種材料。
18. 如何為訪談問題進行設計?
答:訪談問題的設計主要涉及問題類型的選擇、問題的表述和提問的順序三個方面。
(1)訪談中問題的類型主要有兩種:封閉型問題和開放型問題。
(2)在對要訪談的問題進行表述時,首先要注意在語言上要準確簡潔,使問題顯得明確、突出;其次,問題表述應不帶任何暗示和誘導,語氣要客觀中立。第三,對較復雜的問題,可附上必要的解釋。
(3)設計問題的編排順序時,一般應遵循“漏斗原則”,即先由一般的、開放性的問題逐步到具體的、封閉性的問題;由較大的問題逐步到較小的問題,前后順序應保持一定的邏輯性。此外,對一些可能使訪談對象感到為難、 害羞或產生敵意的問題,應放在最后,以免被調查者產生心理壓力,影響隨后的訪談過程。
訪談過程的一般步驟
(一)訪談準備
(1) 熟悉內容、程序(2)了解對象( 3)合適時間地點(4)材料
(二)預備性談話
(三)正式提問
第七部分
測驗法
1864 年英國人費希爾
1904 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
1905-1908 年法國的心理學家比奈和西蒙編制出了一個用于測量3~13 歲兒童智力的智力測驗量表。1. 測驗的三個基本要素:測驗的參照點、測量單位、測量規則
2. 簡述測驗法的特點有哪些?
答:(1)測驗法是一種間接性的研究方法
(2)相對的研究方法
(3)有著統一過程的研究方法
3. 簡述教育測驗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答:(1)標準化測驗和自編測驗,
(2)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
(3)紙筆測驗和操作測驗,
(4)常模參照測驗和目標參照測驗。
(5)智力測驗、成績測驗、能力傾向測驗和人格測驗。(智力、成績、能力、人格)
4.測驗法在學前教育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1)為建立和檢驗研究假設提供材料和依據
(2)為研究者選擇和鑒定被試提供可行的方法。
(3)能對研究尤其是實驗研究中被試的身心變化進行測定和評價
測驗法的優點和局限
(一)測驗法的優點
(1)測驗法是一種比較準確可靠的研究方法
測驗法需要運用特定的量表工具進行。
(2)施測過程容易控制,結果處理方便
在測驗工具中,其問題都是經過嚴格設計的,一般都是以封閉的方式出現,測試的結果都表現為測量分數,量化程度高,便于對結果的處理和分析。
測驗法自身不足的地方:第一,測驗法難以進行定性分析。
第二,測驗法的靈活性較差
第三,測驗法對主試的要求較高。
5.常模參照測驗:是以常模作為評價標準的測驗,所謂常模就是某一總體在某個方面已經達到平均成績或總體的平均發展水平
6. 標準化測驗:
是指使用標準化的測量工具進行的測驗。美國教育測驗專家梅倫斯認為使用由專家編制的測量量表并按統一的步驟進行的測驗就是標準化測驗。
標準化測驗的幾個方面:
(1)試題編制的標準化
(2)測試方法的標準化
(3)評分計分的標準化
(4)分數解釋的標準化
在獲得了客觀、準確的原始分數后,應如何對原始分數進行解釋,標準化的測驗也會有明確的、統一的方法與要求。
所謂標準化的測驗就是整個測驗過程或每一項測驗活動都應該是統一的、嚴格的測驗。
所謂量表,就是有教育或心理品質的標準化的測量工具。(量表是標準化的主要工具)
標準化測驗的實施
(一)量表的選擇
(二)測驗準備
(三)實施測量
(四)得出結論,作出解釋
7. 簡述我國常用的學前兒童標準化測驗工具?
答: (1) 中國比內測驗:適用于 2—18 歲,測試內容分為語言文學數目解題和技巧四類,每個年齡3 個項目,共 51 個項
(2)韋克斯勒幼兒智力量表,美國韋克斯勒,一共有 3 種,~兒童智力量表、成人智力量表、幼兒智力量表,量表從整體智力觀出發,將測試內容確立為語言和操作兩個部分、11 個分測驗,共130 道題和 10 道備用試題。
(3)瑞文測驗:是由英國學者瑞文設計的非文字的系列智力測驗
(4)畫人測驗:最早就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古伊諾夫編制的一種非文字測驗,可用于測量 4-10 歲兒童的智力。
(5)中國兒童發展量表
CDCC: 是 1985 年北京師范大學張厚粲教授、陳幗眉教授等人編制適用于3-6 歲幼兒
8. 自編測驗:是指由研究者根據研究的需要自行制作測量工具,并在特定的時間和條件下使用的測驗。
9. 簡述自編測驗的優點和缺點有哪些?
答:優點(1)自編測驗的針對性強,(2)自編測驗的靈活性強,(3)自編測驗操作相對簡便。
缺點( 1)測驗法難以進行定性分析,(2)測驗法的靈活性較差,(3)測驗法對主試的要求較高。
10. 簡述自編測驗工具的編寫、步驟?
答:( 1)確定測驗的目的,就是通過對研究的需要的分析來明確為什么要進行測驗,測驗應達到什么目標。
(2)分析測試內容、確定測試項目,在明確了測驗的目的之后,就應對要測試的被試的某種內在或外在品質進行具體的分析,這方面的分析應從預期要測量的品質的內在要素和外在的表現形式兩個方面進行。
(3)編選測試題目、設計測試方法,測試題目是主試用來引起被試作出特定反應的內容和材料,它是測試工具的核心部分,因而編選題目是制作測驗工具的關鍵。
(4)試測與分析,測試的主要目的在于測驗工具的適用性和制作的合理性,分析其能否有效地檢驗被試的某種品質和能力,其難度上的合理性如何,能否符合被試的興趣等。
(5)編排試題、鑒定測驗,測試題目的編排一般應遵循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的邏輯順序,以保證測試過程的順利進行。對制作好的測驗工具在正式使用之前應采取一定的方式進行鑒定,確認其科學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11. 簡述在編選題目應遵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原則:
答(1)題目準確地反映測驗的目的和內容。
(2)題目類型要多樣,題材要豐富。
(3)題目的內容材料要有獨特性。
(4)根據測驗的目的來確定題目的難度
(5)題目應能引起被試的興趣。
(6)在題目,除考慮題目的內容外,還應設計題目睥測試方法,測試方法包括向被試呈示問題和要求的方式和指導語、評分和計分的方法、測試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測試環境的設置等等。在設計每個題目的測試方法時,應力求測試題目內容與方法的和諧與統一。
11. 測試時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自編檢測的應用
答:(1)合理地執行測驗的規定(
2)主試在測試過程中做好全面的記錄(
3)要注意審慎地解釋并合理使用測試結果。
第八部分
19 世紀后半期德國生理學家、哲學家馮特將其引入心理學研究,到 20 世紀初又被引入教育研究。 德國心理學家梅伊曼和賴伊確立了“實驗教育學”的名稱。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在芝加哥實驗學校通過實驗驗證了他的“新進步主義教育理論”
中國教育陳鶴琴先生形成了“單元教學”的課程模式。
1. 教育實驗法: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論假設為指導,根據研究的目的,有計劃地操縱某些條件,控制某些條件,并觀測特定的教育現象隨之發生的變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揭示教育活動規律的研究方法。
2. 教育實驗主要由三個基本要求構成: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
3. 自變量: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的目的,為引起研究對象的身心發生預定變化而確立并呈現或施加給研究對象的刺激,也叫 刺激變量,又因它被認為是造成某種教育現象發生變化的原因,也被稱為原因變量。
4. 因變量:是在教育實驗中伴隨研究者對自變量的操作而發生或產生變化的條件或因素,因它被認為是在自變量作用下出現的結果,所以又被稱為結果變量。
5. 無關變量:是指實驗研究中心出現的除自變量以外,一切可能對因變量產生影響而干擾實驗結果的因素。
6. 前實驗:是最原始的一種實驗類型,它是對任何無關變量都不進行控制的實驗。
7. 準實驗:是指在實驗中未按隨機原則來選擇和分配被試,只把已有的研究對象作為被試,且只對無關變量作盡可能的控制的實驗。
8. 真實驗:是指嚴格按照實驗法的科學性要求,隨機地選擇和分配被試系統地操縱自變量,全面地控制無關變量的實驗。
9. 簡述無關變量的控制方法。
答:(1)隨機選擇和分配被試,
(2)設置控制組
(3)采用“雙肓法”的方法以,
(4)使無關變量保持恒定,
(5)提高實驗設計的科學性,
(6)控制資料統計過程
教育實驗法的主要類型
(一) 現場實驗和實驗室實驗
根據實驗研究的場所不同,可以將教育實驗分為現場實驗和實驗室實驗兩種類型。
(二)前實驗、準實驗和真實驗
根據實驗者在實驗過程中對無關變量的控制程度,可將教育實驗分為前實驗、準實驗和真實驗。 前實驗是最原始的一種實驗類型,它是對任何無關變量都不進行控制的實驗。 準實驗是指在實驗中未按隨機原則來選擇和分配被試,只把已有的研究對象作為被試,且只對無關變量作盡可能的控制的實驗。 真實驗是指嚴格按照實驗法的科學性要求,隨機地選擇和分配被試,系統地操縱自變量,全面地控制無關變量的實驗。
(三)探索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
根據實驗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將教育實驗分為探索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兩種類型。
(四)單因素實驗和多因素實驗
根據同一個實驗中自變量的多少來分,教育實驗有單因素實驗和多因素實驗兩種單因素實驗是指同一個實驗中研究者只操縱一個自變量的實驗。多因素實驗是指在同一個實驗中需要操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變量的實驗。
教育實驗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教育實驗的準備
(二)教育實驗的實施
(1)操縱自變量
(2)控制無關變量
(3)觀察和測量因變量
(三)教育實驗的總結和評價
教育實驗法的優點和局限
1、教育實驗法能有效地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動中各種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 主動地進行操縱或控制是實驗法的根本特征。
9.簡述教育實驗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一、教育實驗的準備:
(1)確立實驗研究的課題,形成研究假設,
(2)查閱研究文獻,確立實驗研究的理論基礎,
(3)實驗設計。
二、教育實驗的實施:(1)操縱自變量( 2)控制無關變量(3)觀察和測量因變量。
三、教育實驗的總結和評價:
(1)對實驗中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統計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實驗假設進行檢驗并得出實驗研究的結論。
(2)對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全面的評價,分析實驗的內、外在效度。
(3)撰寫實驗報告,對實驗的過程和結論進行全面的表述。
10. 影響教育實驗外在效度的無關變量。
答:( 1)測驗的交互作用,
(2)抽樣偏差和實驗處理的交互作用,
(3)實驗安排的副效應,
(4)多重處理干擾。
11. 簡述教育實驗法的優點和局限有哪些?
答:優點:(1)教育實驗法能有效地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動中各種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
(2)教育實驗法有著良好的教育功能
(3)教育實驗法有著較好的促進教育實踐發展的作用。
局限:
(1)實驗法難以獲取隨機化程度高的、對總體具有良好代表性的樣本。
(2)實驗實施環境條件與真實的教育情景不完全相同。
12 .實驗法的常用符號有哪些?符號含義
13. 簡述 前實驗 設計各模式及設計操作方法?
答:一、單組后測設計,用符號表示為:
E X O 2 , 在這種設計中,實驗者只確定一個被試組,且不按隨機原則選取實驗對象,然后在實驗組中進行自變量的操縱,完成操縱后進行因變量的觀測,以觀測到的因變量的結果來說明自變量操縱的效果。
二、單組前后測設計,用符號表示為:
E O1 X O2 ,在這種設計中,實驗者也只確立一個被試組,且不按隨機原則選出實驗對象。在對被試進行一次因變量觀測(前測)之后再被試組中進行自變量操縱,在完成系統的自變量操縱之后,再對被試進行一次因變量觀測(后測),通過比較被試在兩次因變量觀測中成績的差異來解釋和描述自變量操縱的效果。
三.固定組比較設計,用符號表示為:
E X O 2 ,
C O2
在這種實驗設計的基本特征是使用了不接受自變量操縱的控制組。實驗的基本方法是實驗者先確定一個實驗組 (E), 一個控制繃帶 (C), 在實驗組中系統地開展自變量的操縱(X), 而對控制組不進行任何操縱。待對實驗組的自變理操縱完成后,同時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因變量觀測( O2 和 O2) , 然后通過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后測中的成績來描述和說明自變量操縱的效果。
14. 教育實驗的內在效度:是指實驗結果的可解釋程度和可歸因程度,或者說是實驗的結果(因變量的變化)能否歸因于實驗者對自變量操縱的程度。實驗的結果越能不受懷疑地說明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其內在的效度就越高。
15. 簡述 準實驗 設計各模式及其設計思路,操作方法?
答:一、不等控制組前后測設計,用符號表示為:
E O2 X O 2 ,
C O 1 O 2
這種實驗設計的特點是:設置了實驗組和控制組,但不采用隨機分組,只是選擇了兩個程度相近的組分別作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兩組均進行前測和后測。兩組前測的比較可說明實驗組和控制組的相似程度,兩組后測的比較可用來說明自變量操縱的效果。
二.單組時間系列設計,
E O1.1 O 1.2 O 1.3 O1.4 X O 2.1 O 2.2 O2.3 O2.4 單, 單組時間系列設計是指對同個非隨機取樣的被試組作周期性的一系列測量(前測),通過分析測量結果,確定被試在因變量方面的變化規律后,實驗者再進行自變量操縱,然后再進行與前測次數和周期相同的一系列后測,通過比較被試在前后測中成績的變化及變化的規律來說明和描述自變量操縱的效果。
三. 對比組時間系列設計,用符號表示為:
E O1.1 O 1.2 O 1.3 O1.4 X O 2.1 O2.2 O2.3 O2.4
C O1.1 O 1.2 O 1.3 O1.4 X O 2.1 O2.2 O2.3 O2.4
這種實驗模式是對前一種設計模式的延伸。
16. 教育實驗的內在效度:是指實驗結果的可解釋程度和可歸因程度,或者說是實驗的結果(因變量的變化)能否歸因于實驗者對自變量操縱的程度。實驗的結果越能不受懷疑地說明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其內在的效度就越高。
17. 影響實驗內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 . 教育實驗內在效度的高低芳要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
(1)是實驗設計的科學性水平,
(2)是實驗者對自變量操縱的正確性,
(3)是實驗者對無關變量控制的有效性。在這三個方面中對無關變量的控制是關鍵的因素。
二. 坎貝爾和斯坦利曾指出有 8 種無關變量明顯地影響教育實驗的內在效度。分別是:偶然事件,成熟程度,測驗遷移,統計回歸,選樣偏差,測驗誤差,被試缺失,選樣與成熟的交互作用。
18. 教育實驗的外在效度:是指實驗所得結論的可推廣程度,即實驗結果能被正確地應用到其他非實驗情景、其他變量條件及其他時間、地點、總體中去的程度。外在效度可分為兩類,即總體效度和生態效度。
19. 生態效度:是指實驗結論能從實驗情境推廣到一般的各不相同的教育情境中去的程度。
20.簡述實驗者在確定自變量時應注意的問題。
答:(1)自變量應是具體確切的教育因素
(2)自變量應是可以操縱的教育因素
(3)同一項實驗中自變量數量不宜過多
21. 簡述教育實驗中無關變量的控制方法。
答:(1)隨機選擇和分配被試,
(2)設置控制組,
(3)采用“雙盲法”的方法,
(4)使無關變量保持恒定,
(5)提高實驗設計的科學性,
(6)控制資料統計過程。
教育實驗設計的主要內容
所謂實驗設計,是根據實驗課題的研究目的,為科學地驗證理論假設而對實驗的條件、實驗的形式和實驗的操作程序等所作的具體計劃和安排,并形成和制定完整的實驗計劃。
二、教育實驗設計的一般步驟
(一)明確研究的問題,提出研究假設
(二)分析爾慧確定實驗變量
(三)設計各種變量的處理方法
(四)選擇實驗模式
(五)形成實驗計劃
教育實驗設計的基本模式
X:實驗處理,即自變量的操縱
O:因變量的觀測
O1:實驗的前側
O2:實驗的后側
E:實驗組(班)
C:控制組(班)
R:隨機選擇或隨機分配被試
——:等組處理
……:不等組處理
前實驗設計
前實驗是一種對無關變量缺乏控制的實驗,但研究者仍應重視對自變量的操縱和因變量的觀測。這種實驗的設計有三種常見模式。
1、單組后側設計
2、單組前后測設計
3、固定組比較設計
準實驗設計
1、不等控制組前后測設計
2、單組時間系列設計
3、對比組時間系列設計
真實驗設計
1、隨機分配等組后側設計
2、隨機分配等組前后測設計
這是教育實驗中一種最基本、最典型的設計
自變量的選定與操縱
1、自變量應是具體、確切的教育因素
2、自變量應是可以操縱的教育因素
3、同一項實驗中自變量數量不宜過多
因變量的確定與觀測
教育因素的綜合性使很多因變量過于籠統概括,不便于直接進行觀測,這就要求研究者對其進行分解。必須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邏輯性,二是操作性。
無關變量的分析與控制
無關變量是指除自變量和因變量之外一切可能影響研究結論的因素,它與實驗目的無關,但與因變量卻存在某種關系。
來自主試的無關變量。主要有:①主試人員相關的知識經驗和能力。②主試的態度。③主試實驗目的之外的意圖。
來自實驗設計中的無關變量。①自變量呈現的時間、方式和順序不當。②多重處理的相互干擾。③測驗工具及觀測過程。
來自資料統計的無關變量。①統計方法不恰當。②統計回歸。
無關變量的控制方法
(1)隨機選擇和分配被試
(2)設置控制組
(3)采用“雙盲法”的方法。所謂“雙盲法”即研究者在實驗中即不讓實驗的主試也不讓被試了解實驗的真實目的和意圖。
(4)使無關變量保持恒定。
(5)提高實驗設計的科學性。
(6)控制資料統計過程。
教育實驗的評價
教育實驗的評價從廣義上來看,應包括對教育實驗計劃的評價和對教育實驗過程和結果的評價兩大方面的內容。
教育實驗計劃的評價
1、對實驗課題的評價
2、對實驗假設的評價
3、對實驗內容的評價
4、對實驗程序安排上的評價
5、對實驗設計的統計方法的評價
教育實驗過程和結果的評價
對實驗過程和結果的評價往往是在實驗過程結束之后進行的,對實驗過程的評價主要是對實驗者操縱自變量的合理性和控制無關變量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對實驗結果的評價則是對實驗結論的科學性進行評價。這方面評價的主要指標有兩個,即實驗的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教育實驗的效度問題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的教育實驗專家坎貝爾和斯坦利于 1963 年在其論著《研究的實驗設計和準實驗設計》中提出的。
(一)教育實驗的內在效度。
教育實驗的內在效度是指實驗結果的可解釋程度和可歸因程度。或者說是實驗的結果(因變量的變化)能否歸因于實驗者對自變量操縱的程度。
(二)教育實驗的外在效度。實驗效度的干擾因素。
內在效度
1、偶然事件——在實驗進展過程中沒有預料到的影響因變量的事件發生。
2、成熟程度——時間在被試身上起的作用。
3、測驗——注意一次測驗對隨后另一次測驗的影響
4、測量手段——測量手段不統一會產生錯誤的結果
5、統計回歸——挑選被試的誤差,比如用極端分數進行回歸,將對今后的測驗產生不利影響。
6、被試的選擇差異——被試未能隨機分配或挑選,而其中一個因素起了作用,從而產生了組的不對等性。
7、實驗的偶然減員——非隨機挑選的被試脫離實驗,會產生不良影響。
8、取樣——成熟程度交互作用——由于取樣不一帶來的程度的不一致。
外在效度
(1)測驗的交互作用——前側與實驗處理發生作用,并導致結果不能推廣到未經過前測的群體中。
(2)抽樣偏差和實驗處理的交互作用——根據實驗處理的需要而挑選成班級進行實驗,其結果不能推廣。
(3)實驗安排的副效——被試知道他們要參加實驗并對其具有新鮮感,也稱為霍桑效應。
(4)多重處理干擾——一個被試受兩項以上的處理(就像在重復測量中設計的那樣),會產生一種后遺效應,導致不能推廣到單獨處理中。
第九部分
1. 教育經驗: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中獲取的從事教育活動的有效的知識各技能,是教育工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工作中努力探索和不斷思考的結晶,是通過日積月累而逐漸形成和豐富起來的。
2. 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指在不進行任何特殊處理和控制的自然狀態下,人們依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對從實踐中獲得的教育經驗進行分析和概括,從而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一種教育研究方法。
特點:1)對象生動性2)研究方式回溯性(3)研究方法綜合性 (4)研究結論具體性
3.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的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研究方法,是研究者為科學地解決教育活動中的實際問題,在對問題診斷分析的基礎上來擬定和實施行動計劃的一種循環研究的程序性方法。
4.簡述教育經驗總結法的作用功能有哪些?
答:(1)教育經驗總結能形成對教育實踐具有直接指導作用的教育理論。
(2)教育經驗總結能有效提高教育實踐工作者的專業素質。
(3)教育經驗總結能有助于教育實踐工作形成和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
(4)教育經驗總結有助于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改革的緊密結合。
5. 簡述教育經驗總結法的局限性有哪些?
答:(1)教育經驗總結所形成的結論的準確性程度不高,
(2)教育經驗總結結論的理論性水平較低。
6. 簡述教育經驗總結的一般步驟?
答:(1)發現經驗、確定經驗總結的課題。
(2)查閱文獻資料。
(3)制訂經驗總結計劃。
(4)搜集和整理有關經驗的事實材料。
(5)對資料進行分析和綜合,形成研究結論。
(6)對教育經驗總結形成的結論進行論證。
7. 簡述教育經驗總結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1)教育經驗總結應正確區分現象與本質,準確揭示教育經驗中所包含的教育規律。
(2)教育經驗總結必須以實踐為基礎,以事實為依據,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教育經驗總結要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進行,并注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胡機結合。
8. 簡述行動研究法的特點有哪些?
答:(1)行動研究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2)行動研究法有很強的開放性,
(3)行動研究法有很強的靈活性,
(4)行動研究法伴隨持續的對研究計劃的修正。
9. 簡述行動研究法的層次?
答:(1)教師個人單獨進行的行動研究。
(2)由學校或托幼機構組織的研究小組進行的行動研究。
(3)由專家、教師、行政人員等組成的研究集體開展的行動研究。
10. 簡述行動研究法的一般步驟和結構框架?
答:(1) 預診,(2)提出并闡述問題,(3)收集與討論信息,(4)擬訂行動計劃,(5)行動,(6)評價總結
11. 簡述運用行動研究法應注意的問題?
答:(1)行動研究必須有計劃地進行,
(2)行動研究應注重研究過程的規范性,
(3)行動研究應充分發揮教育實踐工作者的作用。
(4)行動研究需要研究者堅持不懈地努力
12. 簡述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的比較?
答:兩者的共同之處:
(1)研究有廣泛的群眾性,
(2)實踐針對性,易于推廣應用。
(3)內在效度不高。
兩者的差異:(1)經驗總結法一般是由果溯因,而行動研究法則就事先確立較為明確的研究目的和行動計劃。
(2)經驗總結法偏重于經驗思辨型研究,而行動研究法則可以將思辨型與實證型研究加以綜合,有益于發揮各種類型研究法的互補功能。
第十部分
1.個案法的特點:
(1)研究對象的獨特性,
(2)研究內容的廣泛性,
(3)研究手段的多樣性。
2. 個案研究:是研究者選取一個特殊個體或典型案例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的研究
3. 簡述個案研究需要收集的資料。
答:(1)反映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的資料,
(2)反映研究對象活動和成長過程及發展狀況的資料,
(3)反映研究對象所在單位或團體情況的資料,
(4)反映研究對象的家庭和社會背景的主要資料。
4. 個案調查:是研究者就某種教育事件或教育問題,以某一個體、單位為對象進行的調查。
5.簡述個案法的實施方式?
答:( 1)個案追蹤研究,所謂個案追蹤研究,就是研究者從選定的時間開始,在往后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里,對研究對象有計劃地進行跟蹤考察,運用各種手段收集相關資料,分析和提示其發展變化的過程與趨勢的個案研究。
(2)個案追回研究:就是在某種教育現象發生或研究對象的某種身心品質形成以后,研究者運用各種手段收集教育現象發生或研究對象身心品質形成過程的各種資料,追尋和探究其發生或形成的原因的個案研究。
(3)個案臨床研究:是研究者通過選擇個別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對象,運用觀察、測量、訪談、實驗等多種手段來探索教育活動的規律,尋求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個案研究。
6.簡述個案法常用的研究手段有哪些?
答:( 1)觀察,觀察是學前教育個案研究中常用的收集資料的手段,它主要用于收集研究對象在行為表現上的資料。
(2)訪談,訪談就是通過和研究對象(包括幼兒、同伴、幼兒教師、幼兒家長或教育事件的當事人等)及其他有關人員進行書面交談和口頭訪談的方式來收集資料的手段。
(3)測驗,在個案研究中,測驗主要用于收集有關研究對象或相關人員的身心發展水平或行為特點方面的數據資料。
(4)產品分析,產品分析又稱活動產品分析,它是研究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收集和分析研究對象的有代表性的活動產品來研究其心理活動的特點的一種研究手段。
第十一部分
研究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1. 研究資料的整理:就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的目的對研究活動中收集到的各種原始資料進行符合科學要求的處理,使之系統
化和條理化的研究活動。
2.研究資料的分析:是研究者在對原始的研究資料進行整理的基礎上,對資料的性質和特點以及各種各樣的研究資料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具體剖析,以求發現各種教育現象之間的關系,探求教育活動規律的科研活動。
3.簡述方案資料分析的主要方法?
答:方案資料的分析主要應采用邏輯思維的方法進行,其主要方法有:
(1) 比較和分類,
A. 比較又分為:單項比較、綜合比較、縱向比較、橫向比較、求同比較;
B. 分類,它又分為:現象分類、本質分類、
(2) 分析和綜合,
A. 分析是將研究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并分別加以考察,從而認識事物本質的思維方法。它分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系統分析。
在運用分析方法來分析研究的文字資料時,應做到:第一,分析必須有總體目標和整體觀念,第二,分析必須按一定的標準和規則來進行,第三,分析應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即分析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B. 綜合 ,是指將有關事物各個部分和要素聯結成一個整體進行考察,力求從對整體的認識上來把握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方法。
(3)歸納和演繹,
A. 歸納,是從已有的具體事實或個別性的結論出發,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結論的思維方法。
B.演繹:是從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和結論出發,推論出個別或特殊結論的方法以,它分為公理演繹法和假設演繹法兩種。
公理演繹 是指從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公理和結論出發進行的演繹。
假設演繹 是以假言判斷為前提的演繹。
4. 文字資料 :是指以文字記錄下來的反映研究對象行為的性質、特點及其變化以及研究對象的意見、態度等方面信息的描
述性資料。
5. 簡述文字資料的整理工作程序及主要內容。
答:( 1)審查補充,( 2)分類歸納,( 3)摘要,( 4)編整加注
6.簡述數據資料的呈現的形式有哪些?
答:在學前教育科學研究中,通常采用統計表和統計圖責任形式。
一. 統計表,統計表是分析、表現數據資料的表格,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整理、歸納原始數據。第二是表達數據結構。第三是便于資料的分析比較。統計表的各種形式介紹如下:
(1)次數分布表。
A. 求全距 R. 全距等于全部數據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
B. 定組數和組距。組數即分組的個數,用 K 來表示。分組的個數取決于樣本容量的大小。在分組時,組數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一般以 10-15 組為宜。組距指組與組之間的距離,用 I 表示。組距 I 、全距 R、組數 K 三者之間的關系
大略可以表示為 I=R/K. 同時為了計算的簡便,一般取 I 為整數。
C. 確立組限,組限是每一組的最大值與最小值,最大值為上限,最小值為下限,上限與下限的差為組距 I 。
D. 求各組的組中值 。每一組的組中值都等于該組上下限的和的平均數,組中值用 m表示。
E. 統計次數,采用把數據排序的方法(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找出每一組中包含數據,并登記數據的個數即次數。
F. 給出次數分布表。通常在次數分布表中列出次數比率以、次數百分比,以及累加次數、累加百分比等。這些數值都需要通過計算獲得。次數比率等于第一組中出現的數據次數與數據的總次數之比,次數百分比即次數比率乘以 100 得到的數值,累加次數即每一組數據的次數與它下面的所有數據次數之和,累加百分比即累加次數比率(累加次數 除以總次數所得的商)乘以 100 后得到的數值。
(2)其它形式的統計表:還可以分為如:簡單表、單項表、復合表等。
二. 統計圖 。統計圖是在統計表的基礎上畫出的,是運用點、線、面、體組成的幾何圖形來更形象更概括地表明所研究的問題,便于理解和記憶。它分為:直方圖、次數多邊圖、線形圖、條形圖、圓形圖
7.簡述算術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答:簡稱平均數,簡稱平均數或均值。它用 X 表示。
8. 中數與眾數:
(1)中數又稱中位數,用 Md表示。若數據的個數是奇數,則第 N+1/2 個數值,就是這組數據的中數;若數據的個數是偶數,一般以中間兩個數值的平均值作為中數;如果在中間出現重復數,首先要分組再計算
分組數據求中數的公式為:
(3) 眾數:即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值。
9. 舉例說明離差的計算方法?
答:離差是最簡單的一種差異量數,它是指一個分數與平均數的差,用 D表示。公式為: D=X-X. 離差有正負之分,分數高于平均數,離差為正;分數等于平均數,離差為 0; 分數低于平均數,離差為負。
10.簡述積差相關并學會應用它的計算方法。
答:為了描述相關關系, 20 世紀英國統計學家皮爾遜提出了積差相關的概念和積差相關系數的計算方法,因此,積差相關也稱皮爾遜相關。該系數用r 表示。(其中N為成對數的個數)。
11.等級相關:又稱為斯皮爾曼等級相關,有
rR表示。它是由心理學家、統計學家斯皮爾曼提出的。它的公式為:
其中 r R表示等級相關系數, D表示兩個變量每對數據之差, N表示成對數據的個數。
第十二部分: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和評價
1. 簡述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基本步驟?
(1)確定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擬定題目
(2)擬訂寫作提綱
(3)研究報告或論文的寫作
(4)對初稿進行修改。
2. 簡述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答:(1)準確性,即科研論文或科研報告首先必須準確反映研究的問題、研究活動的過程以及研究形成的結論。
(2)規范性,所謂規范性,是指在撰寫論文或科研報告時應遵循科研寫作的一般規范。
(3)可讀性,是指研究者所撰寫的論文或報告要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并能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快捷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論或報告內容,同時產生一定的體驗。
3. 科研論文: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在自己對某一教育理論問題或實踐問題開展研究并獲得一定的結論之后,用來系統地闡述研究過程及研究結論的文章。
4. 教育科研論文的基本結構及其寫作要求?
答: 其基本結構包括六個和寫作要求如下:
(1)題目或標題,第一,題目要能高度地概括論文的主要內容,準確地闡述研究的問題;第二,題目要簡潔精煉,盡量用較少的文字表達完整的意思。
(2)內容摘要,應概括性地闡述論文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內容,應短小精悍,一般控制在100-300 字之間。
(3)序言,在序寫上應開宗明義,各項內容之間應條理清晰,敘述應言之有據。
(4) 正文。它是論文的主體部分,應對研究的問題進行系統、全面深入的研討。一般篇幅較長,字數較多。
(5) 結論與討論,在表述上要求措辭嚴謹,用詞規范。
(6) 引言注釋和參考文獻,在寫作引文注釋或參考文獻時應遵循約俗成的規范。
5. 科研論文的結構有三種形式:并列式結構、遞進式結構、綜合式結構。
6. 科研報告:是用來系統地闡述某項教育實證研究的活動及其成果的研究文章,它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科
7. 研報告的種類主要有:教育觀察報告、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報告等。
8. 科研報告的特點:規范性、新穎性、客觀性和準確性。
9. 教育科研成果評價的主要內容?
答:(1)研究目標評價,在學前教育科學研究中,研究目標一般包括實踐目標和理論目標兩個方面。
(2)研究過程評價,
(3)研究成果評價,(4)研究條件評價。
10. 教育科研成果的評價:就是人們對某項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科學性、效用性等方面所進行的分析、判斷和評定。
11. 簡述科研報告撰寫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題目上,應簡明扼要地反映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2)摘要,一般是在最后撰寫,其寫作要求是精煉而完整,下筆時要惜墨如金,用詞造句要反復推敲。
(3)引言,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A. 對研究問題的清晰的界定和描述。
B. 介紹問題研究的背景和緣由,并概括各種相關的研究。
C提出并闡述研究假設。
(4)方法,
>> 點擊閱讀全文 <<
最近更新
- 廣東省自考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040法學概論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83學前教育學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84學前心理學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85學前衛生學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86幼兒文學押題復習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87幼兒園組織與管理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89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押題資料 06-23
- 廣東省自考00390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押題資料 06-23
自考解答
- 深圳自考如何申請學士學位? 08-22
- 深圳自考專科可以轉專業嗎 08-22
- 深圳自考專科最快多久能畢業? 08-22
- 深圳自考大專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怎么學? 08-16
- 深圳自學考試_自考本科專科-深圳自考... 07-22
- 深圳自考可以報考哪些學校呢? 07-22
- 深圳全日制大專在讀,同時可以自考本... 07-22
- 自考大專多久能畢業? 07-12
- 深圳自考生怎么辦理課程免考? 07-11